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伪新闻业

日伪新闻业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些地区,日本侵略者扶持傀儡政权,对新闻出版事业进行了殖民统治。1938年3月28日,日本侵略者扶持汉奸梁鸿志等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伪“维新政府”成立后设置宣传局,主管文化及新闻宣传事宜。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后,5月1日,上海的“中华通讯社”与南京“维新政府”所属的“中华联合通讯社”合并为“中华电讯社”,隶属伪中央宣传部,成为沦陷区新闻通讯事业的最高统制机关。

一、日伪新闻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又强占了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在这些地区,日本侵略者扶持傀儡政权,对新闻出版事业进行了殖民统治。他们镇压抗日爱国的报刊、通讯社和电台,扶持创办日伪报刊、通讯社及电台,对沦陷区实行舆论控制,对沦陷区民众实行奴化宣传。

1.东北沦陷区伪满新闻机构

在东北,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扶持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伪满当局设立了控制思想舆论的统治机构资政局弘法处。1935年10月,伪满当局又建立了控制东北地区报纸的报道、言论、经营的统治机构——满洲弘报协会。1937年伪满当局又设弘报处,包揽宣传文化一切事务。伪满当局还颁发了一系列法律,如《出版法》(1932年10月)、“弘报三法”(即《通讯社法》、《新闻社法》、《记者法》,1941年8月)等,对东北地区报刊出版、禁载事项和发行进行严格管制,将新闻社(报社)、通讯社和新闻记者的一切活动都纳入严格控制之下。

伪满洲国的新闻机构集中于长春和沈阳。日伪最早成立的新闻机构是1932年12月成立的满洲国通讯社(简称“国通社”)。该社出版发行《时事通讯》、《摄影通讯》、《经济新闻》、《特别新闻》等刊物,垄断了东北地区新闻的收集及报刊电台的新闻发布。伪满洲国的报纸有《大同报》、《盛京时报》、《醒时报》等中文报纸,以及《满洲新闻》、《满洲日日新闻》等日文报纸。1942年伪满实行新闻社制,将东北地区的各大报纸合并,成立《康德新闻》、《满洲新闻》和《满洲日日新闻》三大新闻社,以垄断整个东北报纸的新闻发布。1944年5月《满洲新闻》和《满洲日日新闻》又合并为日文《满洲日报》。

伪满洲国的电台有“新京发送局”以及奉天、哈尔滨、大连等广播电台,同时还设立了“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电电”),垄断东北地区的广播和电报电话业务。

2.华北沦陷区日伪新闻机构

在华北,1937年12月14日,日本侵略者扶植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傀儡政府成立后,新闻事业的管制由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政务厅情报局接管。伪“临时政府”还利用法律手段钳制华北沦陷区民众的言论出版自由,1938年7月15日颁布了《出版法》,对报刊出版、禁载事项等进行严格规定。伪“临时政府”还通过其直接控制的“华北宣传联盟”、“华北新闻协会”、“华北广播协会”等组织,对华北地区新闻业实行垄断政策。

华北的日伪新闻机构集中于北平和天津。北平的报刊有《新民报》、《实报》、《晨报》、《华北日报》、《华北新报》等,其中《新民报》是日伪组织“新民会”掠夺成舍我《世界日报》资产,于1938年1月1日创办的大型报纸。《实报》原系创刊于1928年的北方小有名气的小型报,北平沦陷后,社长管翼贤被日本人收买后,《实报》沦为汉奸报纸。《晨报》本为五四时期著名报刊,“七七事变”后一度停刊,1939年6月改组复刊后成为一份汉奸报纸。天津的日伪报刊主要有《庸报》、《东亚晨报》、《新天津报》、《冀东晨报》、《天声日报》等。其中《庸报》原为天津三大报之一,影响仅次于《大公报》、《益世报》,随着天津沦陷被日本人接管后,逐渐成为华北地区销量最大的日伪报纸。

华北的日伪广播电台有1938年1月1日开播的伪北平中央广播电台,以及由华北广播协会控制的北平、天津、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徐州等8座广播电台。这些电台都是这些城市原有的广播电台,“七七事变”后沦入敌手,被日伪所控制。1939年9月成立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也设有蒙疆广播协会,控制绥远、察南、晋北等地广播业,在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办起广播电台。

3.华中沦陷区日伪新闻机构

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11月、12月,上海,南京相继沦陷。1938年3月28日,日本侵略者扶持汉奸梁鸿志等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40年3月30日,日本侵略者又联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北平伪“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隶属汪伪政权;南京伪维新政府也合并到汪伪政权)。伪“维新政府”成立后设置宣传局,主管文化及新闻宣传事宜。并在各省、市、县成立相应的“宣传委员会”,以保证其新闻宣传统制的实施。在法律方面颁布了《出版法》和《著作权法》,主要内容与伪满、伪“临时政府”相关法律类似,都是为讨好日本主子、维护傀儡政权统治服务。汪伪政权成立后即着手制定并颁布新闻法律法规,将迁往重庆的国民党政府颁行的法律法规统统名之为“修正公布”。根据法律条款对华中沦陷区的新闻机构进行了重新整顿。

华中地区的日伪新闻机构集中于上海和南京。上海的日伪报刊主要有《新申报》、《中华日报》、《平报》、《国民新闻》、《新中国报》、《新中国报》等。其中《新申报》是日军指挥部出资创办的大型日报,为日本人在华中地区的重要喉舌。主持人是日本人坂尾与市。《中华日报》是汪精卫集团的机关报,社长林柏生。南京的日伪报刊主要有《新南京报》、《南京新报》、《总汇报》、《南京晚报》、《民国日报》等。其中《南京晚报》由日本人田义一控制。

在华中地区,日伪为控制新闻来源,建立了一些通讯社。在上海,先有日本同盟社华文部,汪精卫投敌后,改为汪伪组织的“中华通讯社”。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后,5月1日,上海的“中华通讯社”与南京“维新政府”所属的“中华联合通讯社”合并为“中华电讯社”,隶属伪中央宣传部,成为沦陷区新闻通讯事业的最高统制机关。“中华电讯社”除在南京设立总部,在东京、香港、上海、广州、武汉、杭州等地设立分社,总社社长为林柏生。

日伪政权建立后十分注重对广播业的控制,1941年2月汪伪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3月又成立了“宣传部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来创建和管理华中地区广播业。在上海,以原有电台为基础,建立了“大上海广播电台”,成为日军军事当局的喉舌。在南京,日军设立了“南京广播电台”,汪伪政权建立后,1942年3月改为中央广播电台,成为汪伪政权的喉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