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你几招】做好课题的申报与研究

【教你几招】做好课题的申报与研究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做好课题的申报与研究第十三讲 在课题研究中深化教学成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失去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严肃性,破坏团队精神,还会引发教师的学术造假、买立项证书、买结题报告的不正之风。小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必将有效地促进这种生长。

【教你几招】做好课题的申报与研究

第十三讲 在课题研究中深化教学成果

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林崇德

【直面问题】课题研究喜中有忧

一提起课题研究,老师们就觉得高不可攀。其实,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题研究”一词在中小学课程里已经不再陌生,新开设的枟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课程枠,简称枟综合实践课枠,这门课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课程。在其他学科课程中也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研究性课题,身为人师的我们,更应该养成“课题研究”的习惯。近20多年来,我国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推动了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教师也是研究者”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1.从研究态度看

(1)为了评职称加分去申报课题的多,真心实意搞研究的少;

(2)课题组成员随波逐流或凑热闹的多,积极主动研究的少;

(3)凭空想象研究结论的多,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少。

2.从研究内容看

(1)抄袭课题指南、抄袭理论和范例的多,实际研究的少;

(2)大、空、高、难、远多,结合实际少;

(3)重复的课题多,独创性的课题少。

3.从研究过程看

(1)虎头蛇尾的多,真正坚持下来的少;

(2)重视“申报与结题”两头的多,重视“中间”研究过程的少;

(3)结题报告搞文字拼凑多,真情实感少;

(4)瞎起哄的多,科学探索的少。

4.从研究结果看

(1)八股式研究多,结合实际的研究少;

(2)做表面文章的多,深层次研究的少;

(3)研究报告空乏的内容写的多,实际的做法与研究材料少。

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失去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严肃性,破坏团队精神,还会引发教师的学术造假、买立项证书、买结题报告的不正之风。

【案例启示】课题研究重在解决问题

黄骅市渤海路小学校长李欣然曾担任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他坚持科研兴校的原则,身先士卒搞课题研究,倡导每位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得到迅速发展,下面是这所学校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的课题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发研究枠,已被批准立项,现节选课题申请书的部分内容如下。

1.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小学生社团”指学校内的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等通过自愿报名、社团招募,由辅导员共同参与组建起来的,集知识学习、社会实践、资源共享、技能提升、自主发展为一体的成长共同体组织。我校已经对小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能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如何使小学生社团建设与时俱进地进行定位,找准新的发展方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心理内容基本上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的开展、生长的过程。他说:“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教育即是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创造继续生长的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小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必将有效地促进这种生长。小学生社团建设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发学生潜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发展学生智能方法上出现了片面化的倾向。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智力特点和水平,存在片面进行所谓的智力训练,只用单一的标准评价学生,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社团活动将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社团活动与学生素质的提高正相关:社团组织的专项训练是诱发学生个体遗传素质“不可或缺”的外因,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便形成某种气质或者说个性,这就是社团活动对于学生个体“素质”提升的作用。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行为形成素质”,而社团活动的重要价值也就是促使学生某种素质的形成。

社团活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压力的加大,势必反映在学校学生的生活中。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家长的要求,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的抗挫能力明显存在问题,不少同学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社团活动给成员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越班级、开放性交往的环境:社团成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结交志趣相投的知心朋友,在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可以获得支持和帮助。社团活动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某些特殊的技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增强,更加自信,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总之,对小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对它的研究将具有特别的推广应用价值。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切入点、重点、难点、主要

创新点等)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尝试将从小学学生社团的开发与活动方法设计为切入点,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出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内容。组织好小学生社团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自己喜爱的社团中去,让每个人的个性特长都得以充分发挥。我们还将通过小学社团管理的研究,构建学生社团活动课的校本课程模式,让每一位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社团、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某些特殊的技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增强,更加自信地面向未来。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是尝试将小学学生社团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力求优化社团活动,使活动内容序列化。社团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社团活动要常做常新,让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小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将使校园文化更加浓郁,办学内涵不断提升,学校特色更加彰显。

3.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前期研究阶段(2011年4月):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学习相关文献,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和实施。

(2)课题研究过程阶段(2011年5月—12月):根据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将研究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究活动,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建档工作,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

(3)研究反思阶段(2012年1月—5月):听取课题参与教师、社团学生、家长的意见,调整课题研究计划,完成结题鉴定的前期准备工作。

(4)总结阶段(2012年6月):撰写课题总结,拟定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的准备工作。

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近两年的研究,以期达到以下目标:

(1)学生层面: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师层面:通过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研究学生社团管理的方法、策略和途径,以形成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氛围,既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3)学校层面:通过探究学生社团建设的方法、策略和途径,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最终成果: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研究论文

(3)大多数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4)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从这份申请书可以看出,这所小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小学教育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来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学校已有多年的积淀,在此基础上研究更有出新意的把握。在课题申请书中,无官话、套话,让人感觉到课题的研究是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实实在在地为摆脱应试教育而想办法。学习即研究,行动即研究,反思即研究。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教师参与了就会有感悟、有收获、有提高,这本身就是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把问题解决了,课题就产生了效益。

【借题发挥】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研究水平,有人当了十年的老师仍然停留在一年的水平,而有人只当了一年的老师,却具有别人当十年老师的水平。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个走的是磨道式循环的专业成长道路(如图13.1),另一个走的是螺旋式上升专业发展的道路(如图13.2)。

图13.1 磨道式循环

图13.1 磨道式循环

 
图13.2 螺旋式上升

磨道式循环是教师走一条自我封闭的专业成长道路,他们只有工作意识,没有学习研究意识。主要靠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就书本讲书本,他们不注重学习和改造,一日重复一日,一年重复一年。总是在自我的圈子里往复和循环。沿着这条路从黑发干到了白发。虽然兢兢业业,燃尽了蜡烛,抽尽了蚕丝,但教学业绩平平,汗水与成果不成正比。

反之,螺旋式上升是教师走一条工作——学习——总结——研究的专业发展道路,所采取的是对外学习,对内改造的策略。这样的教师教学能力会一个学期一个新台阶,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

其实,要从磨道式循环道路跨入螺旋式上的道路并不难,只需要轻轻一按“变轨按钮”即可,这个“变轨按钮”就是自觉承担课题研究。因为课题研究是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规范化研究,可以在课题组群体研究过程中,向他人学习和借鉴,可以借领导之力充实自己的实力,这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选择的课题要适合自己的优势和爱好。

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种见地是耐人寻味的。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例如:有的教师有表达优势,有的教师有朗读优势,有的教师有表演优势,有的教师有书法优势,有的教师有绘画优势,有的教师有音乐优势,有的教师有年轻优势,有的教师有人缘优势,有的教师有绝活优势,等等。这都是教师做学问的优势资源,关键是能否自我发现与开发。

选择的课题还必须是自己爱好的课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追逐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当你对某个方面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吃饭、乃至上厕所时都会念念不忘,此时你也最有灵感,当然你也一定最有可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这个时候,也许你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正如比尔·盖茨说的那样:“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进步和改进而激动不已。”只有做你最喜欢的,你才会把工作变成生活,你才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只有做你喜欢的,你才能为做的过程感受到快乐,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相反,一个人去做自己不喜欢、不愿做的事,不仅做不好,而且会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一种煎熬。

我什么都不喜欢怎么办?那就给自己加压,从“饭碗”的角度认识做课题的重要性,把课题当成作业来做,从自己“很不喜欢”的一大堆问题中选择几个“不很喜欢”的问题,筛选出来,硬着头皮编制课题,试着慢慢研究,尝到了甜头,就会变得兴奋,变“很不喜欢”为“不烦”,再由“不烦”到“喜欢”,也可能会升华到“很喜欢”,这就叫培养感情。相信没有一个人喜欢吃中药汤子,但由于中药能治病,所以人们一旦有病,便不惜一切代价求医问药。我们如果把课题研究当成医治教学之病的良药来做,那么换来的只有激情,没有懈怠。

【教你几招】做好课题的申报与研究

搞课题研究,一般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②组建课题研究小组,由1—2名主持人和若干名成员组成;③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立项;④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颁发立项证书,取得研究资格;⑤课题组展开研究工作;⑥研究过程中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研究进度(一般要进行中期报告);⑦研究结束后,整理研究材料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结题;⑧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颁发结题证书。下面教你完成这一复杂过程的关键环节。

一、怎样把“问题”变成可研究的“课题”

我们要做好课题研究,就要有问题意识,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善于把“问题”变成可研究的“课题”。例如,我们观察到“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确定为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于是,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这仅仅是学生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学生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理因素的影响?等等。如果能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做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反思:小孩子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一反常态地在课堂上不想问?为什么选择沉默?从这一连串的疑问中,一个鲜活的课题就出来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我们在一次听课与调查座谈中发现一些老师存在如下问题:

(1)一位教师课堂提问只是局限在第一排和教室中间区域的同学,提问面只占全班同学的23%,而另一位教师偏好提问男学生和优秀学生,其中一位同学一节课被提问8次,而有7位内向的女同学开学以来从未举过手也从未回答过教师的问题。

(2)一位教师课堂巡视时总习惯性地走向窗口一边,而到靠门一侧的机会不足20%。(听课者将观测到的教师课堂移动路线记录交给他,竟使他大吃一惊)

(3)遇到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时,不同的教师对学生采取的行动有很大差异。

 
图13.2 螺旋式上升

磨道式循环是教师走一条自我封闭的专业成长道路,他们只有工作意识,没有学习研究意识。主要靠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就书本讲书本,他们不注重学习和改造,一日重复一日,一年重复一年。总是在自我的圈子里往复和循环。沿着这条路从黑发干到了白发。虽然兢兢业业,燃尽了蜡烛,抽尽了蚕丝,但教学业绩平平,汗水与成果不成正比。

反之,螺旋式上升是教师走一条工作——学习——总结——研究的专业发展道路,所采取的是对外学习,对内改造的策略。这样的教师教学能力会一个学期一个新台阶,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

其实,要从磨道式循环道路跨入螺旋式上的道路并不难,只需要轻轻一按“变轨按钮”即可,这个“变轨按钮”就是自觉承担课题研究。因为课题研究是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规范化研究,可以在课题组群体研究过程中,向他人学习和借鉴,可以借领导之力充实自己的实力,这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选择的课题要适合自己的优势和爱好。

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种见地是耐人寻味的。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例如:有的教师有表达优势,有的教师有朗读优势,有的教师有表演优势,有的教师有书法优势,有的教师有绘画优势,有的教师有音乐优势,有的教师有年轻优势,有的教师有人缘优势,有的教师有绝活优势,等等。这都是教师做学问的优势资源,关键是能否自我发现与开发。

选择的课题还必须是自己爱好的课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追逐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当你对某个方面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吃饭、乃至上厕所时都会念念不忘,此时你也最有灵感,当然你也一定最有可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这个时候,也许你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正如比尔·盖茨说的那样:“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进步和改进而激动不已。”只有做你最喜欢的,你才会把工作变成生活,你才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只有做你喜欢的,你才能为做的过程感受到快乐,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相反,一个人去做自己不喜欢、不愿做的事,不仅做不好,而且会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一种煎熬。

我什么都不喜欢怎么办?那就给自己加压,从“饭碗”的角度认识做课题的重要性,把课题当成作业来做,从自己“很不喜欢”的一大堆问题中选择几个“不很喜欢”的问题,筛选出来,硬着头皮编制课题,试着慢慢研究,尝到了甜头,就会变得兴奋,变“很不喜欢”为“不烦”,再由“不烦”到“喜欢”,也可能会升华到“很喜欢”,这就叫培养感情。相信没有一个人喜欢吃中药汤子,但由于中药能治病,所以人们一旦有病,便不惜一切代价求医问药。我们如果把课题研究当成医治教学之病的良药来做,那么换来的只有激情,没有懈怠。

【教你几招】做好课题的申报与研究

搞课题研究,一般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②组建课题研究小组,由1—2名主持人和若干名成员组成;③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立项;④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颁发立项证书,取得研究资格;⑤课题组展开研究工作;⑥研究过程中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研究进度(一般要进行中期报告);⑦研究结束后,整理研究材料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结题;⑧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颁发结题证书。下面教你完成这一复杂过程的关键环节。

一、怎样把“问题”变成可研究的“课题”

我们要做好课题研究,就要有问题意识,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善于把“问题”变成可研究的“课题”。例如,我们观察到“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确定为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于是,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这仅仅是学生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学生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理因素的影响?等等。如果能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做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反思:小孩子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一反常态地在课堂上不想问?为什么选择沉默?从这一连串的疑问中,一个鲜活的课题就出来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我们在一次听课与调查座谈中发现一些老师存在如下问题:

(1)一位教师课堂提问只是局限在第一排和教室中间区域的同学,提问面只占全班同学的23%,而另一位教师偏好提问男学生和优秀学生,其中一位同学一节课被提问8次,而有7位内向的女同学开学以来从未举过手也从未回答过教师的问题。

(2)一位教师课堂巡视时总习惯性地走向窗口一边,而到靠门一侧的机会不足20%。(听课者将观测到的教师课堂移动路线记录交给他,竟使他大吃一惊)

(3)遇到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时,不同的教师对学生采取的行动有很大差异。

通过观察与思考这类问题可形成课题枟教师在课堂上易忽略行为及矫正研究枠,可以借助照相机、摄像机、录像机等先进的记录手段做深度研究。

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课题”来研究呢?当然不是。那些过于简单,并且已经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研究;一些不可能产生结果的问题,例如:“宇宙起源的估算”这类没有解答可能的问题,“2222年6月8日北京天气预测”这类没有必要回答的问题,“早餐究竟吃不吃”这类显而易见的问题,“母亲与媳妇同时落水,先救谁”或“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类可以产生无穷悖论的问题等,也同样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因而也就没有必要转化成研究课题。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几类没有“可研究性”的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就可以转化成研究课题。例如“早餐问题”,如果你只是想解决自己今天吃什么,可能并不重要,不必去研究。但是,如果想弄明白怎样吃才更科学合理,这就有了研究价值,就有了转变成一个课题的必要了。例如:枟学生早餐与健康关系研究枠枟早餐与社会发展研究枠就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还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问题在提出之初,很难判断它是否值得研究,例如人类科学史上的“永动机”实验,但经过思考、研究,得出了“不值得研究”的结论,这算不算一个课题呢?其实通过研究,得出否定结论,导致了能量守恒定律被发现,这也是完成了一个课题研究。

二、帮你选择研究课题

对于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来说,一个好的课题要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实用性、小巧玲珑等特点,这样的研究课题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AB案,A、B两位老师在制定班级公约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引入手法(见表13.1)。

表13.1

通过观察与思考这类问题可形成课题枟教师在课堂上易忽略行为及矫正研究枠,可以借助照相机、摄像机、录像机等先进的记录手段做深度研究。

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课题”来研究呢?当然不是。那些过于简单,并且已经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研究;一些不可能产生结果的问题,例如:“宇宙起源的估算”这类没有解答可能的问题,“2222年6月8日北京天气预测”这类没有必要回答的问题,“早餐究竟吃不吃”这类显而易见的问题,“母亲与媳妇同时落水,先救谁”或“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类可以产生无穷悖论的问题等,也同样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因而也就没有必要转化成研究课题。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几类没有“可研究性”的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就可以转化成研究课题。例如“早餐问题”,如果你只是想解决自己今天吃什么,可能并不重要,不必去研究。但是,如果想弄明白怎样吃才更科学合理,这就有了研究价值,就有了转变成一个课题的必要了。例如:枟学生早餐与健康关系研究枠枟早餐与社会发展研究枠就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还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问题在提出之初,很难判断它是否值得研究,例如人类科学史上的“永动机”实验,但经过思考、研究,得出了“不值得研究”的结论,这算不算一个课题呢?其实通过研究,得出否定结论,导致了能量守恒定律被发现,这也是完成了一个课题研究。

二、帮你选择研究课题

对于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来说,一个好的课题要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实用性、小巧玲珑等特点,这样的研究课题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AB案,A、B两位老师在制定班级公约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引入手法(见表13.1)。

表13.1

看了这个方案大家一定会感觉两个教师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关注不足,另一个是关注变化;一个是关注没有做到的事,另一个是关注做对了的事。

有一个著名的“猫鼠哲学”与“鲸鱼哲学”——“猫鼠游戏”是专挑别人做错的,“鲸鱼哲学”关注别人做对的。凶猛的鲸怎么会听训练师的指挥?因为训练时关注他做对的。你越是注重某一行为,该行为就越有可能被重复:当我们不太注意错误而关注它的正确方面的时候,它们便常做正确的——鲸尚且如此,何况人呢?从人联想到动物,再从动物联想到人,把制定班级公约问题,转化成有关班级管理的课题枟人文化班级管理艺术研究枠,这个课题是从两位教师的具体做法归纳的,所以具有针对性;采取AB案的方式研究,便于比较、易得实验数据、说服力强,它是一般的“想当然式”研究做不到的,所以具有新颖性,如果再加上动物试验就更有新颖性;班级管理艺术是班主任必须研究的问题,它可以直接应用于自己的班级管理,如果将其研究成果共享,必将引起教育同行的关注与效仿,这就是实用性。

所谓小巧玲珑,就是选题的研究范围要小,选择的角度巧妙。我们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不同于专门机构中的专家研究,我们没有丰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教育实践,这些教育实践是由分分秒秒组成的,是由一件件的小事组成的。可是,细想一下教育又有多大的事呢?大事不也是由小事组成的吗?所以我们要立足于实际“大题小做”。将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一项大课题,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课题。比如说,枟研究语文教学枠这个课题可以分解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个方面。选其中一个方面来研究。如果研究范围还是太大,还可以再分解,例如:作文教学还可以分为枟指导学生提高观察能力的研究枠枟指导学生读书搜集资料能力的研究枠枟指导学生写日记能力的研究枠枟指导学生作文批改的研究枠等。

俗话说:一个针尖容易扎得很深,而一个平面却难于深入。一般来说,课题小则容易深入,小课题的研究周期短,成果出得快。我们做课题要以小的角度研究大问题,“先小后大”“先易后难”,重在突出重点,目标专一,不能四面出击。课题研究范围一大,内容就多,就会广而不深,中心不突出。课题大则难于深凿。课题选择千万不要犯贪多、贪大的毛病。

下面是一些便于教师研究的课题,供参考。

1.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研究应该是教师选题的主体来源,其内容十分广泛。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不同的角度都可以选题。例如:

(1)关于快速研读教材的研究;

(2)关于降低小学生识字遗忘率的研究;

(3)提高学生英语早读效率的研究;

(4)初中物理“会话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5)关于有效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研究;

(6)关于课外作业少而精设计的研究;

(7)关于课堂评价语言艺术的研究;

(8)关于获取课堂反馈信息的研究。

2.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

(1)关于班主任基本素养的研究;

(2)关于班主任使用班干部的研究;

(3)关于班级日常管理责任制的研究;

(4)关于如何召开好主题班会(队会)的研究;

(5)关于如何利用闪光点转变后进生的研究;

(6)关于班主任人格魅力的研究;

(7)关于如何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

(8)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

这些都是由一线教师的教学需要而产生的研究课题,如果是向上级课题主管部门申报课题,还要结合这些部门颁发的枟教育科研课题规划指南枠来选择,以免偏离大方向,但也不要把枟指南枠上的课题照搬下来作为研究课题,这样会造成申请同一课题的人数太多,反而不新颖,不容易被立项。

三、如何撰写课题申请书

申报研究课题,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虽然各课题管理部门提供的申请书格式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差不多,其主要部分是课题设计论证方案。课题设计论证方案可以从为什么研究、具体研究什么、怎样去研究这三个大的方面制定,具体围绕四个要点来撰写:

1.提出问题

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课题?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实际意义?

2.研究内容

即界定题目中的关键词,包括研究的内容、重点、范围、对象等。

3.研究实施

(1)起止时间的规划,最好安排到周次,明确指明结束的时间;

(2)明确每段时间内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分别采取什么方法。比如,先调查研究→后反思设计→接着实践行动→最后总结反思。

4.成果及形式

(1)过程性成果。例如:课例、案例反思、故事。

(2)最终成果。要形成枟×××××研究报告枠,还可以有论文、论著的发表等。

注意撰写形式不要太固定化,应根据研究内容、写作项目和形式、申请表样式的不同有所变化。

四、课题研究中需要积累哪些文字资料

课题立项即是研究的开始,要撰写和积累以下文字材料。

1.开题报告

主要内容有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需要的资源;课题成员的分工;课题预期的成果;导师的建议。

2.研究报告

常见的研究报告有实验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设计报告四种形式。

3.研究记录

每次研究活动后,将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事记录下来,良好的记录能理清思路。明确研究中做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方向如何?应该如何做得更好?

4.调查记录

要根据调查的内容不同形成不同的调查记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调查目的、意义,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方法与手段,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等。

5.实验记录

如果在研究中采用的是实验方法,应该根据观察和最初的资料分析做出假设,这个假设就是对所研究问题的一种尝试性的回答。然后设计实验,以验证你所提出的假设。做到每次实验都有实验记录。

6.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发展。

(2)方法:课题研究的做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领导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3)成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4)评价:对成果和不足做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五、课题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

课题的选题、立项是为课题研究服务的,相关文书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呈现形式,课题研究本身才是关键,也是用时最长的一个环节,下面提供几个常用的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的基础方法。基本步骤为:资料与器材准备→确定观察重点→编制观察记录表→实施观察与记录→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归因。

使用教育观察法的时候,编制观察记录表非常关键,下面是学生课堂行为记录表示例(见表13.2):

表13.2

看了这个方案大家一定会感觉两个教师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关注不足,另一个是关注变化;一个是关注没有做到的事,另一个是关注做对了的事。

有一个著名的“猫鼠哲学”与“鲸鱼哲学”——“猫鼠游戏”是专挑别人做错的,“鲸鱼哲学”关注别人做对的。凶猛的鲸怎么会听训练师的指挥?因为训练时关注他做对的。你越是注重某一行为,该行为就越有可能被重复:当我们不太注意错误而关注它的正确方面的时候,它们便常做正确的——鲸尚且如此,何况人呢?从人联想到动物,再从动物联想到人,把制定班级公约问题,转化成有关班级管理的课题枟人文化班级管理艺术研究枠,这个课题是从两位教师的具体做法归纳的,所以具有针对性;采取AB案的方式研究,便于比较、易得实验数据、说服力强,它是一般的“想当然式”研究做不到的,所以具有新颖性,如果再加上动物试验就更有新颖性;班级管理艺术是班主任必须研究的问题,它可以直接应用于自己的班级管理,如果将其研究成果共享,必将引起教育同行的关注与效仿,这就是实用性。

所谓小巧玲珑,就是选题的研究范围要小,选择的角度巧妙。我们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不同于专门机构中的专家研究,我们没有丰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教育实践,这些教育实践是由分分秒秒组成的,是由一件件的小事组成的。可是,细想一下教育又有多大的事呢?大事不也是由小事组成的吗?所以我们要立足于实际“大题小做”。将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一项大课题,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课题。比如说,枟研究语文教学枠这个课题可以分解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个方面。选其中一个方面来研究。如果研究范围还是太大,还可以再分解,例如:作文教学还可以分为枟指导学生提高观察能力的研究枠枟指导学生读书搜集资料能力的研究枠枟指导学生写日记能力的研究枠枟指导学生作文批改的研究枠等。

俗话说:一个针尖容易扎得很深,而一个平面却难于深入。一般来说,课题小则容易深入,小课题的研究周期短,成果出得快。我们做课题要以小的角度研究大问题,“先小后大”“先易后难”,重在突出重点,目标专一,不能四面出击。课题研究范围一大,内容就多,就会广而不深,中心不突出。课题大则难于深凿。课题选择千万不要犯贪多、贪大的毛病。

下面是一些便于教师研究的课题,供参考。

1.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研究应该是教师选题的主体来源,其内容十分广泛。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不同的角度都可以选题。例如:

(1)关于快速研读教材的研究;

(2)关于降低小学生识字遗忘率的研究;

(3)提高学生英语早读效率的研究;

(4)初中物理“会话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5)关于有效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研究;

(6)关于课外作业少而精设计的研究;

(7)关于课堂评价语言艺术的研究;

(8)关于获取课堂反馈信息的研究。

2.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

(1)关于班主任基本素养的研究;

(2)关于班主任使用班干部的研究;

(3)关于班级日常管理责任制的研究;

(4)关于如何召开好主题班会(队会)的研究;

(5)关于如何利用闪光点转变后进生的研究;

(6)关于班主任人格魅力的研究;

(7)关于如何培养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

(8)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

这些都是由一线教师的教学需要而产生的研究课题,如果是向上级课题主管部门申报课题,还要结合这些部门颁发的枟教育科研课题规划指南枠来选择,以免偏离大方向,但也不要把枟指南枠上的课题照搬下来作为研究课题,这样会造成申请同一课题的人数太多,反而不新颖,不容易被立项。

三、如何撰写课题申请书

申报研究课题,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虽然各课题管理部门提供的申请书格式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差不多,其主要部分是课题设计论证方案。课题设计论证方案可以从为什么研究、具体研究什么、怎样去研究这三个大的方面制定,具体围绕四个要点来撰写:

1.提出问题

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课题?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实际意义?

2.研究内容

即界定题目中的关键词,包括研究的内容、重点、范围、对象等。

3.研究实施

(1)起止时间的规划,最好安排到周次,明确指明结束的时间;

(2)明确每段时间内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分别采取什么方法。比如,先调查研究→后反思设计→接着实践行动→最后总结反思。

4.成果及形式

(1)过程性成果。例如:课例、案例反思、故事。

(2)最终成果。要形成枟×××××研究报告枠,还可以有论文、论著的发表等。

注意撰写形式不要太固定化,应根据研究内容、写作项目和形式、申请表样式的不同有所变化。

四、课题研究中需要积累哪些文字资料

课题立项即是研究的开始,要撰写和积累以下文字材料。

1.开题报告

主要内容有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需要的资源;课题成员的分工;课题预期的成果;导师的建议。

2.研究报告

常见的研究报告有实验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设计报告四种形式。

3.研究记录

每次研究活动后,将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事记录下来,良好的记录能理清思路。明确研究中做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方向如何?应该如何做得更好?

4.调查记录

要根据调查的内容不同形成不同的调查记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调查目的、意义,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方法与手段,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等。

5.实验记录

如果在研究中采用的是实验方法,应该根据观察和最初的资料分析做出假设,这个假设就是对所研究问题的一种尝试性的回答。然后设计实验,以验证你所提出的假设。做到每次实验都有实验记录。

6.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发展。

(2)方法:课题研究的做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领导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3)成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4)评价:对成果和不足做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五、课题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

课题的选题、立项是为课题研究服务的,相关文书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呈现形式,课题研究本身才是关键,也是用时最长的一个环节,下面提供几个常用的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的基础方法。基本步骤为:资料与器材准备→确定观察重点→编制观察记录表→实施观察与记录→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归因。

使用教育观察法的时候,编制观察记录表非常关键,下面是学生课堂行为记录表示例(见表13.2):

表13.2

2.教育调查研究法

教育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问卷、走访、交谈、社会调研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调查现象→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订调查方案→开展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用教育调查研究法涉及取样问题,取样范围要尽可能的大一些,统计的时候,可以采取计算机软件来加快统计速度和准确度。

3.教育文献法

教育文献法就是对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整理,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基本步骤为:确立查阅项目→搜集文献→阅读文献资料→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

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杂志、报刊、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

4.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是指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是课题研究的一种积淀形式,教师一般可做如下三种“教育叙事研究”:

(1)可以写教材研究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研究教材(课本)。说得宏大一点,教师应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如果一个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调整、补充教材,这个老师就已经是在做研究了。教师把教材研究的过程,把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讲述出来,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故事”或“教材研究的故事”。

(2)可以写教学研究的故事,包括写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某个教学事件(或称为教学冲突)或者某节课的课例研究,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校本教学研究”。由这些研究所形成的故事,就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故事”。

(3)可以写“人”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写学生的故事,其次写教师同事(含校长)或教师自己的故事。写学生的故事实际上是一种“学生个案研究”;写教师同事(含校长)的故事实际上相当于写“教育传记”;写教师自己的故事相当于写“教育自传”。

基本步骤为:反思教育教学活动→选择叙述对象→整理事件内容→撰写教育叙事。

5.教育个案研究法

教育个案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其任务是研究对象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的团体或机构,例如对学生个人、班级和学校都可以采取个案研究。基本步骤为:确立个案→呈现个案发生的过程→个案分析和诊断→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6.教育经验总结法

此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基本步骤为:确定总结对象→评鉴总结对象→收集和分析资料→总结与论证→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7.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基本步骤为: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与评价实验。

教育实验法有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组实验三种基本形式。三种形式的示意图如下:

(1)单组实验研究示意图(如图13.3):

2.教育调查研究法

教育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问卷、走访、交谈、社会调研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调查现象→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订调查方案→开展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用教育调查研究法涉及取样问题,取样范围要尽可能的大一些,统计的时候,可以采取计算机软件来加快统计速度和准确度。

3.教育文献法

教育文献法就是对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整理,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基本步骤为:确立查阅项目→搜集文献→阅读文献资料→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

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杂志、报刊、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

4.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是指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是课题研究的一种积淀形式,教师一般可做如下三种“教育叙事研究”:

(1)可以写教材研究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研究教材(课本)。说得宏大一点,教师应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如果一个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调整、补充教材,这个老师就已经是在做研究了。教师把教材研究的过程,把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讲述出来,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故事”或“教材研究的故事”。

(2)可以写教学研究的故事,包括写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某个教学事件(或称为教学冲突)或者某节课的课例研究,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校本教学研究”。由这些研究所形成的故事,就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故事”。

(3)可以写“人”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写学生的故事,其次写教师同事(含校长)或教师自己的故事。写学生的故事实际上是一种“学生个案研究”;写教师同事(含校长)的故事实际上相当于写“教育传记”;写教师自己的故事相当于写“教育自传”。

基本步骤为:反思教育教学活动→选择叙述对象→整理事件内容→撰写教育叙事。

5.教育个案研究法

教育个案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其任务是研究对象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的团体或机构,例如对学生个人、班级和学校都可以采取个案研究。基本步骤为:确立个案→呈现个案发生的过程→个案分析和诊断→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6.教育经验总结法

此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基本步骤为:确定总结对象→评鉴总结对象→收集和分析资料→总结与论证→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7.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基本步骤为: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与评价实验。

教育实验法有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组实验三种基本形式。三种形式的示意图如下:

(1)单组实验研究示意图(如图13.3):

图13.3

(2)等组实验研究示意图(如图1 3 .4):

图13.3

(2)等组实验研究示意图(如图1 3 .4):

图13.4

(3)循环组实验研究示意图(如图13.5):

图13.4

(3)循环组实验研究示意图(如图13.5):

图13.5

顾泠沅教授在上海青浦县做教研工作期间,做了大量的教育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回答了人们对实验的疑问。如下面这个案例:

①有人认为,运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这种方法对于好学生来说是有利的,他们很快进步了,但是对中差学生来说却是有害的——他们会掉队。下面这个实验的统计数据足以否定这个看法。

我们知道,标准差能用来比较不同分布之间离中趋势的彼此差别。但当均数比较悬殊时,标准差不能直接比较,此时需要利用变差系数(C.V.)。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除第16次单元考试以外,其余18次单元考试,对照组的变差系数均较大地超过实验组的变差系数。也就是说,就相对于本组学生的平均分数来说,实验组学生历次考试分化情况,均小于比对组学生的分化情况,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运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没有产生两极分化。

五十对学生历次单元考试成绩变差系数(C.V.)统计

图13.5

顾泠沅教授在上海青浦县做教研工作期间,做了大量的教育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回答了人们对实验的疑问。如下面这个案例:

①有人认为,运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这种方法对于好学生来说是有利的,他们很快进步了,但是对中差学生来说却是有害的——他们会掉队。下面这个实验的统计数据足以否定这个看法。

我们知道,标准差能用来比较不同分布之间离中趋势的彼此差别。但当均数比较悬殊时,标准差不能直接比较,此时需要利用变差系数(C.V.)。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除第16次单元考试以外,其余18次单元考试,对照组的变差系数均较大地超过实验组的变差系数。也就是说,就相对于本组学生的平均分数来说,实验组学生历次考试分化情况,均小于比对组学生的分化情况,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运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没有产生两极分化。

五十对学生历次单元考试成绩变差系数(C.V.)统计

②根据实验教师反映:“正确使用效果回授方法后,能使优等生成绩稳定,中差生有所提高。”在实验班里,差等生与中等生的差距不断缩小,于是我们对赵屯初级中学实验班第一学年度的十次考试进行了统计,并做出折线统计图(如左图),这个统计图典型地证实了这一情况。

②根据实验教师反映:“正确使用效果回授方法后,能使优等生成绩稳定,中差生有所提高。”在实验班里,差等生与中等生的差距不断缩小,于是我们对赵屯初级中学实验班第一学年度的十次考试进行了统计,并做出折线统计图(如左图),这个统计图典型地证实了这一情况。

由于教育实验法重事实,重数据,所以得到的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高,但用这种方法要掌握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这些知识在本书的第十四讲枟信息技术为教育统计提速枠部分中有详细论述。

以上列举的几种研究方法中,不管用哪种方法来做课题研究都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不得出现“凑数据”的做法,不得“想当然”,不要怕反复。测试次数越多,采集的数据就越多,就越能呈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以偏概全的现象,研究结果才能客观、真实,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对教育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