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伪劫夺时期的《申报》副刊研究

日伪劫夺时期的《申报》副刊研究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伪劫夺时期的《申报》副刊研究王灿发、王佳《申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一份民营报纸。本文主要梳理陈彬龢主持《申报》时期的《申报》副刊的内容与特点,并探讨该时期副刊的性质。由于这时期《申报》由日寇海军控制,所以在图片中,对于日本海军的宣传尤为明显。

日伪劫夺时期的《申报》副刊研究

王灿发、王佳

《申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一份民营报纸。自1941年12月复刊到1942年12月陈彬龢接手管理之前,日寇陆军部是其管理者。为了能够继续蒙骗读者并发挥报纸影响,在编辑方针上日寇要求其保持中立性质。1942 年12月8日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海军接替陆军控制《申报》,并捧出陈彬龢做了此时的《申报》社长。本文主要梳理陈彬龢主持《申报》时期的《申报》副刊(专刊、特刊)的内容与特点,并探讨该时期副刊的性质。

一、文艺副刊内容与特征

1942年12月9日,《申报》发表《本报副刊部启事》,“本报原有副刊自由谈,春秋,游艺界三种,自明日起合并,改出综合性质之自由谈副刊一种,每日发刊。”1942年12月11日,“自由谈”刊出。此时的“自由谈”已由过去单一性质变为融合“春秋、游艺界、自由谈”三种内容的综合性副刊,“自由谈”,成为了“春秋、自由谈、游艺界”的拼盘。

关注社会问题,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现实。这时期的“自由谈”,经常刊登短小的言论,有对社会问题发表论评,如1943年2月28日的《乐业》,谈论社会失业问题。有对人生百态的看法,如1943年2月11日的“自由谈”刊登的几篇文章,《圆与方》,《尊与自夸》,《苦闷期待与努力》,《藤与草》,《生活的任务》。在1943年1月11日发表“本报一月份征文”启事,“征文题目:我的生活——店员、学徒、教员、学生、劳工……,内容:描写实际生活现状……”征文内容注重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现实。

1943年1月1日,“服务社会”版面由《申报》其他版移至“自由谈”,目的在于突出副刊的服务性质,“嘉惠贫病清寒,纯为读者服务”。在当天的“自由谈”上,发表“创社意义、服务范围、服务方法”,“原本人类互助,服务社会之义,协设社会服务处,期以至诚之同情心,呼吁各界人士为经纪上之输捋。”“服务社会”版面中,经常刊登有关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的内容,如《天光小学招收免费生》(1943年1月11日),《足资楷模的叔苹公奖学金》(1943年1月21日),“所资助的,是家境确系清寒而无力在学的优秀学生”。同时也刊登服务性信息,如《市民应注意防痨》(1943年1月31日),以及招领启事等。同时,“自由谈”善于发起社会活动,例如组织“楷法比赛”,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文艺内容丰富。由于将专刊“游艺界”的内容融合在“自由谈”中,因此版面上有关“戏剧、艺坛”的文章也不断出现。如剧评《再评李少春之“洗浮山”》,书评《“朝鲜春”读后》,《看李砚秀纪玉良的戏》(1943年2月28日)。还有反映戏剧界现实问题的,如1943年5月21日刊登的《上海剧坛的明暗面》。

同时,“自由谈”开始出现反映现实的漫画作品。如《乡间即景》(1943年2 月11日),图中为一位破衣褴衫的老人在抚爱一个孩子,描绘了民众生活的苦难;《碗小饭又少,如此怎能饱?》(1943年2月21日),反映当时社会物价飞涨,人民社会困苦的现状。加强外国文学作品的发表。从1943年1月1日起,“自由谈”开始连载James Hilton的小说《万世师表》。后刊登辛波的作品《根》。1943年2 月1日刊登了Lincoln Schuster的《达·芬奇的求职书——世界著名艺术家的书函之一》。此外,“自由谈”也刊登一些社会风俗类的小品文,如1943年3月1日发表的《川西异俗志——羌民是怎样求雨的?》

二、专刊特刊的内容与特征

这个时期,《申报》副刊虽然只有“自由谈”,但其出现了《白茅》、《申报周刊》、《星期画刊》等专刊。

(1)《白茅》

1943年3月7日,《白茅》发刊。发刊词如此写道:“我们的白茅,就是希望做成文艺界的白茅:有伟大的精神、不凡的魅力,与人不无小补的功用。……我们如此做,是出于我们的自愿、兴趣与热心,我们绝对不为着名利或权势。”

在《白茅》里,发表多为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如《我更瘦了》描写了一位老师因发不出薪水,生活愈加困苦的现状。“物价漫无止境的飞涨,而收入却没有跟着涨,只是那么一点;结果这几个月来,弄得连饭都吃不成了,天天吃粥,粥也渐渐的变薄了。”除小说、纪实性文章之外,《白茅》也刊登诗歌文学评论等。如1943年5月3日刊登的诗歌《别呻吟》,《春天小唱》,文学评论《论新诗的发展》,《“秋之歌”从小说到银幕》等。另外,《白茅》也刊登关于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探讨性文章,如《文学创作精义》(1943年7月21日)。

(2)《星期画刊》

1943年3月21日出版。全部刊登新闻图片。其中多为反映日军作战情况的照片,如1943年6月27日发表的《南太平洋上日本精锐舰队之雄姿》。另外还有关于日军武力装备,日军高级将官首领的图片。第一期《星期画刊》共刊登8张图片。有日本军官视察的照片,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日军吉田司令的谈话照片,以及上海妇女民主大会召开的图片等。1943年4月11日,《星期画刊》发表“东宝歌舞剧团特辑”。刊登了日本歌舞剧团到上海演出的情况。《星期画刊》对此次演出大加赞扬,对其舞蹈团的歌手、舞者等用照片进行了宣传。由于这时期《申报》由日寇海军控制,所以在图片中,对于日本海军的宣传尤为明显。

(3)《申报周刊》

1943年9月6日—1945年7月7日出版。《申报周刊》多是对一周战况的回顾、分析、总结性的内容。如在“复刊第一号”中,共刊登三篇文章,《坚定必胜信念,击破英美宣传谋略,认识大东亚战争有胜无败的基础》,发表日海军报道部副部发言人兴田中尉,提醒民众勿对英美思想谋略战所惑。同时发表《大东亚区域一周大事图解》,用地图展示当时的作战情况。还有一篇南太平洋某基地日军竹田特派员的文章《一个月来,伦巴特岛的邀擎战,日海空军奋勇擎敌》,以同样口吻肯定日军战绩。到1943年之后,由于日本战场的连连溃败,《申报周刊》文章大多为宣扬日军武力强大,胜利在望的蒙蔽读者的文章,同时也介绍同盟国如德国的战事等。如在1944年7月7日,《申报周刊》发表《太平洋前线的基地争夺战》与《加恩前线德兵壕中漫谈》。

(4)《电影界》

1943年6月24日刊出。只出版一期,昙花一现。24日的《电影界》刊登了《我演回春曲》,《评红颜铁血》,《影讯点滴》等文章。均为有关影视方面的内容。

三、特刊的内容与特征

《庆祝国府还都三周年纪念画图特刊》, 1943年3月30日。本期特刊刊登了南京国民政府一周年、两周年、三周年的纪念图片,并配发文字“经由汪主席检阅之中国海军今日为国府还都三周年纪念日,以及国府参战后之首次纪念日,我国海军于是日在南京由汪主席检阅,海军勇士,在此一年来饱受训练,士气愈盛。”

《庆祝三十八届日本海军纪念节特辑》, 1943年5月27日。刊登盛田孝道的《海军纪念日——展望大东亚战争的现阶段》。文章从“世界史在转变中,海洋民族制造世界史,大东亚战争中海战的形态”等多个方面,肯定了日本海军的作战功绩,并对未来战局稳操胜券。同时,在特辑中,配发了“大东亚精锐联合舰队”和“无敌舰队的巨炮”的图片,并配发“战必胜,攻必克——日本海军真无敌”。

《海的纪念日特辑》, 1943年7月20日。刊登文章有:《日本的海洋精神》,借大海的力量赞誉日本精神,“此次大东亚战争中,使日本有飞跃的进展的原动力者是日本精神,这日本精神也就是海洋精神之充分的发挥”。还有《如何强化大东亚要塞》,《海洋生活与海洋教育》等文章。

《空军纪念日特刊》, 1943年9月20日出版共两版。第一版刊登有宫崎世龙的《航空歼灭战与日本战力》,并登出《时局防空须知》,并配以大版图示,提醒市民在听到空袭警报后如何避险,并登出各区紧急电话。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第二版为图画特刊,共刊登13副图片,配有文字说明“日本空军动态”。

《庆祝国府接收租界特辑》, 1943年8月1日,刊登并在当日头版发出启事,“今日本报一大张庆祝国府接收上海租界特辑两大张共三大张,希望读者注意”。在特辑中,刊登有日本人的文章,如吉田东佑《对于交还租界的几个意见》,松田长雄的《交还上海租界与今后的运营》等。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国庆日特辑》, 1943年10月10日出版“特辑”中刊登有船津老人《敬告上海的中国朋友》,该文对于当时已经漏出败绩的日本军队,仍用语言继续伪装日军的日渐衰亡,“日本的意思是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太平洋的问题”。另外还有博多波的《中国政府与人民应如何协力复兴国家》,武内文彬的《完成中国复兴,努力生产建设》等文章。

儿童节特辑》,《申报》从1944年4月4日开始连续出版。“同业新闻报,发起救助苦儿运动,以查纪念,意义良深。……本报为书宣扬义务,特派员参观十所幼儿园,记其梗概,编为特辑介绍。”特辑发表的文章,记录了如《女青年会创办的职业妇女托儿所》,《流浪儿童的乐园——敬业孤儿院参观记》等。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元旦特刊》, 1944年1月1日特刊刊登有《汪主席元旦训词》,“日本东条首相”的《新岁献辞》,陈公博的《告上海市民书》,以及日本驻华大使等发表的元旦感言。由于当时日本战事连连溃败,轴心国已渐趋崩溃,但报纸言论却继续蒙骗读者,如东条英机在献辞中指出,“愈困难愈团结、彻底击灭英美”的骗人言论。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国庆日特辑》, 1944年10月10日。相较于一年前的国庆日特辑, 1944年的国庆特辑避开政治与时局问题,刊登了几篇关于教育问题的文章,如《当前的教育革新问题》,《改进我国教育病态的建议》等。

《中日同盟一周年纪念特辑》, 1944年10月30日。1943年10月30日,南京政府和日本重新签订了《华日同盟条约》,大大改善了1940年签订的《华日基本条约》中的主权丧失部分。1944年“一周年纪念特辑”发表的文章有《中日缔盟与保卫东亚》,《告重庆民众——松岛部长广播演词》,《重庆政权的危机——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经济崩溃》等。同时将《中华民国日本国间同盟条约》全文刊登。1944年的日本,已是穷途末路,困兽犹斗。因此,在特辑中所发表的如“日舰英勇使敌惊讶,舰炮威力世界第一”的言论,不过欲盖弥彰而已。

《汪故主席安葬特刊》, 1944年11月24日。特刊发表了中央社的“献辞”,“国父是中国国民革命的唯一导师,汪主席是继承国父的唯一领袖”。同时,对汪精卫的人生年表进行梳理,对其“发表中日共同宣言”、“协同盟军对敌宣战”等详细列出。

《头山翁追悼特刊》, 1944年11月26日。头山满为日本特务头子,是侵略中国的大阴谋家。在他去世的特刊上,有陈彬龢的《悼头山满先生》,陈日平的《追悼头山满先生》等,“头山满先生不仅是日本皇国国威的发扬者,而且是东亚革命之友。”对这样一个侵略中国的日本罪人大加称赞,可见当时的《申报》已经完全沦落为日伪工具。

《盟邦日本陆军纪念日特刊》, 1945年3月10日。发表《日本陆军发达史》等,继续发表“日军必胜”的言论。

《盟邦日本四十届海军纪念节特刊》, 1945年5月27日。发表《辉煌的战绩——一年来的日本海军》,《近代航空战的真相》等文章。

四、副刊的变化及其政治态度评析

1942年12月8日《申报》第二版刊登社评《大东亚战争周年纪念》,文章指出,“回溯大东亚战争爆发以前,中日两国都为着各自的国策而奋斗,大东亚战争发动以后,中日关系不得不有根本的改变,两国间互相依存,同甘共苦的必要,已经到了没有犹豫考虑余地的时期了!”。从12月8日到12月10日接连三天,没有副刊内容,代之为陈彬龢的《一年来的大东亚战争》,文章颂扬日本战事之伟大,鼓吹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可以看到, 1942年12月后,随着战局的转变,日寇对于《申报》的编辑方针进行重新修订。放弃“中立方针”,开始要求加强《申报》版面上的政治气氛,以达到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

在副刊上,虽然对于社会某些黑暗面也进行了揭露,强化服务读者、沟通读者的功能,但是陈彬龢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持报纸的影响力,在反映社会、服务百姓的掩盖下继续获得读者的好感与支持,以继续欺骗读者,做好日军的宣传阵地。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历史性转折的一年。之后,轴心国开始瓦解,日本战况屡屡受挫。但《申报》副刊在陈彬龢的控制下,愈发暴露其赤裸裸的日伪宣传工具的真实嘴脸。如在1942年12月11日刊登的《申报副刊之愿望》中,文章本是一份读者来信,但在文中,读者提出愿望之首即为“以建立人格平等之保障为原则,促进中日之真正亲善,尽复兴文化之使命。”“亲日色彩”淋漓体现。

为适应政治上的变化,这个时期“自由谈”在内容上大量刊登有关日本内容的文章,或日本作家作品,介绍日本文化、历史。如1943年5月21日,开始连载《日本海军见闻录》(选自《朝日新闻》),对日本海军大加赞赏。1943年6月11—24日,连载桥本观雪的《从满洲到上海》(译自《每日新闻》)。1943年7月16日,开始连载《从日本归来》,“东京旅馆生活、物价统治成功、地尽力人尽才”。1943年8月7日介绍了日本版画名家山岸氏的艺术并刊登他的四幅作品。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副刊上登载的除了原有的“社会服务”、“国民论坛”等小栏目外,其他大多为战争、时局、军事的文章。1943年11月,美、中、英三国首脑召开了开罗会议,讨论联合对日作战问题及日本战败后的处理问题。作战形式对日本越来越不利,日本战败几成定局。这个时期,《申报》副刊虽然依旧有少量文章关注社会,但已完全沦为日伪宣传阵地和日军御用工具。

参考书目: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丛书, 1996年。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徐铸成著:《报海旧闻》,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新闻界》,重庆出版社, 1987年版。

李龙牧著:《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申报》: 1941年12月8日—1945年8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