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麦积区城镇化建设中环境卫生问题的思考

麦积区城镇化建设中环境卫生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麦积区城镇化建设中环境卫生问题的思考2010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持久动力。

麦积区城镇化建设中环境卫生问题的思考

2010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持久动力。尤其是城镇化,被看做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全国各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麦积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按照“2010年启动,3年内取得重点突破,5年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配套、公共服务城乡协调、社会保障城乡覆盖、1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和全区“13345”发展战略,精心组织编制了《麦积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总体方案》。近年来,花牛镇总投资2.78亿元进行城乡一体化村民住宅小区建设;廿铺村7200平方米“和谐嘉苑”旧村拆迁改造一期工程启动实施;投资800万元的花牛汽贸城全面启动建设;马跑泉片区185亩改造启动实施,分路口片区拆迁基本结束;占地38亩的黑王新农村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已完成;道北办事处寨子村城中村改造的2幢住宅楼已启动建设。这是麦积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然而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为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而烦恼,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垃圾围村的现象已经成为广大农民乃至市民的切肤之痛,大部分地方基本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无处理状态。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已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软肋,亟待解决。

一、麦积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

麦积区城市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主要职能部门、单位有:区环境卫生管理局、综合执法局、住建局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和城郊相关乡镇政府。其中城区主要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环境卫生管理局负责,居民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城乡结合部及镇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各相关乡镇政府负责。

麦积区环卫局现有公职人员116人,清扫保洁公益性岗位人员465人,承担城区清扫保洁面积150万平方米,城市日产生活垃圾180吨,在中心城区实行“一扫全天保洁”,全天保洁率已达到80%以上。城区主要干道每天洒水2次。郊区农村聘用清扫人员负责主要路段的随时清扫和保洁,工资待遇由乡镇财政按比例核拨和各村自筹集体资金支付。

城乡环卫设施方面,有北山垃圾处理场和老虎沟垃圾处理场(老虎沟垃圾场至今没有启用)两处,天水市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一个。城区垃圾中转站有分路口、天河南路、风动厂后面等6处,主要道路按标准安装共计254个果皮箱,沿街垃圾池48处,水冲式公厕10座,旱厕4座。乡镇区域各村均建有垃圾池。在羲皇大道、拥军路、麦贾公路等郊区主要道路上建有36个垃圾池和4个临时垃圾中转站。

全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实现了统一集中收运、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由居民或街道保洁员收集,就近送到垃圾池,由区环卫局车辆运至垃圾中转站,再集装运至北山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对天乐园、麦积佳园、润天小区等16个家属区和单位的垃圾实行了集中收集代运。

二、麦积区城镇化过程中环境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体制不顺,管理脱节,制约环卫长远发展

一是环卫职工数量不足,目前职工人数与国家城镇环卫职工配备标准相差甚远,直接影响了环卫事业的发展。二是城郊涉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环卫管理网络不健全,机构出现断层,人员不整,机制缺乏且按属地管理原则各自为政,导致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执行和推进十分困难。区、乡镇管理体制不健全且无上下关系,对执行工作情况的监督和落实非常有限。同时,当前基层政府的职能基本上还是定位在发展经济上,兼带环卫工作,在执行时容易片面追求短期效果而忽视长效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加快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全不相适应。

(二)规划滞后,更新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一是随着城市建城区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旧城的改造,部分新建城市区域缺少公厕,加之规划设计理念更新不足,在建设过程中只考虑了使用功能,档次低、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存在“上厕难”的问题。二是粪便清掏管理混乱,社会清掏公司不顾环境污染,将清出的粪便运往城郊倒入道路排水沟或由农民进行沤肥,严重污染环境。三是乡(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绝大多数厕所不达标,城郊地区厕所档次偏低,无防蝇设施,蚊蝇密度大,异味浓。且80%的厕所清扫、清掏不能及时到位。

(三)城乡规划建设提速,环境卫生清扫任务日趋繁重

随着城乡规划建设的不断扩大,部分乡、村级公路车、人流量剧增且已开通公交线路,保洁范围日趋增大,垃圾处理量在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而相应的清运、保洁工具设备又难以跟上,这就必然导致环卫保洁工作的超负荷运行及“卫生死角”、“保洁盲区”的大量存在,群众颇多怨言,以致部分乡(镇)、村新增路段、新建村点无暇顾及;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即使加班加点也难以清扫到位。

(四)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卫生缴费困难,工作经费缺口较大

一是人口大量涌入且流动性大以及生活习惯不同,普遍对环境卫生爱护意识不高,使垃圾量剧增,导致乡(镇)、村内私搭乱建,环境脏乱等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随着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拆迁等原因,乡(镇)、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居委会土地收益和集体经济实体逐步锐减,而余下的收入萎缩,没有了原来拥有土地的收益,无力承担公益事业的经费支出。三是收取垃圾处理费或清扫保洁费困难重重。按现行生活垃圾处置费的相关政策规定,其收费不涉及农民和农转非人员,致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保障难以维系,乡(镇)、村均感经济压力倍增。四是各乡(镇)环卫站把有限资金用在了日常维护上,对从事环卫工作的人员应交纳的养老保险、意外伤害险等不能按规定交纳,工资待遇低,严重挫伤了一线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快推进麦积区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全民宣教力度,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辖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把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认真抓好抓实。针对外来人口多、居住环境差、环卫基础设施缺、生活习惯差异大的特点,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设专栏的形式和渠道,大力向广大群众宣传与其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使城乡居民增强文明和环境卫生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综合整治卫生环境,逐步改善村容村貌

一是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步实现垃圾清理经常化。设置标准垃圾箱、落实保洁员,全面进入管护状态。二是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开展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体养殖户进行处罚,限期整改。三是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活动,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四是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对农户原有厕所统一维修、改建,确保设施完好使用,不污染环境。同时,中心集镇、经济条件好的村和休闲度假景区要突出公厕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科学制订环卫规划,统筹环卫基础设施

一是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城区远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环卫设施规划。有经济实力,各方面条件成熟的乡镇可配置垃圾运输专用车,在村级主要道路和人口密集村庄配置垃圾收集桶(箱),收运车辆迂回收集,完善垃圾、粪便清运和中转系统;针对经济实力不足,可建造投入较少的垃圾投放点,实行一天一收,首先把农村的生活垃圾收集起来,减少生活垃圾污染面,用拖拉机、三轮车等简易运输工具运到中转站。随着经济的发展,再逐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二是把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对城郊的国有土地进行开发前,必须合理规划,优先保证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硬件设施的经费和用地,可按照人口的密集程度预先安排环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高乡镇、村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落实环卫配套设施,每个乡、镇至少配置一座垃圾中转站。三是把城郊及乡镇的环境卫生纳入全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增加对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辖区和乡镇两级政府将环卫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据属地建设需要划定经费。也可由区财政统一核拨区环境卫生主管部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以奖代拨等形式多给予经费倾斜,保障必要的环卫设施投入。

(四)理顺环卫管理体制,实现科学发展目标

一是改革街道环卫作业机制,实现环卫作业专业化管理,提高居民区环境卫生质量。各区环卫部门接管街道、乡镇保洁队伍的人、财、物,直管环卫站(所),承担居(村)民的垃圾清运和清扫保洁工作,统一环卫作业标准,使街道和乡镇环卫作业步入专业化管理的轨道,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环卫部门成立环卫机械化作业公司,整合全区已配置各区的各种环卫专业车辆,对全区主干道路实施机械化清扫作业,使环卫设备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降低清扫人员劳动强度,保障人身安全,提高环境卫生工作效率和管理档次。三是环卫部门加强与涉农街道和乡镇条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应引导社区积极探索居(村)民院落和村队道路环卫保洁的有效方法。四是将一些由政府直接从事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垃圾清运等事务委托给企业经营,明确要求将环卫事业逐步推向社会,实行市场化、产业化,针对环境卫生管理与作业实际情况,为整合资源,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环境卫生管理成本,节约城市维护资金,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环卫作业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区环卫管理部门主要承担环卫服务企业的资质审查,组织企业参与招投标,制定行业指导价格和行为规范、企业的评级、信息交流和管理培训,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

(五)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环境卫生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将环境卫生绩效指标纳入对乡(镇)、村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二是将村容村貌评估和环境卫生检查作为科学推进麦积区城乡市容环境卫生一体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方案,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农户环境卫生评估制,定期公布乡镇村容环卫评估结果。三是通过明确的责任界定,确保环卫工作全面到位,区环卫部门负责制定环卫事业发展规划;各乡镇和涉农街道办事处组织协调环卫有偿服务收费的征收,并形成一系列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农村的村容环卫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日监、月监、季监”等经常性的检查制度,强化区、乡(镇)监督执法,不断提高农村的村容环卫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目标。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与推进是麦积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相信只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态度全盘规划,加大实施力度,必将在又好又快发展城乡一体的同时,很好地解决环境卫生这一难题,为广大居民提供舒适、舒心的生活环境。

第一期80后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

南咏:麦积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杨浩:麦积区道北街道办事处

汪冬:麦积区社会保障局

指导老师:孟利民科技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