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祝贺大庆文选

祝贺大庆文选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中央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到会祝贺并发表《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讲话。总人口610万,其中回族人口21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5.4%。再次是以西夏王陵为代表的西夏文化和古代其他少数民族活跃于此的少数民族文化。其中沙湖、沙坡头被评为全国5A级旅游景区。宁夏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祝贺大庆文选
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叶雨海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到今年已经走过了50个春秋。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展望一下新世纪的灿烂。

回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回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样起过重要作用,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在全国已识别的少数民族中回族居第三位。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在不同类型的回族聚居区相继建立了4个回族自治州,10个回族自治县,130个回族乡镇,但没有省级回族自治区。当时,已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成立了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广西也在酝酿建立壮族自治区。此时,党和政府感到“如果不成立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自治地方,是不能同回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相适应的”。毛泽东同志早在1954年就指示进行调查研究,1956年2月中共中央郑重提议建立一个省级回族自治区,1957年6月7日国务院举行第五十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正式批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的议案,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中央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到会祝贺并发表《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讲话。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是全国回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从此,宁夏回族自治区就踏上了平等、互助、团结、进步的不平凡的征途。

一、可爱的宁夏

宁夏位于祖国西北东部,与陕西、内蒙古、甘肃接壤。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有5个市、23个县(市、区)。总人口610万,其中回族人口21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5.4%。

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是黄河冲积平原,约占全区的41%,“天下黄河富宁夏”指的就是这片地区。川区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瓜果、蔬菜,尤其是水稻,优质高产久负盛名,有“塞上江南”的美称。南部是黄土高原,有辽阔的草原,约4千多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每年的6月至9月,宁夏气候宜人,瓜果飘香,是最美好的季节。

宁夏具有悠久的历史。唐代韦赡《送卢潘》诗中说:“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灵武市有“水洞沟”遗址,它表明远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前3世纪,秦朝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著名的秦渠就是从此修建的。汉、唐两朝均设郡,搞移民开发。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史称西夏。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回族开始形成和发展。1927年成立宁夏省。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撤销宁夏省并入甘肃省。1958年l0月,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有丰富的资源。概括起来有两大优势:一是农业优势,包括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利资源和光照条件。全区现有耕地1695万亩,人均2.71亩,居全国第四位,其中水田面积630多万亩,人均1亩。有可开发的荒地800多万亩,是全国宜农荒地较多的省份之一。有可开发利用的草场4000多万亩。水资源充足,黄河穿越宁夏12个县市,流程397公里,年均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引黄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古老的大型自流灌溉区之一。水稻单季亩产600公斤,小麦套玉米亩产700公斤,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二是能源优势,包括煤炭资源和水利资源。煤炭预测储量2027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已探明储量313亿吨,居全国第六位,10大煤种中,宁夏有九种,“太西煤”是全国最佳无烟煤,具有低硫、低磷、低灰、高热量,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的特点,出口价国内无烟煤最高。电力资源充足,现有装机容量750万千瓦,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二位。此外,陕甘宁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石膏矿藏是居全国首位,总储量在45亿吨以上。宁夏是全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还有陶土、石英、砂岩、石灰岩、重晶石等矿产资源。

宁夏的名优特产享誉中外。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贺兰砚被誉为“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还有新“五宝”“新红宝——干红葡萄酒”“新白宝—大米和土豆淀粉”“新黑宝——太西煤”“新绿宝——清真绿色食品”(川区的瓜果蔬菜、山区的蕨菜)“新黄宝——盐酸四环素”,是国际上医药市场畅销的抗生素。

宁夏有独特的风光。首先是以清真寺代表的伊斯兰文化。其次是以黄河和长城为代表的边疆文化。宁夏境内有自战国以来历代修建的长城遗址,堪称“中国长城博物馆”。再次是以西夏王陵为代表的西夏文化和古代其他少数民族活跃于此的少数民族文化。一座座覆盖荒凉的土冢记录了有190年历史的西夏文化,西夏文的《吉祥皆至口本续》把我国活字印刷术推前了200年。第四是以各种方言口语体现出来的移民文化。天南地北的人来到宁夏都会找到他的乡亲,而不会感到陌生。第五是以各种中国古典建筑和楼台庙寺为代表的盛唐以来“儒、佛、道”三种文化合一的汉文化。宁夏的古庙、佛教、佛塔、石窟独具特色,与伊斯兰的清真寺,宣礼塔和谐相应。第六是以古丝绸之路和“沙坡鸣钟”为代表的沙漠文化,和以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和贺兰山岩画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及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和华夏珍奇艺术城为代表的新一代影视文化人文景观,形成了宁夏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迷人的色彩。

宁夏文物古迹,风光名胜众多。主要有:银川市海宝塔、承天寺塔、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固原须弥山石窟、青铜峡一百零八塔、古长城、中宁石空石窟、中卫高庙、同心清真大寺、永宁纳家户清真寺、滚钟口、老龙潭、沙波头、沙湖、平罗玉皇阁、六盘山旅游区等。其中沙湖、沙坡头被评为全国5A级旅游景区。

宁夏还有光荣的革命历程。宁夏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26年,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建立。1935年8月,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曾经过宁夏的西吉、固原等地,受到当地回汉群众的热烈欢迎。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地区,播下革命火种,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极大地鼓舞了宁夏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了盐池、豫旺、固原、海原大部分地区,成立了陕甘宁豫海回族自治政府,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个回族县级苏维埃自治政权。为反抗军阀马鸿逵的统治,宁夏曾连续爆发了三次回民起义(1938年、1939年、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还接见了回民抗日骑兵团,极大地鼓舞了宁夏人民的革命斗志。

总之,宁夏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祖国西北地区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二、自治区成立以来的成就和原因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宁夏各族人民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生机勃勃,奋力赶超的新宁夏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0亿,是自治区成立前1957年的300多倍。财政总收入140亿,是1957年的350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金融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200亿元和1140亿元。

(二)结构调整卓有成效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解放前,宁夏没有一座现代化工厂,只有一座面粉厂,一个机械修理所,一座破烂不堪的电厂。自治区成立50年来,已经形成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煤炭、电力、化工、机械、食品、建材、医药、纺织等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建成了宁东等一批规划起点高,基础设施好,功能特色鲜明的园区;工业结构优化,效益稳步增长,增加值达348亿元,实现利润35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5%。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各级政府支农资金达160亿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有效,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耕地始终保持净增长,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300万吨以上,是1957年的5.36倍,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市场日趋活跃,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0亿元。

(三)城乡面貌变化显著

城市建设,解放前是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自治区成立时,民谣说:“银川是一条马路,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如今,全区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城市面积扩大一倍以上,城市化率达45%,位居西部第三;银川的建设框架全面拉开,绿化、亮化、美化力度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等地区性城市加快发展,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川区所有县市和山区盐池县财政收入过亿元,进入西部百强的县市有2个。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户户通电的目标。

(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9亿元,培育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羊场湾煤矿、灵武电厂相继建成,煤炭产能达4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50万千瓦。“三纵六横”骨干路网基本形成,京藏、青银、福银高速宁夏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突破800公里;太中银铁路、宁东铁路专线和固原、中卫机场开工建设,河东机场改扩建完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健全。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并网发电,扶贫扬黄灌溉一期、河西总排干等水利骨干工程投入使用。全区封山禁牧成效显著。大六盘生态经济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9.8%,成为第一个“人进沙退”的省区,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制定了节能减排“十大铁律”,重点流域、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宁夏大学新校区等高校扩建工程、“四馆三中心”、自治区医院、六盘山高中、育才中学等公益项目已建设完工,正在展示着自己的作用。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取消了农业税,乡镇撤并了40%,人员精简20%,山区乡镇债务全部化解,川区完成63%。国有资产管理切实加强,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政策性破产重组32个,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圆满完成,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属地管理。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新设地级中卫市,整体撤并县区3个,局部调整14个,缩减编制近2000个。金融管理得到加强。“德隆事件”、西北证券等金融风险有效化解,小额贷款公司启动运行,财税改革稳步推进,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各级财政两年累计1.2亿赤字全部消化,市县财政困难有所缓解。

工作创新成果丰硕。涉农补贴“一卡”到户,水权置换,编制实名制,药招“三统一”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少生快富”工程以及邮政服务“三农”等经验全国推广。与大企业战略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宁煤与神华、建工与中材、美利纸业与中冶科工、东方钽业与中国有色工业集团等实现强强联合。全区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累计进出口总额60亿美元,是1957年的1300多倍。其中出口42亿美元,累计引进资金740亿元,利用外资27.5亿美元,银川空港,惠农口岸等外向经济的新通道正式开通。

(六)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自治区级以上科技成果774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各级政府累计用于教育支出达130亿,农村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提前一年实现“两基”攻坚目标,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民族教育得以加强。

文化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广电总台组建运行,专题博物馆启动建设;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届全国大漠健身运动会,第十三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体育下乡”等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城乡卫生服务和疾病防控体系基本建成。城市居民医保试点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展开,农民参保率达85%,计划生育在创新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2‰。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健康发展。

(七)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镇居民收入达10859元,是1957年的49.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80元,是1957年的30.4倍。城镇新增就业24.9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障标准提高,覆盖面拓宽,5年来先后3次调高最低工资标准,4次调高城市低保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21万名城市居民和农村所有困难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司法援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加紧建立。累计建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485万平方米,采煤沉陷区和资源枯竭矿区困难职工迁居工程进展顺利,川区10万户农户住上了新房,山区3.3万户农户撤出了窑洞。

扶贫开发力度加大,绝对贫困人口减到5万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减灾,重大疫情应对处理体系建立健全。实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监管工作全面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10项民生计划去年启动实施,30件为民实事全部兑现。

(八)民主法制不断加强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近5年,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法规33件,制定政府规章48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削减行政审批事项776项。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反腐倡廉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群众民主权利得到保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平安宁夏”建设取得实效。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日益巩固。表现在: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南部山区的扶贫开发,政策上给予优惠,资金、技术上积极支持,打井打窖、危房改造、农田基本建设、水、电、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积极兴办回民中、小学,民族师范学校,增设民族高中班、预科班,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2006年度,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已占到全区干部总数的20.7%,其中回族干部中占到20%。

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中央的关怀和支持,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中央从各地选派大批回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到宁夏工作,以后又陆续派了不少技术干部参加宁夏的建设。宁夏工业基础薄弱,中央从内地迁来许多骨干企业,像西轴厂、橡胶厂、机床厂、仪表厂等。为了支援宁夏建设,中央采取许多具体措施,比如:“三西”地区农业建设基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温饱基金”,两次固原地区座谈会,外省与宁夏的对口支援,实行向西部地区的倾斜政策,去年国务院又专门派调研组,到宁夏考察,就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措施等。这些都大大加快了西部地区包括宁夏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党委把中央的政策与宁夏的实际相结合,以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小省也能办大事的气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新的成就展现在世人面前。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0年和三中全会后的3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特别是自治区成立后的10年,就是1958年~1968年这10年,随着包兰铁路的通车,宁夏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1966年~1978年,由于“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宁夏的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自治区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30年,可以说是快速发展的30年,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30年,社会安定和谐的30年,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深入改革,扩大开放,锐意创新。我们宁夏既不靠海、又不靠边、靠江,而且基础十分薄弱。实施改革开放是决定宁夏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富裕起来,使各项工作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使宁夏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在这个时刻,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4.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引导下,宁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已经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保持社会稳定,这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全区取得成就的基本原因之一。

5.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各级党组织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干部、群众,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开展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普及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所有这些都有力推动我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实践证明,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偏离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增长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新型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县域经济仍很薄弱,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群众的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等等。

三、共创美好未来

党的十七大为我们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自治区党委提出,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奋力开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这里主要介绍我区到2012年即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其一,实现经济实力新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翻番,跨过1500亿大关,人均达2万元,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翻番,达到150亿,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番,达1200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增加值翻番,达750亿,年均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翻番,达到30亿美元,年均增长15%。其二,实现发展方式新转变。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力大大加强,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群基本形成,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5%。万元GDP综合消耗5年降低20%,年均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5年分别降低18%和l4.2%。其三,实现人居环境新提升。全区森林覆盖率16%,城市化率5%以上,绿化覆盖率l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集中供热普及率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和污水处理率均超过60%。5个地级市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行列,13个县城达到自治区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标准。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美化。其四,实现社会事业新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长足发展,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显著提升;万人馆藏图书0.7万册,人均体育场馆1.6平方米,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标,千人拥有医生2.2人,病床3.3张;惠及城乡的社保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保障;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村、社居民自治和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其五,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新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5%;物价基本保持平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00元,年均增长l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年均增长10.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9%以内,严格做到少生优生优育。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基础上,2020年力争人均G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自治区将成为一个经济实力显著壮大,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幸福宁夏;将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人民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道德追求的文明宁夏;将成为一个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依法办事更加自觉、社会管理更加完善的法治宁夏;将成为一个公平正义大力弘扬,公共安全保障有力,互助友爱蔚然成风,处处充满活力的和谐宁夏。为实现这个美好的目标,我们要齐心协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活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5年内,全区发展设施农业要达到100万亩以上,集雨补灌,覆膜保墒旱作物达到100万亩,节水高效补灌农业达100万亩。全区粮食总产量稳定达300万吨左右,3年内对中部干旱带上不具有生存条件的地方,实施生态移民20万人,加强社会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后劲;深化改革开放,为宁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二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三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四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扩大就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加快完善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全区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008年是我们自治区成立50周年,同时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部署的第一年。这一年可谓大事多、喜事多。让我们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延安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和宁夏的跨越式发展而奋勇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