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写作

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写作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新闻评论是以电视的媒介作为载体,将新闻评论的体裁与电视的视听语言相结合,综合运用声音、画面等手段,对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发表意见的一种节目形式。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论证主体一般不是一元的,媒介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过程需要多方相关人士共同参与评说。

在信息泛滥的21世纪,人们对媒体的要求不仅仅是传播信息,更要解读信息,媒体不仅要告诉人们“是什么”,还要依据事实告诉人们“怎么看”甚至是“如何做”,要帮助人们寻找到目标和方向。因此,媒体的评论功能越加明显地得到发挥。

电视新闻评论是以电视的媒介作为载体,将新闻评论的体裁与电视的视听语言相结合,综合运用声音、画面等手段,对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发表意见的一种节目形式。

在我国当前的媒介环境下,受众对电视的接受度和信任度都比较高,可以说电视是一种受众参与度较高的媒介形式,而电视新闻评论也成为一种上传下达、监督社会的有效渠道。通过电视的分析评论,受众全面、深入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细致地解读政府的政策方针,而民生的疾苦和群众的呼声往往也成为了电视评论关注的重点。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电视新闻评论体现了电视传播的影响力和协调力,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节目形态。

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电视新闻评论日益受到受众的喜爱,这种评论形式与传统的新闻评论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属性

新闻评论具备一些共同的属性特征,即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和指导性等,电视新闻评论也不例外。它同样是针对新闻事实、社会热点展开评论,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起到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但除此之外,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体现出一些时代感更强的新属性。

1.平民化视角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社会氛围宽松,受众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越发明显地体现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热情。作为与普通百姓联系紧密的电视媒体,受众对其节目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具备平民化的视角,更好地服务大众、缓解社会矛盾,为百姓“代言”。

所谓平民化视角,是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内容上应该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选择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

在媒体实践操作中,要做到平民化视角,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选题视角的平民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应该严格从受众的立场出发,在确定评论主题时要考虑民情、民意,选择百姓生活中亟待解决、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对于一些具有宏观意义的大选题,新闻工作者应该将其微观化,将之与百姓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其次,论述方式的平民化。今天的受众已经不再是应声倒地的“靶子”,他们不需要媒体的“灌输”和“教导”,因此电视新闻评论的论述方式也应该随之变化。评论节目在论述中应该秉承以受众为中心的原则,与受众贴心交流,站在百姓的角度说话,而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最后,语言表达的平民化。这主要体现在评论节目中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要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展开评论。

例如,多年来一直备受观众喜爱的《锵锵三人行》节目,其针对社会热点话题或热点新闻事件展开讨论,用“唠家常”的风格传递意见。节目中众人各抒己见,但却又不过于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谈笑风生,通过平民化的视角和语言自由交流观点,给受众带来一种轻松而又亲切的媒介体验。

2.个性化评述

个性化评述主要是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备自身独特的传播内容或传播形式,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其他节目的个性特色。

随着社会信息交流渠道越来越多,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体想要通过独家新闻而扬名立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评论立足甚至是扬名,例如央视的《对话》《新闻1+1》,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有报天天读》等栏目,都是通过鲜明的个性化评述而被受众所记忆。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成个性化评述的重要一环是主持人或嘉宾的个人特色。主持人或嘉宾的个性魅力在其进行评述时会充分地展现在节目之中,并且逐渐和节目风格融为一体,使整个节目形成自身的特色,并成为吸引受众的重要砝码。

例如,《新闻1+1》栏目的评论员白岩松在主持《这个“绿色”不环保》一期节目时,在节目的一开始就开玩笑似的谈道:“在进演播室之前,我究竟是戴一条红色的领带还是戴一条绿色的领带,我犹豫了一下。最后我还是选择要戴一条绿色的领带。但是戴完了绿色的领带之后心里又有点含糊,会不会有很多观众朋友会认为我是一个不太好的主持人,跟戴红领带的主持人比较起来我比较差。当然,这只是一段开玩笑的语言,我是故意戴上绿色领带的。但是,戴上这条领带其实是特别想跟西安一所小学刚开学,就是刚上小学一年级就戴了绿领巾的孩子们说上两句话,白叔叔和你们一样都戴过绿色的领巾,但是不意味着咱不好。咱们相当棒,而且非常好,跟戴红领巾的孩子一样棒,当然了,你们比白叔叔还棒。”这种看似轻松幽默的语言却点出了事件的本质,而这也是《新闻1+1》栏目受到群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多元化主体

多元化主体主要是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评论主体的多元化。与报纸相比,电视是受众更广泛、参与性更强的媒介形式,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论证主体也就具备了多元化的特点。

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论证主体一般不是一元的,媒介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过程需要多方相关人士共同参与评说。一般情况下,节目中既有主持人、记者对新闻事实进行基本概述评论。又有当事人、专家学者、群众等各方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和领域进行分析评述,这使评论节目观点更具专业性,视角更具广阔性,是一种符合电视媒介特点的传播方式。

例如,《新闻1+1》中《这个“绿色”不环保》一期节目中,对于西安一所小学给表现不好的小学生戴绿领巾这一事件,节目充分展现了各方的意见和声音:家长对于这一问题持不同的意见,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急于下结论,对孩子打击性更大了;而另一些家长则认为,戴绿领巾只不过就是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学校的老师认为:“毕竟这个东西我们也是在尝试过程中,如果家长觉得实在不好的话,学校都会考虑一下。”此外,节目中主持人还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上海闵行区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等进行连线,听取了他们的意见。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

1.声音元素的运用

与报纸的传播方式不同,作为一种有声媒介,在电视的传播过程中声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电视新闻评论中,运用好声音元素十分关键。

首先,要用好现场语言。现场语言是指在新闻事件现场所采录的人物的讲话声,它是新闻事件现场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现。现场语言真实地展现了新闻事实,带给受众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其次,是用好播音语言。播音语言主要是指主持人和嘉宾在直播间或演播室中的讲话声,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播音语言往往起到评论、总结的作用。这既可以提升节目播出的整体效果,也可以有效地引导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因此,要重视播音语言的运用。

最后,要用好现场音响。现场音响是指除了新闻采录现场人的声音和音乐外,其他的一切声响。现场音响可以展现时间、空间,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有效地增强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2.画面元素的运用

画面是电视媒体吸引受众的法宝,电视的画面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表达内容,对受众形成视觉的冲击;同时,电视还可以让不同评论主体处于同一时空。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感性与理性相碰撞、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一种评论形式。

要想运用好画面元素,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抓住典型画面。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一般要对所评论的新闻事实进行介绍和回放,而想要抓住受众,第一步就必须在回放新闻事实中展现典型画面。这些典型画面可以帮助受众理解并记忆新闻事实,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第二,抓住细节镜头。细节镜头一般是指新闻报道中能够较为明显地展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局部单元。抓住细节画面可以深化新闻评论节目传递的内涵,大大提高新闻信息传播的效率。

可以说,画面是提升电视评论节目可视性、增强电视评论节目说服力的重要因素,它使电视评论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多样性需求。

例如,在《新闻1+1》节目《女大学生为何屡遭侵害》中,为了吸引受众对问题的关注,在节目开始播出的画面是一家媒体所做的实验。

[画面]记者开着一辆豪车去跟陌生的女孩搭话。

记者:一个人啊,吃点儿东西去,一起,走吗?去哪儿啊,送你一段。咱们吃点夜宵去?

A:走。

记者:走啊,去哪儿吃?

B:你去哪儿就去哪儿。

记者:美女,一个人啊,送你一段,走走走。

C:那谢谢了。

……

这样的画面在节目一开始就对受众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既勾起了受众收看节目的欲望,也让受众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使得节目中评论内容的展开变得顺理成章。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评论性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电视新闻中评论性的内容不在少数,如电视新闻中所配发的本台评论或短评、记者或主持人的即兴评论、评论员的连线评论等。但具体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其形式与一般的电视新闻评论又有着区别。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主要是指电视评论节目的基本存在形态,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节目自身的风格和特色。从目前的媒体发展现状来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新闻述评类节目,一类是谈话类节目。

1.新闻述评类节目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是一种将新闻基本事实的报道与基于新闻事实的评论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它将叙述与评论融为一体,夹叙夹议,是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评论节目形式。

在节目结构安排上,新闻述评类节目一般以演播室中主持人或评论员的叙述、介绍为由头,配以相关内容的画面和同期声,节目的结尾处往往又回到演播室,以主持人对事件的总结点评收尾,结束一期节目。例如,在我国家喻户晓的《焦点访谈》栏目,就是新闻述评类节目的代表。它往往采用一事一议的节目模式,针对社会中“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将叙述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节目受欢迎的程度。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将述与评有机融合在节目之中,既向受众传递了事实,也向受众传递了思想观点和分析逻辑,帮助受众更加理性地作出自己的判断,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2.谈话类节目

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是以电视为媒介平台,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来完成新闻事实和思想观点传递的节目形式。在这类节目中,“交流”贯穿节目的始终,因此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也避免了单向传输的不足。

在谈话体节目的结构安排上,一般是针对热点的新闻事件、人物或现象展开讨论。讨论在节目主持人与节目嘉宾之间展开,一些节目中受众(场内或场外)也参与其中,集思广益,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例如,凤凰资讯台的节目《时事辩论会》,每天一个热点话题,并从内地、香港或海外邀请不同行业、背景迥异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参与其中,以小组辩论的形式深入探讨,形成热烈的探讨甚至是争辩气氛。同时,节目进行中也会邀请受众在线互动,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正是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火花四溅的交谈甚至是争论,使《时事辩论会》成为受众关注度较高的节目。

四、电视评论节目的写作原则

电视是以视听方式传达信息的媒体,新闻评论写作总体上要遵循评论过程中的视听发展逻辑。因为文字写作是受到听觉和视觉制约的,特别是画面,由于绘声绘色地真实再现了电视台为之评论的新闻事实的过程,让观众首先看到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因此,从中讲出的道理,说出的评论更直接、更生动、更有冲击力。一般来说,观众来听、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首先是冲着新闻事实来的,他们不会抱着听评论、分析问题的心态而来,这是“看热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新闻事实的普遍性和典型性非常重要,而这样的新闻事实要通过“故事化”的画面和声音吸引住观众。然后,他们才可能渐渐进入“看门道”的境界,接受论者的理性分析和问题结论,甚至参与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样,评论语言、故事讲述,事实画面、采访同期声的有机结合,才可能收到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东西、强化评论主题、增强评论说服力的巨大效果。

1.鲜明的说理性

电视新闻评论以新闻事实作为基础,强调客观性,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从新闻信息的传播深入下去,电视新闻评论写作更突出的特点是要彰显出作者鲜明的观点,即表现出鲜明的说理性。与一般电视新闻报道和新闻专题不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要突出播出者(播音员或者主持人)自己的独特声音和看法,即“他”具有直接发言的功能,有自己的理念和倾向;“他”不是只播出新闻事实,更重要的是要对新闻说“是”或“不”。为了达到表达自己看法的目的,这类节目就有更多的说理性。它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来龙去脉的分析,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说理,毫不隐讳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为新闻事实定性。新闻评论写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层层推进、条分缕析、表达观点的基础之上的。

论据充分、论证有力,逻辑性强、论点揭示事物的本质,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这样的立论三要素,是任何电视新闻评论写作都要认真考虑的,也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说理性的更高表现形态,是其文体的特殊性。如果这三要素不完备,电视新闻评论写作就无法达到理性的高度,无法揭示事物的本质。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新闻评论节目偏于叙事,没有论点,评论者在这样的叙事中是缺席的,并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新闻评论性节目重图像轻语言,在新闻评论写作的逻辑发展上比较混乱,镜头语言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和给人以杂乱感,只有论点、论据,而没有强有力的论证过程;或者论据不充分,论证不实在。在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写作中,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都是相互依靠、相互作用并完整组合的。

在安排立论三要素时,首先,要从新闻事实中找到评论的切入点,从这个切入点深入新闻事实的内部,挖掘主题思想,确立中心论点,从中找出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东西。论点是否有力,立意是否深刻,决定了一个新闻评论节目的成败。其次,要有充分的论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论据要依靠声音和图像,要以真实的事实作为播出基础,作为论点的出发点。这样的论据要让群众能够听到、看到,眼见为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评论产生说服力的前提和保证。最后,要有严密的论证过程,使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论证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

目前,我们的电视评论节目可能最缺乏的就是这种理性的思辨色彩,许多新闻评论节目对新闻事实发表评论时,说的是一种“公共声音”,人云亦云,语调也是平铺直叙,缺乏感情和理性的力量。

2.电视评论的语言运用

电视评论的语言运用要讲究新闻叙述和评论语言的表达效果。视觉和听觉所展现出来的新闻事实最终需要文字语言来解说图像、总结问题、深化主题、表达观点。与其他节目如综艺节目、体育节目、少儿节目、谈话节目、一般新闻播报等相比,它对语言运用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准确性与鲜明性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文体风格是它的逻辑性和理性思辨色彩,那么从内容发展上说,逻辑性应该是它的中心,这样的逻辑性决定了节目语言必须要有准确性和鲜明性。而且,新闻评论节目题材多样,常常会涉及许多方针政策、司法法律、科学发展之类的话题,这就更要求准确性与鲜明性。准确性,就是要准确地抓住新闻事实的特征,描述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不然就会使观众产生歧义和不同于你所论述的理解。在使用概念时,一定要概念精确,在下判断时要能够简明扼要且恰当地表达你的论点。鲜明性,就是要求做到语言所表达的主题鲜明,论点突出、思辨清晰、说理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2)生动性与通俗性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语言不应该是书面语,而必须是大众化的口语,是谈话语体。它不能像书面语评论那样一本正经地阐述道理,论说观点,不能以说教的方式出现,而要配合声音和图像的变动,针对受众的视听过程,讲究生动性和通俗性,否则受众就可能听不懂,听不明白。生动性,就是语言要形象化和具体化,句式富于变化,语调亲切感人,适当用一些文学性的描述语言来推进理性的思辨,阐述抽象的道理,或者用语诙谐、涉笔成趣,用通俗的话语说出严肃的评论。

(3)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语言虽然也强调不能太情绪化,不能把论者的观点强加于人,但也不能像新闻消息、纪录片或者专题片那样,作者置身事外,隐藏于所论述事件的背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由于大量的题材都是现实生活或者历史事件的重大题材,不但社会意义重大,而且要求作者要在对主题作观点鲜明的表达时尽可能地爱憎分明、倾向性强。电视新闻评论的文体风格具有思辨色彩,而“思”与“辨”都是需要以感情作为依托的。应该对你所评论的新闻事件充满或“爱”或“恨”或“反对”或“支持”的感情,做到言为心声、语为情感,这样才能让受众在情绪上得到感染,在心理上作出认同,在观点上与你接近。

五、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写作要素

想要做出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前提是写好新闻评论的文稿,一般来说,写好评论需要把握好三要素,即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在一篇评论中,论点是表明评论者的观点,论据是为了证明观点而进行的举证,论证则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三者有机结合在一篇评论文章之中,使文章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

1.论点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表明了作者对所评之事的思想、态度和看法。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评论的论点一般是主持人或者新闻记者,基于新闻事实本身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因素表达的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在信息泛滥的21世纪,新闻评论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源于评论中的观点思想可以向受众更加明确地传递信息,而新闻评论中的论点部分则是传递信息的核心。论点是新闻评论所围绕的中心,是作者对事物的判断和意见。因此,把握好论点是理解和把握新闻评论的关键,而论点也是判断一篇新闻评论好坏的重要标准。

一般来说,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两大类。总论点也被称为中心论点,是一篇文章或一次节目的主题。而分论点则是为了说明和阐释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深入地展开论述,它由总论点统帅,是为总论点服务的。在时长较短或结构简单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一般只包含了中心论点,没有分论点;而内容较为庞杂的节目则可以用分论点来展开说明,这样让节目更具条理性。

在一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一般都只有一个总论点。而作为节目的灵魂和统帅,论点应该符合两点基本要求,一是正确,二是独到。首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要保证论点的正确合理性,这是节目能够顺利播出的前提条件。看上去论点正确的要求似乎并不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在节目中发表观点的主持人和评论员毕竟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思想和行为难免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有自己的好恶判断。但是,这种好恶甚至是偏见不应该被带入节目之中,应该尽力秉承客观的态度,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表意见,这是保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论点正确的基本前提。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论点还应该尽力做到独到和具有新意,这是节目脱颖而出、受到群众欢迎的关键之一。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论点不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事实,而应该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大家看不到或想不到的观点,让人收看之后有眼前一亮的新鲜感。

例如,在2012年播出的《新闻1+1》节目《杀医生,我们也可能是凶手》中,对于近些年医生频频受到患者袭击,甚至被无辜杀害的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评论员  白岩松):人的一生很长很长,但是古人用四个字就把这很长的一生给概括了:“生、老、病、死。”这样的一个人生过程,无论是你的父母还是你的孩子,谁也无法完整地贯穿这个全过程,生老病死。但是,有一个职业却是生老病死始终离不开的,那就是医生。是啊,生、老、病、死哪个阶段离得开医生呢?但是,如果我们把医生当成敌人的话,后果会是如何呢?现实中这样的事情还真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着。23日上周五,一个患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突然疯狂地把刀子扎向了医生,最后结果是一个医生死亡、三个医生受伤,这是对医生的第一次伤害。

没有想到,几个小时之后,对全国医生的第二次伤害又开始了。在当天晚上的8点21分人民网刊登了这条消息,当时情况可能还没查明,在这条消息里有“疑因医患纠纷”这样的字眼。可能是与此有关吧,我们看看看完这个消息之后网上转发后有一个调查,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您的心情如何呢?当时参与人数是6 161人,而选择“高兴”的居然高达4 018人。看完这样一个数字,我一身冷汗,我在想,我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这4 000人当中的一个?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这4 000人当中的一个?杀那个医生的凶手只是一个吗?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凶手当中的一员呢?而归根到底,在这样一种仇恨被演绎到新的高度的情况下的时候,最终的受害者会是谁呢?……

(评论员白岩松):我觉得我们自身也要反思,我们传媒人恐怕也有责任。在过去很多的事件当中,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哪儿有问题就批评什么,而不是在报道当中去有意识地用吸引人眼球的方式确立一种仇恨,甚至在鼓励一种仇恨。我觉得,从此之后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对于医生受到袭击和侵害的问题,白岩松的评论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深入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分析社会公众对医生职业的偏见。同时,反思了媒体对医患关系问题的报道中存在的偏差,以及这种偏差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他的评论观点是较为新颖和深刻的。

2.论据

论据,是新闻评论中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并使论点不断深入的材料和证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论点要想立得住脚,必须有一些论据对其进行说明、论证和支撑。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离不开论据的,节目中论点和论据相伴而生,共同起着说服人、引导人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新闻评论中使用的论据有两种,即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出现的用来证明论点真实存在的事实,主要包括代表性较强的人证、物证、历史资料、统计数字以及典型事例等。在选择事实论据时有一些基本要求:第一,要保证事实与论题相关。在制作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时,首先要确立节目的论点,再在此基础上选择与论点相关并可以较好地证明论点的事实和材料作为论据,要做到精挑细选,这样才能保证论述的说服力。第二,要保证事实的真实可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评论基于新闻事实而发表观点,因此也必须要求真实。新闻评论的真实必须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一些当事人的采访、事件的回顾及其他的典型事例等,都要保证其真实可信,不能为了追求生动而渲染、夸大甚至是编造事实。可以说,事实论据的真实可信是保证评论节目真实感人的前提。因此,在选择事实论据时,一定要认真甄别核实。第三,要保证事实的新鲜性。新闻评论是依托新闻事实进行评论,它和新闻一样也讲求新鲜。因此,在选择事实论据时,也要尽量选择新近发生的事实,这样新闻评论中的观点和思想才更容易被证明、被受众接受。

理论论据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另一大类论据,它是新闻评论能够立得住脚的理论支撑。一般来说,理论论据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别:第一,科学的定义、规律等。这些都是被证明具有合理性的,因此它是新闻评论在证明论点正确性时最有力的论据。第二,被实践证明正确的理论。一些理论和规律虽不是科学定理,但却是经过多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总结和感悟出的规律。这些规律不需要去特别证明,一般都会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如四季交替、昼夜交替等,这些也可以用作新闻评论的论据。第三,国家的法令条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党和政府一般要经过严格的考察和审核才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条例,因此可以说它具有科学性,是新闻评论节目中阐明观点、判断是非的常用的理论论据。第四,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诗词、谚语等。这些名人名言或是俗语谚语一般都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能够较为精辟地说明道理,具有合理性,故而才能流传至今。因此,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一理论论据,能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体现出更为深刻的哲理。

例如,在上面谈到的《新闻1+1》节目《杀医生,我们也可能是凶手》中,就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证明评论员所要表达的观点:

《杀医生,我们也可能是凶手》(节选)

字幕提示:

哈医大一院杀医案:未成年患者砍死硕士实习医生

哈医大附属医院发生伤害医务人员案:致1死3伤

未成年患者砍死实习医生  院方称与医患矛盾无关

哈尔滨发生伤害医务人员案致1死3伤(图2.1)

 

图2.1  网络截图:中国网络电视台

解说:一个冲动的患者,一把疯狂的尖刀,一起1死3伤的恶性医院安全事件。

声音来源:办案民警李××在医院对面一仓买(超市)内买了一把水果刀,回到医生办公室进门就对四名医生行凶。

解说:一位年仅28岁的医学硕士为什么会被无辜杀害?

现场目击者:有一个医生(伤)重的,可能刺中胸口这块了,这么大,两摊血。

解说:这是医患纠纷吗?这是医患纠纷必然导致的结果吗?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颅外科主任于振坤:只要我周边有人离我距离稍微有点近,我就会有警觉。

解说:真爱生命,请勿学医!要有尊严,请勿学医!这真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吗?

《新闻1+1》今日关注:请让他们远离恐惧!

评论员 白岩松: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人的一生很长很长,但是古人用四个字就把这很长的一生给概括了:“生、老、病、死。”这样的一个人生过程,无论是你的父母还是你的孩子,谁也无法完整地贯穿这个全过程,生老病死。但是,有一个职业却是生老病死始终离不开的,那就是医生。是啊,生、老、病、死哪个阶段离得开医生呢?但是,如果我们把医生当成敌人的话,后果会是如何呢?现实中这样的事情还真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着。23日上周五,一个患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突然疯狂地把刀子扎向了医生,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医生死亡、三个医生受伤,这是对医生的第一次伤害。

没有想到,几个小时之后,对全国医生的第二次伤害又开始了。在当天晚上的8点21分人民网刊登了这条消息,当时情况可能还没查明,在这条消息里有“疑因医患纠纷”这样的字眼。可能是与此有关吧,我们看看看完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调查,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您的心情如何呢?当时参与人数是6 161人,而选择“高兴”的居然高达4 018人。看完这样一个数字,我一身冷汗,我在想,我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这4 000多人当中的一个?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这4 000人当中的一个?杀那个医生的凶手只是一个人吗?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凶手当中的一员呢?而归根到底,在这样一种仇恨被演绎到新的高度的情况下,最终的受害者会是谁呢?来,回到最初的受害者事件当中去。……

可以看出,在节目中多次用到了相关统计数字、截图以及人证对事件的回顾等,这都是典型的事实论据;而白岩松对“生老病死”的解说则是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理论,属于理论论据。在新闻评论节目中,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往往共同发挥作用,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说明论点的过程,它展现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电视新闻评论中,论证是通过声音、画面以及声画之间的配合来完成的。一般来说它是评论员通过语言和画面来展现事实,证明观点的过程。

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论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而不同的结合与论证方式,将直接决定新闻评论的质量:论证不到位,再好的论点和论据也无法充分地展现出来;而论证有力则可以让受众信服,展现出新闻评论的影响力。

一般来说,新闻评论论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立论,即从正面阐明道理,证明自身观点正确性的论证方法;另外一种是驳论,是通过驳斥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观点的错误性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在反驳中确立起自己的论点。

(1)立论

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立论主要是指评论者对新闻事实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首先要确定好评论的选题,然后广泛地收集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可能的立论角度。

在立论的过程中,要坚持几点基本原则。首先,立论要准确,这是立论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能够正确引导受众的关键。如果评论节目的立论错误,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其次,立论要有针对性,这主要是指新闻评论节目中的立论要针砭时弊,针对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百姓关心热议的问题而提出。这样制作出来的新闻评论节目才能为受众喜闻乐见,更好地起到引导社会的作用。最后,立论要前沿,这主要是指新闻评论节目在立论时不仅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更要积极地探究事物未来发展的方向,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尽可能地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例如,在《新闻1+1》节目《玉林狗肉:想吃的和不让吃的》中,评论员白岩松提出不论赞成哪一方观点,必须守住法律这样的一个边界。这保证了评论节目立论的正确性,同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评论员 白岩松:我们站在一个中间立场上的时候觉得,双方都有他的某种合理性,但是必须守住法律这样的一个边界。

……

没错,我们必须守住这个边界,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也必须守住这个边界。孟德斯鸠说过一句话——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允许你做法律允许你做的所有的事情。不管是想吃狗肉的,还是爱狗人士,也都应该记住孟德斯鸠的这句话。接下来我们继续关注,其实围绕着吃不吃狗肉,还真就不是一件小小的事情。我觉得在当下前进中的中国,特别具有标本的这种博弈的价值。我们来看看,我们想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时候和捍卫自己自由的时候应该怎么着。

……

其实我的主张倒是,不仅仅说是不吃狗肉,所有动物的肉应该尽量减少吃,多增加素食,这样对身体更有好处。另外,吃狗肉的也没必要大张旗鼓上升到一个宏大的地步,然后劝不吃狗肉的人,守住法律的边界。

(2)驳论

通过驳斥错误、片面的观点来树立起自身的论点,这就是驳论。在电视新闻评论中,驳论是通过声音、画面等展现想要驳斥的事实,然后通过主持人或评论员的语言来指出原有事实的问题所在并树立起自己的观点。

驳论可以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论据或者论证来完成。反驳对方的论点是驳论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即直接指出对方观点的片面荒谬或不合理性;反驳对方的论据是通过指出对方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以此推及对方的观点无法立足;反驳对方的论证是指出对方在论证的逻辑性上存在的问题或不合理性,以此来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

在新闻评论中,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常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来完成树立起自身观点的重任。

还是上文中谈到的《新闻1+1》节目《杀医生,我们也可能是凶手》中,也用到了驳论的论证方法:

……

相信这件事情发生了之后,遇难者是他,但是受伤的医生太多了,这两天哭过的医生也太多了。同时,有一些补救的措施也正在开展中,我们收到的最新消息,黑龙江卫生厅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了这样一个《通知》:“哈医大附属一院医务人员受到严重伤害,导致一死三伤。黑龙江省卫生厅《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要安装警铃、摄像头、监控器、门禁系统;加强配备安保人员;兼顾患者就医方便和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引导医务人员树立人身安全意识。”我相信这样的恶性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医院里头,这样的补救措施和防范措施是必需的。但是,我们也要思考,靠警铃、靠摄像头、靠监控器、靠门禁、靠配备安保人员就够了吗?恐怕更重要的是靠我们从心里发生的一种改变。……

节目对伤害医生的事件发生后,评论相关部门下发《通知》的措施时用到了驳论,驳斥了《通知》中提升防范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等规定,认为其是治标不治本,从而更好地树立起自己的论点——改变要从普通民众的内心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