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新闻语篇的主要结构图式

电视新闻语篇的主要结构图式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电视新闻语篇的主要结构图式不同的语体对语篇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语体都有和其相对应的基本语篇模式。(一)线性的结构图式电视新闻的线性结构是以事件发生的顺序,即按照时间脉络、因果关系来构建电视新闻的,是人类最自然、习惯的方式。整个新闻主体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

二、电视新闻语篇的主要结构图式

不同的语体对语篇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语体都有和其相对应的基本语篇模式。电视新闻语体长期以来形成了和其相适应的比较固定的语篇规则,“定式和套路在新闻叙事中几乎成了固定的法则,甚至成了新闻叙事的象征和从事新闻业的专业人员的必修课程”。[6]美国耶鲁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快速理解和记忆”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大约50%的“新闻报道”是程式化的,而消息的程式化程度几乎达到了100%。

通过对大量电视新闻语篇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电视新闻语篇中主要存在两种结构图式:线性结构和层级性结构。

(一)线性的结构图式

电视新闻的线性结构是以事件发生的顺序,即按照时间脉络、因果关系来构建电视新闻的,是人类最自然、习惯的方式。

线性的结构图式是传统的编年体叙事方式在现代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我国传统的记事类文学作品,尤其是《春秋》、《左传》等历史散文,按照重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来构建文章。比如《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潡。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当做一个标题新闻。《左传》对事件的记录更加详细、周全,故事情节性增强。如:

诸侯之师城虎牢而戍之。晋师城梧及制,士鲂、魏绛戍之。书曰“戍郑虎牢”,非郑地也,言将归焉。郑及晋平。楚子囊救郑。十一月,诸侯之师还郑而南,至于阳陵,楚师不退。知武子欲退,曰:“今我逃楚,楚必骄,骄则可与战矣。”栾 曰:“逃楚,晋之耻也。合诸侯以益耻,不如死!我将独进。”师遂进。己亥,与楚师夹颍而军。子矫曰:“诸侯既有成行,必不战矣。従之将退,不従亦退。退,楚必围我。犹将退也。不如従楚,亦以退之。”宵涉颍,与楚人盟。栾 欲伐郑师,荀罃不可,曰:“我实不能御楚,又不能庇郑,郑何罪?不如致怨焉而还。今伐其师,楚必救之,战而不克,为诸侯笑。克不可命,不如还也!”丁未,诸侯之师还,侵郑北鄙而归。楚人亦还。[7]

中国传统的顺序记叙法,经过千百年的沉淀,由于记事脉络清晰、便于情节的铺排等优点,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表现手法。电视新闻的这种线性模式直接吸取了传统的精华,融合了史学的概括和文学的叙述之长,不仅能让人感到新闻报道中的现实性,更让人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历史厚重感。

以线性图式构建的新闻语篇因时间流向和因果思维关系的顺畅,很容易营造新闻事件和受众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并且容易形成身临其境的现场目击感。例如:

今天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导语)

①上午9点30分左右,连战先生一行来到北大校园,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评价)。640个座位的北京大学礼堂座无虚席,礼堂后方高挂横幅:两岸同胞共同携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②10时整,连战先生开始发表演讲。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同期声):我们要走的路就是走对路才有出路,台湾要走对路才有出路,什么是错的路,我们认为不能够让民粹的主义来取代民主的思想,不能够让所谓的制宪、正名、去中国化、台独时间表来打破我们正确的路。(同期声结束)

谈到两岸关系,连战表示,所有人民愿意看到两岸对话与和解。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同期声):今天的两岸的关系,各位看到,我们不但是互相的依存,而且是互补互利,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情况。(同期声结束)(事件一)

③演讲结束后,连战还回答了学生的提问。④随后,北京大学将76年前连战先生母亲赵阑坤女士的学籍档案、照片和一个刻有未名湖图案的雕漆瓶赠送给连战先生,如此珍贵的礼物让连战夫妇备受感动,⑤接着,连战将一个由台湾雕刻家雕刻的牡丹凤雕塑和一套由连战祖父著作的书籍赠送给北京大学。(事件二)

——2005年4月29日《新闻联播》

《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大发表演讲》

在这一新闻报道中,“连战演讲”是核心事件,整个语篇由导语+新闻主体两部分构成,新闻主体又由两个事件构成,①~③为事件一,记录了连战演讲的全过程,④、⑤为事件二,记述了双方互赠纪念品的经过。整个新闻主体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

以此报道为例,我们将电视新闻线性结构图示为:

img9

(箭头标记线性序列的顺序,虚箭头表示该部分内容没有固定位置,同时表示该部分是可选项)

在有些线性结构的新闻语篇中,还可以没有导语,只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因果顺序展开报道,事件的开端就是消息的开端,随着事件的结束,消息报道也随之结束。例如:

①这里是咸阳机场,今天上午11点10分,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这里,开始了他在大陆的第三站访问。

连战在机场发表简短讲话时说,西安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童年成长的地方,这里有他最美丽、最珍贵的记忆,今天来,是想找寻他的童年,了解西安的发展,跟父老乡亲增进了解。(事件一)

②这里是西安后宰门小学,今天下午3点,连战一行来到这里看望他的母校和师生,儿时的连战曾在这里度过了3年的小学生活。

“阳光、校园、童年”,后宰门小学的2000多名孩子用他们精心准备的诗朗诵欢迎这位阔别母校61年的老校友。(事件二)

③这里是西安市临潼县,今天下午5点,连战一行参观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世界八大奇迹——秦兵马俑。

兵马俑博物馆特意安排连战一行来到一号坑参观,这里有兵马俑6000个,是馆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据了解,今天晚上,连战一行还将游览西安大唐芙蓉园,并观看文艺节目《梦回大唐》。(事件三)

——2005年4月30日《新闻联播》

《连战一行抵达西安访问》

这样完全编年体式的结构,虽然在电视新闻中也常常会出现,但是因为没有导语的切入,开篇显得突兀;没有导语的概括提示,很难形成对事件综合、整体的把握,不会给受众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甚至有记流水账之嫌。

如果说线性的结构模式是文学作品叙事的典型模式之一的话,那么,在电视新闻语篇中,线性结构的新闻虽然可以较完整地展现事件的全貌,但在信息的迅速、简洁方面稍逊一筹,因而它不能算是最主要的结构模式。

(二)层级性的结构图式

和线性结构相对,层级性结构打破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所形成的常态模式,把最主要的、最新鲜的、最有价值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吸引人的开头部分,形成核心语句,以下各部分围绕核心语句展开,形成核心—附属关系结构。

在核心—附属关系结构大的框架系统内,如果导语之后的各部分按照情节的重要程度依次叙述,这样就形成一个由核心到附属、由主到次、由重到轻层层递减的关系模式;如果导语之后的各部分围绕核心语句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展开阐述,就形成了由核心到各个附属层层并列的关系模式。其中,前者在电视新闻语篇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是电视新闻语体典型的结构模式,“倒金字塔”、“新华体”是层级性结构图式的不同表现。

“倒金字塔”结构更多地源于欧美先总后分的思维模式,按照新闻事件的重要性进行排列,越重要的位置越靠前。

“新华体”是国外新闻叙述方式(倒金字塔结构)在国内的发展、变体。在结构上以“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的结合式”为主;导语往往贯穿既叙事又说理、在叙事中说理、“叙事即说理”的新闻叙事理念;新闻主体部分有一个“支持性段落”,形成对导语的支持,也是导语到新闻主体之间的有效过渡。

总的说来,层级性的结构图式中,主次有别的等级分布使得即使删除后面的附属事件部分,新闻语篇仍可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附属部分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核心部分补充细节信息、背景知识,使语篇更加丰满。例如:

英国一家非主流报纸《世界新闻报》日前披露了英国皇家海军在训练过程中殴打并强迫新兵裸体搏斗等丑闻,这一消息引起了英国国防部的高度关注。(导语,核心语句)

在《世界新闻报》得到的这段录像中,两名受训的新兵赤身裸体、手臂套着橡胶管,在泥地里奋力拼搏,周围十多名士兵个个一丝不挂,为搏斗者呐喊助威。搏斗还设立了两名裁判,其中一名身穿蓝色衣服的人被认定是负责训练新兵的士官,这名士官对不执行命令的新兵拳打脚踢,新兵当场倒下、不省人事。(对核心语句“英国皇家海军在训练过程中殴打并强迫新兵裸体搏斗”的细节进行补充)

《世界新闻报》称,这段录像是今年5月在普利茅斯附近的一处军营里秘密拍摄到的,(背景)该报还披露说,训练人员曾用电击、针刺、跳窗等手段虐待新兵,一些人因此受伤。(进一步补充如何虐待新兵以及后果)英国国防部官员看过这段录像后表示,英国皇家海军素有崇尚武力的传统,但媒体披露的虐待行为已严重越轨,军方绝不能容忍。(评论)英国国防部已经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对这件事的反应、结果)

——2005年11月28日《中国新闻》

《英国媒体曝光虐待新兵丑闻国防部称已介入调查》

托伊恩·A.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中提出的“假设性新闻图式结构”[8]为:

img10

托伊恩·A.梵·迪克构拟的“假设性新闻图式结构”只是在理论上存在,在实际的新闻文本极少有依托于此的“完构”形式,“很明显许多新闻文本只有其中的几种范畴。严格地说,在篇幅最短小而形式完整的新闻话语中只有标题和主要事件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背景、口头反应和评论等图式范畴则可有可无。有的范畴可能呈递归状,也就是说,他们可能重复出现几次。例如,几个主要事件可能都归属到一个更高层次的事件之下”。[9]

本文根据梵·迪克的这一构拟,结合新闻叙事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关系,我们将新闻事件分为核心部分和附属部分两大类,将层级性的结构图式建构为:

img11

(虚线部分表示这部分内容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穿插在其他部分之中,同时也表示该部分是可选项,不是每一新闻语篇中都会出现)

这一结构图式是从众多的新闻语篇中抽绎出来的结构原型,是按照事件重要程度切分出来的核心—附属逻辑层级关系。在这一结构图式中,核心部分是必备成分,附属部分各范畴之间的位置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且根据具体需要可以缺省某一或某几个范畴,当然,它们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出现。在这一结构图式中,重要程度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递减。

在《英国媒体曝光虐待新兵丑闻 国防部称已介入调查》这一电视新闻中,除了缺省“历史背景”这一范畴,基本上算是比较典型的层级性结构图式的代表。

典型的层级性结构图式或者它的不同变异形式,在电视新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什么新闻会如此偏爱这一层级叙述模式呢?

首先,它符合新闻记者的认知心理、创作心理。

大多数电视新闻报道有时效性的要求,不像小说、诗歌等艺术语言那样有充分的时间去字斟句酌、反复思量。快速发稿的压力,使得很多记者习惯遵从于“概括——具体——细节——其他”的惯性认知思维规律,满足“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

其次,便于受众接受信息。

接受信息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心理需求、阅读期待不同。进行艺术欣赏时,一般时间比较充裕,期待着情节的曲径通幽、迂回曲折,情绪逐渐会进入到艺术作品所营造的氛围中去,艺术和现实是有一定距离的。受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或多或少总有些功利性在其中——电视新闻是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快速、便捷通道;电视新闻开门见山,简洁、明了,便于抓住事情的关键点等等。层级性结构恰恰能使受众的这种功利性得到满足。

层级性的结构图式虽然是电视新闻语篇的典型构建形式,但是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比较适合于时效性强、事件情节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对于表述非事件的、富有人情味的或故事性较强的新闻事件则不是它的长项。

金代王若虚在《滹南遗老集·文辨》中说:“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在电视新闻语体中,亦是如此。以上所说新闻语篇的线性、层级性结构图式也只是从若干电视新闻语篇中归纳出来的底层结构,是须有的“大体”,是电视新闻语用体式在篇章结构模式中的体现。实际上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电视新闻语篇体现的是在规律作用的前提下不断追求着的创新与变化,是“定体则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