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建设文化大省

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建设文化大省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甘肃省委第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建设文化大省”。
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建设文化大省_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大省建设

三、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建设文化大省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甘肃省委第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建设文化大省”。这个“新的起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大省的责任。文化自觉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的本质、功能的正确认识、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以及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深刻理解与正确把握,还包括在此基础上的对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追求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发展前景的高度自信。没有文化自觉,就谈不到文化自信,而理性的科学的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必然表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讲到文化,很多人习惯地认为就是文艺,就是娱乐消遣。而文化建设主要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至少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创造,也就是所谓“人造”、“人化”。而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化人”。通过“化人”,文化才能发挥其凝聚认同、支持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始终在一定的文化轨道上运行,所有的人都在一定的文化模式及文化氛围中生存与生活,既受到特定文化的熏陶化育,又用特定的文化价值与文化规范去影响别人、影响社会,人人如此,概莫能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大省建设,可以说是人人有份、人人有责。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根据行政机构的设置来观察与思考问题,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定势反过来又加重了人们对文化的误读,看不到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凝聚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意识不到自己的文化责任,把文化与经济分割对立起来,这样既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甘肃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指出:全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地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大省的责任。这样,甘肃实现跨越式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明确提出要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大省的转化。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文化积淀丰厚,文化资源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很多人都以此为自豪。但是,资源富集并不必然地等同于产业发达,更不能简单地在文化资源大省与文化大省之间画等号。从资源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市场,从市场到品牌,从品牌到效益,从效益到实力,这里需要做一系列的转化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才及其大量的创新性的劳动,需要灵活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等。如果甘肃还停留在“抱着金娃娃,不愁没饭吃”的认识水平上,那么,在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大开发大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就有可能再次成为资源的输出地,失去对高端产品的掌控权。所以,要正确地认识与把握文化资源大省与文化大省之间的关系,要有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要有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抢抓机遇,尽快把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既有甘肃特色、又拥有自主产权以及广阔市场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不断扩大甘肃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对甘肃文化资源的主控力,实现甘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发挥文化在树形象、提素质、调结构、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引领与支撑作用,从而把文化大省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这是贯穿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一条红线,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六项重大举措的第一条,也是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必须要遵循的指导思想。文化是受价值引导的体系,不同的价值追求使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理论面貌和实践品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价值建设。甘肃建设文化大省,一定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条精神主线,大力弘扬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主要内容的甘肃优良传统和陇人品格,并将其切实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从而在全省上下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共同的价值追求、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第四,在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的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明确了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甘肃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在认真研判形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国办47条”的要求,对《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做了进一步的扩展、补充和提升,提出了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七大目标,这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大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民素质明显提高,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全面形成,甘肃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体现甘肃特色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5%,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甘肃文化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这七大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弘扬甘肃优良传统和陇人品格为主线,以提高公民素质为着眼点,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突出特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抓手,以全面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为直接目标,既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甘肃的实际,又符合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符合文化建设的规律,是甘肃建设文化大省新起点的突出标志。

第五,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大省建设的新原则。《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曾提出了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四条基本原则,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将其扩展成为五条,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创新。新的五条原则突出了改革创新和协调发展。这既体现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精神,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主题词之一。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就文化建设而言,它具体表现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的理念、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发展业态、创新文化的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就文化建设而言,它一方面表现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形成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整体推进的良好的发展生态;另一方面表现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城乡区域间的文化协调发展,省内省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六,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大省建设的总体思路。这就是重点实施两大战略,即科学规划、强化保护、合理开发、促进转化的文化资源开发战略,中心带动、板块联动、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的文化事业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六项工程,即精神引领工程、精品打造工程、文化惠民工程、产业振兴工程、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兴文工程。全面落实两项保障,即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措施办法,强化政策保障。这里值得注意的,一是文化资源开发战略中的“合理开发、促进转化”,重点在“转化”上,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要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大省的转化;二是文化事业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还不到1.3%,要达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5%的目标,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没有“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几乎不可能。而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有大胆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决心,要有高超的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对全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的历程来看,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它表明,甘肃对文化大省建设的认识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甘肃的文化大省建设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