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政治侏儒”向政治大国转变的外交战略

从“政治侏儒”向政治大国转变的外交战略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从“政治侏儒”向政治大国转变的外交战略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和防务的需要,日本政府外交上依附于美国,被称作“政治侏儒”。1.战后初期的“政治侏儒”外交战略战后初期,日本被美国独家占领,丧失了外交权,一切外交活动和对外交涉均需通过美国占领军当局来办理,成了美国庇荫下的“政治侏儒”。

三、从“政治侏儒”向政治大国转变的外交战略

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和防务的需要,日本政府外交上依附于美国,被称作“政治侏儒”。随着日本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表明了要做政治大国的强烈愿望,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为成为政治大国创造条件。

1.战后初期的“政治侏儒”外交战略

战后初期,日本被美国独家占领,丧失了外交权,一切外交活动和对外交涉均需通过美国占领军当局来办理,成了美国庇荫下的“政治侏儒”。在外无国权、内无实力的境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就是重返国际社会。

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就无法重返国际社会,于是,日本奉行“亲美一边倒”对外战略,配合美国的“冷战”与遏制政策,参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禁运,并且积极支持美国的侵朝战争;不顾苏联、中国等国家的反对,于1951年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和约;1951年和1954年,日本同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和《共同防御援助协定》,使驻日美军进一步合法化,并组建日本防卫力量,分担美国在远东的防务;在美国的操纵下,日本政府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蒋介石集团于1952年签订了“日蒋和约”。

在美国的竭力支持下,1952年4月,日本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是其重返国际经济社会的第一步。1955年9月,日本又参加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积极谋求恢复同西方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为走向世界创造条件。1956年10月,鸠山首相访问苏联,双方签署了《日苏联合宣言》,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日苏邦交恢复后,日本得以顺利地参加联合国,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的自主外交战略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对资源和市场需求的急剧增加,迫切希望能自主地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及外交往来。尤其是1956年12月日本加入联合国以后,国民的自信和自主意识开始增强,强烈要求改变“亲美一边倒”的政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

1960年1月,日美签订《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代替了旧的《日美安全条约》。新条约删除了驻日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内乱的“内乱条款”和不经美国同意则日本不得向第三国提供军事基地的条款,从而使日本基本上恢复了对国家的统治权。根据新条约,日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及安全保障方面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使日美经济与军事合作得到加强,形成“平等伙伴关系”。1964年春,日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得到与美国、西欧相同的待遇,并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入了先进国家行列。1969年11月,日美双方就归还冲绳问题达成协议。日本谋求外交上的自立并非是要摆脱美国,而是谋求与美国建立对等的联盟关系。既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又不受美国束缚,从而有利于日本提高国际地位,在亚洲乃至世界上获取更多的利益。

1957年,日本首次发表的《外交蓝皮书》提出了“经济外交”的口号,要“以和平的经济力量向外发展”,将经济外交作为国家的中心战略。其重点是推行以东南亚为主的经济外交,目的是获取资源与市场,提高日本在亚洲的国际地位。此外,日本还积极开展对欧洲的经济外交,与西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协定,逐步打入了欧洲市场。

3.20世纪70年代的全方位多边自主外交战略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72年7月,田中角荣上台之后,明确表示“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开始推行多边自主外交战略。

第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提出要在政治上“发挥美国难以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军事上“分担责任”,在经济上维持协调,缓和矛盾,充当美国“对等的真正合作者”。

第二,进一步强化日欧间对话,加强日欧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欧贸易摩擦不断激化,日本通过加强政治对话的方法减轻贸易摩擦在日欧关系中的分量。

第三,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的日、美、中三角关系。多边自主外交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恢复日中邦交,谋求同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1972年,田中首相访华,签署日中《联合声明》,恢复日中邦交关系。1978年8月,福田首相访华,签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同年两国还签订了长期贸易协定。

第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日本改变了过去一味追随美国的中东政策的态度,制定了“新中东政策”,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对话,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在东南亚,为了消除东盟国家的恐日心理,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与其对话,设法列席和参加东盟首脑会议,并于1977年提出了“福田主义”三原则,即“不做军事大国”、同东盟国家建立“心心相印”的对等伙伴关系、“为东南亚的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4.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大国外交战略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历届内阁都表示了日本要做政治大国的意愿。概括起来,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基本含义包括:以日美同盟为轴心,以日、美、欧体制为基点,作为西方阵营的重要一员在国际上发挥作用;立足于亚太,以亚太合作为杠杆,确立日本在亚太的主导地位;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积极扩大在国际社会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影响;积极、全面地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机构中发挥作用,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在综合安全保障的原则框架内,适度增强军事力量。简而言之,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使日本从经济大国迅速成长为政治大国,迎接21世纪“以日本为中心的太平洋时代”的到来。

1983年1月,中曾根在施政演说中明确阐述了他的“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意在清除战败国意识,扫除国内与政治大国目标相悖的各种障碍。中曾根内阁对内大力实施了行政、财政和教育改革,对外重新定位日美关系以及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突破了包括防卫预算、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禁区”。

为此,日本逐步调整了防卫战略思想,由“专守防卫”转向“攻势防卫”,从单独防卫转向集体防卫,由“内地持久战”转为“海边歼敌”、“洋上歼敌”。1981年的《防卫白皮书》改变了日本的防卫战略,首次提出了“前沿防御战略”,主张“一旦有敌来犯”,就要做到“歼敌于海上”。1987年的《防卫白皮书》又提出“洋上防空”设想,再次突破“禁区”,增强支援美国作战的功能。日本放弃了战后实行多年的“重经济、轻武装”的“军事小国”路线,开始大力扩充军事力量。军费开支从1980年的22300亿日元增加到1987年的35174亿日元,提高了57.8%,年平均增长率为7%,突破了关于防卫费用总额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的规定,达到1.004%。此后防卫费又连续3年突破国民生产总值的1%。到1990年,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费大国。

外交上,以日美关系为外交基轴,坚持“西方一员”的立场,确立日、美、欧三极体制,实现与欧美大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共同维护国际秩序的目的,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分享国际权益。同时,继续稳定发展日中之间的“成熟关系”。加强与东盟国家关系,促进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将对外援助置于支持美国抗衡苏联的战略格局中,运用手中大量剩余资金,不断扩大政府开发援助,为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服务。在地区热点问题上,日本采取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趋于一致的立场,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