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内涵

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内涵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尽管电视新闻评论员占据评论员群体的较大比重,但绝非评论员中的唯一主体。一方面,我国电视台均为国有,这种身份一定程度上建构了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官方立场与话语权威。电视台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有限性,以及重质轻量的节目打造方式,让电视新闻评论员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内涵_为时代留声:电视新闻评论员研究

明晰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定义之后,对其外延就易于认识了。鉴于新闻评论有多个媒介载体,新闻评论员也就有多种形式,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外延相对于报刊、广播、网络显然是有差异的。在同一媒介之中,同属于电视新闻工作者,电视新闻评论员与工作性质接近甚至工作内容时有交叉的电视新闻记者、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又构成彼此关联密切但又区别明显的关系。这些看似复杂的关系格局,恰好增添了电视新闻评论员的魅力,丰富了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内涵。

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尽管电视新闻评论员占据评论员群体的较大比重,但绝非评论员中的唯一主体。早在电视发明之前,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就已经成熟;同样,早在电视新闻评论员产生之前,新闻评论已在报纸、广播中广泛采用,不同媒介的评论员各领风骚;而晚近出现的网络作为新的媒介形态,更是充分发挥了网络的民主本质,人们纷纷涌入网络,谁都可以自由发声,专业评论员与业余爱好者在网络上共舞。新闻评论是大众传播媒体直接的发言方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都需要借此体裁获得受众认可,找到存在的价值,开掘生长空间。但是由于媒介样式的差异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意见信息承载与传播方式不同、受众偏好不同,不同媒介的评论员必然会呈现不同的特质。对这种差异的细致观察,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电视新闻评论员内涵的进一步了解。

报刊新闻评论是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评论的源头形式,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精神内核在报刊新闻评论中都已确立。由于平面媒体的特性,报刊新闻评论诉诸读者文化修养和理性思维,更容易在广度和深度上呈现出优势。通过强大的逻辑思维,赋予文字不容置疑的理性力量,这确立了报刊新闻评论员的权威性。但是报刊的印刷与发行过程带来了相应的时滞性,即便是一个新闻事实,从事件发生到传递给读者都具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更不必说在逻辑上本就更为滞后的新闻评论了。因此,报刊新闻评论员难以与读者形成及时的交流,待新闻评论出炉时,新闻的热效应往往已经冷却。此外,也难以形成直接的双向交流,在网络尚未流行之前,这种交流只能通过读者来信等方式,思想不便形成碰撞。广播新闻评论员要把评论“说”出来,以声音的方式取得传播效果,充分发挥广播“随身听”的优势。对于受众而言,新闻评论是“听”来的而不是“看”来的。广播新闻评论利用无线电技术,在传播与交流的便捷性上大大超过报刊,由于需要通过声音进行传播,传播的亲切度大为增强,哪怕仅仅以声音出场,广播新闻评论员也有可能成为听众心目中的明星。通过热线电话的采用,评论员与听众的交流也变得通畅。但是,广播新闻评论员的劣势在于,他只能以声音的形式出场,识别度还不够分明,影响力不够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不利于提升广播新闻评论员的知名度。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员与受众的交流更为便捷、频繁;网络媒体的民主性也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员的成员更加多样,形成了网络新闻评论的极大繁荣。网络媒体变化大,可替代性强,各领风骚三五年并不令人惊讶,但是平台的不稳定性造成网络评论员队伍的流动性明显。又由于进入门槛低,加入的人多,网络评论员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表面繁荣的背后是泥沙俱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网络新闻评论界并不鲜见。专业性偏弱与流动性太强,导致纯正的网络新闻文章影响力不大,同时网络新闻评论员的影响力往往由其他媒介积淀而来。

相比相邻媒介,电视新闻评论员的确独具优势。一方面,我国电视台均为国有,这种身份一定程度上建构了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官方立场与话语权威。电视台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有限性,以及重质轻量的节目打造方式,让电视新闻评论员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电视媒介可以综合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多种手段,只要需要即可为我所用。电视媒介声、像手段合一的特点,让电视新闻评论在评论形式的丰富性上相比报刊、广播媒介的新闻评论形成了明显优势。“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特征,与网络多向传播的特征形成区别,这又让电视新闻评论与网络新闻评论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尽管网络的新闻评论形式多元化,从文字到图片、视频的综合采用,形成了网络评论的复合特征;但网络信息的膨胀往往让人难以选择,电视新闻评论恰好以强品牌效应构成了对观众的吸引力,电视调台毕竟比网络浏览更便于选择。当然,这种优势只能是相对的。反向来看,电视新闻评论员在话语深度上难比报刊新闻评论员,在传递意见的便捷度上不及广播新闻评论员,与观众的互动性又远逊于网络新闻评论员。

电视新闻评论员与同一媒介阵营、同一节目内部的电视新闻记者、新闻节目主持人有着复杂的关系。宽泛而言,电视新闻评论员有几种表现形态,除了专职的电视新闻评论员之外,电视新闻记者、节目主持人都可能承担评论员的职责。有的节目以主持人为评论员,如一度风行的电视读报节目,《南京零距离》这样的民生节目也是以主持人夹叙夹议、评述结合为主要形式来建构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由于对节目的流程、模式、内容相当熟悉,又拥有良好的表达技巧,只要思想上达到一定高度,转型为评论员并非难事。但是他首先是一个串联人,负责将媒介立场、评论员观点与观众视点组织为一个节目整体。在有的节目之中,新闻记者不仅要发回新闻报道,为观众传达事实性信息,还要在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为观众传递意见性信息。这样的节目类型有众所周知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也是相同的类型。与电视新闻主持人一样,电视新闻记者有不少“变身”为评论员的。电视新闻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第一接触人,本来职责即为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经过记者处理后的信息方可传递到媒体播出,成为新闻报道。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本身对新闻事件的先天嗅觉、对新闻价值的本能判断、对新闻深度的职业洞察,使他们具备成为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基础条件。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职责也就是熟悉新闻事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分析新闻事件,二者在功能上是可以互相衔接的。但是总体而言分工明确,在节目中,电视新闻评论员与新闻记者都是信息提供者,但电视新闻评论员提供的主要是意见性信息,新闻记者主要是提供事实性信息,二者在话语方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另外还有将评论员设置为话语中心、打造专职评论员队伍的《朝闻天下》等节目。在专职新闻评论员亮相之后,由于与现场嘉宾一样,都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自己的判断,因此二者的联系和区别让人迷惑。实质上,相对来说,电视新闻评论员更为注重客观立场和全局视野,尽力让观众更为全面地认识新闻事件;现场嘉宾往往从一己观点切入,单向掘进,重深度而少全局,更锐利但也可能褊狭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