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新闻语体的句类

电视新闻语体的句类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电视新闻语体的句类——以陈述为主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种类。直接表述命题的陈述句是传递信息、客观叙事的常用话语方式,因而与电视新闻的语场相契合,成为电视新闻话语的首选句类。可见,陈述句在电视新闻语体中占有绝对优势。在电视新闻语体中,陈述句的这两种次类各有特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

二、电视新闻语体的句类——以陈述为主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种类。“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首先可以分为两类:命题句和非命题句。命题句通常又叫陈述句,非命题句则包含有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三类”。[15]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四种语气类型的句子基本上反映了话语主体的态度、情绪以及感情状况。

感叹句常用来表示话语主体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祈使句也往往包含着话语主体明确的意向、态度和立场;疑问句中的有疑而问主要表示询问,往往要求听话者作出相应的回答,和电视新闻单向传播、无及时反馈的传播特点不符,疑问句中的无疑而问往往蕴含了话语主体的主观判断与感受。总体上来说,感叹、祈使、疑问三种句类和电视新闻客观、真实、公正传递新闻信息的语场不相适合,因而在电视新闻语体中出现的频率较低。

感叹句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频率最低,只有0.25%左右。一般在重大会议、决议或者社论等的结尾以及在新闻人物的直接引语中有时会偶尔使用感叹句,以抒发当时的某种感情。

其次是疑问句,大约在0.3%左右。“按照疑问信息的有无即信息程度,疑问句有有疑而问、半疑半问和无疑而问三种类型”。[16]电视新闻中,多使用无疑而问的疑问句,即反问句和设问句,目的不在于真正询问些什么,而是为了引起观众的有意注意,或者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重点。比如:

奥运吉祥物“福娃”问世两周多了,但它的热销程度却一点没减。面对热销,厂家自然是加班加点的生产,但市场上为什么还经常断货呢?原来,福娃的制作工艺特别复杂,一个福娃要经过5道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才能完成。今天就请您随我们的镜头到福娃的出生地,看看它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

——2005年11月27日《晚间新闻》

《揭秘“福娃”生产过程》

在这一电视新闻中,先将问题提出来,目的在于引起观众的思考和注意,引起观众的兴趣。紧接着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一问一答之间起到答疑解惑的传播目的。

传统的设问句一般是谁提出问题谁来回答问题。在电视新闻中,对传统的设问进行了改造,经常由传播主体提出问题,采访对象回答问题。例如:

……那么北京市各二手车交易市场的服务标准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同期声):我们是按机动车排气量200元、400元、800元来收费。(同期声结束)

中联、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东方基业收取服务费的标准大致相同,那么各交易市场这笔费用是怎么核算出来的呢?

(同期声):主要是根据我们市场,在办理过户的时候所付出的人工的成本,我们进行了一个核算,觉得制定800块钱,定额收费标准是非常合适的。(同期声结束)

——2005年11月11日《特别关注》

《过户费取消 二手车红火》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它是借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述命题。反问句中实际上暗含了说话者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表明了一种态度。例如:

一听记者这话茬儿,卖车的妇女有点不乐意了,买车就买车呗,问那么多没用的干吗啊?

——2005年11月6日《第7日》

《赃车热卖》

在这一例句中,卖车妇女的话语“买车就买车呗,问那么多没用的干吗啊”,语气比较强硬,表明了卖车妇女明显的不满之情。在电视新闻主体中,如果过多使用这一句类,就违背了新闻客观的理念,也容易对接受者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心理伤害。

祈使句的出现频率比感叹句和疑问句稍高一些,大约在3%左右。它经常出现在传达中央政策、宣传大政方针、引导舆论方向等的政策性、意识形态性较强的会议报道、领导讲话以及新闻短评等文本中。其标记性特征是“要”、“要求”等祈使色彩浓郁的语言形式的出现。例如:

为保障农民工春节前按时领到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8号做出专门部署,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要优先受理,快速处理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争议案件。

——2005年11月28日《晚间新闻》

《国家强化措施保障农民工春节前按时领到工资》

电视新闻的功能不仅仅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不仅仅是服务、娱乐的工具,同时也是政党、国家、人民的喉舌,具有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职责。既要反映民情民生,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引导人们走出各种误区,又要宣传讲解各项大政方针,积极引领人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电视新闻中才会有目标明确、意识形态鲜明且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祈使语句的出现。“它要求读者对现实采取积极态度,向英雄学习,同罪恶抗争,维护某种意识形态而与另一种意识形态作斗争。它与读者的关系是引导与被引导、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17]

虽然祈使句同感叹句、疑问句相比所占比率较高,但是,与电视新闻客观、公正传递新闻信息的语场毕竟还是有较大出入的,因此,电视新闻语体中,祈使句的使用比率整体上还是比较低的。

陈述句“是直接用来表述命题的句子,它可以判断是真还是假”。[18]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满足受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直接表述命题的陈述句是传递信息、客观叙事的常用话语方式,因而与电视新闻的语场相契合,成为电视新闻话语的首选句类。

根据香港理工大学陈瑞端的统计,陈述句在时政类新闻中占95.69%,在体育新闻中占99.04%,在财经新闻中则占到了100%。可见,陈述句在电视新闻语体中占有绝对优势

根据传播主体在话语中陈述的方式,我们可以把陈述句进一步分为直接陈述和间接陈述。

所谓直接陈述就是传播主体直接表述命题,或对客观事物描述,或表明自己对事物的态度、看法等。直接陈述在电视新闻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类型。

间接陈述,就是传播主体把新闻当事人的话说给受众听,“××说(表示、声明、报道、宣布等引语动词)+所说内容”是其标志性特征。

在电视新闻语体中,陈述句的这两种次类各有特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

1.直接陈述单独使用。直接陈述句是电视新闻陈述句的主要类型。由于传播者拥有主动的、绝对的话语权,非常便于对新闻事件进行各个侧面的描述、报道。这样的新闻有一气呵成之感,富有连贯性和整体性。比如:

从今天(28号)零时起,上海各口岸全面恢复出入境人员健康申报制度,所有旅客都需要填写防控禽流感的新版《出入境健康申明卡》,这是自2003年防治非典以来,时隔两年上海再次启动这项制度。

从28号零时起,经上海国际机场、国际客运码头和沪港列车出入境的旅客,实行全面的健康申报制度,所有出入境人员都需要填写新版《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填写内容包括“过去7天是否与家禽或鸟类和感染流感患者或疑似患者有过亲密接触”,以及“是否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了方便出入境人员,上海浦东机场张贴了中英文版的旅客告示牌,同时采用中英文广播的方式,告知出入境旅客如何领取以及填写《健康申明卡》,并在办理登机手续时一同交给办票柜台,经航空公司核对无误后换发登机牌。

——2005年11月28日《中国新闻》

《上海口岸今天起全面恢复出入境人员健康申报制度》

2.间接陈述单独使用。全部用间接陈述来构建新闻事实,常常通过对多人话语的间接陈述,从不同侧面展现新闻事实。比如:

(间接陈述一)昨天加拿大航空公司宣布,它和波音公司就订购96架波音777和波音787飞机一事达成了协议。这次协议包括18架波音777 和14架波音787的确认订单,以及64架这两种飞机的意向订单和购买权,总合同金额大约是60亿美元。(间接陈述二)加航说,这次大规模的购买行动将加快公司机群更新换代的速度,帮助公司节省数千万美元的燃料费用。(间接陈述三)据透露,加航订购的飞机将首先投入到加拿大和北京、上海、新德里等多个亚洲城市之间的航线上。

——2005年4月26日《全球资讯榜》

《加拿大航空:购买60亿美元波音飞机》

这则新闻使用间接陈述,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加拿大航空公司的订购飞机行动进行了报道。间接陈述一展现了加航和波音公司之间的购买协议,主要说明此次购买的数量、机型和金额;间接陈述二则说明了此次购买的目的和预期效果;间接陈述三从航线角度,说明订购飞机的用途。

3.直接陈述和间接陈述搭配使用。比如:

(直接陈述)昨晚对球迷来说,充满了遗憾。在大师杯金组的首轮单打比赛中,35岁的美国老将阿加西首战失利后宣布退出比赛,由于脚踝伤势,阿加西已有近两个月没有参加正式比赛了,面对比自己年轻11岁的达维登科,备受伤势困扰的阿加西显得力不从心,以4∶6和2∶6连丢两盘,输掉了首场比赛。(间接陈述)赛后阿加西表示,由于伤势加重,无法继续比赛,智利选手冈萨雷斯将顶替他出场。随后,(又一个间接陈述)本次大赛的二号种子纳达尔也宣布,因脚伤加重无法参赛,由今年法网亚军普尔塔替补参赛。(直接陈述)到目前为止,先后有萨芬、休伊特、罗迪克、阿加西、纳达尔五大高手相继退赛,大师杯组委会昨晚与ATP官员紧急磋商,要求维护大师杯良好声誉。

——2005年11月16《东视新闻》

《备受伤势困扰 阿加西、纳达尔宣布退赛》

在例子中,直接陈述交代了新闻事实、背景资料、事件后果,情节完整、语义豁然。间接陈述一方面引出消息的来源,进一步丰富了新闻的内涵,而当事者的话语更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另一方面用陈述的方式避免新闻当事人原生态话语的拖沓、拉杂,使整个新闻话语既真实又简洁、利落。二者的结合使得新闻内容完整、描述细致、语言生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