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崇儒尚俭仁宗当政的故事

崇儒尚俭仁宗当政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崇儒尚俭仁宗当政从狩猎地一路疾驰,进了城门,康里脱脱策马直奔相府。李孟对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影响之大,无人可比,也因此奠定了爱育黎拔力八达尊崇儒术的思想基础。至大二年,三宝奴官拜尚书平章政事,在当朝执政,翟刘氏到京师见他,想借着老情人的势力风光一把,三宝奴却翻脸不认账了。这个事件里,下场最惨的是写状人乔瑜,一个有名有姓但与事无干的人,却被判处斩刑。武宗在位,滥行赏赐,挥霍无度,造成国库空竭。

崇儒尚俭仁宗当政

从狩猎地一路疾驰,进了城门,康里脱脱策马直奔相府。

丞相三宝奴下了台阶,携了康里脱脱的手,说:“你真是好心情,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打猎。”康里脱脱大惑不解,问:“究竟出什么事了,这么火急火燎。”三宝奴说:“先进屋吃一盏茶,等你稳住心神,我再详细给你说。”

二人坐定,康里脱脱马上端起茶盏一饮而尽,放下茶盏对三宝奴道:“该你说了。”

三宝奴这才说是“建储议急,所以把你叫回来”。

建储就是选立太子。

康里脱脱释然了,他说:“这是定了大盘的事了,有什么急不急?”

三宝奴摇手说:“你想得简单了,我最近发觉皇上的精神不太好,皇子和世也渐渐长大成人了,我劝皇上立皇子当太子,但皇上很固执,不听我的。我考虑你在皇上身边工作多年,就由你出面,劝劝皇上,他听不进我的话,也许是碍于面子,怕落个食言无信的说法,你是旧人,应该没有这个隔阂。急忙叫回你来,是觉得这个事应该抓紧办了。”

康里脱脱听了三宝奴的话,一口回绝,说:“你明知我不能去说的。”

师从名儒 近朱者赤

二十岁之前,爱育黎拔力八达的生活波澜不惊,住在京城大都,在没有担任官职之前,一直师从汉儒李孟,接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他和哥哥海山(后来的元武宗)经历不同,海山早早就被成宗派到漠北带兵,所以,弟兄两个,一个行伍,一个习文。爱育黎拔力八达的老师李孟,也非为了糊口而传经授业的等闲之辈,他熟通经史,喜欢纵论古今,分析历代兴衰治乱的因果,放在战国就是苏秦张仪,放在三国就是诸葛亮。

成宗在位的后期,皇后卜鲁罕就临朝掌权,卜鲁罕是思想比较复杂的那种女人,她在1305年十月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让爱育黎拔力八达与母亲答己迁离大都,到怀州(今河南沁阳)居住。

爱育黎拔力八达平静的生活被这突如其来的贬谪打破了,那年,他刚二十岁。他只好奉命离开京城,前往河南。在怀州的苦涩岁月,他一直陪伴着母亲答己。那几年,答己时常伤心落泪,爱育黎拔力八达觉得母亲受了刺激受了苦,他发誓孝顺母亲,所以他称帝之后,从不拂逆母命。

再说李孟,在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谪居怀州的数年中,他一如既往地陪伴着他的学生爱育黎拔力八达,心甘情愿地跟他们离开京城,大有“良鸟择木而栖”的意思。爱育黎拔力八达走入低谷,李孟却不离开他,他看准爱育黎拔力八达将来必为人君,所以,他天天给爱育黎拔力八达讲述尧、舜之道,讲述帝王得失与成败,讲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齐家治国的大道理。李孟对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影响之大,无人可比,也因此奠定了爱育黎拔力八达尊崇儒术的思想基础。

爱育黎拔力八达虽然谪居怀州,但他一直在李孟的教导下砥砺意志,积蓄力量,枕戈待旦,等待机会。

雷霆手段 铲除政敌

爱育黎拔力八达的过人之处,是抢到皇位,又拱手让出去,送给哥哥海山。不管他内心是怎么考虑这个事,比如他孝悌为先、比如海山有皇太子宝、比如忌惮海山手握重兵。如果考虑到这些利害关系,他的“让”就更加明智。

海山成了武宗皇帝,就立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做皇太子,手下的亲信三宝奴等劝他立自己的儿子他都不听,为什么?因为他撩袍抬腿就坐下的这个位子,是弟弟给他占住的。所以,任何人的建议他都不听,他的态度确实像个大哥。他死后发生什么变故,就与他无关了。

武宗在位四年,爱育黎拔力八达又当了四年皇太子。这个时候,他身边少了一个人——李孟。爱育黎拔力八达监国时期,委任李孟中书参知政事。海山南下就任之前,李孟马上辞职,爱育黎拔力八达不允许,李孟竟挂冠而去,逃之夭夭。他害怕武宗猜忌,先跑回许昌隐居起来。

李孟后来又被爱育黎拔力八达请回朝廷,甚至请辞再请辞地反复了几次,李孟终于还是提前告老还乡。李孟是一个典型儒生,他的内心丰富,他的每一举措,都有严格完整的儒家思想做注脚,很难一言以蔽之。

李孟隐退,另一个儒师王约,继续给身为皇太子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当老师。此时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储君,身份绝对显赫,给太子当老师,就有讲究,首先得让太子敬畏。王约毫不含糊,帝王之师的派头可不是装出来的,饱学是其一,敢管才是师尊。所以,只要太子跟身边人混在一起看戏摔跤,王约肯定会板着面孔说教一顿。所以,有时爱育黎拔力八达偷闲看戏,只要听说王老师来了,就先自溜走,以免被老师抓了现行。

前有李孟启蒙,后有王约的训导,爱育黎拔力八达自然与众不同,他的才干和英明,自然而然就会让武宗身边的近臣忌惮。因为武宗海山登基之后,身体就一直不大好。现在,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原来鼓动他当皇帝的那些大臣,比他更相信天命,他们害怕武宗一死,他们就跟着倒台,失去权力和地位。

爱育黎拔力八达做太子时,就看不惯武宗使用的那些亲信大臣,尤其是三宝奴等,结党营私败坏朝廷,并发誓要加以铲除。

三宝奴是一个贪鄙之人,私德很差。早年曾因犯过被贬到武昌,他又私通当地翟万户的妻子刘氏。至大二年,三宝奴官拜尚书平章政事,在当朝执政,翟刘氏到京师见他,想借着老情人的势力风光一把,三宝奴却翻脸不认账了。翟刘氏原本就是不守妇道的恶茬子,如何咽得下这恶气,于是,马上花银子请人写状纸,直接告到御史台,起诉三宝奴欠她的风流债。想那翟刘氏,完全是利令智昏,以卵击石,不知道官官相护,结果翟刘氏被定为诬告,大杖侍候,屁股和两条腿被打得稀烂,当庭认“罪”。

这个事件里,下场最惨的是写状人乔瑜,一个有名有姓但与事无干的人,却被判处斩刑。

三宝奴的这些恶行,可以动用官府杀人灭口,却挡不住私下流传。

武宗在位,滥行赏赐,挥霍无度,造成国库空竭。武宗宠任的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人,都是贪得无厌的聚敛之臣,武宗专门设立一个尚书省,任命这几个人去主持工作。这些人又不会点石成金,唯一的办法就是搜刮百姓。他们通过发行至大银钞、增加税课等手段进行搜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对三宝奴的为人,爱育黎拔力八达早已嗤之以鼻。而三宝奴又上下联络,密劝武宗废爱育黎拔力八达,改立周王为皇太子。这些消息传到爱育黎拔力八达耳中,他对三宝奴的看法,就变成了恨之入骨了。

因此,1311年正月初十,就是武宗死后两天,爱育黎拔力八达就立即宣布撤销尚书省,尚书省班底的主要成员,如丞相脱虎脱、三宝奴、平章乐实、右丞保八、左丞忙哥铁木儿、参政王罴等,都被判有“变乱旧章,流毒百姓”之罪,尚书省被连锅端掉,完全是爱育黎拔力八达恨乌及屋的雷霆手段,三宝奴等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也当然知道他们的性命难保了。爱育黎拔力八达命令中书右丞相塔思不花,知枢密院事铁木儿不花等参与调查和审讯,十四日,脱虎脱、三宝奴、乐实、保八、王罴均被处死,忙哥铁木儿处以脊杖,流放海南。

处死三宝奴等,可以认为是铲除恶势力,也可以看做是登台亮相树立威信,当然,还可以理解成打击报复。爱育黎拔力八达出手不凡,只用了五天,就将曾经危害他太子地位的尚书省主要成员一网打尽,其动作之快和力度之大,确实让武宗的旧臣瞠目结舌,整个朝廷为之肃然。

三宝奴被杀之后,有人写诗嘲讽三宝奴。诗云:

受尽君恩弄尽权,富倾御府贵熏天。

奴才自许齐三宝,主寿谁能保万年。

一朝天子一朝臣

爱育黎拔力八达清除了武宗时的尚书省及其骨干以后,按照李孟的建议,重新起用和召回在世祖朝任职的那些谙知政务、素有声望的老臣,如平章程鹏飞、董士选,太子少傅李谦、少保张驴,右丞陈天祥、尚文、刘正,左丞郝天挺,中丞董士珍,太子宾客萧,参政刘敏中、王恩廉、韩从益,廉访使程钜夫,杭州路达鲁花赤阿合马等人,爱育黎拔力八达把他们请到京师,共商国是,初步组成中书省班子。

武宗过去镇守过漠北,登基之前是封疆大吏,作为后继者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却长久受儒家思想熏陶,所以,他一上台,就必然要把武宗的残局掀掉,自己重新布局。

在完成了中央政府机构人员的重组和换血之后,爱育黎拔力八达才于三月十八日正式即皇帝位,史称仁宗。

仁宗好静,在元朝诸帝当中,绝对是一个不一样的皇帝。他不事游猎,不喜征伐,与他的蒙古族祖辈大相径庭。他崇德尚俭,穿着朴实,不崇货利,淡然无欲。对宗戚勋旧,始终以礼相待;对大臣亲老,时加恩赐;太官进奉膳食,一定分赐给近臣;对有司报上来的大辟之刑,他总是仔细审阅,尽可能缓期执行。他孜孜以求地治理国家,力图遵守世祖忽必烈时期的宪章制度。仁宗的这些主张和做法,其思想核心,就是儒家提倡的“仁政”。

仁宗还有一个不能避免的问题,他侍奉皇太后答己,终生不敢违背她的意志,这是他在怀州谪居时给自己立下的信条。儒术治国,首当其冲的孝道,就大而无当地影响了他的政策和路线,失去了和阿难答争位时的杀气和铲除三宝奴时的锐气。他对太后唯命是从,也就无可避免地将铁木迭儿那样的人组进内阁,从而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他的一锅好汤。

经明行修选拔人才

仁宗当太子时,就重视人才的培养,他在1308年五月,就向武宗申请拨款,将成宗手里开始动工兴建但一直没有建成的国子监建成。

国子监相当于官办大学。有眼光的当权者,都重视培养人才。

爱育黎拔力八达称帝后,曾经握着拳头对群臣说:“儒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握持纲常,这样国家才能得以巩固。”他对儒术的重视,恰好反映出李孟的教化之功。

有了深厚的学养,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才华在元朝皇帝里就相当杰出了。他曾经妙语释典:“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此语一出,马上受到大臣们的吹捧。

仁宗当了皇帝,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1313年夏,他曾经和时任中书平章政事的李孟探讨用人之方,李孟说:“人才的选拔,固然不止一条道路,然而汉、唐、宋、金,以科举得人才颇多。如今想选拔天下的贤能,如果用科举选取,较之多门而进要强。但只有首先注重德行,然后文辞,才能得到真正的贤才。”

仁宗十分认同李孟的观点,他决定实行科举。当年十一月,颁布《行科举诏》,规定了考试的重点和录取的标准。仁宗在诏书里强调:“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诏书又明确规定了科举的目的:“经明行修,庶得真儒之用;风移俗易,益臻至台之隆。”

开科取士,儒术治国,成了仁宗统治的基本国策。

仁宗期间,曾分别于1315年和1318年,通过廷试,一共录取了一百零六名进士。

仁宗朝的另一建树是纂修《风宪宏纲》,此即《大元通制》的前身。

1307年十二月,中书省臣向武宗上言:“请自世祖即位以来所行条格,校雠归一,遵而行之。”并说,世祖时就曾有过相应的诏旨,但至今尚未实行。

1309年九月,尚书省臣又奏请,将太祖以来所行政令九十余条“删除繁冗,使归于一,编为定制”。

武宗对这两次奏请均表同意,但是没有进一步的指示,下边的部门也就不能具体实行。

仁宗即位之初,马上批准中书所奏,选择耆旧之贤、明练之士,如中书右丞伯杭、平章政事中书刘正等人,将开国以来颁布的可作为法令的政策文件分类汇编,下发有关部门。其大纲有三:一、《制诏》,二、《条格》,三、《断例》;另将错居于《条格》、《断例》之间的亦汇辑成《别类》。书成于1316年夏五月,名为《风宪宏纲》,命监察御史马祖常作序。书成之后,又命令枢密院、御史台、翰林院、国史院以及集贤院的大臣们相互讨论。编纂工作前后八年,还没有最后结果,一直到了1322年才审定颁行,题名《大元通制》。

从《大元通制》,可以看到蒙元政策的延续和发展,对于元朝皇帝和各级执政者而言,它是一本政策法令的辞书。

可惜元朝的末日争分夺秒地赶来了。

因孝误政

仁宗自奉甚俭,但奉母甚孝,放在平民百姓人家,这是榜样典范,因为小民生计,酒色财气,不出家门。但帝王之家,动辄牵扯天下苍生,社稷安危。汉族人自古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反对女人干政。

但元朝皇帝是蒙古族人,一直有皇太后临朝执政的先例。

我们不能说仁宗的母亲答己太后存心要搞乱仁宗的朝廷,更不能说她奸邪,如何衡量这个问题,不妨看看她劝阻海山做皇帝时,她那颗平凡的慈母心,她担心儿子折寿,并且果然而不幸地被她言中。

同样是这个事情,我们也看到,答己太后的插手太深,她不仅左右朝政,还在朝廷安插铁木迭儿那样的旧人,铁木迭儿缺少起码的政治智慧和能力,这样的人,只能给朝廷制造麻烦。

所以,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不能解释答己太后干预仁宗朝廷这个纠结。或许她觉得儿子太年轻,要为儿子分担,这样的想法也未可知。

总而言之,仁宗一朝的政事,一直受到其母答己太后及右丞相铁木迭儿的严重干扰,特别是在对待铁木迭儿的态度上,仁宗越来越表现得软弱无能。

李孟辞职,也和仁宗的这个态度有绝对关系,仁宗不能给自己人撑腰打气。

铁木迭儿在武宗至大年间,担任云南行省左丞相,因擅离职守,朝廷下旨问责,答己亲自出面将他庇护过关,改为戴罪还职。

武宗刚死,仁宗还没来得及即位,答己太后就擅自从兴圣宫下旨,把铁木迭儿调回京城,担任中书右丞相。一个月后,仁宗才即位,对母后的成命,只能默许。于是,上年还是“戴罪还职”的铁木迭儿,就一下子平步青云,坐到中书右丞相的宝座,成了仁宗组建的中书省班子的一个异己。

www.guayunfan.com

铁木迭儿做了两年右丞相,就犯错被罢官,他又上下活动,巴结朝中大臣,再次登上相位。复位后的铁木迭儿恃势贪虐,变本加厉,收了杀人犯张弼的贿钞五万贯,接受晋王献田千余亩,收纳诸王合儿班答使人钞十四万贯,收受杭州永兴寺僧章自福贿金一百五十两,其诸子无功于国,尽居显贵,纵家奴凌虐官府,危害百姓。铁木迭儿的贪婪不法,引起朝廷内外的公愤。仁宗任命御史中丞肖拜住担任中书右丞,不久又提拔为平章政事,牵制铁木迭儿滥用权力。仁宗一直寻找时机,准备杀他了事。

1317年六月,中书平章政事肖拜住、御史中丞杨朵儿只和上都留守贺胜三人带头,内外监察御史四十余人联合弹劾铁木迭儿,他们罗列了铁木迭儿奸贪不法的种种罪状,敦请仁宗给予处分。仁宗立即下诏逮问。铁木迭儿竟逃入太后宫中避难,有司不敢进去捕捉,太后又不表态,仁宗没有办法。后来,答己太后果然出面说情,对铁木迭儿的处分,仅止于“夺其印绶,罢其相位”,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这次弹劾,是仁宗和守旧权臣之间的一次较量,但权臣的派系基本没有损失,结果令人失望。

1319年四月,仅仅事隔两年,铁木迭儿又以太子太师的身份重新登台。虽然他改头换面,还是再次引起了内外监察御史四十余人对他的联名弹劾。在答己太后的庇护下,铁木迭儿再次有惊无险地避开风头,逃脱制裁。

花落自家

仁宗在位十年,他上台的第五年,开始考虑立储。

似乎这个不是问题,因为武宗在仁宗为皇太子时,哥俩就约好,将来“兄终弟及,叔位侄承”。也就是说,仁宗之后,应当依次传位于武宗的儿子。

武宗又不是没儿子,除长子和世外,还有一个,图帖睦尔。其中和世就是合适的人选。

可是,武宗死了,死人说的话,能算数吗?

这就要看仁宗的了。

仁宗变卦了。

1316年春,议建东宫时,仁宗动了私心,他听了皇后弘吉剌氏的话,考虑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

答己太后认为硕德八刺比武宗长子和世更为柔懦,易于控制,也力赞此举。

这样一来,武宗的儿子,就不能当皇帝了。

这件事情通过丞相铁木迭儿提出来,就变成铁木迭儿想“固位取宠”的冠冕堂皇的主张。

这里头没有阴谋,只有时过境迁的人心变化。

这件事情讨论到延祐三年年底决定下来,十三岁的硕德八剌被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授以金宝。“金宝”,就是太子宝,是继承皇位的合格证。

选择硕德八剌,就必须放弃和世。在共同利益驱使下,仁宗、太后与铁木迭儿三股势力貌合神离地站在了一起。

为了保证硕德八剌顺利继承大位,而且武宗的后人将来不起来争夺皇位,在1315年十一月,先给武宗长子和世安上周王的封号,然后命令他出镇云南。

赴任云南的中途,武宗的一些旧臣闻迅而至,与和世在陕西延安附近集会。这些武宗的旧臣都对皇帝皇太后改立太子有看法,他们甚至担心朝廷在处置和世的事情上居心不良,害怕和世此去遭遇不测。和世一路怀恨,心里本来就不平,想到前途未卜,格外感谢父亲的这些旧臣。他向他们征求意见,和他们共同商量对策,后来决定,掉转马头,自河中西行,率领部属逃到北边金山。那边是察合台汗国的势力范围,朝廷一时鞭长莫及,拿他没招。

和世得到察合台后王的支持,在金山之西蛰伏十余年,积聚了一些军事力量,在后来的事变中起到了威慑对手的作用。

仁宗于1320年正月去世。三月,皇太子硕德八剌即位,他就是短命的英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