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特点

社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特点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功的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老板,无不都是优秀的“政治观察家”。例如《体育界》是2002年7月17日正式诞生的,发行部需要在8月底将节目送达最有广告价值的21个城市的电视台。

二、社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特点

社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特别是那些私有制性质和私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在节目生产上有别于电视台,其特点如下:[76]

1.市场意识强烈,节目经营意识强烈

社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特别是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产物。与“国”字号的电视台相比,自出生以来,几乎没有享受过政策和法规的优惠,面对的一直是一个艰难的市场大环境。因此,民营企业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市场意识,而这正是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竞争的王牌。

2.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业务、广告代理业务捆绑

社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经营业务广泛。《2002—2003年中国电视市场报告》显示,没有一家社会电视节目制片公司只从事一项业务。在主营业务中,通常包括电视剧制作、栏目制作、节目自主发行、节目代理发行。兼营业务通常包括广告代理、营销(广告)策划。有约半数公司同时开展广告代理。由于社会制片公司的生存模式,节目制作业务与发行业务和广告代理业务捆绑非常普遍。

3.成本观念根深蒂固,采用成本倒推法进行生产控制

相对而言,电视台、国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地位优越,财大气粗(或财不大气也粗),投入产出观念一向淡薄。而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由于完全是自负盈亏,因此,每推出一个新项目或节目,都非常注重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估,力求优化利用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生存的客观环境,形成了社会节目制片公司把市场放在生产之前的必然思维,即推崇节目生产营销先行。对于节目制作,不是从以往经验形成的成本需要出发,而是先考虑市场效应,倒推成本[77]。举例说,如果投产一部影视剧,首先需要确定的是给谁看,有多少收视人群、多大利润空间,然后根据投资回报率和预期收益反推出剧目制片成本,接着根据这个成本规模考虑导演、演员、制作投入。再以光线传媒推出《体育界》为例,光线传媒首先考虑的是全方位广告平台。经过广告分析确立节目方向以后,光线传媒的发行部门开始在各电视台调研和分析电视台节目编排规律和收视率,为其体育节目寻找空间。接下来才由制作部门做出《体育界》样带。

4.“讲政治

迫于生存的压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在经营意识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既讲市场,也讲政治。“讲政治”指的是了解政策法规、“口径”、“精神”,摸清这些就像摸清市场脉搏一样“生死攸关”。再加上,政府主管部门对电视产业的发展政策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和探索中,观念变化巨大,所以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对电视法规和政策的关注可以说一刻也不敢松懈。市场机会把握不准,还有捞回来的机会,若一旦触犯政策禁区,就可能血本无归,还可能被取缔经营资格,被砸烂“锅碗”。成功的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老板,无不都是优秀的“政治观察家”。他们不但了解当前的法规环境、宣传重点,而且还善于研究未来走向,占领先机。

5.多数规模有限,经营压力大

电视节目制作的投入较高。前期摄录像设备、后期制作设备、办公、制作场地、工作人员等基本费用,大约需要上百万元。民营企业一切从零开始,自己承担庞大的基本建设投资。对此,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不堪重负。那些声势浩大的省级电视台甚至中央电视台的基本建设费用由国家投入,在创建初期根本不存在收回投资的问题。与此相反,社会节目制作机构从开始挂牌的第一天起,所花的每一元钱都会计入成本,都要在以后的经营中产生回报,生存压力巨大。资金始终是困扰其发展的第一大要素。依靠自筹资金往往由于资金规模小,设备、人员素质就难以保证,因而在节目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吸引企业投资,当然可以壮大公司的资金实力,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节目制作之外的新的价值链,如果这个价值链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影响到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而实际情况是,不同投资者在节目公司经营管理的路线方针、合作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再说银行贷款,民营节目公司和其他行业的民营企业一样,缺乏足够的信用基础和平等的信贷政策,银行贷款非常困难。这样一来,节目公司在融资和信贷两个资本市场上实际并不具备优势,资金缺乏就成为一时难以逾越的障碍。然而,电视节目一旦投入生产,如果没有后续资金进入,就意味着节目制作、发行整个链条的中断。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资本大多是自然积累,再加上艰难的节目交易环境、政策长期“不支持”,银行不贷款,给民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尽管有部分优秀的个体,但整体讲,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还是小打小闹、不规范的作坊式运作,仅靠几个人从电视台承揽一个节目的生存者,不在少数。这些小公司缺乏长期规划、经营管理模式不完善、节目价值链开发不完全,节目质量不稳定,销路没有保证,公司淘汰率高。

6.生产程序上采用流水线作业,资源共享

在电视栏目制作方面,部分民营制片公司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与电视台以部门为单位划分的生产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光线传媒为例,它的组织结构就是依据基本节目流程而定的。

案例:光线传媒的节目生产[78]

在光线传媒内部,对一个新节目来说,首先要经过由4人组成的策划部,这4个人的职责就是出新点子;其次是市场部调研;项目被确认为新的发展方向以后,市场部开始寻找广告机会,这段时间一般要持续好几个月;接下来是创意阶段,由策划部与总裁、副总裁、主编组合成的创意班子拿具体节目方案;其后是制作部将采集来的素材做成样带;样带交给包装环节,由9人组成的“光线包装视听工作室”以统一的风格完成节目包装;样带出来以后便是发行的跟进。例如《体育界》是2002年7月17日正式诞生的,发行部需要在8月底将节目送达最有广告价值的21个城市的电视台。与发行同步的是媒介与广告销售部的运作,它一方面与电视台广告部接洽,根据播放区域的不同制定广告价格,并随着发行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广告价格,另一方面向制订串联单的制作部门安排广告订单。

流水线作业敦促民营公司内部资源共享,以节约成本。还以光线传媒为例,光线传媒日播节目的小组人数七八人至十七八人不等,而周播节目只有五六个人。之所以效率高,原因在于这种共享的方式。各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素材采集、文稿和前期编辑;选题方面,由一个两人组成的艺人统筹组负责为所有节目提供选题方向,再加上一线记者随时挖掘的线索,保证节目选题的质量、数量和多样化;后期制作和包装等一系列相对标准化的操作都有专门的部门担当;在质量控制方面则有评审制度把关。

案例:光线传媒的节目生产[79]

王长田介绍,平均每周大约有8位明星做客光线。一个明星来到这里,《娱乐现场》可以拍摄他进来的过程,《音乐风云榜》会请他演唱一两首歌,《娱乐人物周刊》会做一个人物专访。每一个栏目采访、录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明星来一次,等于和观众见了好几次面。

7.人才流动快,不稳定

由于节目制作公司的专业性特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制约着节目的水平以及在节目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多数公司都以比较优惠的条件吸引专业人才加盟。主要分三个层次:高薪+股份、高薪+“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在北京、上海、广州,聚集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采、摄、编、播乃至经营管理人才,由于各种规模的制作公司的存在,他们的机会比较多,待遇也不错,尤其是那些名主持人、名策划,身价都是比较高的。这些专业人才富于活力、勇于创新,在各自服务的节目公司里参与策划、制作出了各种新颖别致、收视率高的节目。节目制作公司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正因如此,在人员流动方面节目制作行业仅次于IT行业。一方面公司运用其灵活机制自主选择员工,果断确定人员的去留;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用优厚的待遇稳定骨干力量,甚至到别的节目公司去“挖人”。灵活本身就蕴涵了不确定性,薪酬杠杆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因此,在用人问题上制作公司并不那么“潇洒”。和国营电视台相比,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稳定性差,工作环境欠佳,工作压力大,因而人员流动频繁,总体上,优秀人才不足。这一方面造成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又使它们在缺乏人手时,不得不降低用人标准,导致节目质量不稳定。

8.设备和技术条件压力

设备和技术条件对于节目制作公司是一道不高不低的门槛。就目前整体状况来看,节目公司的设备、技术和电视台无法相比。大多数节目公司是在用创意、用机制,来弥补自己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欠缺。

受资金因素制约,制作公司注重成本核算,注重投入和产出之比,在采摄编播设备的配置方面格外精打细算。他们大多选择价格开始走低的中下游产品,或者通过一定渠道从电视台购买“二手货”,特别是演播条件,大多公司采用租用的方式。许多大制作的节目,目前还只能依赖电视台的设备条件和制作力量[80]。在技术维护方面,多由采编人员来担当,而他们能够做的只能是维持正常的使用,更深层次的技术开发和运用根本谈不上。一方面,节目公司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和技术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这类设备和技术的使用价值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因而不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9.机制灵活

社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特别是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是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不像电视台那样囿于事业性质的限制和业已形成的庞大系统,在经营方面顾虑重重,因而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针、赢利模式和融资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