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造产业生态经济区,实现西江产业带跨越式发展

打造产业生态经济区,实现西江产业带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3 打造产业生态经济区,实现西江产业带跨越式发展西江产业带具备天然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突出的产业优势,实现区域间各种层次的政府、民间和企业合作,打造首个国家级产业生态区,实现西江产业带跨越式发展,有助于带动整个华南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西江产业带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基础,可形成以绿色食品为核心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网络。

5.3 打造产业生态经济区,实现西江产业带跨越式发展

西江产业带具备天然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突出的产业优势,实现区域间各种层次的政府、民间和企业合作,打造首个国家级产业生态区,实现西江产业带跨越式发展,有助于带动整个华南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5.3.1 优势产业的选择

根据西江产业带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在西江产业带上游地区可形成以磷化工、多金属、煤炭、电力、烟草等优势资源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及多金属开采冶炼、机械制造等产业群;在产业带中游地区,形成重工机械、制糖、造纸、生态农业、林业、绿色食品、制药、旅游、水泥大理石、建筑材料等优势产业群;下游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家电、高新技术材料深加工、汽车、化工、陶瓷、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1) 云南省

发挥优势传统产业,开发新兴绿色产业。在西江流域,发挥传统的优势产业如烟草、能源、矿产资源(磷、锡、煤、铅、锌、铝、硫)开采冶炼加工、化工、机械、汽车制造等,保持产业稳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云贵地区可望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特大型磷化工基地。目前,国际磷化工布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亚太地区成为磷化工开发的热点。而在需求方面,我国磷肥总量不足,产量及产品结构均满足不了农业需求。云贵地区是中国磷矿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具备建立世界级磷化工基地的条件和基础。

发展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包括花卉、能源(太阳能、水电、沼气)、生物制药、香精香料、桑蚕、林果、旅游等。

①花卉产业。世界花卉产业增长迅速,平均每年以两位数的数字快速增长。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花卉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市场潜力日益显示出巨大生机。

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温带,气候、温度、水土等都很适宜种植花卉,尤其云南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野生花卉资源达2500多种,素有“天然花园”和“植物王国”之称。云南和广东同为中国的花卉大省,云南鲜切花的优势与广东的盆栽建立起充分的合作,将促进花卉产业的巨大发展,形成南中国有特色的西江花卉产业带,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并扩大对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际市场的出口。

目前,在花卉种植和经营具有规模的市场有:顺德的陈村、广州的芳村和昆明呈贡县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性的花卉交易市场,通过飞机、铁路、公路运往国内100多个城市、并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如新加坡、泰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其中,云南目前从事花卉种植和经营的有365家,带动了全省10多万花卉种养农户,花卉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主要品种有三大品类:百合、玫瑰、康乃馨,连续十年鲜切花产量居全国第一,2004年上半年出口增长42.2%,创汇240万美元。

②能源产业。西江产业带具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水电,既可以节省石油和煤炭资源,又能避免环境污染,是新兴的绿色产业之一。

西江的水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水电资源的开发前景最为广阔,水电也是污染少的能源之一,在“西电东送”中,已经为广东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沼气也是极具潜力的绿色能源,适宜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③香精香料。香精香料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并能产生极高的经济效益。云南是我国的“植物王国”,有400多种香料植物可以开发利用,是我国天然的香料基地。目前云南从事香料种植和加工的香料香精的农户有40多万户,从业人员200多万人,香精香料总产量居全国第4位,天然香料产量占全国的30%。其中香叶、天竺葵毛油年产量达到300吨,名列世界前茅。其他天然香精香料品种还有柠檬草、迷迭香毛油、桉叶油、香茅油、山苍子油、冬青油等。香料香精的种植、加工有望使云南成为我国重要的种植基地和加工生产基地。

④生物制药。云南地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如亚麻、三七、紫丹等,适宜大规模种植加工,形成产业化发展,例如,三七种植,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理因素,全国的三七主要集中在西江产业带上游文山一带,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可望形成集大规模种植、加工、产品研究开发于一体化的产业链。

⑤生态(有机)茶。如普洱茶,云南龙生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的生态茶园,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销售额上亿元。

⑥绿色蔬菜和绿色食品。西江产业带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基础,可形成以绿色食品为核心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网络。利用农业生态资源优势,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范的绿色安全生产基地。

云南气候适宜、水清质好、空气纯净没有污染,种植的蔬菜质量好、利润高,出口国外有很高的利润,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加上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运输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有鉴于此,美国康斯汀(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独资在云南大理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加工基地,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加工技术,采用速冻加工,经过保鲜和长途运输,将产品远销欧洲、北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绿色食品如魔芋、马铃薯、良种玉米、天然牧草场牛奶等。

⑦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成为都市人时尚的健康运动和生活方式。当旅游和户外运动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需要时,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便喷涌而出。云南有非常巨大的旅游资源,例如,母亲河源头珠江源、路南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外还有许多省级风景名胜区。

(2) 贵州省

利用山地优势和气候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和集避暑、风景、民风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目前,贵州许多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形成大品牌的产业较少,因此,振兴贵州产业经济,除了继续发展传统产业如能源(水电、火电)、烟酒产业、铝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开采、冶炼与机械制造等产业外,还需要利用山地优势和气候优势,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和绿色经济。

利用贵州山地优势,积极打造绿色产业,如在山地种植大规模葡萄园,实施有机种植,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其中贵州醇酒厂的经验值得借鉴,利用酿酒剩下的酒渣作为有机肥料种植葡萄,不施化肥和喷洒农药,这样,种植出来的葡萄没有农药残留问题,可以较高的价格出口国外,或者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

另外,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果园建设,如魔芋、刺梨、黄果、椪柑、乌当的杨梅等。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形成完整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贵州是民族药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地道药材”四大产地之一,据统计,贵州中药资源多达4290种,药用资源储量6500万吨,向来有“黔地无闲草”的声誉;而且,苗族人民在与环境和疾病斗争中,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独特医药配方,有“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称。苗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功能独特、市场潜力大,因此,深刻挖掘民族药工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贵州未来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另外,山地优势可以转化为工业林基地的良好基础与条件。大力发展林业,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为木材加工、造纸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料供应。

普及太阳能、沼气能源的充分利用,输出水电、火电扩大经济增长。

集旅游、避暑、胜景、民风俗于一体的绿色产业(挖掘民族风情、民族工艺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贵州山地气候凉爽,气温较低,非常适宜夏季避暑旅游,另外一个特点是,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并且保留了独特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珍贵的旅游资源。

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

在旅游方面,上下游迫切合作的愿望同样强烈,广东和港澳地区有巨大的旅游需求市场、成熟的旅游管理理念和完善的服务系统,贵州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因此,优先发展旅游产业,联手打造珠江源—贵州—广东旅游线,实现优势互补,开辟大量的稳定的客源市场,既可以为云贵地区尽快获得资本积累,为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打下基础,又可以满足广东巨大的市场需求,共同带动和促进西江产业带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广西壮族自治区

重工业基地基础上,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大西南打造了一个新的出海通道,同时也为广西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南宁,每年召开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带动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加工制造中心。在产业转移方面,广西与广东政府部门、企业加强互访合作,主动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两广企业签订合作项目投资达486亿元;地处南、贵、昆经济圈、珠江三角洲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三个经济圈交汇点上的南宁,凭借地缘优势,吸引了周边省市和东盟的众多企业。

贵港地处广西中部地区,具有发达的水运、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是广西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然而,在西江产业带,贵港的地位和作用决不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贵港的制糖工业模式代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潮流和我国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贵港以制糖业为核心,形成了“甘蔗、制糖、酒精、造纸、热电、水泥、复合肥”这样一个多行业综合性的链网结构,使得行业之间优势互补,达到园区内资源的最佳配置、物质的循环流动、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使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大大加强了园区整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种以生态工业思路发展制糖工业的做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污染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

柳州作为广西的重工业中心城市和通向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在广西乃至西江产业带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柳州的汽车、机械、冶金等重工业发达,在现代物流、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通过柳州既可以将市场向大西南和东盟延伸,又可以获得柳州的各种资源优势,如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和研究开发服务体系,而且柳州有大量成熟的技术工人、企业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是非常理想的投资地。

西江产业带的发展,需要把握国际产业最新发展动向和趋势,结合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加强区域经济协调,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包括在经济上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产业生态经济;在制度上要不断创新,形成有利于投资环境和区域协作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以珠江母亲河为天然纽带,促进珠江流域各族人民的相互交融和文化交流,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经济带。

同饮一江水,珠江流域各地区之间有着相似而又独立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因此,上下游之间的经济联系要突出地域特色,发挥优势产业,拓展绿色产业(太阳能、水电、有机农业等),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突出上游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优势和下游巨大的市场需求、完善的销售网络作为国内、国际市场大通道,建立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和制度创新,走产业生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3.2 打造产业生态经济区——实现西江产业带跨越式发展

产业生态经济带的战略实施绝非一蹴而就,在我国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在国外也没有类似的模式,加上产业生态是一项跨部门、全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产业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必须通过各级政府间进行区域协调和合作,统一步骤,协调行动。

①组织成立由各地政府参与的西江产业带产业生态区域协调发展委员会,对整个西江流域的产业生态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决策,坚持重大事项定期研究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涉及的重大问题。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生态产业建设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部门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②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围绕西江产业带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和产业规划等领域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深入研究;在制定区域产业规划、重大产业项目、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政策和重大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培养一支研究能力强、专业基础好的跨学科综合研究队伍,为西江产业带的可持续发展开拓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是在产业经济、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农业经济等各方面,组建产业生态专家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咨询服务活动。

③加强区域内外各种民间组织、企业行会等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先进的市场理念,西江中上游地区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加强西江上游、中游、下游各地资源互补,围绕产业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全方位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拓宽利用外资内资渠道,多元化利用外资。进一步改善软环境;依法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资金、信贷、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为扩大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

④引入预警预报机制,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西江产业生态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良好。要避免地方行政割据和盲目开发,破坏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必须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建立预警预报系统,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西江产业带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城镇发展状况、工业发展与区位布局、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建立监测机制,及时做出评估和预警。建立生态环境预警制度,形成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西江产业生态区的建设提供快速准确的科学依据。

⑤重点发展生态型工业,加强生态工业园建设。充分发挥西江产业带后发优势,实施“园区化、特色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构筑生态工业产业结构,为生态产业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技术保障。在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领域,集中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大、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制造业,推进其产业化。

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一批有华南特色、上规模的农业生态品牌。建立一批绿色安全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和绿色安全品牌,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好、气候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协助当地农业产业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带动一批出口创汇农业产业的发展。

⑦加强产业生态宣传,培养全民生态意识和生态文化素质。围绕产业生态建设,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全社会公民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中小学积极开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教育。在各公共场所增设宣传生态产业建设的设施,加强社会公众教育。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生态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产业区建设的科普知识。加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宣传生态产业区建设的先进典型。

从西江源头云南曲靖沾益县的马雄山,到贵州黔西南州的兴义市、安顺市,广西的南宁、贵港、柳州、梧州,广东的封开等地,珠江母亲河用一条绿色的纽带,把珠江河的众多城市联系在一起,形成西江产业带一串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色彩各异的彩色光芒。

珠江源头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是我国大江大河中惟一能直接开车到达源头的大河,这一特点与长江、黄河源头截然不同,那里地势险峻、人迹罕至,通达条件很差。

另外,珠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森林茂密、溪流淙淙,山顶有“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的天然奇观(注:三江指南盘江、北盘江和牛栏江,双盘即南盘北盘江;站在马雄山顶,可以看到一条分水线,水流自然分段,一水东流形成南盘江,一水北流形成北盘江,一水西流形成牛栏江,马雄山主峰向北的小山包上,有一条明显的流水冲沟,深近一尺,分为南北去向两道冲沟,形成南北盘江的分水岭,故当地人称之为“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

更为奇特的是:山上还有漫山遍野的马缨花(又称杜鹃花),每年春夏时节(三四月份),满山的马缨花如火如荼,鲜艳夺目,有红花、黄花、白花、紫花,甚至有的一棵树上长出各种颜色红白黄相映,构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马雄山顶还有一绝,就是独有的伏地松,这种松树无论长多久,高度都不会超过人高,全部匍匐在山坡上,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生机勃发,殷殷迎接着远方的来客。

为保护好珠江源的生态环境,开发旅游资源,国家已经把珠江源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AA”级风景区,云南也将其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母亲河珠江源,加上周围的七彩大峡谷、花山湖、天生洞、倒石岩、松林等景点,构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风景区,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珠江源头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防林建设工程及一般工程造林、调整居民能源结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积极治理老污染源,有效控制工业污染的发展。同时,沾益县还完成了荒山造林14.9万亩。

珠江源不仅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还有令人惊异的经济发展速度。例如,曲靖市在云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实力在全省稳居第三,是云南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其中,2002年GDP达到281.6亿元,能源、卷烟、矿冶、化工、机械汽车五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很明显。能源产业产值达82.36亿元,位居第一,烟草及配套产业产值72亿元,目前已经建立起以滇东电厂、曲靖电厂、宣威电厂和牛栏江、南北盘江流域小水电为龙头的火电、水电,富源、宣威、师宗、麒麟、沾益、罗平煤矿为依托的能源产业,以曲靖烟厂、会泽烟厂为主的卷烟、烤烟产业,以宣威羊场磷化工基地、花山煤化工业园200万吨焦化、50万吨合成氨、250万吨甲醇为主导的化工产业,者海铅锌矿为主的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及深加工产业,以及一汽红塔轻微型汽车、配套产品和其他机械制造业。

在曲靖的沾益县,有大型的磷化工基地、能源电力、烟草种植与加工(烤烟)、有色金属和机械制造基地、花卉种植、生物制药和香料萃取。值得一提的是,珠江源不仅是山清水秀,每逢阳春三月,在曲靖的罗平县,不管是山川还是平原,一望无际,到处是盛开的油菜花,到处是金色的海洋,是吸引游客观光的好机会。另外,具有开发前景、有望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有花卉(万寿菊、除虫菊等)、马铃薯、油菜、啤酒麦芽、蚕桑蚕茧等种养殖及深加工,无公害蔬菜、林果等绿色食品种植加工、珠江源生态旅游产业,等等。

千百年来,珠江水养育了各族中华儿女,是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条带,从上游到下游分布有汉、苗、彝、回、白、壮、哈尼、布依、侗、土家、水、仡佬族等2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语言,甚至一些还有自己的文字;另外,在不同时节,他们还有自己的节日,如苗族的芦笙会、龙灯会、跳场、跳花、龙船节、姊妹饭节,侗族的抬“官人”、芦笙会,布依的对查白歌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在这些节日,他们对歌、跳芦笙、集会划龙船、放鸭子、唱山歌、吹木叶、游方、抓鱼、侗戏、踩歌堂、联欢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文化产物,要充分利用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以珠江流域民族文化为契机,凝结西江产业带的沟通桥梁和纽带,开辟独特的文化旅游事业,振兴珠江流域绿色文化产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工程建设。

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结合部,距离百色、贵阳、昆明均为340公里,历史上曾经是三省商业集散地,有通衢要道之称。现在,兴义正在迅速成为贵州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的一个新兴城市。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是我国西电东送的发源地,成为连接珠江上游与下游的大动脉,在西江产业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地理区位上,兴义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水路、公路、铁路和飞机(南昆铁路、兴义机场、324国道、210省道、南盘江航运)构成了立体的交通网络,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这里的气候很凉爽,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温差小、无冬天,是旅游度假特别是炎热夏季的好去处。

在兴义还有鲜为人知的世界级自然景观和历史遗产,如马岭河大峡谷、贵州龙等,还有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万峰林和万峰湖。其中,马岭河大峡谷全长74.8公里,是南盘江主要支流,由于开发较早,素有“西南第一漂”之称,中国首届国际皮艇漂流比赛就在这里举办,现在能漂流的长度已达67公里。在兴义的三叠纪海相地层里,发现的贵州龙距今已有2.4亿年的历史,比恐龙还要早1亿年,是大自然给予的宝贵历史遗产,也是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

兴义作为布依、苗族的聚集地,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民族风情。原始淳朴、独具风韵的民族乡寨,古老的织布机、纺线车、碗口粗的水烟筒、屋檐下的辣椒串等。而在这里保留下来的不仅是古朴的民族风貌,大山的封闭还造就了远离工业化所带来的那份宁静、自然和悠闲,以及那如诗如画般的田园风光。

在产业方面,兴义的支柱产业有电力、煤炭、酒、苗药等产业,尤其是天生桥水力发电站,是西电东送的源头和主力站,也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构想的发源地。天生桥的电能一部分送到贵阳,大部分送往东部沿海电能资源匮乏的两广地区。这里有四条线路通往广东,有一条直通广州,与广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兴义电力是整个西江产业带的能源大动脉。截至2003年底,天生桥西电东送完成送电量1031亿千瓦时,广东接受西电734亿千瓦时,其中天生桥水电站平均每年向广东输送100多亿千瓦时。

贵州醇酒厂是兴义市的明星企业,尽管这些年市场不景气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由于该厂酒质好,生产工艺好,一直保持较好的市场份额和发展势头,有趣的是,贵州醇在广东市场这些年一直长盛不衰,销售量占据贵州醇1/3的比例。贵州醇利用贵州山地优势,积极打造绿色产业,开始向葡萄酒进军。在山地种植大规模葡萄园,实施有机种植,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利用酿酒剩下的酒渣作为有机肥料种植葡萄,不施化肥和喷洒农药,这样,种植出来的葡萄没有农药残留问题,可以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

在历史上,兴义就是西南与南粤交往的主要通道。西江流域真正的河运是从这里开始的。明清时期,兴义的商人就已经通过河运,将这里的桐油、中草药等商品运到广东去卖;同时,也从广东购买布匹和煤油等商品。包括现在佛山的中药,许多原材料仍然是这里输送过去加工的。

过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南盘、北盘江一直没有实现上百吨级船舶的通航能力。20世纪90年代末期,交通部正式规划了西南水运出海北、中、南三条主要通道,其中的中线就从这里开始。2004年5月,一艘装载原煤的250吨级船舶从这里起航,经红水河进入西江直达广州。水运航道的开通,进一步加强了西南与华南地区的联系、沟通。目前,已经有一些广东的企业进驻兴义,包括香港的瑞安水泥厂。

在贵州安顺,除了闻名世界的黄果树,这里的工业也在迅速发展壮大。安顺开发区是军工企业、合资企业和本地民营企业的集聚地,其中有贵州南风日化公司、贵州百灵制药、金星啤酒、云雀轿车、广东汕头联美集团、派力门等公司;同时,牛来香、魔芋粉等特色品牌也得到快速发展,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魔芋精粉还出口韩国。牛来香品牌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如肉牛养殖、屠宰、牛皮、牛骨加工等产业发展,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

当然,工业区的建设方兴未艾,目前军工企业生产开工不足,造成设备浪费,由于企业经营粗放,还存在着企业发展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较弱,缺乏经营品牌的理念和长远发展战略,竞争力不足,融资能力差等问题。目前,已经来投资的广东企业有煤矿开采、建材、金属冶炼、食品加工等行业,如广东增城明达水泥厂、广东汕头联美集团等。

贵州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分布面积占贵州全省七成以上。因此被称为“喀斯特王国”。喀斯特地貌为贵州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为贵州带来水土流失的灾难。危害不亚于沙漠化的荒漠—石漠化,每年以上百万亩的速度蔓延,正在吞噬美丽的家园。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的生态环境下,伴随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如人口压力、陡坡开垦、工矿开发及大气污染等,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退化丧失等。石漠化的主要特征是岩石裸露、地表土层贫瘠薄弱,水资源利用困难,土地生产效益极低;在降水偏少或旱季缺水灌溉,大面积干旱,在雨季则常常发生洪涝灾害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巨大损失;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基础;生态环境恶劣,人口贫困化严重。

有关专家指出:西南地区石漠化如不及时治理,依现在的速度计算,在25年内石漠化面积还要翻一番!石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更有专家预测,贵州的石漠化任其发展,130年后可能成为“楼兰古国”。喀斯特石漠化严重地威胁着贵州人民的生存,也是造成当地农民贫困的主要根源,因而,治理石漠化是贵州省生态建设与农民脱贫的核心任务。

为防止石灰岩地区石漠化的进一步恶化,1996年以来,国家在珠江上游实施了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安龙县德卧镇,山上像铺着一层绿毯,葱绿而厚密,这种远看似绿毯的植物叫做金银花,它的种子在石缝中生根,一两年后它枝繁叶茂的藤就像网一样将石头包起来,每棵金银花每年平均能覆盖1平方米的面积,这样石缝中仅存的一点土就被牢牢固住,石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

在石山上种植金银花带给这里的不仅有这满眼的绿色,还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石漠化石山、半石山石旮间隙中同样存有一定土壤、即便是石头比例较高的缓坡地,其他作物的收成亦相当微薄,在这些地段种植金银花,可获得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该模式已经开始在整个黔西南州石漠化地区推广,目前已发展到6万亩。同时,金银花品种为地产黄褐毛忍冬,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花期集中的巨大特点。其中“绿原酸”等有效成分远远高于其他省区的金银花品种。种植金银花的农户,从过去的每户年收入700元发展到现在的每户年收入7000多元。实施该项目的石漠化地区,绿化效益非常明显,水土流失状况大为改观。目前,在国家林业局和民进中央的支持下,贵州省黔西南州正计划建成30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农民3万户,近16万人脱贫。

贵港是西江边上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辖港南区、港北区、覃塘管理区、平南县和桂平市。全市总面积10595平方公里,人口430多万人,其中中心市区人口30多万人。该市地处广西重要的城市南宁、柳州、北海、梧州的几何中心,西江黄金水道流经境内的各县市区,1000吨级船运可直达穗、港、澳。1993年,贵港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除了港口,作为我国第一个工业类型的生态工业园的贵港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在整个西江产业带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贵港工业园是以生态产业概念改造传统工业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对探索在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将污染严重的夕阳产业转变为环保型的朝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甘蔗制糖是广西贵港的支柱产业,占贵港GDP的1/3以上,贵糖集团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已形成了以甘蔗制糖为核心,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以及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两条主线的工业生态链。此外,形成了制糖滤泥—制水泥,造纸中段废水—锅炉除尘、脱硫、冲灰,碱回收白泥—制轻质碳酸钙等多条副线工业生态链。这些工业生态链相互利用废弃物作为自己的原材料,形成单元工艺的工业生态链,初步实现了生产过程良性的生态循环,既节约了资源,又能把污染物消除在工艺流程中。

贵港利用废酒精液生产的副产品有机肥,除了满足蔗农种植需要外,还可以用来种植花卉等,例如,广州番禺某企业向该公司订购了1万吨有机肥,用来种植花卉。

在与广东的对接上,贵港主要依靠的是内河航运,这里是广西货物向广东运输的重要中转站,周边城市的许多货物都要通过这里的港口运往广东,比如,目前广东建筑行业使用的水泥大部分都是广西生产的,2003年从贵港运往广东的水泥就达453.4万吨。

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为广西地级市之最,占广西工业总产值1/4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数量占了接近全广西的一半。目前,柳州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造纸印刷和日用化工五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产品和产业品类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有近2000家工业企业,拥有柳工、柳微、柳空、两面针集团、柳钢、柳锌、柳州水泥厂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及五菱微型汽车、柳工工程机械、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等一批闻名全国的产品。

柳州作为广西的重工业中心城市和通向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在广西乃至西江产业带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在柳州投资设厂、开展合作,既可以将市场向大西南和东盟延伸,又可以获得柳州的各种资源优势,如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和研究开发服务体系,而且柳州有大量成熟的技术工人、企业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是非常理想的投资地。柳州的汽车、机械、冶金等重工业发达,具有很好的合作前景,此外,在现代物流、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是很多企业来柳州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处于铁路湘桂线、黔桂线和枝柳线交汇处的柳州,铁路可直达北京、西安、郑州、武昌、襄樊、长沙、上海、无锡、广州、湛江、成都、昆明、贵阳等城市。湛江、防城、北海等天然优良港口至柳州的距离不足500公里,均可经铁路直达,与邻国越南的铁路联运也已开通。柳州白莲机场也已开通柳州至广州、汕头、昆明、北海等城市的航线。另外,该市的公路运输和水运也十分便利,拥有209、322、323三条国道和一个国家一级口岸,目前柳江(西江水系)航道已升至五级航道,全年可通航250吨级船只。航运可直达广州、香港和澳门等地,新建的鹧鸪江码头是水路、公路、铁路集装箱运输理想的联合作业区。

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柳州成为广西工业品、农副产品、土特产和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并且是粤、湘、黔、滇、蜀等省的商品流通要道,在中国西南四省五方的经济协作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柳州食糖批发市场和国家立项建成的广西最大的柳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其业务范围已辐射到我国的中南和西南地区。全国性的商业洽谈会、产品展销会多次在柳州市举行,柳州市已发展成为区域商贸中心。

除了发达的工业经济,柳州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柳州奇石甲天下”的美誉,是亚洲各国赏石界公认的“奇石城”。2004年11月5日,“中国石都”广西柳州第三届国际奇石节开幕,在柳州奇石城可以看到许多来自珠江三角洲的车辆。蓬勃发展的柳州奇石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柳州市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柳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在石奇文化的影响和带动下,该市旅游产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梧州是广东、广西交界地带的一个历史重镇,有着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地理位置上,梧州不仅是广西以及大西南通向粤港澳的东大门,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西江产业带上珠江水系浔江、桂江和西江三条河流的交汇点,在西江产业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区位优势。

首先,梧州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区位优势。梧州港口水运发达,水运至穗、港、澳全年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西江二期整治之后将提高到3000吨级。年吞吐量达到700多万吨,在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港,是中国十大内河港口之一。梧州是连接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大西南的枢纽通道,下通广州、香港、澳门,上达南宁、云南和贵州。梧州与广州的距离270公里,距离南宁300多公里,从某种意义上说,梧州与广州的心理距离要小于梧州与南宁的距离,受珠江三角洲的影响更大一些。

其次,梧州具备雄厚的工业基础。梧州市是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也是广西工业的发源地,在这里,办起了广西第一批工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总产值占了整个广西工业总产值70%。发展到今日,全市拥有纺织、化工、食品、机械、电子、塑料、制革、制药、服装、造船、轻工、印刷、石材等10多个工业门类,有2000多种商品出口,同时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林化林产工业、轻化工业、食品工业、房地产业、对外贸易已发展成为梧州的优势产业。国有控股的广西红日、梧州中恒已先后上市。梧州已拥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名优产品占全广西的14%左右。

再次,梧州还有许多的资源优势。森林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7%。森林面积87万多公顷,林木总蓄积量2528万立方米,是国内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松脂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已经与日本一家企业合资将松脂产品向高端产品延伸。梧州还有很多有名的农林产品,例如,肉桂、松脂、八角等。藤县无籽西瓜是全国无籽西瓜生产和出口基地,梧州沙田柚驰名海外,其中蒙山沙田柚面积近万亩,藤县沙田柚曾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和优质奖。龟苓膏、冰泉豆浆也是有名的食品。

在农业方面,梧州有较多的农业示范基地,藤县潭东国家级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省(区)级苍梧县大坡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市郊区玫瑰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基地和岑溪市归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两年来,梧州市对现代农业实验区范围的资源进行优化培育,重点开发优质稻、亚热带名优水果、商品蔬菜、经济林产、名优畜禽水产、种桑养蚕这六大产业,而围绕这六大产业建设了22个示范基地和若干个经济作物示范带也已初具规模,实验区成功引进了一批新物种,对调整全市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梧州是一个很有开发前景的地区,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营粗放、产品(服务)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规模不大、小而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设备老化等,这些因素影响了梧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梧州要获得突破,应该优先在一些优势产业获得突破。例如,林产林化工、日化工(如田七牙膏、新华电池等)、生物制药、宝石、食品(如龟苓膏、豆制品、薯类淀粉、蛋白肠衣等),通过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培育有生命力的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如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等;同时,促进产业高级化发展,加强高端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动产品深加工,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封开是西江产业带中一个重要的结点。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两广交界的一个城市,更重要的是,这个边缘城市在历史上曾经是发达的岭南古都和岭南文化的发源地。

早在公元前111年(汉元鼎六年),汉武帝在封开设立了广信县,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最早的交通枢纽,秦汉以来,大量中原移民顺潇水、贺水来到岭南,广信就成了南北文化交流的地方,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语言的渗透融合,演变为现在独特的粤语方言。在历史上,封开还是最早的海陆丝绸之路和最主要的对接通道,成为当时南北交通的要塞和中转站。

泛珠江三角洲的提出,使封开从全省的边远山区变成了连接西南各省的前沿,成为广东与大西南的中转站。

封开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有储量达30亿立方米的花岗岩,可以开发良好的石材加工产业;有300多亿立方米的石灰岩,目前已引进有东莞大昌水泥厂100万吨水泥厂、亨达利600万吨水泥厂落户;林化工产业如松脂引进了韩国和林业部企业。在特色农业方面,麻竹(笋)基地15万亩已引进台湾企业投资加工;油栗、杏花鸡、山羊、麒麟李、贺江水产也分别引进了香港投资商实现产业化加工。百得打火机的落户,将使封开成为三大打火机基地之一。

现代交通的封闭使封开保留了原始的自然景观和奇特的天然公园,占地6万多亩的黑石坪比鼎湖山大5倍,其中保留了很多珍奇动植物;未开发的贺江是目前最清澈、最弯曲的一条江,与桂林山水相比,桂林两岸的山石绿色很少,而贺江两岸的山为未开发的森林,没有污染的江水、原始森林和山水、珍稀动植物和天然景观,构成了当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生态和国家级地质公园。

从珠江源曲靖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沿江城市如同镶嵌在西江上的明珠,闪烁着色彩斑斓的光芒,形成了中国最大的产业生态经济区,支撑整个西江产业生态的是三条大“动脉”:能源电力、水运和珠江文化这三条大动脉如同人的血液一样把西江上游与下游各城市和地区紧密连接在一起。沿江各具特色的城市和地区,如同人的肝、胆、脾、肾等,在西江产业生态系统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政府间区域协调合作和民间往来,则形成了西江产业带的“躯体”。

云贵电力经过兴义高压配送到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直接影响着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西江作为最便利的黄金通道,源源不断地把煤炭、水泥、粮食等输送到各个地区;珠江源文化凝结着西江流域浓浓的民族情结,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成为西江产业带区域合作的沟通桥梁和纽带。能源、河流和珠江文化已经成为西江产业带崛起的天然纽带,是输送营养和新鲜血液的大动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