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经济的衰退往往并不会导致文化产业的萎缩,反而会使其逆势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经济复苏的新动力。这被经济学界称之为“反周期”现象。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一是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全国有15家网络游戏企业自主研发的33款游戏产品进入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7074万美元。目前全国动漫游戏企业已经发展到了56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产量超过13万分钟,已进入动漫大国行列。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性举措_对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大萧条,美国经济处于最困难时期,但是它的迪斯尼、华纳、百老汇等一大批著名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却应运而兴。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和韩国受到重创,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影视剧却异军突起,得到迅速发展。可见,经济的衰退往往并不会导致文化产业的萎缩,反而会使其逆势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经济复苏的新动力。这被经济学界称之为“反周期”现象。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审时度势,积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趁势而上?带着这一课题,我们先后到北京、云南、浙江、安徽等省市和文化部等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企业和实地考察及网上查询,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就当前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作了初步探讨。

一、文化产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中大有可为

调查中我们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挑战,但更多的还是带来了发展机遇。

(1)国际金融危机并没能遏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一是发展速度较快。自2003年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高于同期GDP增幅5到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总产值7600亿元,就业人数为1200万,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较快的一大亮点。以电影票房收入为例,2008年增长35%,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去年,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增长了19%、20%、22%,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湖南省势头更猛,连续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5.4%,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15个百分点。二是“反周期”特征明显。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不少地方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但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被人们誉为是经济寒流中的“报春花”。在其他许多消费下降情况下,文化消费一枝独秀。2009年1至3月份,全国文化消费平均增幅17%,尤其是电影、图书和舞台剧,营业收入增长都在20%以上。据调查,今年1月1日至2月9日,全国影院票房收入达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北京电影市场实现人次、票房双翻番。1月1日至2月28日观众达366.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4.9%;票房收入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6%。杭州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动漫节参观人数达43万人次、签约合作项目60项、总成交额46.8亿元,分别比上届增长1.54倍、25%和89%。云南石林、民族文化村等著名景点旅游人次较上年同期均增长30%左右,浙江绍兴游客较上年同期增长40%,安徽徽州文化旅游人数较去年增长15%。各地与旅游业结合打造的精品演出,票房有增无减。杭州的《宋城千古情》2008年演出1100多场,观众达210万人次,总收入2.8亿元。目前每天演出5场,场场爆满。三是开始努力“走出去”。从全国来看,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省份都有一些文化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文化湘军”主动出击,逆境突围,通过动漫节目、卡通形象衍生产品、图书出版和境外举办艺术节等,先后打入美国、法国、英国和韩国市场,2008年累计出口创汇超过1500万美元。目前,全国有15家网络游戏企业自主研发的33款游戏产品进入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7074万美元。

(2)不断朝着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拓展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不少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日趋显现。一是不少地方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经济支柱。北京市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57.9万人,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6%,超过批发零售、房地产、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成为全市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2008年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1%。长沙市也接近10%。二是新业态迅速拓展。近年来,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接,派生出一系列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新生业态。特别是创意设计、网络游戏、手机短信和动漫制作等新业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到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目前全国动漫游戏企业已经发展到了56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产量超过13万分钟,已进入动漫大国行列。三是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全国已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8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91个。这些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已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迅速成长。杭州市高新区国家动画基地、西湖区数字娱乐产业园和LOFT49创意产业基地等,在较短的时间内吸纳了100多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北京市怀柔区打造中国影视梦工程,在5.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注册影视企业149家,吸收文化企业达到279家,形成了涵盖影视制作、流通、服务及产品研发、文化旅游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年产值100多亿元,并给怀柔区的旅游、会展、商业等领域带来了巨大商机。四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动漫产业对电信、IT、出版、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都具有很强的拉动力。以即时腾讯为例,短短几年就以8.6亿多注册用户成为我国最大的通信商,憨态可掬的“QQ小企鹅”,成为全国网民熟知的“宠物”。仅在2008年上半年,腾讯就提交了1298项专利申请。目前许多地方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位温州商人把自己公司的绿盛牛肉干与网络游戏《大唐风云》联手,让游戏中的士兵吃“QQ能量枣”牛肉干补充能量。这个创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网游牛肉干的销量竟然是前一年同期的9倍。浙江龙泉市抓住电影《赤壁》成功拍摄上映契机,刻意打造“龙泉剑”系列品牌,宝剑生产企业达100多家。昆明的“吉鑫宴舞”将餐饮与文化结合,使一碗普通的过桥米线卖到600多元,还供不应求。类似的产品各地还有不少。

(3)物质与精神兼融的文化产业,在经济衰退形势下日益显示出提振信心、慰籍心灵和启迪民智的特殊功能。在经济发展放慢、就业和物质生活出现困难的时候,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强,因为人们希望在文化消费中获得愉悦和慰籍。2009年春节期间,北京全市影院共放映电影9849场次,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15%;观众近5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2.8%;票房收入达160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所放的贺岁片,有的充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的宣扬爱国主义情怀,有的充满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使人们在娱乐中获得教益。云南打造的系列演艺精品(如云南映象、丽水金沙、吉鑫宴舞、福天宝地、蝴蝶之梦等)来自于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歌舞、风俗、工艺品、服饰、建筑、饮食、节祭,让人们在娱乐中感受到各民族独特文化魅力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和谐愿景。深圳等城市举办的名家讲坛、钢琴培训、电影周、读书月、演出季等,使广大市民在文化享受和参与中得到文化的陶冶。“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可参与、精神受抚慰”,这是许多城市市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直观感受。

(4)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的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国许多旅游风景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抓住文化产业发展契机,深度开发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确立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的总体目标,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安徽西递、宏村等徽州古文化村落,以文化旅游促古村保护,走出了一条“以文养文”的良性循环之路。云南昆明福保村地处滇池边,过去办粗放工业,大量消耗资源,造成水污染。近年来提出“变工业福保为文化福保”,先后打造了集会展、旅游休闲、水上歌舞演艺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产业。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100元,成为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二、当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还远不到位——不少地方尚未真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一些地方和相关部门忽略了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反周期”作用,对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国家新增4万亿投资中,整个文教卫生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仅占3.75%,投向文化产业的几乎没有。各地政府在自行安排或向国家争取扩大内需投资中,也很少有文化产业项目。有的省全年文化发展基金年仅为400万元,有的甚至没有。

(2)政策体系还远不完善——优惠政策要么过于原则,难以操作;要么条块对接不够,难以落实。主要是鼓励多元投资的政策不完善,许多地方基本上还是依赖政府财政拨款,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比例很小,真正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还未涉足文化产业投资,导致文化产业投资渠道单一。文化企业缺少融资渠道,普遍存在资金紧张问题。不仅银行贷款难,上市融资更难。文化企业上市,往往遇到企业资产价值无法按传统方法评估的难题。此外,各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制定的一些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往往与中央税收政策不一致,难以落实到位。

(3)产业发育还远不成熟——规模小档次低,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原创性和产品深度开发不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据统计,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日均产值达220亿美元,我国不足3亿美元。2008年,美国、英国、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分别达到25%、17%、16%,而我国仅为2.52%。我国文化产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档次不高。文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靠的还是制造,而不是文化,更谈不上品牌。以动漫产业为例,由于缺乏有实力的企业,导致在国际文化市场上还远没有形成竞争力。更突出的是,“小、散、弱、差”问题严重。企业平均规模不到40人,普遍处在作坊式生产形态,原创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如《功夫熊猫》等源自中国文化的好莱坞动漫大片,虽然大量动画制作在深圳完成,但高额利润都进了外国人的腰包。由于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经济效益低下,85%以上国内动漫企业亏损。这种原创性不足的“贴牌”和“纽扣现象”在我国文化产业其他领域也普遍存在。

(4)体制机制性障碍还远未消除——政府职能转变不够,企业改制不彻底。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多头执法。文化产业发展与资源配置普遍存在条块分割、多方受制等问题。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进程缓慢,公益性功能与经营性功能剥离远远不够,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一些改制后的集团还保持事业单位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干预仍然很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发展活力。以新闻出版业为例,书刊号等资源配置和出版专业分工都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控,实质上还是计划经济模式,有准入限制无退出机制,只生不死,变相“吃大锅饭”。由于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严重,一些优秀企业很难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壮大。

(5)专业人才匮乏日趋严重——总量少,层次低,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人才匮乏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严重瓶颈。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影视、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业态的迅速扩张,这些领域人才匮乏问题更加突出,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向更广更新更深领域发展。目前来看,主要是一般技能型人才较多,高端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较少,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特别缺乏国际知名设计师、艺术家等高端人才。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尽快推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都是在经济危机中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美国文化产品年出口在700亿美元以上,文化产业占据其出口首位,超过了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美国人靠“一杯水(可口可乐)、一个面包(麦当劳)、一只小老鼠(米奇老鼠)”赚了全世界人的钱,靠的就是文化。日本的文化产业总值超过电子和汽车产业之和,出口到美国的动漫产业总值超过钢铁总值。韩国取得了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世界第五大知识产权国的美誉。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抓住历史机遇,把文化产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其实施意见,加强指导,全面推进,使文化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新兴支柱产业。

(2)尽快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解决融资瓶颈问题。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强有力的推动。要从实际出发,尽快完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出口、土地、市场准入、工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政策。为此建议: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应专门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并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各级地方政府也应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来吸引更多民间资金投向文化产业。 二是探索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通过“银企联合”和“银文联合”,解决文化企业可供抵押的实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建立贷款贴息工作机制,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或项目,从政府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贷款贴息支持。选择重点文化企业进行上市培训,利用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融资。三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现在有不少大型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纷纷表达对文化产业投资的意向,但又不完全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态势,因此举棋不定。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浙江省约有一万亿元民间资金正在寻找投资项目,有许多企业希望投资文化产业。各地也有类似的情况。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或发布相关信息和动态情况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必要帮助。四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动漫创作提供的优惠政策要进一步扩大到文艺演出、影视剧制作、音像图书出版等更多领域。

(3)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研发和原始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使之在演艺、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节目制作等领域发挥龙头作用,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尽快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若干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综合性文化集团。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包括民营企业集团)实行兼并重组,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出具有国家水准、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从加强自有品牌建设入手,努力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中国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二是扶持建立现代产业创新、示范、孵化基地和园区,真正发挥其产品创作、技术研发、产业化试验和推广的作用。比如,建立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剧等创作、研发和制作基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更多拥有原创性的动画片和电脑游戏等文化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三是努力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要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特别是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推动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和新业态迅速发展。大力发展文化衍生产品。四是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扶持引导中小文化企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办出特色,打出品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与中小文化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4)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一是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制,特别要推进出版、发行、影视制作、非公益性报刊和文艺院团的改制步伐。改制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二是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要根据产业性质、相关产业联动等特性,借鉴国际管理经验构建大文化管理模式,设立国家统一管理的职能部门。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可先成立国务院文化产业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同时,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从“办文化”转到“管文化”和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上来。要加快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期内,应取消一批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试点推行核准制和登记备案制。三是扩大文化市场开放度和强化文化产业市场竞争机制。本着“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放宽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准入政策。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兴办文化事业,投资文化设施。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改组,以控股、参股、合作、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发行、放映、演艺、娱乐、经营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兴办文化艺术类非企业机构,如文化艺术中介机构、艺术品收藏馆(室)等。

(5)努力开拓文化消费市场,着力扩大文化内需,积极推进文化产品“走出去”。当前,要把扩大文化内需的重点放在培育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上。积极顺应人们休闲时间增多、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需要,加快开拓和培育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从而带动文化内需的增长。从历史经验看,实施重大工程带动战略,往往有助于短期内拉动文化内需。今年,我们应当借助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以及其它重要纪念活动,推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精品。同时,大力开展惠民文化活动,通过举办“电影周”、“文化周”、“文化行”、“文化节”、“文化年”等多种形式,倡导和促进影视消费、图书消费、旅游消费等,使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加快成长。对于低收入者和困难地区,可以考虑以发放文化消费券的方式,提高其支付能力,扩大文化消费。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也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为国内文化企业到海外参与兼并、收购、合作等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时机。要打造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带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要把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结合起来,把政府推动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通过政策保障、项目资助,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收购、兼并境外文化企业或资产,把创作生产基地放到境外,直接按当地消费方式和习惯“量身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产品。有关部门要制定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外汇额度、出口信贷、信用担保、出国手续、通关服务、企业海外投资等方面为文化企业提供便利。

(6)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要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步伐,建议在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制订实施专门培训计划,分层次培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要完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加快建立文化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引导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文化产业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文化产业职业培训机构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要引进一批高层次文化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高端人才。同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新路径,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7)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和服务。一是健全文化产业统计体系。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的内涵界定和分类标准,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以解决当前各地文化产业统计内容不一致、统计指标不可比、统计数据不可信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研究和对国内外市场行情的跟踪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和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问题。二是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要研究制定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形成贯穿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文化企业申请、注册相关专利,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此文系与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忽培元同志合作,刊于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09年4月22日第13、14号,该调研成果获国研室2009年度课题评比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