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的意义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的意义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没有什么人对新闻话语本身进行研究”,冯·戴伊克这话虽然说的有些武断,但足以说明人们对新闻话语本体研究的忽视程度,更别提电视新闻语言这一后来居上者了。以笔者有限的目力所及,目前对电视新闻语言进行研究的论著,大致有以下几个角度:语言学的角度。其中,大胆地将有声语言表达纳入到语体研究中来,和传统意义上的语体研究相比,尚属首次。

四、电视新闻语体研究的意义

(一)广播电视语言研究综述及本书的创新

自从电视新闻面世(世界上为20世纪30年代,我国为50年代)之后,经过若干年的不断发展、完善,逐渐成为最贴近现实、最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语言,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工作在不断增加,然而只有少量的工作集中于新闻具体的话语特征上。大多数人是从社会学、经济学、大众交际学的角度研究新闻的。却没有什么人对新闻话语本身进行研究”。[13]“没有什么人对新闻话语本身进行研究”,冯·戴伊克这话虽然说的有些武断,但足以说明人们对新闻话语本体研究的忽视程度,更别提电视新闻语言这一后来居上者了。

以笔者有限的目力所及,目前对电视新闻语言进行研究的论著,大致有以下几个角度:

语言学的角度。李佐丰的《广播电视语言》对广播电视的总体语言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词语、句子、篇章、修辞等进行了独到、细致的剖析;李元授、白丁的《新闻语言学》对新闻领域(主要是报纸)中的语言使用情况作了一个比较详尽的描述,但对电视新闻语言的论述却极其简单。

话语分析的角度。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当属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梵·迪克(和冯·戴伊克是同一个人,只是翻译的不同而已),他所著的《作为话语的新闻》(News As Discourse)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生成过程和新闻的理解过程进行了阐述,“其目的是显示文本、生成过程和理解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者和广阔的社会事件的关系”。[14]

播音学的角度。以张颂的《中国播音学》及其系列丛书为代表,专门探讨如何进行有声语言表达创作,以实现传播的最佳化。播音学以有声语言创作为主要对象,不涉及或很少涉及文本本体。

文体写作的角度。何日丹主编的《电视文字语言写作》、卡罗尔·里奇的《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等,对电视新闻文本的结构从写作的角度进行了勾勒式总结。

符号学的角度。黄匡宇的《电视新闻语言学》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新闻语言”进行了重新定义,凡是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起到信息传播功能的一切符号都属于其研究的范畴。

从语体学角度对广播电视语言进行研究的少之又少。虽然目前也有些著作打着语体的名义对广播电视语言进行论述,其实大多是对节目形式的研究,基本上不能算做真正的关于语体学的著作。林兴仁的《实用广播语体学》虽然出版于1989年,却是截至目前仍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研究广播语体的著作。

吴为章在1997年曾经提出过建立广播电视语体学的设想,“广播电视语言的研究可以区分为高低两个层次:高层次的研究是把广播电视语言现象看做一个独立的功能语体系统,对它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语体学的分支学科——广播电视语体学;低层次的研究是在广播稿件和电视解说词运用特点的探求上,以归纳若干区别于报刊文体的运用特点为目的,旨在指导广播电视稿件(包括‘主持人节目’串联词或主持过程中的语言运用)的写作和编辑”。

时隔多年,建立广播电视语体学的努力仍停留在设想的阶段。如果说,多年前,林兴仁对广播语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的话,电视语体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理论盲点。电视新闻作为对社会语言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语言样态之一,理应进入到语体理论研究的视野中来。这样不仅充分显示了语言研究的多样性,而且也具有迫切的社会现实性。新的语言形式启发我们对语体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将以前的研究盲点纳入到语体学研究的视野中来。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本研究把电视新闻语体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语体系统明确地提出来,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研究。

2.根据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主要从文本和有声语言表达两个部分,对其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其中,大胆地将有声语言表达纳入到语体研究中来,和传统意义上的语体研究相比,尚属首次。

3.文本部分在借鉴传统语体研究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在用统计数据说话的同时,不局限于对电视新闻语体现象的单纯描写,而是深入到现象背后,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功能。

4.有声语言表达部分借鉴了中国播音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但是在论述文本和有声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声语言表达样式方面,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比如,提出了播报式、讲述式和评说式。与中国播音学相比,本研究对文本的重视尤其突出,对电视新闻文本的体式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分析,这恰恰符合文本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5.本研究的创新点还在于把话语分析与电视新闻语体研究结合在一起,通过大量电视新闻语料的采集,对电视新闻语言特点(词汇、句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揭示电视新闻的词汇特点以及话语组织特点,使文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本研究在确定主题的时候,是出于一种事先认定式的假定,假定电视新闻语体是存在的,而实际上,无论是在边界确定、系统结构,还是在有效的研究路径等方面,并没有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可以参照,因此,对电视新闻语体研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尽管符合“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思路,但是,仍然给研究带来了很多的困扰。比如说,由于电视新闻极其重要,所涉及话语范围极其广泛,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电视新闻语境的研究方面由于过于开放而显得有些空泛。

在文章的结构上,由于有声语言的描述较为困难,表达样式丰富多样,因而对它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在分量和深度上都不及文本部分。根据一线的实践、个人的体验和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如吴洁敏的《汉语节律学》),有声语言表达能否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加以落实是一个难点,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值得商榷,由于这个困扰,此部分的研究,多是描述性的主观评价,而少有客观的量化统计,虽不能说是缺失,但总觉有些遗憾。

另外,电视新闻语体作为新闻语体的一个下位语体,也必然具有新闻语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力争在每一部分都突出电视新闻的特性,但是,为了使这一研究比较完整,我们并没有刻意回避新闻语体的总体特征和规律,因此,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本研究在个别部分显得过于宽泛。

(二)研究电视新闻语体的意义

电视新闻语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实践中长期运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语体,是实际客观存在却尚未被开垦的领域之一。对这一语体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补充现有的语体学研究,同时也可以为广播电视语言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广播电视语体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把广播电视语言看做一个独立的功能语体系统,对它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语体学的分支学科——广播电视语体学。广播电视语体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各下位语体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本书将对电视新闻语体的语言材料、有声语言表达方式以及相关语境进行探究,从而揭示电视新闻语体的基本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系统的广播电视语体学进行先期的理论铺垫。

对电视新闻语体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在当今世界上,是哪一类作品对群众的思想情绪、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影响最大?是小说?是诗歌?还是各式各样的公文?都不是,只有新闻(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每日每时地真实地记录时代前进的步伐,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它的数量之多,作者之多,读者与听众之多,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没有哪一类作品能与之相比。有人认为,如果说19世纪是小说的世纪的话,那么,20世纪便是新闻的世纪。事实确实如此。今天我们可以断言: 21世纪将更是新闻的世纪”。[15]21世纪是新闻的世纪,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在大众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受众认识世界、感受社会的重要窗口。电视新闻语言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电视传播的质量。通过对电视新闻语体的成分特征、语言组织、表达方式、结构图式等方面的剖析,我们能够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这将有助于一线从业者和广大新闻爱好者对电视新闻语体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系统的、理论上的把握,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发展电视新闻传播。

“语体是语言运用的先行和归宿”,[16]无论是在电视新闻写作还是在有声语言表达时,创作主体只有对这一语体样态的规律、特点了然于胸,才能从整体上把握、驾驭继而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活动。

同样,在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中,尤其是播音主持的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中,如果能以语体为依托,就可以贯穿整个语言知识的教学,做到纲举目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