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智慧系统

城市智慧系统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该发明的专利权,并于同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_智慧城市产生的技术因素_智慧城市

二、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产生的技术因素

智慧城市理念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如果说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了智慧城市的需求,无数智慧专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构想,那么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则使得这一需求得到满足、这一构想得以实现。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一)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追根溯源,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五次信息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19世纪和20世纪的第四、第五次信息革命是智慧城市构想得以实现的重要技术支持。

1.近代的信息技术

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工业革命在物质和能量的使用方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信息处理方面,工业革命的思想与技术同样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例如,帕斯卡发明的机械计算机,这种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从事大量数据的累加、乘、除等运算。从这一原型发展起来的手摇计算机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还在许多地方使用。在信息的加工与传递上,由于电的使用,人类又发明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如电报(包括有线的与无线的)和电话。这些技术与设备使人类在信息交流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

典型的近代信息技术还包括诸如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和电视技术等。

摄影技术使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变化过程中的图景得以留存,它克服了以往只能依赖文字、符号、绘画等手段来记录信息的不足。

电影的诞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开创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它拓展了人类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人的想象力。电影能带给人们艺术美的享受,可以用它来记录社会的发展变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技术,电影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电报的发明,使人类远距离高速信息传播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电波承载着电码,在瞬间就可以越过万水千山,人们再也不必为了一封短信,奔走跋涉,日夜兼程。电话的发明,使一个人的声音可以跨越千山万壑,清晰地响彻在受话者的耳畔,“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无线电广播作为最早出现的电子大众传媒,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率先实现了一对多的以声音为载体的信息传播,使众多新闻信息及时传达到人们耳畔。有了广播,人们对这个世界上刚刚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大事能够及时获知,及时做出自己的反应。同时,广播的出现,使人们拥有了能够以低廉价格获取各类信息的手段。这对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促进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视技术无疑是20世纪信息技术的一项重大成果。电视传播声像并茂,形象生动,能够将现场实况进行远距离传送,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态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它使人们轻而易举地了解现场状况及各种精彩场面,是新知识、新动态传播的一种强有力工具。

扩展阅读1-1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成像用的暗箱设备。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感光性能的硝酸银等物质。1826年,法国工匠尼埃普斯将一种沥青熔化后涂在金属板上,经暗箱曝光后获得一张街景的照片。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该发明的专利权,并于同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当时,用这一方法拍摄时需要20—30分钟的曝光。1851年,英国人阿彻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术,使人像摄影缩短至只需几秒钟,从而成为现代摄影术的开端。

资料来源:http://bakie.baidu.com/

2.现代信息技术

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先导作用,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信息技术更快地发展。

所谓微电子技术是指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电路微小型化技术的总称,它涉及材料、工艺、设计、测试、封装及应用等方面的技术。集成电路的生产始于1959年,集成电路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大小,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二是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多少,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当今家庭的各种电器中几乎都有微电子产品的踪迹。

光电子技术是以光电子学的原理和光器件为基础的面向信息、通信、材料加工和能量传输等的应用技术,它涉及激光、光信号调制、导光媒体、光电变换、光电子系统以及光电子技术测量等方面。激光和普通光不同,它是由物质的原子受激辐射产生的光波,具有亮度高、波长一致、方向单一等特点,具有十分巨大的应用潜力。光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通信、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图文显示、自动控制、军事监测、光电对抗、武器制导等。光通信是当今光电子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个领域。现代光通信是让光在一种名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的介质中传播,大大提高了通信的速度和效率。光存储技术对信息的存取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VCD、DVD光盘就是光存储的一种应用形式。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精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深刻的影响。可以这么说,计算机的发明、发展及其与其他高科技的结合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使人类社会逐步实现由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转变。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技术和它的应用的发展都极为迅速,已深入到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现代通信技术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门技术学科。按传统理解通信就是通过媒体将信息由一点(信源)传送到另一点(信宿)的过程。早先以邮件作为媒体,后来采用电、电子和光作为媒体,用电信号或光信号借助信道传送语言、文字、数据和图像等信息。通信按信号特征可分为模拟和数字通信;按信道形式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通信领域内的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使得通信领域中各个分支均得到迅猛的发展。如程控交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技术等均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闪亮点。有线电话网、无线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数据网等通信网络,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家庭、办公室、医院、学校等提供文化、娱乐、教育、卫生、金融等广泛的信息服务。可见,各种通信网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计算机网络是将计算机通过通信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按网络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系统。计算机是通信网络的终端或信源,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提供了必要手段。计算机网络为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创造了条件,它的出现和使用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方式。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阅读大洋彼岸的计算机中的文件、资料,检索外地的资料、文献。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在家中上班、就医、购物。计算机网络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连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二)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

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是新一代智能技术的代名词,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

1.互联网

相对于其他两个概念,人们对互联网要熟悉的多,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我们现在使用的对话工具、网络检索、各种网站功能无一不是互联网提供的。

1969年,美国军方首先在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四所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到1970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也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入进来;之后,又有一些学校、政府部门和企业加入进来,形成了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加入,渐渐形成了今天的互联网。

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

随着TCP/IP[4]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80年代美国国防部(Defense Department)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

1978年,UNIX和UNIX拷贝协议(UUCP)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新闻组(集中某一主题的讨论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然而,新闻组并不被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布世界的UNIX系统,并且很多互联网站点都充分地利用新闻组。新闻组是网络世界发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样地,一种连接世界教育单位的计算机网络(BITNET)连接到世界教育组织的IBM的大型机上,同时,1981年开始提供邮件服务。Listserv软件和后来的其他软件被开发出来用于服务这个网络。网关被开发出来用于BITNET和互联网的连接,同时提供电子邮件传递和邮件讨论列表。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邮件讨论列表形成了互联网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部分。

互联网检索功能是在1989年由Peter Deutsch和他的团队一起发明的,他们为FTP站点建立了一个档案,后来命名为Archie。这个软件能周期性地到达所有开放的文件下载站点,列出他们的文件并且建立一个可以检索的软件索引。检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识才能充分利用它的性能。

1991年,第一个连接互联网的友好接口在Minnesota大学开发出来。当时学校只是想开发一个简单的菜单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学校校园网上的文件和信息,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倡导者们却发现了一个示范系统叫做Gopher。这个系统不需要UNIX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知识。在一个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个数字选择你想要的菜单选项即可。之后,内华达州立大学的Reno创造了VERONICA(通过Gopher使用的一种自动检索服务),使得Gopher的适用性大大加强。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被发明出来,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引擎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信息。

由于最开始互联网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于研究部门、学校和政府部门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务于研究部门和学校的商业应用之外,其他的商业行为是不允许的。20世纪90年代初,当独立的商业网络开始发展起来,这种局面才被打破。

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传媒方式、多功能的互动平台和费用低廉的出版物。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和千里之外的熟悉或不熟悉的人聊天、玩游戏,可以查阅生活所需的一切资料,甚至通过互联网进行广告宣传和购物。互联网的出现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沟通联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日常工作学习的效率。

2.物联网

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是个比较新的概念。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Ashton教授正式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概念,认为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就可以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简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在中国,2008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

撇开教科书式的定义,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物联网视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如果说互联网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联系起来,那么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通过云计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都可以进行互联互通,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3.云计算

如果说互联网、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革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次飞跃,那么云计算显然没有这些现实意义,而更多的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一种计算模式的称呼。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理解云计算需要理解它的特点:

(1)云计算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2)云计算促进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

(3)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计算,通过云计算终端计算机和其他设施可以像用电一样,按需使用共享的资源、软件和信息;

(4)云计算是区别于计算机单机处理的一种计算模式,由处于网络节点上的许多计算机分工协作,共同进行计算,从而以更低的成本达到更强大的计算能力;

(5)处于网络节点上的、动态的计算机群就是“云”。

(6)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为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以较低的成本充分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7)搜索引擎、在线字典、网络邮箱等是目前云计算的一些典型应用。

img5

云计算示意图

如图所示,云计算包含了三种主要角色,它们是云计算用户、服务的提供者和软件开发者。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允许第三方对平台现有的功能进行增强,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

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一个企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和整个地球的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通过云计算,整个企业、城市、国家甚至全球的资源被有效定位、合理整合、按需分配。这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云计算理解成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而提供这些计算资源的网络就是“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量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的IT基础设施。

(三)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城市构想

信息技术大发展是智慧城市理念得以实现的技术支持,它不断丰富着智慧城市的内容,决定了智慧城市理念的先进性。

1.信息技术造就智慧城市技术核心

智慧城市理念要求把新一代IT技术运用到城市经营的各个领域,市民之间不论身份都可以充分互联,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充分物联,再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城市资源得以充分整合,各部门需求被依次满足,城市运行环保高效,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大发展,我们称之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它们分别是:智能识别、移动计算、云计算和信息融合[5]

智能识别: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是信息,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离不开智能识别技术手段。智能识别通过面向物联网的实际应用,综合采用多机制识别和感知技术,实现被监测对象准确的数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

(1)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是一种由一个询问器(阅读器)和多个应答器(标签)组成的无线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2)条码识别技术。条码识别技术的核心是由条、空以及相应的数字字符组成的可供机器阅读的条码符号。

(3)传感识别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从自然信息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识别。

(4)视频识别技术。利用摄像头等视频捕获设备获取信息,采用先进图像识别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识别。

(5)无线定位测量技术。对来自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波的有关参数进行定位测量,同时测量某些固定接收器或固定发射器发送到移动接收器的无线电波参数,然后对其进行采集加以利用。

移动计算:移动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相互结合,使计算机或其他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以将有用、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提供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客户。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分布式处理和宽带网络等技术,将软件、数据、应用和IT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云计算也是一种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使用者通过互联网络,以按需分配的服务形式,获得动态可扩展信息处理能力和应用服务。云计算的主要技术包括虚拟化、分布式处理、云管理、云终端、绿色IT、云安全等。

2.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概念演变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从技术层面来讲,智慧城市经历了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三个阶段。智慧城市诸要素中,社会与环境这两大要素将其与技术导向的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之间划清了界线,如果说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仍然属于城市信息化的范畴,智慧城市理念则走得更远。

与城市信息化相比较,智慧城市不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的层面,而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注重各部门协调、效率提升、资源节约、市民参与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借助信息技术在城市中形成无所不在的互动感知网络。总之,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知识城市、创意城市等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是以往这些城市发展理念的整合与升华。

智能城市和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含义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是相似的地方。例如,三者存在和发展的依托都是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都是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实际表现;又如,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提高,是为了城市居民能过上更加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做出的努力与尝试。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智能城市和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相对比,在深度及广度上还是有一定的不同。智能城市及数字城市是集中在一个技术中心向四面扩张,所及范围是其能够达到的城市生活改善的内容,它们的技术依托较为专一,所期许的效果也较为单纯。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将这两者所涉及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加入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就是说,智慧城市对这两者来说,更加全面广泛,对城市建设涉及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只是智慧城市建设和成长中的手段,是为智慧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方法。在实际建设中,不能为了启用更多的数字、信息、互联网的应用而给人们和社会造成更多的浪费和困扰,不能舍本逐利。

智慧城市是经历以上两个阶段后建立在物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城市发展方向,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的构建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正是技术的演化造就了不同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区别于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更有条理性、其技术更有针对性。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有效沟通。

(四)智慧城市、幸福城市概念辨析

智慧城市可以提升市民幸福感,但智慧城市和幸福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智慧城市强调借助智慧技术实现城市运行的节能高效持续发展,必须以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和信息技术为支持;幸福城市更多的是一个人文概念,强调人们的内心感受。智慧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客观上能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居民幸福指数虽然也反映经济发展情况,但和生产力发展仍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

1.幸福城市度量

当代幸福度量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度量微观个体的幸福感为重点。常用方法是幸福指数测量,主要通过在社会上发放幸福感度量表,对受访者反馈的信息进行统计处理,然后推断相关群体的幸福状况。幸福指数测量指标必须包含以下特征:

(1)必须要准确反映国民幸福的内涵。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必然是个体内在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与外部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然幸福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生活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反映和心理体验,因此就必须从客观现实生活出发,完整体现幸福感的内涵。

(2)必须体现国民幸福度量的综合性特征。我们要明确的是,国民幸福感度量不是单纯的心理测试,而是一种综合测试,是要了解多数国民在政治、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及其物质精神生活中的综合感受。国民幸福度量的立足点,也不应该仅仅追求一个单一的指数,因为一个单一的指数并不能反映出影响国民幸福感的各种因素与问题。幸福感度量是以微观指标的集成,推导出宏观指标的过程,其出发点是关注产生国民幸福或不幸福的因素,用系列分析结果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3)必须体现国人对于幸福的独特心理感受。由于各自的文化、思维模式、社会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民族个性,许多方面还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从文化的形成来看,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即使在西方,也在地理差别中培育了欧洲人不同的民族个性和不同的文化,在客观上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东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观念意识和思维模式。比如中国人重视情感感受与体验等。因此,对于幸福的理解,中外必然有所不同。

另一类则侧重度量宏观总体的幸福程度,典型方法为核算国民幸福总值。

美国有大量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国民的幸福指数及其排名。2005年12月,美国公布的最新幸福指数调查显示,东亚国家幸福指数普遍低于西欧及美洲国家,最快乐的亚洲国家新加坡也只排名第25位,中国则排第48位。日前英国又出炉了名为《幸福星球指数》的报告,其中,中国人的幸福程度排到了第31位。

小提示:幸福跟GDP一样,是可以衡量的。虽然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存在着差别,但它在本质上都代表着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看,后者的研究运用更广泛,但前者的突破和发展近来也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2.慧城市度量

智慧城市理念是随着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兴起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人们更多地把它视为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因此,对智慧城市的评价是以城市信息化测评为基础的,一个城市到底有多“智慧”,要看它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以及信息化为城市经营所用的程度,主要应该考察以下几个方面[6]:

第一,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img6

第二,城市智慧产业分布指标。

img7

第三,城市智慧服务开展情况指标。

img8

第四,城市智慧人文领域评价指标。

img9

这些指标并不成熟,也未必能包含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我们要说的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是可以测量的,一切可以方便百姓生活、增加城市运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保护城市生态和谐的举措都是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的。

3.“智慧”提升城市幸福

全球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是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大发展,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智慧城市也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智慧如同人的智慧,可以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各类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是城市从经济到人文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可持续进步的理想状态;智慧城市理念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的方式发展城市,使城市各项功能系统运作更加协调高效。

img10

智慧城市助力幸福生活

【注释】

[1]David V Gibson;George Kozmetsky;Raymond W Smilor.The Technopolis phenomenon:smartcities,fastsystems,globalnetworks[R].[2011-09-27].Lanham,Md.: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1992.

[2]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

[3]陈劲:《绿色智慧城市(一)》,载《信息化建设》,2010年第3期。

[4]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信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5]张陶新,杨英,喻理:《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载《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6]陈铭,王乾晨,张晓海,张晓伟:《“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载《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