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文化大省

建设文化大省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发资源宝库 建设文化大省范 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支持甘肃的发展总体要求等重大问题上突出了文化因素,为甘肃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跨越式文化发展道路指引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意见》不能不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甘肃的文化发展问题。三是为建设甘肃文化大省国家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

开发资源宝库 建设文化大省

范 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支持甘肃的发展总体要求等重大问题上突出了文化因素,为甘肃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跨越式文化发展道路指引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意见》不能不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甘肃的文化发展问题。

一、《意见》在文化问题上定位科学、目标明确、支持重点突出、政策空间充分,十分令人鼓舞

《意见》共有8处直接提到文化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充分肯定甘肃在文化国情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的科学定位。这一定位不仅是对甘肃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是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甘肃“历史文化厚重”的回应,而且也是对甘肃在我国文化整体国情和文化发展战略中重要地位的确认,是对甘肃未来发展中开发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软实力意义的充分肯定。

二是特别突出了文化在甘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明确目标。《意见》为甘肃的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前景、提出了奋斗目标,在三大发展目标中将“文化大省”放在第二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文化在甘肃未来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特别注重。我们曾经反复强调一个观点:甘肃未来的发展最终要举文化旗、打文化牌、走文化路、吃文化饭。学习了《意见》特别是“文化大省”目标的确定使我们深受鼓舞。这一目标是与“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的定位紧密联系的,“资源宝库”的深度开发必然形成“文化大省”的客观结果。

三是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专条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的主要工作。作为第七部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三条即《意见》总体的第30条,这一条首先强调要“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这是政策性很强、含金量很高的要求。其他8个方面主要是工作重点和项目性质的,其中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和省市级、文物大县、重点遗址的博物馆是建设重点和加强对象。继续实施好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广播电视西新、村村通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四大工程并将一州四县等民族自治地方纳入西新工程是政策的延续与扶持面的扩大。在改善市县广播影视基础条件中,特别强调了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制作和覆盖能力建设。在支持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及沿线重要遗址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文物的要求,提出“建立古籍保护工作机制,完善古籍保护设施条件”,这些都留有广阔的政策空间。

四是纳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范畴,专条提出了“扶持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点任务。在第九部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6条即《意见》总体第41条“扶持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中明确提出“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具体到支持敦煌艺术、麦积山石窟艺术等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开发,做大做强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为代表的歌舞、影视、戏剧、动漫文化品牌,培育《读者》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支持建设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这“三园一带”是甘肃文化产业园区化与链条化的重点。《意见》把旅游与文化放在一起安排符合甘肃实际与文化发展规律。《意见》明确提出:“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支持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甘南香巴拉、黄河风情、麦积山、崆峒山、黄河石林等精品旅游线路和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建设,积极推进庆阳、会宁、腊子口、哈达铺等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加快白龙江、小陇山、祁连山林区森林旅游发展。扩大旅游产业经营范围,扶持旅游产品开发。”在强调国家扶持的同时,《意见》就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意见》在文化发展上给我们提供了先锋思想观念、广阔政策空间与难得发展机遇

一是把文化建设与发展作为增强地方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文化软实力在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先锋思想与当代理念,使甘肃已有的通过社会发展反哺经济建设的“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得到充分肯定与新的提升。在贯彻落实《意见》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强化这一理念,全面提升甘肃文化软实力。

二是重要地位预示着在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化产业未来发展中甘肃大有可为。尽管《意见》并没有将文化产业作为甘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但在全国意义上讲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是毫无疑义的,“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不仅是甘肃需要重视和开发的,而且也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着可贵的资源。

三是为建设甘肃文化大省国家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不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国家都明确提出了一些支持的重点方面和项目,比如文化事业方面的“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一批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场馆”等;产业方面的“扶持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建设文化产业“三园一带”等。特别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意见》在扶持甘肃文化产业方面提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开发”、“歌舞、影视、戏剧、动漫文化品牌的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和“支持建设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带”等几乎所有文化产业基本的业态。

四是文化资源宝库的开发不仅是甘肃自己的发展重点,也是全国文化战略投资者的机遇。《意见》不仅明确了国家扶持的方面,也倡导“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这方面我们在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通过大力宣传“招文引资”,使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战略投资者和企业集团关注、开发甘肃这一“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

五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国家投入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领域明确。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本来就有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要向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倾斜的导向,这次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意见》将这一导向在甘肃的实施具体化为一些重点领域与项目,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争取具体政策与重要项目的条件。

三、开发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甘肃特色的跨越式文化发展道路

宣传文化思想领域贯彻落实《意见》重点是开发“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努力建设甘肃“文化大省”。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认真盘点甘肃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的具体内容,对文化省情进行再认识。文化资源有三大特点:一是开发的可持续性;二是利用的扩散效应;三是价值的无形增值。可以考虑将文化资源分成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宝级文化资源、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国家级文化资源、具有西北区域性影响的省级文化资源和具有全省性影响的市州级文化资源四级,分级分类清点定性以供深度开发。就目前我们的认识和社会的认同来说,起码敦煌、丝绸之路、长城和《读者》是国宝级的文化资源,麦积山、伏羲文化、黄河文化和《丝路花雨》等是国家级的文化资源。

其次,要全面认识甘肃文化发展的现状,科学确定“文化大省”建设的具体目标。要把文化大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的压力性目标提出具体标准确保实现,为未来30到50年将甘肃建设成为文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文化大省”究竟“大”在哪里?我想主要是“五大”:一是资源储量大,这一点《意见》其实已经充分肯定了,但正如以上所说需要更明确、更具体;二是开发力度大,文化事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全省财政支出增长的平均水平,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速度要高于GDP增长的速度;三是市场容量大,要通过开发文化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使文化产业产值在全国的比重要逐年有所增加;四是企业规模大,要形成3—5个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五是社会影响大,甘肃每两年至少要有一个即十年间至少有5个左右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品牌问世。

再次,要通过加大投入、保障权益和全面覆盖来更好地发展文化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这方面要大力争取国家对历史欠账的“填平补齐”;文化事业的投入每年要按照比上年高出5%的比例增长;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经费各级财政要列入预算按比例逐年有所增长以形成“保障机制”;在全省县及县以上普及较高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省级以上文化资源地建立特色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抢救和古籍整理设立专项经费;争取国家所有文化工程对甘肃有所倾斜且力度不断加大。

最后,要通过产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即依靠产业体系、市场运作和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是极少数几个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甘肃不仅文化资源丰厚,而且文化市场十分广阔,要通过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来深度挖掘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打开宝库让世人认识、投资、享用。要把深度开发国宝级文化资源作为战略重点,努力使国际文化投资流向甘肃,促进甘肃文化走向世界;把全面开发国家级文化资源作为主要任务,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提升甘肃文化品牌的竞争力。工作的主要抓手:一要抓好遗产开发、文化品牌、企业集团和园区地带四大重点;二是抓好在(创)意、在地(方)、在企(业)、在线(立体媒体)四种主要类型;三要抓好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研究者四支队伍建设。

四、开发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努力建设甘肃文化大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的整体奋斗目标之中相互促进、整体推进,而不能孤立地推进,离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文化大省建设将会落空,反过来没有文化的支撑经济发展也会大打折扣。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照重点在于经济对文化的支撑和文化对经济的引领,增强二者之间的互动也要建立长效机制。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对国家支持甘肃发展《意见》的宣传特别是实施的宣传要持久深入、应该不断创新,而绝不能一阵风。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争取《意见》来说也许的确如此。但对于作为需要十年的时间贯彻落实《意见》的任务来说,我宁愿说:“万事开头易,持之以恒难”。

二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五大战略的实施之中统一部署、重点突破,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成为整个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则应该为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出独特贡献,而不能就文化发展文化。文化发展同样也要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特别要注重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以优势资源开发转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战略”在“开发”中见实效、在“转化”上下功夫。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三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意见》贯彻落实的全过程,周密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坚持统筹兼顾,突出战略重点”和“坚持自力更生,加大支持力度”五项基本原则。文化建设与发展特别要在着眼长远上更加注意,防止因短视而破坏文化资源的现象发生。

四是要把文化大省建设纳入贯彻落实《意见》的保障体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文化发展动力机制,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人才保障机制,通过扩大开放建立投融资保障机制。特别是人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甘肃的文化资源丰厚而文化人才主要是文化产业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培养、引进、暂借、重用文化产业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有动力有人才有资金,文化大省建设就大有希望。

作者: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