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是近十年来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视角。而从21世纪初开始,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研究融合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以及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从微观企业行为中寻找分工动因及其贸易影响和福利效应。

第二章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是近十年来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视角。该理论的盛行与近年来国际工序外包活动迅速增加,国际产品生产分工趋向垂直专门化这些现实贸易形式是分不开的(Hummels et al.,2001)。所以,对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研究成为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其本身也成了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显学”。

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来自于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基本上是属于探讨微观贸易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但是,随着贸易理论的发展,其基本的探讨方向开始转向中观产业和宏观经济的层面,反而忽视了产品生产的微观主体。虽然英国经济学家Dunning、Rugman和Buckley等人的跨国企业理论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一些微观企业层面的分析,但是他们的理论并没有进入现代主流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当中。而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趋势正是在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下分析贸易主体的行为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及其福利效应(Helpman,2006),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哲学逻辑思维并不是横空而生的。

值得说明的是,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探讨其实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的阶段生产模型(Stage Production Model)和中间产品贸易模型(Intermediate Goods Trade Model)是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溯源。而后,在20世纪90年代,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理论的基本雏形。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进入了在传统贸易框架下研究的主要发展时期,其间包括Bhagwati和Samuelson等主流经济学家关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福利效应的论证。而从21世纪初开始,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研究融合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以及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从微观企业行为中寻找分工动因及其贸易影响和福利效应。本章将按照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及其内在逻辑对其进行系统综述,以全面反映国外主流经济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理论、理论逻辑和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