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新闻评论员

广播新闻评论员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报刊新闻评论,广播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评论无疑更具血缘关系。这一时期,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聘请了特约评论员,可以视为广播新闻评论员的雏形。这一节目以评论员评论的形式播出,意味着广播新闻评论员的合法性正式得到承认,并拥有了更为宽阔的施展空间。21世纪以来,随着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变化,广播新闻评论员的格局也在不断调整。2000年3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新闻评论部,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广播新闻评论员的地位。
广播新闻评论员_为时代留声:电视新闻评论员研究

相比报刊新闻评论,广播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评论无疑更具血缘关系。在我国,第一家广播电台是美国人奥斯邦开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于1923年1月23日在上海成立,播音内容有音乐、新闻等,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发表的《和平统一宣言》即通过此电台播出。创办于1927年3月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是首家具有民族身份的私营电台。1928年8月,具有官方身份,由国民党创办的中央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但这些电台至多播出新闻节目,新闻评论节目还没有出现,相比同时期热火朝天的报刊新闻评论,广播新闻评论的功能尚未被发掘。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从技术到物质条件,报刊新闻评论都更易于操作。与已经成熟的报刊媒体比起来,广播此时还未被广泛接受。首先发挥广播电台评论功能的是中国共产党。1940年12月30日,隶属于新华社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成立之后,新华广播电台经常播送《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解放周刊》以及新华社的重要社论与文章。但因为播出的不是独立撰写的评论文章,真正意义的广播新闻评论员还未出现。如果宽泛论之,中国共产党倒是背后的评论员,所有的新闻评论无不遵照共产党的指示和意图播出。1946年9月5日,新华广播电台增设节目,其中就包括《广播评论》,仍然以广播报纸、通讯社的言论居多,而少有自己编写的评论。但是,这一节目的创办,“标志着我国人民广播的评论节目开始起步”[3]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播电台的节目构成在一定时期还延续着新中国成立前的传统。1950年召开的京津新闻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把新华社和报纸的新闻、评论作为主要来源,但同时也提出,“应有自己的新闻和评论”[4]。基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广播新闻评论员在这一时期依然没有太多生长空间,仅有少数节目可以参与。如1950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设置了为时15分钟的节目《评论》,时常播出自撰的新闻评论,此后这一节目几经反复,最终取消。这一时期,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聘请了特约评论员,可以视为广播新闻评论员的雏形。在“大跃进”期间,为了配合政策需要,电台也播出了一些新闻评论,但是这一政策本身的不合理性导致了评论本身的荒谬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定要学会自己走路”成为新时期广播事业的基本路线。1979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新闻评论《改善中越关系的根本办法》,署名“本台评论员郭平”。这是广播新闻评论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亮相,署名评论的形式也预示着广播新闻评论员此后的风采独具。1979年,《全国新闻联播》共播出本台评论员文章15篇,“这些冠以‘本台’之名的评论员文章的出现,表明广播电台‘自己的’评论开始以明确的身份正式‘登台亮相’”[5]。从1980年开始,广播评论开始驶入快车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一年成立评论组,广播新闻评论员有了制度保障和组织归属。这以后,广播新闻评论的体裁日益增多,如1981年尝试的广播谈话,1985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对话式评论,1986年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引入的音响评论。而更为重要的是1986年3月18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播出的评论《愤慨之余的思索——评台湾发生的造假大陆酒案》。这一节目以评论员评论的形式播出,意味着广播新闻评论员的合法性正式得到承认,并拥有了更为宽阔的施展空间。1987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创立“以说为主”的评论模式,增强了广播新闻评论的现场感、互动感。1994年,与同年播出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具有同样重要性,并构成一种相互呼应关系的,是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的播出。新闻评论体裁的多样化、内容水准的提高不仅促进了新闻评论本身地位的提升,也让广播新闻评论员的重要性随之上升。以《新闻纵横》为代表,各个广播电台都陆续推出一批新闻评论节目,紧密关注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问题,精心策划、深入分析,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21世纪以来,随着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变化,广播新闻评论员的格局也在不断调整。评论员的形式更加丰富,身份组成更加多样,栖居于多个媒体的评论员也越来越多。2000年3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新闻评论部,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广播新闻评论员的地位。涂光晋指出:“这种合并,实际是将一直处于‘二线’位置的评论员及评论编辑与处于‘一线’的评论类节目记者及编辑重新整合,以增强新闻信息的开发深度和力度。”[6]对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快速反应,搭建起一个评论网络,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院叶如安及时分析点评,并穿插采访一些知名学者、资深记者,形成强烈反响。200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体育评书》栏目开播,评论员梁宏达通过这个节目赢得了很大的影响力,其后来又进入电视媒体,在电视新闻评论中也取得了骄人战绩。200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栏目《中国之声》全新改版,加大了新闻评论的力度。《中国之声》建立了一个专家库,能够连线访谈的专家学者有1500余人。是年2月4日,曾为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的曹景行签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该台首位特约评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