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的差异与写作的困惑

文化的差异与写作的困惑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谈话持续了两个小时,因为文化的差异,写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使阅读者产生疑惑不解。经过与Roger教授的一番谈话,我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我想这也是文化差异引起的写作的困惑。因此,在美国发表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作者在写作前或发表前要事先得到所在单位或所在地主管部门的问讯和同意方可开始写作与研究工作。
文化的差异与写作的困惑_访问学者在美国

July 14, 2006, Friday, Sunny

近几个月来,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准备英文论文,希望7月底之前完成终稿。但是,经过几番尝试和努力,至今尚未形成一篇完整的可以交付的稿子,只有两篇修改了三次,但仍未定稿。这令我煞费苦心,很是苦恼。

今天下午应约与Roger教授谈话,主要谈我的已完成初稿的两篇文章。谈话持续了两个小时,因为文化的差异,写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使阅读者产生疑惑不解。比如在关于中国农村青年中心管理体制一文中,我费了很大劲翻译过来的团中央书记讲的一篇关于农村青年中心的意义作用和“七个一”特点,但Roger对其中很多说法很不理解,为此我做了很多解释。

我终于发现,原来英文写作不仅仅是翻译或者说明问题就行了,主要是应符合美国人的思维和用语习惯,遵循他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样的文章才会被接受,才会受欢迎。经过与Roger教授的一番谈话,我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我想这也是文化差异引起的写作的困惑。根据前段时间的阅读与写作,我总结出英文论文写作的以下几个特点:

1.重篇幅,轻字数

所谓“重篇幅,轻字数”,是指论文要有内容,有血有肉而不是空洞干巴,不要求短小精悍,没有最多字数的限制。学术性的文章,只要涉及历史、时间、地点、人物及数据变化情况,就必须交代清楚其背景、具体变化情况,然后再分析结果;如果涉及不同的文化、经济政治特征,就必须交代清楚不同之处和特点。篇幅长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引文和所有参考资料的标注和解释(note),这还不同于参考文献(reference),也不同于详细的数据图表(data\fi gure\table)。另外文章末尾一般还有附录(appendix)只要是引用,哪怕是一句话,也必须随时注明来龙去脉,一点都不能马虎,这既是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也证明自己严谨而科学的治学态度。正因为如此,社会科学类的论文,一般篇幅都在20页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多页。据我粗略统计,涉及教育、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大多数SSCI源刊,一般每期只登6~8篇文章,例如著名的《教育比较回顾》(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杂志,是季刊,每期大约刊登7篇论文,8篇短小的书籍回顾(book review),2005年全年只收录了26篇论文,其中涉及中国教育问题的论文只有2篇,且第一作者均是外国作者,而且其中一篇仅是文章摘要。(这两篇论文题目分别是:Keeping Teachers Happy: Job Satisfaction amo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Rural Northwest China, Tanjia Sargent and Emily Hannum;第2期P173;Peking University and the Spirit of Chinese Scholarship, Essary, Review第4期P575)

这一点跟国内不同,国内杂志期刊对字数限制比较死,一般不超过6000字,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科学的,有时甚至“逼良为娼”,使写作者想法减少字数,隐瞒参考资料,甚至做假文章。

2.重数据,轻论述

如前所述,基本上所有国际性的英文杂志,其所刊登的论文都要求有详细的数据资料,在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你完全可以尽情地发挥和论述,但是他们最不喜欢没有数据资料支撑作为分析基础的大篇幅论述,这样的文章一般不可能被采用。

3.重引言,轻妄言

经常浏览美国的很多杂志、书刊,甚至新闻报道,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非常重视引用某某某人说的话,来说明自己想要说的事或人,有时候会引用某个权威专家的话,有时候会引用某位具体负责的职员的话,有时会引用一位普通的公民的话。但同时我发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少引用某领导的话,以及引用媒体的话,这一点跟国内正好相反。在引用别人说的话的同时,按照科学推理得出结论,但并不是自己根据假设和论述断言某事。当然,如果在论文中要引用别人的话,一般要事先得到说话人的同意,不管何种方式,这一程序不能省略。因此,在美国发表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作者在写作前或发表前要事先得到所在单位或所在地主管部门的问讯和同意方可开始写作与研究工作。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权与知识产权。

4.重文采,轻语法

我们在国内学习英文时,一般是先学语法,每次考试也非常侧重语法和句子的结构。但我在阅读一些英文原著时发现,其实美国人自己并不十分讲究语法结构和逻辑顺序,他们更喜欢自由式的表达,甚至比喻性的、调侃式的语言,有时会用非常通俗易懂的单词或句子,来表达非常深刻的道理或复杂的事实。这一点让我觉得我们学的英语只是为考试而考试、为语言而语言的英语,是死的模板,不是活的工具,这令我在写作时很费脑筋。有时为了表达一个意思,以我们中国、文化的背景、思维的习惯,费半天劲说一大堆话,最后才发现其实人家美国人只用一句简单的话或几个简单的词就说清楚了。也难怪跟留学生们聊天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看美国“speaker”电视节目时,从字面上看都是很简单的词和句子,但是经speaker一说出口,下面的观众个个捧腹大笑,仔细看大笑的观众,却都是很有层次的人群。可是我们就一点也不觉得好笑,感到并没有什么可笑的地方。这也许正是文化的差异。我想跟美国人看赵本山和范伟小品一样,他们也会看不懂笑不起来的,一句简单的“大哥,缘分啊!”可以成为我们的永远的笑料,但美国人是绝对不会认为这话有什么可笑或经典之处的。

基于以上认识和难度,对我们来说,写作英文论文可想而知。对我来说,尤其难,因为出国之前我写了十来年的材料,养成了写短文章的习惯,练就了中文文章写作的一些技巧。但所有这些,跟英文文章大相径庭,这使我面临更大的挑战。

写作并完成我的几篇英文论文,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