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论员文章

评论员文章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评论员文章一、评论员文章及例文分析评论员文章是一种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一般在1000字左右,通常不去全面地论述某一重大问题或重大决策,而是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层的分析。评论员文章有署名和不署名两种形式。评论员文章发表的郑重程度仅次于社论,直接代表编辑部集体的意见,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

第三节 评论员文章

一、评论员文章及例文分析

评论员文章是一种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一般在1000字左右,通常不去全面地论述某一重大问题或重大决策,而是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层的分析。它与社论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格为社论。它不像社论那样直接代表报社或同级党委等组织的意见,但它反映的观点和倾向,也具有某些权威性。

评论员文章有署名和不署名两种形式。编辑部决定采用评论或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往往是由论述问题的重要和发表的郑重程度决定的。评论员文章发表的郑重程度仅次于社论,直接代表编辑部集体的意见,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以“本报评论员”署名的评论,形式上虽不直接代表编辑部集体的意见,只表明它是编辑部一个评论员写的文章,但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得到编辑部同意的。评论员文章既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又要有个人的风格。它的选题面更广一些,不必像社论那样持重、严肃,可以写得自由、活泼。

评论员文章常常与其相关的新闻报道同时发表,并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原则精神,提炼和概括现实生活的丰富内涵,高屋建瓴地揭示其底蕴,起着总结推广典型、指导一般的作用。它针对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方面问题,作政策性、方针性的指导和评价;或在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过程中,及时地揭示出一个时期的具体方向或重点问题;或及时地灵活地针对某种社会思潮和一个时期的思想倾向,生动切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联系媒体上发表的正反典型进行评论,兴利除弊,扶正祛邪,等等。(6)

2006年下半年股市从1800点到2200点,2245点历史高位已近在咫尺,市场投资热情高涨,众多蓝筹股蓄势待发,一种投资、融资双向扩容的大好局面得到巩固。散户集合起来委托机构来投资,蓝筹股代替中小股成为市场中坚,中国股市快速转型,迅速壮大,从而有可能形成一次更加稳固的大牛市。

在这种情形下,对于股市的客观判断以及风险防范意识等,媒体必须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提醒。

新华社记者谢登科发表了一篇署名评论员文章《如何看待当前股指涨跌股市是否“过热”?》,文章虽短,但内容丰富而且深刻,该文主要说了以下几点内容:一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时快时慢,作为宏观经济风向标的股市运行也必然出现牛市熊市的交替,中国现在的牛市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就是说股市涨得快一点也是正常的。二是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中国股市深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在指数的一夜暴涨下完全消失。比如:非流通股对于二级市场的实质性压力却尚未开始体现。三是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和赢利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会一下子慢下来,但宏观调控的作用终将显现。四是中国股市在价值估值体系上发生深刻的变化,蓝筹股成为左右股指的决定性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股指的上涨不能等同于股市行情的上涨,“龙头”企业的业绩并不能代表其他上市公司的业绩,投资者对这些“龙头”企业前景的看好并不能代表对所有上市公司前景的看好。五是中国股市的规模发展壮大,抗风险能力相应增强,股指期货即将诞生,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力空前壮大,中国股市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六是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转折期,有关部门正在加强市场基础性建设,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作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不必过分地关注于一时一处的涨跌,要放眼长远,胸怀全局。七是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只要存在市场竞争,就会有优胜劣汰;只要股市开门交易,就会有股指涨跌;只要投资者进行投资,就必然面临投资风险。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和投资者都在不停地筛选着、淘汰着,这既是市场的魅力所在,也是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

案例10-5

如何看待当前股指涨跌,股市是否“过热”?

最近以来,沪深股市在指数的表现上呈现出扶摇直上的态势,特别是沪综指突破2000点以后的持续上行,使人们对股市的高歌猛进充满期待。与此同时,对于股市是否“过热”,指数是否“虚高”等话题的议论和担心也渐渐多了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认识中国股市的现状,理性把握中国股市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世界经验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稳定在一个固定的速度之上,而是能快就快,该慢则慢。作为宏观经济的风向标,股市的运行显然不会违背这一规律。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股市的起伏波动是必然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是在动态平衡中发展,只有振幅的高低不同,而绝不会只涨不跌,只跌不涨。

但是,相对年轻的中国股市而言,在市场深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在指数的一夜暴涨下完全消失。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接近尾声,困扰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得到消除,但是,非流通股对于二级市场的实质性压力却尚未开始体现,这些压力的真正到来之时才是对中国股市发展的真正考验。

随着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完善以及政府对其战略地位认识的提高,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在市场上弥漫,但是,相对于一个成熟的、健康的市场而言,中国的股市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和赢利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有的还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惯性,国家政策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总要有一个贯彻和作用的过程,其运行的趋势不会一下子得到改变。股指飞涨之间透出的数字变化,映衬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活力,但并不能必然地说明资本市场的内在质量已取得了根本性提升。

股指上涨的背后蕴藏着中国股市在价值估值体系上发生的变化。今年以来,随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一批对宏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代表意义的企业在国内上市,股票指数在权重上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庞然大物”的入市,成为左右股指的决定性力量,它们每涨跌一分钱,就会影响到股指上下浮动几个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股指的上涨显然不能等同于股市行情的上涨,因为这些“龙头”企业的业绩并不能代表其它上市公司的业绩,投资者对这些“龙头”企业前景的看好并不能代表对所有上市公司前景的看好。

随着规模的发展壮大,中国股市的抗风险能力也相应增强,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已突破7万亿元人民币,仅今年以来的市场融资总额就超过了2000亿元。股指期货即将诞生,意味着中国的股市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也会为监管层和市场带来新的考验。在一个操纵和投机得不到有力遏制的市场里,对于一些机构来说,让股指疯涨到多少点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转折期,有关部门正在按照“标本兼治、内外并重、远近结合”的思路,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加强市场基础性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市场长期发展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这是中国股市的希望所在。作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对股市发展运行的把握不能只看一时一处的涨跌而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那样势必导致矫枉过正的局面,只有放眼长远,胸怀全局,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只要存在市场竞争,就会有优胜劣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根据市场发展和竞争的需要进行投资,必须承担投资风险;只要股市开门交易,就会发生股指涨跌。投资者根据对公司发展前景和效益风险的评估,决定购买哪一家公司的股票,同样也需要自担风险。从这个意义上看,股指的涨涨跌跌倒在其次,能否以清醒冷静头脑和科学理性的心态参与市场,对投资者来说才是最大的考验。

(资料来源:谢登科:《如何看待当前股指涨跌,股市是否“过热”?》,中证网,2006-12-07)

中国股市呈现繁荣,而许多代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大型国企准备上市并彻底改造中国股市的时候,著名学者易宪容不失时机地警告说,中国股市的繁荣也存在许多弊端,比如概念股狂炒,散户投资者跟风,一旦牛市结束,这些盲目跟风的投资者势必亏损并责备中国证监会、管理层有义务对他们进行教育。作者对蓝筹股引领的牛市上涨是肯定的,而对于概念股的狂炒表示担忧。作者认为,现在的调整只是短期的调整,是教育投资者的调整,是对上涨速度的调整,是机构资金为了调仓和建仓主动展开的调整。

案例10-5中谢登科的文章核心是,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反映这一增长的牛市有其合理性。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高估的企业将受到非流通股上市的冲击;大多数中小型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和赢利能力并没有得到改善等等。其结论是:“股指的上涨不能等同于股市行情的上涨,龙头企业的业绩并不能代表其它上市公司的业绩,投资者对这些龙头企业前景的看好并不能代表对所有上市公司前景的看好。”最后文章提醒投资者:“投资者根据对公司发展前景和效益风险的评估,决定购买哪一家公司的股票,同样也需要自担风险。”

二、写作评论员文章的几种情形

1.针对实际生活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倡导和评价

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自主创新,大有可为”(2005-10-14),以柳州搞自主创新的实践活动肯定欠发达地区自主创新同样能够大有可为。文章指出:柳州的实践告诉我们,在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自主创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通过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对老企业及其产品进行更新改造,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不断升级换代的能力,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强大后劲和生命力的体现。

文章指出其意义可以带动其他地区的创新活动,说明柳州在自主创新上的成绩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样榜。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要等到经济发展了再搞自主创新,而是在自主创新中实现经济发展。西部地区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地缩小东西部差距,必须从现在开始就不遗余力地推进自主创新。只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经济欠发达地区就能在若干领域实现突破,并由此带动全局的发展。虽然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较起来,柳州在自主创新上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很显著,但是,柳州这一份执着的精神,这一种豪迈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全文态度鲜明,大力鼓动自主创新,概括性强。

2.在国家政策执行中的某一时期的具体方向和重点任务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为消除贫困不懈努力”(2005-02-17),是为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的纪念日而配发的评论。文章肯定了我国在消除贫困人口方面的成绩“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全国农村有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7%降为2003年的3%以下。”但也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任重道远。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只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使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

未来使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在顺利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中央财政用于扶贫的投入仍保持逐年增加的势头。”这篇文章把消除贫困作为长期不辍、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党和政府制定下一个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针对某种错误思潮或某种思想倾向,提倡正气弘扬精神

中国远未富到浪费的地步,但有些人却患上了奢侈症,公款消费,吃喝成风,公车私用,浪费惊人。《湖南日报》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努力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2005-07-15湖南在线)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关乎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加快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提倡节约是因为:一方面我们的资源短缺,一方面我们的资源利用率又很低,我们不仅要节约资源,而且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湖南既面临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和环境的多重压力。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形势逼人,刻不容缓。它既是现实发展需要,又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文章把节约当成自古以来的美德来赞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古来有之。我们要向“节约冷漠症”发起挑战,旗帜鲜明地反对浪费。节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何节约,文章对于细节作了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个涉及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领域的系统工程。当前,要强化措施,明确任务,大力节约能源,大力节约用水,大力节约原材料,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力量之源。“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我们要叫响一句话: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粒粮。全文纵横捭阖,为节约叫好,倡导了社会正气,为树立良好的风尚打下了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