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的实践意义

研究的实践意义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正处于大规模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在区域内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对形成循环经济体系、促进区域发展模式转型,最终实现循环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但同时却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拉大、资源配置不合理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结果。虽然中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但环境问题却是发展经济所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中国是资源消费大国,更是资
研究的实践意义_基于循环经济的区

1.2.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建立生态循环社会的基础。循环经济的结构包括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逐步递进的。当资源在企业内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之间重复利用时,就达到了统筹企业小循环的目的;当资源在一定经济区域内部能够达到合理利用时,也应该让其能在区域之间最大限度地使用,进而就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被循环使用,这样就形成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连续过程。企业内部的循环是循环经济的基点,区域内的循环又是建立在多个企业之间的循环基础之上的,不仅能够为产业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依托空间,而且可以涵盖流通消费活动环节,从而将循环经济的理念集聚整合到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使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点”(企业)与“面”(社会)结合,从而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处于大规模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在区域内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对形成循环经济体系、促进区域发展模式转型,最终实现循环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2)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中国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但同时却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拉大、资源配置不合理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结果。虽然中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但环境问题却是发展经济所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贫困地区可以避免发达地区所走的弯路,选择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最佳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之间的合作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区域之间的资源交流壁垒,贫困地区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减少摸索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快速实现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赶超的可能。所以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加强区域间合作、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3)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能够在一个空间把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实现社会环境、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区域发展与社会经济运行同样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三大功能。所谓生产者是指区域利用生产力要素的组合,产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产品,其中必然产生相应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所谓消费者是指利用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广大用户,他们在消费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所谓分解者是指对于上述各类废弃物和污染物的解除、自净和消纳。一个健康的区域应当能对上述三大功能实施综合协调并达到流畅的循环。但是目前,由于单靠自然的自净能力已不能有效地担负起分解者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人为的加大环保力度进行污染治理,来帮助区域缓冲能力的提高和自净能力的恢复,从而实现“人类向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对自然的回馈相平衡”的核心目标。另外,从宏观层次看,由于区域内发展必然存在不平衡,各地推进循环经济的能力有差异,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受就业、地方财政收入、群众生活需求等因素的制约,污染无法有效治理、资源不能防止过度开采。这些问题落后地区自身难以解决,需要通过整个区域的统筹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这时,发达的地区有责任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开发旅游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培训人才、对口就业安置等方式帮助落后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反过来落后地区开展的循环经济也能对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这样就促进了整个社会循环经济的协调与平衡发展。

(4)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准则,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为根本目标,在区域范围内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发展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5)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区域实现再资源化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为根本目标,强调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促进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循环替代。但是常常存在这种情况,某一企业、园区、城市的废弃物可能在本企业、园区、城市无法再度利用,但有可能在另一企业、园区、城市可成为被再度利用的资源,比如: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可以成为建材企业生产新型、高效、节能建筑材料的原材料;利用氯碱法脱硫工艺对电厂燃煤发电过程的排放废弃物进行处理,生产出氯气、氢气、盐酸、硫酸等副产品,这些产物又成为化工、造纸等企业重要的原材料。如果不利用、甚至花高额成本治理这些废料就造成极大浪费,也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上游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游企业生产的原料而再被利用。通过废弃物的有效利用,能够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的,推动经济的低代价增长,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循环利用资源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加强区域间的信息发布、合作,对促进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的发展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6)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便于在空间地域范围上进行系统布局规划与组织实施,从而实现循环经济规模效益。集约型增长方式以更高的效率促进工业增长。同样,对循环经济这样一个综合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在废弃物的再资源化方面也需要以集约型增长的方式加以处理,便于在空间地域范围内进行系统布局规划与组织实施,以较低的成本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有些问题在企业、园区、城市层面难以解决,需要在区域层次上实现了规模效应再解决才更有效率。比如说,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单靠在一个城市建一个处理厂(特别是中小城市)是不经济的,必须在整个区域进行处理才能因规模经济而获得相应的效益。在某些领域,只有整个区域范围实行循环经济,才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推动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7)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是落实重大循环经济措施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不断凸显。中国是资源消费大国,更是资源浪费大国,资源的使用效率只有世界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某些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单在一个城市的解决效果并不明显,需要整个区域乃至全社会达成共识、联合行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说白色垃圾问题、过度性包装问题、一次性产品等问题,只在某一城市解决是不彻底的,只有点的突破,没有面的推广,就不可能持久。只有整个区域乃至全社会长期的共同行动,才可能取得区域内甚至全社会的实际成效。

(8)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是解决区域性项目的重要举措。有些循环经济的项目本身是跨区域的,单独一个城市无法解决,必须从区域层面进行协调处理。比如说,为治理沙漠化的防护林带、淮河流域治理、长江流域治理、黄河流域治理、海洋污染治理、沿海生态保护、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等,没有区域内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行动,不可能取得成效。因为有些污染会起到连锁反应,比如上游水体的污染,不仅仅会对上游用水及水生物等带来毁灭性打击,而且还会对下游用水、水生物或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这就说明我们发展区域型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由于循环经济的内涵决定了在社会实践中要运用环境友好技术进行清洁生产,有些循环项目必须在社会大环境中实施。例如,江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绿色食品生产,资源型城市依托高技术形成新的产业群等必须从区域层面进行协调处理。

(9)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循环经济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为特征,其发展有利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动社会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区域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快速提升区域经济运行质量。

总之,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必须与区域经济规律相一致。同时,又必须按照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原则,以生态系统的生态链为模仿模式构筑生产、消费、分解体系,以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畅通为主线优化物质代谢途径,形成以可循环再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为物质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种模式不仅能合理规划和调整特定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确保区域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发展、强化区域联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区域层面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应成为中国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