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寓工作于乐

寓工作于乐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5 寓工作于乐设法令心情愉快,等于激活创新的欲望,实现超水平的发挥。可知不论巨额奖励的诱惑,还是刀枪顶着后腰的压力,很难起到鼓励创新的实质效用,如果从寓工作于乐的视角出发,则创造不期而至。通过提倡创新而不可得创新,经由寓工作于乐而出现创新,这正是无为而治的道理。寓工作于乐在于改变视觉的角度,主要取决于下面几个视角。寓工作于乐属于一个群体行为。

5.5 寓工作于乐

设法令心情愉快,等于激活创新的欲望,实现超水平的发挥。

快乐决定了方向

高级境界常常由基础元素和条件所保证,我们刻意追求创新行为,同时恨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超水平发挥能力,但是在大多情况下事与愿违,距离设定的目标万里之遥。究竟原因何在?经济世界的实践证明了一个基本状况:所有高级的东西都是间接的,只能间接达到。在寓工作于乐的同时,自然孕育了创新和激奋的元素。

我们比较注意美国和日本的企业,从某种角度看,美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比较强,而日本企业实干精神比较强。美国企业的员工大腿翘在桌面上,嘴头极少闲着,无论糖果或口香糖来者不拒,黄色和绿色笑话一起侃着,而日本企业的员工正相反,昂首挺胸肃立,俯首70度鞠躬,满脑门严肃,绝对一丝不苟地干活,粗略地比较,前者明显比后者快乐(当然严肃不简单地等于苦闷,说笑也不等于快乐,一般而论,说笑比严肃快乐一点),所以前者员工的创造性往往强于后者。据说日资企业SONY文化比较独特,员工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与老板和主管争锋,在日资企业殊为罕见,所以SONY公司一向以富于创造性和先导性著名,说明快乐和开放对于创新的价值。

一般而言,我们一方面真诚地期盼着创新,另一方面习惯于高压管理形式,这是一对复杂的矛盾体。相对而论,我们比较容易走向高压的一面,有复杂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体系,清晰的赏罚制度,令行禁止,但是奴隶社会建不成现代工业,必然归宿只能依靠低价格进行血淋淋的厮杀,这是高压政策的天然缺陷。为什么日本企业能够制造精美的产品,仅仅因为他们以“道”的态度看待高压,无怨无恨一丝不苟,宁死无悔,所以可以拥有品质的优势,但是缺乏创新的优势。可知不论巨额奖励的诱惑,还是刀枪顶着后腰的压力,很难起到鼓励创新的实质效用,如果从寓工作于乐的视角出发,则创造不期而至。通过提倡创新而不可得创新,经由寓工作于乐而出现创新,这正是无为而治的道理。寓工作于乐在于改变视觉的角度,主要取决于下面几个视角。

合于自然的文化

任何企业或者个人身处工作环境,快乐与否,不在于主观意愿如何刻意追求,而取决于近乎自然状态的企业文化,感同身受于无形之中。就某种意义而言,应该否认完美,世界没有完美的企业,只有不断完善的企业。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不断完善的个人。追求完美往往更多体现主观意识和强制的味道,而始终难以接近现实的完美。应该追求一种走向完美的趋势,允许成长的烦恼,这是自然和客观的,因此也就是稳定和适意的,属于自然的形式。

从某种意义讲,自然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景致和效果等的差异,我们都知道老鼠是大害虫,猫头鹰是益鸟,但是如果老鼠灭绝,猫头鹰也将不复存在,两者属于并存和生物链关系,这是自然界的道理。如果在自然环境中出现老鼠相对少,猫头鹰相对多的状况,说明环境呈现出一种向好的趋势;如果情况反过来,则属于环境恶化的趋势。

自然景致和效用的差异何在,可以经由树木形象地比喻。古往今来我们一直十分注意森林的价值,知道森林对生活质量的巨大影响,积极进行植树造林,其实我们在植树的行为中,已经决定了自然发展的趋势,关键在于起始的时候从什么角度观察问题,视野决定结果。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文化:

(1)杨柳文化。杨柳造林成本低,树木成活率高,耐干旱,适应性强,植树造林可立见成效,缺陷何在呢?木材质地低劣不成材,招虫,极易引发大规模毁灭性病虫灾害,寿命短暂,林木的形态景致一般,春季漫天飘絮,不产营造生物链的果实。

(2)松柏文化。松柏饱含万古长青的情怀,挺拔隽永,伸展张扬于天地之间,松柏美景如诗如画,耐旱耐虫耐恶劣环境,生命力极强,同时富产坚果,滋养百兽百鸟,适宜建设生态环境,但是松柏的最大缺点,初期植树成本过高,成活率过低,见效太慢太迟。

(3)橡树文化。橡树介于松柏和杨柳之间,有松柏的优点,无杨柳的缺陷,营造橡树类的树林,成本相对低廉,成林相对容易,效果相对快捷,理应属于现在的最佳选择,橡树等自身产出丰富,滋养万物,具有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天赋能力。

视野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行为,大体可用此三类林木类比。依靠发号施令和高压政策等,类乎杨柳文化,可以立竿见影,长期性和稳定性甚差。沉醉尖端技术或苛求完美等,大体类同松柏文化,面临中途夭折的过大危险。追求可及的目标和互惠的价值,基本等于橡树文化,在不断达到目标的基础上营造了一种和谐与自然的内在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中相互间的具体关系,损人不利己乃至愚,损人利己乃下品,不损人而利己乃中策,双方互惠共荣乃上策,作为橡树文化的出发点,面向客观世界,起于视野,大凡思考和办事贵在惠及他人,顺势造就有根源和丰富的生物链,合于自然的法则,乃是持续发展的大道。所以说:主观苛求完美比较辛苦,一般难尽人意。依照自然进化的规律,漫不经意和闲庭信步之间,完美不期而至。

追求和谐的视角

经济领域人的相互关系,古往今来,根深蒂固,存在两个极端,第一种说法,“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之类,持敌意的态度;或者“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类,持消极态度;神经紧绷,一刻也不得轻松;另一种说法,“受之点滴,报之涌泉”一类,总念着对方的好,恨不得把心掏给人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合作和互惠为主体,相对比较和谐轻松。

为什么出现如此不同呢,概因视觉的起点不同所致,我们看事物究竟起于对立的角度或者和谐的角度。当一个人以对立的角度观看事物,等于给敌对增加了一份推力;当一个人从和谐的角度观看事物,相当于为合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寓工作于乐属于一个群体行为。佛教一般比较祥和,认为善恶是非不过一线之间,甚至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究竟如何站到佛的立场呢?无非由对立的心态转为和谐的心态,站在友善的角度观察,情景将大不相同,敌友或者善恶并非一定,在于心态如何,也不过一线之间。很多时候,人为对立的情况是非常典型和习惯性的,过度的争强好胜使我们习惯于从对立的角度观察事物,在讨论经济管理概念的时候,常抛出究竟“抓销售还是抓成本”一类二选一的问题,把两者置于对立的位置,意在难住对方。同样在抓销售冲量的时候,置质量于不顾,结果大起大落。当专注于产品质量的时候,忽略市场和品牌的建设,货好反而难卖。其实所有的因素都有其内在的关联,事皆有因,比如在产品销量冲高的同时,正是需要高质量来维系市场份额的当口。当质量趋于好转的时候,正好提供了市场活动的题材。所有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和谐运作系统,所有要素都具有相互促进的需求和作用,缺一不可,不过跟随形势变化其轻重动态转化而已。

摒弃对立,从和谐与互动的视角出发,思维和举止将自动转向趋好的轨道。

以推力替代压力

有一类企业管理和个人的行为方式,习惯耳提面命式,首先制造巨大的压力,事越大则态度越严肃,制造的压力越大,依靠压力推动和调节整个事项的进展,属于“有压力才有动力”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直接和清楚,有压力则有动力,无压力则无动力,但是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首先,压力过久过大,会出现疲劳和司空见惯的困境,时刻潜藏崩溃的危险,时间持久反而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次,压力来源于外因,往往搞得工作很沉闷,距离寓工作于乐的境界越来越远。

我们一向认为,间接的方式总是高于直接的方式。因为间接方式往往触动内心深处的主动因素,激活发自内心的原动力,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势必皆大欢喜。压力和推力虽然都具有力的特征,但是前者苦涩,后者甜美,这是主动与被动,苦与甜的根本区别。如果从直接制造压力的层面上升到间接铺垫推力的阶段,则寓工作于乐的基础已经构建其中。

站在高一点的位置,身先士卒和以身作则属于营造拉力,创造利于发展的条件属于施放推力,而营造趋势是给予推力的大手笔,因为趋势具有最广泛和普遍的推动力。站在个人的角度,自身从事业务的时候,要擅长借力,站在他人的立场,助人为乐,给予推力。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帮助别人发展等于削减自己的成效,这是处在此消彼长的对立视角认识问题,当跳出小圈子,其实助人为乐表明自己站在更高的境界。

给予推力的最基本方式在于助人为乐,最佳方式在于营造趋势。

以快乐的名义

我心中快乐,所以工作快乐。今年初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以94岁高龄辞世,给我们留下许多珍贵的艺术和人生哲学瑰宝。启功老先生无愧为寓工作于乐的典范,先生为人处事的一例颇令我们回味。

我们知道启功的书法名闻天下,大凡经济界的公司组织,能得到一块启功题写的牌匾,必定开业大吉。这显然成为一块炙手可热的商业市场,于是便有假冒伪劣横行,书法李鬼混迹其中,假冒启功的书法和题记招摇过市,蒙骗他人钱财,败坏先生名节。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鬼的狐狸尾巴逐渐暴露,有证据落到了启功弟子的手里。照例,一般我们遭遇此等欺世盗名的勾当,撞见此等厚颜无耻的大盗,少不得火冒三丈,气得头晕眼花,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至少也得将其告上法庭,索取侵权和精神损失费合计若干大洋,以示严肃惩戒。启功先生得知此事,不温不怒,嬉笑如常,做了如后的回答:人家模仿我的笔迹,说明我字写得好啊,是对我的夸奖;人家冒用我的名头,可能因为正缺钱花,能帮人家渡过难关也属好事。因此事情也就不了了之。真乃“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大乐观也。

现在我们大约知道何为乐,如何变苦为乐,无外乎三点:

(1)向前看,追求前景和趋势,笑在最后,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

(2)宽宏大度,胸襟似海,极目远眺,超凡脱俗的境界;

(3)着眼优势所在,再强大者也有其死穴,再弱小者也有其核能,变化乃是规律,驾御和畅游于变化乃是水平。

寓工作于乐在于调整视觉的角度。

构建真实的基础

基督在圣经里说:“要把房屋建在岩石上,不要把房屋建在沙土上。”在西方经济社会,这句话无限次地被引用着和注释着。

不论正误,任何认识都必须建立在真实信息和实况的基础上,屏除谬误的构件,否则任何成功都是暂时的,任何快乐都是虚假的。

有一位开饭店的成功老板,胆识、学识、经验和基础俱佳,准备成规模地进入快餐连锁行业。在咨询服务的时候,提到了他发展快餐的一个借鉴,主要是对麦当劳案例的参考。据他认为,麦当劳在中国的成功主要受益于其产品的“品牌加高价”战略,为什么汉堡包可以卖高价格赚钱呢,因为麦当劳的品牌使然。他参照这种“品牌加高价”的关系制定公司的产品战略,准备大规模进入快餐行业。当时我们注意到其中信息的基础性偏差,说明麦当劳实际采用的是“品牌加低价”的推广战略。比如美国市场巨无霸汉堡售价2美元多,折合人民币应该20块钱一个,进入大陆市场只售10元钱,走低价的路数,诸如此类。高价格和低价格一字之差,对企业战略而言天壤之别。大概因为已经按照“品牌加高价”的战略设想制定了一系列行动方案,突然纠正到“品牌加低价”的基础平台,实在难以回头,所以快餐连锁仍然照原来的设想投入运营。据说后来连锁店开张不久,由于在饭菜产品定价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出现的混乱和不协调,导致资金运作状态恶化,公司慢慢没了动静。

近几年汽车热,在今年6月初,见到一篇公开报道,意在指点汽车制造发展的方向。其中两个数据,说1.3L排量以下的汽车在发达国家市场占80%的份额,在中国大陆市场则不道20%的份额,所以国内和出口领域1.3L排量的汽车前途无量。据我们所知,美国市场1.3L排量属于汽车的起点,轿车排量动辄2.0L以上,排量4~5升的大型车属于家常便饭,全世界节约能源的人民一直对此恨得牙根痒痒。欧洲的轿车体型相对小,排量略微小一些,即便如此,1.3L排量的汽车仍属少数。所以这两个数据有主观论道之嫌(实际1.3L排量以下的汽车在东南亚及类似地区,比较有市场)。任何企业据此制定向发达国家出口小排量汽车的战略,跟斗肯定栽大了。

我们可以同一切市场因素冲突,绝不能和基础事实矛盾,市场情况可以随便侃着玩,心知肚明,借以消除疲劳,增加乐趣,千万不能和数据开玩笑,否则,必然开始时大乐,随后大不乐。

快乐是潜能的阀门,创新的温床。不乐则缺乏创造,智能平平,乐则能力无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