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4 机遇与挑战“十一五”期间叫战略机遇期,整个国家将继续稳步发展。今后,中国信息化建设的IT投入累计将超过1万亿元。2005年11月3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一轮波及全球的产业大转移让中国成为了制造业的焦点。

2.4 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期间叫战略机遇期,整个国家将继续稳步发展。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科技工作的目标,这就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确立了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即“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明确了科技工作的重点,确立了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基本内容;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和军民结合、利军利民的创新体系;力争大幅度地提高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投入。

据来自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五届年会的信息,中国从2005年开始,在未来3年中,中国行业信息化将进入一个提速增长期,年均提速15%,2007年行业信息化IT投入将达到3 817亿多元,比2004年的2 549亿元增长49.7%。今后,中国信息化建设的IT投入累计将超过1万亿元。

但是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中国的各类企业总数约3 000万家,90%以上是中、小企业或个体工商企业。最近进行的一次中国互联网调查表明,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9 500万,网站的总数是69万。这些网站还包括了大量的政府网站、个人网站等等,真正的企业网站数量还比较少,同3 000万个企业比起来,说明企业信息化的普及程度还差得很远,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只是刚刚开始。

2005年11月3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黄菊等出席会议。会议审议并在原则上通过《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温家宝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断把我国信息化提高到新水平。会议指出,实施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新一轮波及全球的产业大转移让中国成为了制造业的焦点。据统计,过去20多年里,制造业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40%以上,吸收了近1/3的城市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中国商品出口的主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以上,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似乎无处不在。

然而,在信息化大潮涌动的今天,制造业也面临着信息化危机。密切跟踪中国制造业的一些中外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只是“蓝领”,如果中国制造业不尽快完成从低端向高端的演进,将面临优势殆尽的危险。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必须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加强实施制造业的信息化将会使这个差距缩短为10年之内。

要实现这个转变所面临的问题有:

一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深度与广度和我国从制造大国提升为制造强国的需求相差甚远,这是客观事实。

二是支撑制造业信息化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与集成系统的功能与性能和国外主流软件产品与系统还有较大差距。有的大型企业引进了国外的软件系统实现信息化,取得明显效益,这也是好的。但是我们国家这么大,大量的中、小企业要靠引进国外的技术和系统解决信息化问题是不现实的。

三是广大企业对制造业信息化还存在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主,总认为信息化会扼杀企业的灵活性。

四是企业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投入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总希望投入少,回报大。

我国将成为制造大国,如果只看到机遇,一切依赖跨国公司的投资,我们就不会成为经济强国。任何跨国公司都在追求最大利润,而不会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投资不是慈善事业,一旦无利可图的时候,跨国公司就会撤退。每个企业都应该抓住当前的机遇,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大力提高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把机遇变为现实。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是一句口号,需要认认真真去实施,因此,首先正确理解信息化的目的、作用和内涵,然后根据本企业的条件和客观需要,制定实施策略和计划,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当然,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诸如能源、污染等都使制造业信息化更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