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四省会剿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_明朝王阳明的故事

四省会剿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_明朝王阳明的故事

时间:2022-08-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四省会剿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_明朝王阳明的故事明王朝经历宪宗(成化)、孝宗(弘治)的四十多年的承平之后,社会矛盾又开始激化。这等于授予王阳明一把“尚方宝剑”,不受任何人限制,使之成为真正意义的指挥员,提供一个大舞台由王阳明去左砍右杀。为了剿匪的顺利深入,王阳明开始进行大量的侦察、调查,发现当地许多百姓都与山匪相通,充当耳目,有的是一家有一人为匪,有的是有几人甚至全家为匪。

四省会剿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_明朝王阳明的故事

明王朝经历宪宗(成化)、孝宗(弘治)的四十多年的承平之后,社会矛盾又开始激化。除了北方边境的外族之扰,朝中党争之虐之外,处于明王朝腹心之地的粤、赣、闽、湘几省的民众开始不满明王朝的统治和压迫,依托五岭山脉的有利地形,拉人入伙,啸聚山林,扯旗造反了。这些啸聚山林的山寇达数十百股之多,各占山头,互不嫡属,有事相援,无事独立。这些山寇小的仅有数百人,大的则有上万人的队伍,有的还僭号称王,设立官署,与明王朝分庭抗礼,俨然一小朝廷。在这广阔的四省山林之中,其中较有力量的有三支:横水(今广东北江一带)的谢志珊诸人、桶冈(今江西萍乡以北地区)的蓝天凤兄弟和三浰(今广东和平县)的池仲容等。

对于这些山寇之乱,明王朝起先以为只是癣疥之疾,几个毛贼,何足道哉?只要派一将军率几千人马就可以手到擒来。可剿匪的结果大大出乎明王朝统治者的预料,虽然这些山民在装备上不如朝廷军队,可他们熟悉山地环境,哪些山有几棵树、几条溪、几个洞,清清楚楚。政府军来了,他们就躲入大山深处,不进行正面抵抗,只与政府军躲猫猫、捉迷藏、转圈圈,还不时派兵骚扰政府军的后勤补给线。而且当地百姓中有许多都是山寇或者山寇的耳目,所以战争的结局就可想而知。政府军除了损失大量金钱之外,围剿的目的一点也没达到,为了向上级交差,只好招抚了事。可待政府军退兵之后,山寇死灰复燃,继续兴风作浪,而且规模比前次更大。待政府再派兵围剿,他们又退入山林,又让朝廷奈何不得,只好又招抚,从而造成屡剿屡抚屡叛的局面,数十年来循环不已,朝廷又奈何不得,一筹莫展。原以为的癣疥之疾成了心腹大患,而且国家一旦有变,这些山寇之乱足以左右国家军事斗争的大局,小觑不得。

面对这个棘手的烫山芋,明武宗朱厚照令兵部尚书王琼(晋溪)推荐平寇人选,王琼就向皇帝推荐已在朝中担任鸿胪寺卿职务的王阳明,一个专管外交事务的中层官员。尽管王阳明没有从军的经验,也没有带过一兵一卒上阵厮杀,是个性格有点“乖僻”的纯粹的读书人,可世间自有惺惺相惜者。王琼就是看中了王阳明是个人才,不仅能讲学,诗文作得好,而且看问题、分析问题的眼光独到,就对皇帝说:“王守仁定能立功,有他一人足矣。”于是皇帝钦准,升王阳明为都察院左检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负责剿寇重任。可到任后,王阳明发现自己这个剿匪“司令”事事处处受制于人,“动辄掣肘”,许多事情自己说了不算。事事要请示、报告,没有随时处置之权,这对带兵打仗的人来说,实乃用兵之大忌。于是他又向皇帝上疏,要求自己有职有权,不要预设任务时限,给他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先斩后奏。阅奏疏之后,武宗问王琼:“如何?”王琼道:“权不与此等人,还与何人?”于是皇帝又改授王阳明“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给旗牌,得便宜行事”,而且规定文官五品以下,武官二品下有奖惩的权力,不限时日,不予牵制。所谓“便宜行事”,就是一切由王阳明说了算,由他做主,皇帝不干涉。这等于授予王阳明一把“尚方宝剑”,不受任何人限制,使之成为真正意义的指挥员,提供一个大舞台由王阳明去左砍右杀。

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十六日,王阳明到达江西,正式“开府”,即建立自己的军事司令部,开始围剿事宜。为了剿匪的顺利深入,王阳明开始进行大量的侦察、调查,发现当地许多百姓都与山匪相通,充当耳目,有的是一家有一人为匪,有的是有几人甚至全家为匪。在这些山匪中,有的是甘心为匪;有的是为生活所迫,上山为匪,找口饭吃;有的是受匪的裹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得知,要打赢这一场剿匪战役,王阳明认为,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这场剿匪战役的复杂性,仅用军事手段还不行,还必须军事与政治相结合,甚至有的政治的分量要超过军事。在具体措施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www.guayunfa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