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黏性模式下的新闻生产

黏性模式下的新闻生产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为专业新闻机构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在网络时代的“黏性模式”下,在一些新闻网站上,读者可以直接在稿件后面评论,就新闻事实发表个人观点,或者对报社的价值判断提出支持或反对的意见。图3.6 黏性模式下的新闻生产在“黏性模式”下,新闻网站的大量涌现并没有改变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媒体仍然是网络新闻的主导者和实际生产者。

互联网为专业新闻机构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在网络时代的“黏性模式”下,在一些新闻网站上,读者可以直接在稿件后面评论,就新闻事实发表个人观点,或者对报社的价值判断提出支持或反对的意见。这样一来,在生产流程的反馈环节,频率增加,互动更直接,编辑部采纳受众的意见建议就会更及时(如图3.6所示)。尽管如此,新闻生产流程仍然是封闭的,因为受众反馈意见时新闻生产的一个周期已经结束了,反馈意见只能在下一个周期或者以后的周期中进行改进。受众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新闻生产中来。在新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把关人”仍然是专业媒体机构及其雇佣的“媒体精英”们,对于公众而言,新闻生产过程是不透明的,是看不见的,也是无从评议或参与的。正因为其过程的“封闭性”,在传统媒体时代“虚假新闻”常常会让大众蒙蔽一时,因为大众既无法接近信源,又不熟悉生产流程,更看不到新闻出炉的经过,只能被动地相信呈现在眼前的新闻作品。一些不顾新闻伦理的编辑、记者有了可乘之机,一些假新闻、假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图3.6 黏性模式下的新闻生产

在“黏性模式”下,新闻网站的大量涌现并没有改变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媒体仍然是网络新闻的主导者和实际生产者。特别是在新闻网站的建立初期,“电子版”的新闻网站只不过是新闻作品的一个展示平台,新闻作品被原封不动地从报刊转移到网页上,新闻生产的主体仍然是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工作者。随着商业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开设和兴起,他们除了集纳传统新闻媒体的内容之外,也尝试采编一些体育、娱乐新闻,成为新闻生产的新主体。尽管专业化程度不及传统新闻媒体,但是,由于招聘了大量来自传统媒体的员工和新闻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的新闻采编、制作能力迅速提升。比如新浪、搜狐、网易等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均开设了新闻频道,建立了自己的演播室,经常做一些网上直播活动。但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仍然是体育、娱乐、社会新闻,对于政治经济等“硬新闻”领域仍然依赖转载传统媒体报道。当然,国家对商业网站的采访限制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此外,一些新闻网站获得采访权,但他们的团队大多还是来自传统新闻媒体机构。比如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央视网等,均有一些记者可以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他们和“母媒体”的记者、编辑一样,是接受过专业训练和资格考试的专业媒体人。可见,网络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主体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