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传统沿承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传统沿承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产品内分工理论研究的经济现象实质便是生产工序跨国空间分离及其由此产生的经济问题。同时,产业内分工理论同样沿承了传统贸易的比较优势概念、新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范畴,以此解决新的贸易形式及其演变。所以,产品内分工理论无疑是面对新的贸易现实而产生的新型理论体系,它脱胎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又结合现实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解释工具,是符合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传统思路的。

第一节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传统沿承

概括而言,经济学中的国际分工理论大概经历了产业间分工理论(Inter-industry Specialization Theory)、产业内分工理论(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Theory)和产品内分工理论(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Theory)三个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相应地历经了传统比较优势贸易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rade Theory)、新贸易理论(The New Trade Theory)和当下流行的产品内分工贸易理论(Intra-product Trade Theory)。产品内分工贸易理论和对应的产品内分工贸易理论是现代主流贸易理论重点研究的方向,这个国际贸易的理论范式源自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中间产品贸易”(Intermediate Products Trade)的研究,它研究的现实基础是产业链的全球铺展导致了某种产品的生产工序在空间上分离,从而产生了相应的贸易形式和经济后果。一般来说,产品内分工研究的经济对象,或者说是生产形式,必须满足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品的生产必须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工序;二是产品生产跨越国界,两个或者多个国家为产品价值形成提供生产服务;三是至少一个国家在工序生产中运用了国外进口投入品,并且一部分生产出的最终产品或者中间产品必须出口到别国(Hummels et al.,2001)。所以,和传统贸易理论不同的是,产品内贸易理论关注的交易行为的贸易内容不再是最终产品,而是“工序”的贸易(Grossman at el.,2006a)。由此,产品内分工理论研究的经济现象实质便是生产工序跨国空间分离及其由此产生的经济问题。在此理论框架下上,产品内分工理论讨论生产链全球铺展对要素流动及其价格、生产和贸易模式以及各国及世界整体福利的影响,这也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注重研究的问题。同时,产业内分工理论同样沿承了传统贸易的比较优势概念、新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范畴,以此解决新的贸易形式及其演变。可以看到,产品内分工理论并没有改变传统贸易理论的理论研究目的和经典研究范式,它仍致力于解释国际贸易的基本问题,即分工怎样导致了世界贸易模式(Trade Pattern)、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的转变及这种转变对各国福利(Welfares)的影响。所以,产品内分工理论无疑是面对新的贸易现实而产生的新型理论体系,它脱胎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又结合现实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解释工具,是符合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传统思路的。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产品内分工理论是对传统分工理论的改进,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所以它的产生是传统贸易理论与当前贸易现实冲突的结果。但是,由于产品内分工理论是刚刚兴起的理论,同各种理论的起步期一样,它也正在经历着争鸣阶段,所以各种具体研究范式层出不穷,研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是各种理论不论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如何,它们在传统理论基础上,大体都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在全球生产组织形成的现实条件下,用传统理论研究产品内分工带来的贸易模式的改变及其效应;(2)以逻辑理论分析为基础,运用现实数据对产品内分工理论进行经验分析,检验产品内分工已有理论的科学性;(3)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范式,重新构建国际贸易理论微观基准,增强现代贸易理论的现实解释能力。鉴于以上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前沿性和零散性,本章将对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发展进行综述,并对各种研究范式进行梳理归类,以分析该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其缺陷,并预测其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