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评论形态回溯

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评论形态回溯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看来,早期的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位难以避免一个节目形态创建初期在摸索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最有代表性的观念和形态是电视新闻评论为报纸评论的延伸。国内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应当是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栏目,这个栏目的策划、酝酿开始于1979年,1980年7月12日正式开播。
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评论形态回溯_为时代留声:电视新闻评论员研究

不同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和节目定位,就必然要有与之适应的不同的评论员存在形态与身份、话语风格的清晰定位。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及主持人就经历了一个流变的过程。而一个媒介产品形态和定位的变化,既有媒介自身演变的内在动因,更与外在变化中的社会文化语境有着紧密的关联。

现在看来,早期的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位难以避免一个节目形态创建初期在摸索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最有代表性的观念和形态是电视新闻评论为报纸评论的延伸。随着经验的积累,业内和学界人士逐渐意识到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在制作新闻评论内容时的诸多差异。相较于平面媒体,电视新闻评论员不仅要会写、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进行阐发,还需要有面对镜头的表达能力。电视新闻评论逐步找到符合自身要求的节目形态和节目定位,相应的,节目的核心、灵魂——电视新闻评论员,也找到了自身的存在形态、身份定位以及话语风格。

国内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应当是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栏目,这个栏目的策划、酝酿开始于1979年,1980年7月12日正式开播。节目将评论融入新闻报道,标志着我国电视文化史上第一个具有时新性、政治性的专题性评论栏目的诞生。节目自身有着较为明晰的定位:通过对某个新闻事件的调查、分析,说明某个道理,引起受众思考,以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主持人庞啸基本是一个人完成了节目的采集、编导和播出任务。他主持的第一个评论节目是《北京居民为何吃菜难》,也是《观察与思考》栏目的首播内容。在这一期节目中,庞啸以记者兼主持人的身份采访市民,并对新闻内容进行了个人化的观察思考和事件述评。接着又主持了《包产到户以后》《白天鹅之死》《冯大兴的下场》等数十期节目。其中解读和评析最为深刻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企业》,电视研究学者叶子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个节目连播三集,既独立成章又前后呼应,层次分明,结成整体。主持人与观众平等谈心,为观众穿针引线,或总结提示,或借题发挥,阐明观点,开创了夹叙夹议的新形式”[2]。1988年7月,《观察与思考》与《社会瞭望》合并,更名为《观察思考》。这一档经过优势整合的节目将关注的视角进一步聚焦于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敏感点,进行深度思考和评点,开始系统化地关注电视评论的电视传播特征,引发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关注。新闻评论的选题范围、评论角度都得到了进一步专业化的圈定。这一时期电视评论员常常是记者、主持人同时兼任评论者,评论方式并没有系统化,常常采用出镜记者采访与即兴评点、主持人在演播室或新闻事件现场一边报道一边评论的随机方式。所以,这一时期的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身份相对较为含混,出镜记者、新闻节目主持人或电视新闻评论员三种身份时常混淆,而评论的随机性也使得评论员并没有形成特征显著的话语风格。

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新闻改革,陆续推出了《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各地方台也随之跟进,新闻评论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此时,可以说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终于进入了发展繁荣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