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苦荞产业开发与陇南国民经济发展

苦荞产业开发与陇南国民经济发展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苦荞产业开发与陇南国民经济发展生长于高寒阴湿地区的苦荞,又叫苦荞麦,是陇南山区高半山出产的主要杂粮。苦荞产业化开发的雏形已逐步形成。
苦荞产业开发与陇南国民经济发展_贫困地区发展的实践考察与理论思索

苦荞产业开发与陇南国民经济发展

生长于高寒阴湿地区的苦荞,又叫苦荞麦,是陇南山区高半山出产的主要杂粮。因其属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植物,又有其独特的营养成分,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许多人把它当作用于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特色农作物,苦荞食品的消费日益看涨,苦荞产业开发正在兴起,苦荞产业开发与陇南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一、苦荞药食兼用和特殊的功效使其身价倍增

苦荞的种植历史很长,这个从古代西域鞑靼人那里引进中原的物种,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神农书》上就有记载。据测试分析,苦荞内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富含硒、钙、锌、钾等多种微量元素,低脂、低糖,极具营养价值,属高原珍品。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人们把食用苦荞当做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首选食品。

在众多的谷类作物中,苦荞麦是唯一集七大营养素(即生物类黄酮、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淀粉、维生素、纤维素、脂肪、蛋白质)于一身的作物,被誉为“五谷之王”。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有清热解毒、解暑凉血、滋补肝肾、醒神明目、开窍等多种药用价值。

它虽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粮药兼用粮种,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苦荞独特的食用、药用保健价值备受人们的喜爱。日本人称苦荞为《长生不老食品》,是“21世纪人类自己能种植的灵丹妙药”。韩国称其为“神仙的粮食”。韩国上层人士互赠苦荞食品是最时尚礼仪。德国给予苦荞以“东方神草”之美誉。在美、日、韩、加、欧盟等发达国家,掀起了狂热的“苦荞风”,苦荞被称之为“天然植物黄金”。目前苦荞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高涨,2吨苦荞相当于1吨大豆或3吨小麦,苦荞食品比普通食品高出3~5倍的价格,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苦荞产业也因此呈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陇南苦荞产业化开发的优势分析

陇南地处秦巴山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其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地理条件,使高半山区成为苦荞的最佳适生区。苦荞产业化开发的雏形已逐步形成。

1.苦荞种植规模化发展有广阔的空间。苦荞主要生长在高寒地带,适生区域较为广泛。在陇南主要分布在宕昌、礼县、武都区相邻的高寒阴湿地带,仅武都区金昌、马营、池坝等乡就有60余万亩。由于受市场需求的拉动,陇南苦荞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据统计,目前全市种植荞麦在10万亩左右,而陇南市高半山区土地面积相对广阔,在适生区,大约有100万亩的耕地可种植苦荞。苦荞既是当地的特色产品,又是群众的主要粮食作物,实现苦荞的规模化种植,可以把高半山的自然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其粮药兼用的属性和市场需求,必将拉动适生区群众的生产性投入,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快产业开发,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2.康神酒业已成为陇南苦荞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为苦荞走向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用现代技术对苦荞进行加工利用,既可以使苦荞增值,也可以进一步发挥苦荞的保健作用。用苦荞做原料酿造苦荞酒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开发利用方式。

创办于2001年10月,现位于武都区城郊乡潘家湾的陇南市康神酒业有限公司,是全市第一家苦荞深加工企业。公司前任总经理邓力斌先生经过多年潜心研制,成功获得“苦荞酿酒的制造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康神酒业公司根据“药食同源”理论,以苦荞为原料,利用这一自主知识产权和南山山麓天然泉水,结合传统工艺,生产出“山荞”牌苦荞酒系列产品,目前已初具规模。由于此酒醇香浓郁,绵甜爽净,酒色纯正,绿色自然,风味独特,备受消费者的喜爱。经国家轻工业局食品质量检测,评价为“酒质优良,成分独特,前景看好”,苦荞酒成为最独特的天然保健佳品,填补了用特色杂粮酿酒的空白。“山荞”牌系列苦荞酒已成为市级名牌产品,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科协的指导帮扶下,康神苦荞酒厂自主研发,成功研制出了苦荞酒专用酒曲,填补了国内苦荞酒曲的空白,形成了苦荞酿酒的完善工艺和特色。公司还顺利取得了苦荞麦产地、苦荞麦种植技术规程、苦荞菜、苦荞酒绿色认证,同时还研发了苦荞精制粉、苦荞挂面、苦荞油茶、苦荞保健醋等系列绿色食品,填补了陇南苦荞专业化加工的空白,全方位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

苦荞酒厂的建成,使陇南苦荞生产走上了产业化开发之路;康神酒业公司的发展壮大,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苦荞产品附加值,使陇南特色产业又增添了一个龙头骨干加工企业,一定程度上推动全市绿色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其公司具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使其具备了核心竞争力,不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3.苦荞协会的成立,提高了苦荞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苦荞产业化经营步伐。康神酒业公司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积极转变经营理念,调整发展思路,千方百计扩大生产规模,规范企业管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2007年11月,以康神酒业公司为主体,吸纳种植大户、经营大户、科技人员和企业员工,成立了全市首家市级农业产业化专业协会——苦荞协会,协会制定了章程,筹备选举了以康神苦荞酒业公司总经理孙小燕为会长的协会理事会,从种植、加工、科研、营销各个环节组建了适应苦荞生产的产业体系和链条。作为市科协的团体会员,这个有200多名会员、非盈利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运行和作用的发挥中,为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探索了道路。

公司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深加工一条龙发展模式,在武都区、宕昌县、礼县、文县等苦荞适生区签订种植定向收购协议,发展订单农业,对农民实行保护价收购,仅去年收购苦荞300多吨,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50多万元。同时在马街、安化、池坝、马营等乡镇筹建苦荞生产基地,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山区贫困农民依靠发展特色产品共同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协会十分重视先进技术的宣传、推广与普及,编制了《绿色苦荞种植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在适宜种植的高半山贫困山区广泛宣传,大力推广不占用耕地的倒茬和复种技术,号召农户不施化肥和农药,实行绿色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协会的运行,使酒厂与农户以利益为纽带,不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将苦荞酿酒这一专利技术尽快转化为农民增收的现实生产力,还使龙头加工企业与种植基地同步发展,提高了苦荞产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调动了产区农民种植苦荞的积极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同步增长。

苦荞产业龙头加工企业和苦荞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使苦荞产业化开发模式初步形成,苦荞产业经营步伐迅速加快,苦荞产业开发具有了现代农业的雏形,一定程度上代表陇南农业的发展方向,为推进山区农业向工业化迈进,带动陇南特色产业开发做出了示范。

三、加快苦荞产业开发可促进陇南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苦荞产业开发为陇南贫困山区群众寻找到一条脱贫之路。高寒地带正是陇南最为贫困落后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贫困农民增收门路窄,生产与市场不对接是主要问题,种植规模也一直上不去。康神公司在苦荞产业开发中,每公斤苦荞按1.2元的保底订单收购,使农民的种植收益有了保证。根据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生产100吨苦荞酒需350吨苦荞原料,按亩产300公斤计算,需种植1166亩,如户均种植5亩,可带动233户农户,每户可实现增收1800元,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会更为明显,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现,贫困山区群众也寻找到一条有效的脱贫致富之路。

由此可以看出,苦荞产业开发可成为解决陇南贫困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高半山区大力发展苦荞产业,可以加速山区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连接,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商品化程度,有望使苦荞产业在短时间内成为陇南迅速崛起的特色产业。

2.苦荞产业开发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活力。贫困群众的主要收入是依靠劳动力外出打工所得,出卖劳力增加收入成为普遍现象。近年劳务输出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农村自身的发展受到影响,出现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一些民工因拿不到工钱,既吃了苦又荒了地。而苦荞麦这种不起眼的“懒汉庄稼”,不需任何肥料和农药,撤地即能生长,3~4个月即可收获,生产成本低,无需精细管理,随着苦荞小杂粮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的发展,很快会成为贫困地区的一大经济支柱和扶贫项目,可形成陇南又一新兴特色产业。

建设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在适生区广种苦荞麦,为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料,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将有力地推动高寒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农民来说,苦荞协会的运营,既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持续健康发展不受影响,又能保证农户利益不受损害,苦荞酒厂的深加工,形成苦荞销售的稳定渠道和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也会产生较好的比较效益。这种现代经营形式,能够带动农户脱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苦荞产业开发,还能使贫困农民留守土地,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3.苦荞产业开发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广阔。苦荞产业是一项特色产业,苦荞酒的研发生产,填补了我国酒类的一大空白,符合国务院五小杂粮深加工发展趋势,其专利技术可靠,原料生产地域广阔;生产无环境污染,符合环保要求;新产品开发空间较大,产品市场潜力更大;其开发项目不仅增加地方税收收入,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还可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对加快苦荞产业开发的建议

陇南苦荞产业开发虽然起步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基地规模尚小,优势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开发档次不高,产品还比较单一。除苦荞酿酒之外,还生产苦荞挂面等初级产品,新产品的开发还有巨大的空间,由于高山农民的文化素养较差,苦荞种植的标准化程度也比较低,品牌意识不强。三是发展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产业开发进程。受资金短缺的困扰,康神苦荞酒厂还处在艰难爬坡和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它还没有能力为苦荞种植户提供种植服务和扩大生产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基地的扩张和开发档次的提升。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扶持帮助,更需要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尤其是加强良种引进、人才培训、技术推广等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帮助和扶持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促进陇南苦荞产业率先走向产业化。

1.把苦荞产业开发作为解决贫困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加大对苦荞种植的扶持力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陇南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大增长,但在半山干旱、高山林缘地带还有80万人未摆脱贫困,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增收慢,这80万人的增收问题,直接影响到全市扶贫开发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提高贫困农民的收入水平,就是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于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建立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加快苦荞产业开发无疑是全市贫困农民增收的有效出路。各级组织应进一步确立产业扶贫的观念,把发展苦荞产业作为解决高半山贫困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项目资金向当年可见效的苦荞生产倾斜,将苦荞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综合管理等列入扶贫和小额贷款的范围,从资金上给予扶持,确保贫困农民增收目标的预期实现。

2.进一步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扩大苦荞种植规模。应该根据苦荞市场销售好、有利于农民增收的特点,在加快扶贫攻坚进程中,应进一步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荞麦及大豆、芸豆、小豆等小杂粮和经济价值高、投入产出比高、市场销售好的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应把苦荞种植作为高寒阴湿地区调整种植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鼓励群众扩大苦荞种植规模,并在苦荞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生产销售等方面给予重视支持,同时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单产,确保苦荞生产增产增收。

3.进一步完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全市唯一的市级农产品专业协会,苦荞协会的运行和作用的发挥,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因为苦荞协会成立时间短,协会与市场的利益链接机制正在建立,与农民的利益纽带关系还不牢固,这就需要市县相关单位和领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产业、放手发展、大力扶持、加强引导、做大做强”的指导思想,把苦荞协会当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点,进一步扶持引导,鼓励苦荞协会开展跨区域经营,扩大农户入会范围,尽快壮大自身实力,增强对贫困农民增收的服务带动能力,还要培育扶持苦荞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加快山区农民进入市场的步伐,提高生产与受益的稳定性、连续性。

4.进一步开拓和稳定市场。苦荞酒厂要在开拓市场上下工夫,坚持生产销售两手抓,一方面加快基地建设,满足生产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质量标准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各类销售组织、销售队伍的作用,建立苦荞产品专卖店、营销专柜等营销网络,拓宽外埠市场;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种新闻发布会、博览会、展示会,多渠道参评参展,加大苦荞产品的推介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主动发展对外经贸联合,力争把陇南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占领新的营销制高点。

祝愿苦荞产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尽快规模化开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也希望康神苦荞酒业在绿色食品认证的基础上打造绿色品牌,争创市级省级特色名优产品,使其真正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特色龙头企业。

(原载于《甘肃区域经济》2009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