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每周评论》的创刊与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

《每周评论》的创刊与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每周评论》的创刊与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日益关注国内外时事,对即将召开的关系国家权益的巴黎和会,以及涉及国家前途的国内南北和会的召开等问题尤为注目。《每周评论》是这个新的报刊宣传阵线中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积极配合《新青年》,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每周评论》的创刊与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日益关注国内外时事,对即将召开的关系国家权益的巴黎和会,以及涉及国家前途的国内南北和会的召开等问题尤为注目。这就迫切要求报刊加强时事政治的报道和评论,《新青年》单枪匹马地与整个封建势力斗争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一个新的报刊宣传阵线应运而生。

《每周评论》是这个新的报刊宣传阵线中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积极配合《新青年》,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仁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每周评论》与《新青年》一样,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己任,但《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每周评论》则“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陈独秀在发刊词中提出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因而报道、评述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是该报的宣传重点之一。

在五四运动期间,《每周评论》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五四运动前夕,陈独秀著文痛斥巴黎和会是“分赃会议”,说“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要想求得世界和平,人类幸福,“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对运动作了连续系统的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与引导。运动发生当天出版的第20号一版《国内大事述评》栏,一面报道巴黎和会上日本帝国主义的狡诈态度,一面披露北洋政府外交部电令和会代表采取对日妥协退让、“对于山东问题,不要坚持到底”的消息,吁请读者注意“卖国贼”的阴谋诡计。自5月11日出版的第21号起,一连5期用全部或大部分篇幅,有时还增出专页,详细报道了五四运动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发表评论,引导群众斗争。正是《每周评论》,把这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第一次称为“五四运动”,赞扬它是中国学生和中国人民的一个“创举”;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即在关系中国民族危亡的时候所表现的“学生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精神。

《每周评论》不仅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而且在报纸类型上也是一种创新。这张4开4版的小型报纸,栏目新颖多样。除正张外,有时还抓住重大事件,增出《特别附录》一张,随报赠送,如《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对于北京学生运动的舆论》等。《新潮》杂志评价该报说:“读它的人可用最廉的代价最经济的时间,知道世界上最新最要的事件。”1919年8月31日,该刊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出37期。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自第26期起,由胡适接编,改变了革命的政治方向,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

与此同时,不少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报刊也开始转向进步,加入了报刊宣传新阵线。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的《晨报》、《国民公报》和上海的《民国日报》、《星期评论》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报刊,与《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新文化运动战士主办的报刊,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政府的立场上空前一致,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广泛深入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舆论作用。1919年1月巴黎和会开幕后,上海《民国日报》、北京《晨报》等83家新闻单位于4月15日在上海成立中华全国报界联合会,呼吁新闻界团结合力,“外为和会专使之后盾,内作南北代表之指导”。5月2日,北京《晨报》、《国民公报》最早披露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使国内群情激愤。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晨报》于5月5日突出报道了5月4日北京学生集会、游行示威的消息,刊发学生散发的传单、标语和外交委员会会长等向京师警察厅保释学生的呈文,并配发社论《为外交问题警告政府》。《京报》和上海的《民国日报》也全力报道声援。全国报界联合会通令全国报纸拒登日商广告,显示报界一致对外的爱国立场。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群众政治斗争蓬勃开展的需要,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的带动下,进步学生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在1919年一年之内就达400种之多。这些进步学生报刊,是报刊宣传新阵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瞿秋白等编辑的《新社会》旬刊、少年中国学会出版的《少年中国》杂志和恽代英主编的武汉《学生周刊》等。

《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4开4版的小型周报,全部用白话文写作,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毛泽东任主编,被李大钊誉为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该刊以述评为主,毛泽东为之撰写了近40篇政论、述评或杂文,其中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在该刊第2至4号上连载,分析总结十月革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述“民众大联合”的思想和策略主张,反映了毛泽东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为当时上海、北京、成都、浙江的一些报刊所推荐、介绍或全文转载。该刊创刊号初印2000份,当即销售一空,又加印2000份,自第2期起印行5000份,主销湖南外,上海、北京、武汉、广东、四川等地都有它的读者,8月上旬仅出版了一个月即为湖南军阀所查封。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于1919年7月21日创刊,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为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任主编,被广大读者誉为天津的“新曙光”、“全国的学生会报冠”。该刊以评述为重点,发表了不少周恩来用笔名“飞飞”撰写的许多评论,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该刊除发行天津外,还行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许多地方,平时日销4000多份,最高达万份以上。该刊于9月22日出版仅两个多月后即被查封,后经反复斗争,10月7日复刊并改出三日刊,1920年初停刊,共出刊100多期,现存1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