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非正式群体_图书馆管理学

图书馆非正式群体_图书馆管理学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非正式群体_图书馆管理学第四节 图书馆非正式群体一、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在《管理心理学词典》中,群体的定义是:“群体是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也就是说,群体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的奋斗目标而彼此之间熟悉、行为上互有影响和交互作用的人群结合体。例如,机关里的科室、工厂里的车间、班组,部队里的班排等。群体是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基本构成部分。”

图书馆非正式群体_图书馆管理学

第四节 图书馆非正式群体

一、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在《管理心理学词典》中,群体的定义是:“群体是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也就是说,群体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的奋斗目标而彼此之间熟悉、行为上互有影响和交互作用的人群结合体。例如,机关里的科室、工厂里的车间、班组,部队里的班排等。群体是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基本构成部分。”[1]按照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分类,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在《管理心理学词典》一书中对非正式群体的定义为:“群体的种类之一,与正式群体相对。是指没有上级的正式规定而自然形成的一种群体组织。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富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是以个人之间的兴趣爱好、情投意合为基础的。他们的‘头头’是由他们之中最有威望的成员,自然而然地形成他们的公认‘领袖’。他们的行为受到他们这个非正式群体中所自然形成的‘群体规范’的制约。……非正式群体可以在正式群体内部形成,也可以在正式群体外形成。”[2]

根据组织行为学和组织社会学的理论,组织由群体构成,群体间与群体内部的关系是一种正式的社会关系。可是,组织运转并不能严格按照正式关系进行,组织的预期目的也常常不能够实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它直接对组织的效率产生副作用。在组织活动中,人与人之间除了按照正式确定的组织关系进行交往以外,还会发生正式组织关系以外的交往和接触。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相互作用,会给个人的经验、知识、态度、感情等心理因素带来重要的影响。人与人之间长时期的社会性接触和影响会形成共同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具有一定同质性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长时期的接触、交往和相互作用会给这些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赋予一定的组织化、体系化特征。所以,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它是不定型的。(www.guayunfan.com)

比较非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组织二者的概念,我们发现两者是交叉关系,其中非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组织交叉的部分,作为非正式组织构成的单位而存在于非正式组织之中。

二、图书馆中的非正式群体

图书馆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系统化的组织,当然也会存在这样的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也是出于共同的兴趣和互助需求而聚集在一起的。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员工会通过面对面、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共享经验,解决一些工作中的难题。例如,很多图书馆还设立了馆内的BBS,供员工发表意见,进行讨论等。许多员工还会根据各自特长,自愿结合在一起,共同研究和探讨感兴趣的新的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小组。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利用,这些非正式群体的沟通方式会越来越现代化,从而也是图书馆现代化的一种表现。

三、图书馆内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任何一个图书馆内都可能存在着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总是随着正式组织、正式群体的产生而产生。非正式群体一旦产生,就和正式组织、正式群体彼此渗透,并在各个方面对正式组织、正式群体的活动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人事管理方面。非正式群体有如下特点:第一,无明确结构、形态,成员不是固定的,总是变动;第二,个人之间的协调程度高,成员总是容易相信本组织内的成员,对本组织外的成员则反之;第三,非正式群体侧重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第四,非正式群体内的活动是自发的、自愿的,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所以,非正式群体会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第一,赋予图书馆以活力。非正式群体有利于缓解馆员的精神压力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在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特别是来自于激烈竞争的工作压力,会令人身心疲惫。现在,图书馆也处于信息行业竞争的大环境中,不再是从前人们眼中的“养老”和“后勤”的好去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强,而且图书馆的工作时间、方式是比较特殊的,不是固定的朝九晚五,图书馆的待遇也并不是特别吸引人。所以,人们需要及时舒展情绪,缓解压力。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恰好可以使人们在紧张的劳作之余,进行情感、思想、兴趣的交流,而忘记工作的种种压力。这种自发的非正式群体活动的调节,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工作压力。

第二,有助于维持图书馆的内聚力。处于非正式群体的人们,总是基于一定的共同点而自发形成—个个团体,这些团体的活动又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接触、交往、相互作用,会给个人的经验、知识、态度、感情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形成共同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被赋予一定的组织化、体系化特征,并不由自主地在工作行为中表现出来,无形中强化了个人的协作意愿,维持图书馆的内聚力,培养了个人对图书馆的忠诚。

第三,有利于图书馆的信息沟通。非正式群体对信息的传播是相当有利的。信息在非正式群体内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正式组织、正式群体中快得多,而且效果也有所不同。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共同理解基础和同质化思维方式为共同理解创造了条件,大大地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沟通的效果。

第四,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利用和人事协调工作的开展。在人才济济的大型图书馆中,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往往能对非正式群体中的其他成员的性格、能力、爱好、特长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当人力资源部门或部门主管在进行岗位分配和职责分工时,如果能够参考非正式群体的意见或提议,就可以帮助其做到人尽其才。当人事部门要进行人员调动或升迁时,除了听取部门主管的意见外,还可以考虑非正式群体的建议,这样可以使人事部门的用人决策尽可能客观、公正。

2.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

由于非正式群体成员的联结方式、运作规范及其目标与正式组织不尽一致,在对图书馆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消极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这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现象。由于非正式群体是建立在人员感情良好的基础上,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从消极的一面来说,一旦某个人的利益与图书馆目标相冲突,很可能会引起与图书馆的整体冲突,会侵害整个图书馆功能的运行,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二,可能导致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非正式群体内的成员总是会设法压制工作效率高的人,使他最终保持和大家一样低的工作效率。这样是为了防止工作效率的标准继续被提高。因此,如果某些人的效率过高,业绩过于突出,那么他很可能受到非正式群体的压力,或者被冷落、孤立,结果可能会使图书馆损失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第三,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在本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满足的同时,一旦整个图书馆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图书馆制度的变动和他们发生冲突时,其成员便会一致抵制这种变革,从而阻碍图书馆改革的进程。

第四,非正式群体之间的矛盾会削弱图书馆的凝聚力。在一个图书馆内,往往不止存在一个非正式群体,可能存在着两个以上的非正式群体。如果这些非正式群体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这些非正式群体间的对立、敌视,将会大大降低图书馆成员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性。这样的结果不但会恶化图书馆的内部工作氛围,而且可能会严重地瓦解图书馆的凝聚力,破坏图书馆的整体效能。

第五,非正式群体成员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非常快捷,所以也就极易散布小道消息,易于导致小团体主义,破坏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图书馆内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往往产生阻碍甚至扭曲的反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非正式群体在图书馆活动中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尤其在图书馆面临种种变化与挑战的时候,非正式群体的一些持久性交流活动会促进组织的创新,由于他们利用现代先进的交流方式,可能会产生虚拟化的组织形式。但是,无论是虚拟化的组织,还是物理性的聚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非正式群体实际上也是一种正式的专家网络,它为知识拥有者提供了一种知识共享机制,为知识搜寻者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知识源。由于它对图书馆组织的重要作用,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不应该仅仅是“非正式”的,图书馆组织应为它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使之为图书馆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宗忠.图书馆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2]吴国存,李建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86.

[3]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4]潘寅生.图书馆管理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5]刘喜申.图书馆管理——协调图书馆人行为的艺术[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6]于鸣镝.图书馆管理学纲要[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7]谭祥金.图书馆管理综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8](美)罗伯特·D.斯图亚特,约翰·泰勒·伊斯特利克著.图书馆管理[M].石渤,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9]宋超英.组织行为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10]吴骏.美国大学图书馆组织改革的新动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 92-93.

[11]陈能华,龚蛟腾等.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与机构设置的一般模式[J].图书馆,2004(6):70-73,109.

[12]胡沈秋.高校图书馆组织中的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组织理论的视角[J].情报杂志,2009(8):67-70.

[13]周文芳,金中仁.基于信息集群:图书馆组织架构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27-30,34.

[14]彭涌.试论图书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的群体动力效应[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13-14.

【注释】

[1]宋文书.管理心理学词典[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370.

[2]宋文书.管理心理学词典[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2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