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五”期间能源供需关系及对能源工业的影响

“十五”期间能源供需关系及对能源工业的影响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期间,我国重化工业出现超常发展的态势,钢铁、冶金、建材、电力等高耗煤行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平均水平,并且由此拉动煤炭需求与生产大幅度增长。4.能源价格普遍上涨,能源工业经济效

一、“十五”期间能源供需关系及对能源工业的影响

“九五”时期,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能源需求增长速度减缓,能源供需关系一度出现缓和,煤炭库存曾达到2亿吨,一些地区还出现窝电现象,能源建设因此受到一些影响。但是,进入“十五”时期之后,这种缓和关系很快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而结束,煤、电、油供需关系全面紧张,并拉动了我国的能源价格上扬。与此同时,在需求拉动和价格的刺激下,我国的能源生产和能源建设在“十五”时期也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1.电力供需出现较大的缺口,电力建设速度加快

“十五”初期,我国电力需求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而逐步增长,电力供需关系开始紧张。进入“十五”中期,电力短缺达到一个高峰,并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较为突出。例如,2003年华东电网全年拉闸限电损失电量达到42.6亿千瓦时,浙江是全国缺电最为严重的省份,拉闸限电达到35.85万条次,损失电量34.09亿千瓦时,在错峰让电140万千瓦的情况下,电力缺口仍然较大。上海电网缺口约为200万千瓦,江苏错峰让电达到389万千瓦。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和无锡出现全年性、持续性缺电。其他地区缺电虽然没有华东地区那么严重,但是也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如华中电网(含川渝)拉闸7.14万条次,限电5.93亿千瓦时。[1]

电力短缺或者说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电力建设投资,电力项目一时成为中央与地方投资的热点。2001、2002、2003年国家分别批准开工电站项目2140万千瓦、2337万千瓦和3111万千瓦。2004年已经批准开工电站项目6110万千瓦,而实际开工的发电厂装机却达到了1.8亿千瓦,违规开工达1.2亿千瓦,是批准开工的2倍。“十五”期末,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0841万千瓦,发电量24747亿千瓦时。随着电力装机容量的增长,2005年我国电力供需紧张的矛盾趋于缓解,拉闸限电条次和损失电量大为减少。

2.煤炭需求增长过快,煤炭生产负外部性突出

与电力生产不同,煤炭生产属于资源采掘业,既可以用现代化手段生产,也可以用最原始的方式生产。由于我国煤炭生产没有严格的市场准入管制,加之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价格(资源税)较低和大量的低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从而使我国煤炭供给的弹性较大,只要有足够的价格刺激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的增产。“十五”期间,我国重化工业出现超常发展的态势,钢铁、冶金、建材、电力等高耗煤行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平均水平,并且由此拉动煤炭需求与生产大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21.1亿吨,比2000年增长近1倍。2002年至2005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为1144亿元,是2002年的4倍。2001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每年增长2亿吨以上。

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虽然满足了煤炭市场需求,但是,我国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按2005年的产量计算,我国的煤炭产量有38.65%是由非安全矿井生产的。据有关人士估计,由于连续多年超能力生产,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投入欠账累计有500多亿元。尤其是一些个体小煤矿,安全投入微乎其微,煤炭生产缺乏充分的安全保证。据估计,我国有4亿吨的生产能力需要进行安全系统改造,1.5亿吨的能力安全状况不达标,还有2亿吨能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需要关闭。据公布的数据,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5.68人,是全球产煤国百万吨死亡率总和的3倍。2005年全国煤矿事故中一次遇难10人以上特大事故遇难人数同比上升6成。此外,我国煤炭资源的采收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一些小矿井资源采收率只有15%左右,大量的煤炭生产也意味着大量的煤炭资源的浪费。

3.石油进口持续增长,石油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逐步上升

我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81亿吨,原油表观消费量为2.99亿吨,成品油国内消费量1.68亿吨。由于消费增长持续大于生产的增长,“十五”期末,我国的原油进口量达到1.27亿吨,进口原油已相当于我国石油产量的71%,占原油表观消费量的42%。据预测,随着石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到2010年,我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会达到50%以上。

为了稳定获得国际石油资源,我国在海外的石油投资逐年增长。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为例,“十五”期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年均增长分别高达21.5%和23%,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达到3582万吨,权益产量达到2002万吨,海外油气项目已扩大到58个,遍及22个国家。就石油工业来看,到2004年6月底,我国石油工业获得海外石油权益产量2100万吨,天然气权益产量30亿立方米,签订对外合作油气项目约10个,获得合作区块18个,技术服务合同约10项。

与单位的石油贸易相比,石油权益产量可以极大地提供我国从海外进口石油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获得更多的权益油是解决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可靠途径。此外,由于我国采取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定价机制,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不仅受国内生产与需求的影响,而且也受国际油价的影响。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步步高涨,尤其是2005年,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屡破新高,年均价格也比2004年大幅上涨,如布伦特原油年均价格为54.2美元/桶,比2004年上涨42.5%,国际95#无铅汽油价格为61.8美元/桶,比2004年上涨30.4%,国际柴油价格为68美元/桶,比2004年上涨44.3%。[2]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曾因我国成品油价格没有与原油价格同步调整,产量与效益均受到影响。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协议,2006年底,我国将放开成品油的批发零售市场,我国在“十五”期间,已逐步放开了江苏和广东等地区的市场,一些跨国石油公司已进入我国的成品油销售领域。此外,跨国石油公司还参加了我国石油与天然气输送管线的建设。与其他能源行业相比,石油工业是我国对外开放度最高的能源行业。

4.能源价格普遍上涨,能源工业经济效益好转

受国内供需关系及国际油价的影响,我国能源价格在“十五”期间普遍上涨。例如,国有重点煤矿平均坑口价2000年为139.69元/吨,2004年达到了206.43元/吨。2005年发电用煤平均价格212.75元/吨,比2004年提高50.24元/吨,增长30.9%。2005年汽油出厂价由每吨4100元调整到44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由3623元调整到3870元。在价格上涨的作用下,我国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提高。煤炭行业2001年开始走出低谷,经济效益回升。2005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552亿元,同比增加243亿元,增长78.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实现利润335亿元,增加142亿元,增长73.6%。其他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由于涨价的因素,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9%,销售增长34.8%,利润增长32.3%,分别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高出10.2、7.8、9.7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利润占全国工业利润总额的25.8%。国际油价上涨,虽然使得我国石油工业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我国也为此支付较高的费用。2005年原油进出口总额505.6亿美元,贸易差为-4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成品油进出口总额为168亿美元,贸易差为-40.2亿美元。与煤炭和石油行业相比,电力工业由于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加之电价没有放开,火力发电企业在销售收入增长19%的情况下,利润只增长2%,亏损企业的亏损有所加大。但2005年电力全行业利润为1038亿元,同比增长2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