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舆论监督机制的构成及类型划分

舆论监督机制的构成及类型划分

时间:2022-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参考借鉴价值。根据拉斯韦尔模式,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可以将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四要素,也即舆论监督主体、舆论监督客体、舆论监督媒介与舆论监督受众。三种类型各有差异,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目前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机制。其三,反映了目前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的实际。
舆论监督机制的构成及类型划分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一)构成要素

舆论监督实际是一种信息传播,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理论,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影响极为深远。“5W”模式的基本内容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8]

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参考借鉴价值。根据拉斯韦尔模式,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可以将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四要素,也即舆论监督主体、舆论监督客体、舆论监督媒介与舆论监督受众。其中,舆论监督主体是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任务的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舆论监督客体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和对象,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舆论监督媒介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口耳、信件、电话等人际传播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舆论监督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二)类型划分

研究者角度不同,标准不一,舆论监督的种类划分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依据传播媒介的不同,主要将舆论监督机制分为三种:街谈巷议、传统媒体和现代网络监督机制。三种类型各有差异,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目前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机制。这一划分的理由如下:

其一,任何舆论监督都依赖媒介而存在。在传播学中,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是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蚊虫是传播疾病的媒介”,“绣球是传递爱情的媒介”等。本研究将媒介理解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符号的中介物,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即便是以人与人面对面的口耳相传为主要形式的街谈巷议,也需要人体器官媒介(如发射媒介——嘴,接收媒介——耳)和空气媒介才能实现信息的传播。舆论作为一种自在的社会意见形态,它的表达、呈现需要一定的传播载体。[9]媒介是舆论监督机制一个主要构成要素,人们要表达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和意见,形成一致的舆论力量,最后得以传播开来,对高校质量形成监督效果,需要借助媒介才能实现。通过使用媒介、控制媒介来传播信息,促进舆论形成,保证监督的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

其二,体现了舆论监督媒介发展的顺序性。传播媒介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由街谈巷议到传统媒介再到现代网络,这一变化发展过程体现了媒介发展的次序性,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步。在创造出大众媒介之前,人类已经使用语言、文字以及其他非语言符号传播了很多年。远古文明时代,人类通过口语发声传递各种信息,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内容大规模的复制成为可能,也催生了真正的当代大众媒介——报纸,舆论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技术的进步,使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出现,在传播的有效性上,印刷品让位于广播和喇叭。[10]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媒介改变了舆论信息传播的格局。由口语符号媒介到印刷媒介再到网络媒介的发展演变,体现了传播媒介的演变发展规律,使得舆论监督更为广泛、高效和开放。

其三,反映了目前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的实际。在传播的演进中,媒介的发展最迅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不断发明创造出新的传播工具,传统的传播工具也不断提高其性能和效率。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完全改变了人们接受和传递信息的习惯,也大大改变了传播媒介系统的面貌,但现代网络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而是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实际上,现今社会里,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既有现代网络舆论监督,也有传统媒介舆论监督和口耳相传的街谈巷议舆论监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