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效益评价_图书馆管理学

图书馆效益评价_图书馆管理学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效益评价_图书馆管理学第五节 图书馆效益评价一、图书馆效益的含义及特点1.图书馆效益的含义所谓效益,是指一定的人类劳动与其所带来的收益相比较所得的结果。所谓图书馆的效益,就是图书馆功能的反馈,也就是说,图书馆效益是图书馆各项工作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图书馆的效益是由一定的投入、活动主体、管理制度及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不相适应或缺少都会降低图书馆效益。

图书馆效益评价_图书馆管理学

第五节 图书馆效益评价

一、图书馆效益的含义及特点

1.图书馆效益的含义

所谓效益,是指一定的人类劳动与其所带来的收益(有益效果)相比较所得的结果。它有两种类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一定的投入与其所带来的收入之间相比较得出的结果;社会效益是指某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效果。图书馆效益也是如此。

图书馆以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和利用人类文化知识财富,向读者提供有用的文献信息为基本职能服务于社会,而社会总是要求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所谓图书馆的效益,就是图书馆功能的反馈,也就是说,图书馆效益是图书馆各项工作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www.guayunfan.com)

2.图书馆效益的特点

(1)非盈利性。同其他机构服务相比较,图书馆具有明显的非盈利性。图书馆活动的目的是不断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以收集、整理、传播、研究、开发文献信息服务于读者的公益性机构,而不是以取得经济利润为主要目的。它肩负传播、普及和提高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即使当今图书馆开始越来越多地执行知识信息的生产职能,其生产目的也绝不是为了取得经济利润,而是体现了当今图书馆服务方式及手段向多功能型发展的趋势。

(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当一个行为主体的行动直接影响另一个或另一些行为主体的福祉(即快乐的程度)时,我们就说前者的行动对后者具有外部性。众所周知,图书馆的一切输入都是为了输出知识信息,也就是让读者利用图书馆。这一过程从表面上看来只涉及读者和图书馆双方,但其影响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这两个方面。由于图书馆使读者获得了新知识和精神上的充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思维和思想,使他们的行为能够为社会服务;与此同时,他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也会间接地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和精神面貌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因而受益者不仅仅是读者,而是全社会都在从中受益,因此,图书馆的效益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3)潜在性。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一般不直接生产可见产品,其作用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知识积累的方式,借助人脑功能存储起来,在读者身上不定期地、随机而又长期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读者在图书馆文献服务中的获益,一般都要经过从潜在到显在的转化过程,而且这种转化过程的时间长短,在读者身上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图书馆效益中的“读者受益程度”,很难用确定无疑的定量形式反映出来,这种不确定性就是由图书馆效益在自身表现方式上具有潜在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4)制约性。图书馆的效益是由一定的投入、活动主体、管理制度及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不相适应或缺少都会降低图书馆效益。例如,投入结构的不尽合理会导致效益的不理想,现行管理制度的缺陷也会加剧图书馆效益的降低,馆员素质及读者素质的不相匹配同样也会导致图书馆服务效益低下和成本上升。所以在评价图书馆效益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和连带影响。

(5)模糊性。由于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给读者带来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易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和预测的,因此,图书馆的效益是一个近似值或模糊值,很难进行定量的计算。

二、图书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1.确定图书馆效益评价指标的原则

(1)总体性原则。确定图书馆效益时,必须以图书馆工作的最终效益为准,而不能以图书馆某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效益为准。如分编工作的效益并不等于图书馆的工作效益。

(2)有效有益性。效益与效果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效果是一定的投入产生的结果,效益则是一定的投入而产生的结果中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那部分结果。据此,图书馆的效益,即有效有益的结果,不包括那些虽耗费了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而未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部分。

2.指标体系的构建

图书馆效益指标主要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体现在社会意义、用户满意程度、情报的完整性、信息及时性和科学教育性等方面。经济效益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潜在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又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文献信息对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微观经济效益——文献信息对某个用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参见图8-1)。

图8-1 图书馆效益指标示意图

三、我国图书馆效益评价的方法

目前,国内评价图书馆效益的方法很多,既有定性方法,又有定量方法,还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目前的趋势是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所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将定性的对象通过比较加以量化,再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处理成有说服力的评价值,最后通过得到的评价值对图书馆所起作用的大小及符合需求的程度进行优劣评定。此外,除传统的评价方法外,还有一些引进的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同时渗透一些其他学科的方法。

1.流通率法

图书馆效益的优劣,应以它的社会效益为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宜分为收藏、流通、服务三大项(收藏只是具备条件的专门馆的任务,对绝大多数馆的社会效益来说,收藏可以忽略不计)。

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主要是用流通和服务来衡量的,具体是指“社会利用率”和“社会满足率”两项指标。

社会利用率是指每年流通了多少文献,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流通不仅限于外借这一传统模式,无论用何种模式,只要实现了信息的流通,都是流通。统计出各种模式的流通量,然后以外借一册为折算单位,将各模式的年流通量都折算到同一单位上去,各模式的年流通量分别乘以折算系数以后,汇总成全馆的“实际提供利用文献数量”。

社会满足率是指每年吸引了多少读者。其计算公式为:

2.时间—效果评价法

图书馆时间效益是图书馆社会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图书馆时间效益是指用户在图书馆文献服务中所获得的时间收益与图书馆所投入的服务时间相比较而得的结果。这里的时间收益是指用户由于得到了图书馆的文献服务而节省的那部分时间。其公式为:

在衡量图书馆时间效益时,应注意“社会图书馆系统文献服务的社会必要服务时间”,其定义是在社会图书馆系统平均服务强度和服务条件下,提供一定的有效文献服务所需要的平均服务时间。在一定时期内,如果某个图书馆提供的一定的文献服务时间越少于社会必要服务时间,其图书馆的时间效益就越高。

3.图书馆费用—效果—效益系统评价法

费用、效果、效益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好坏的主要方面,无论是图书馆宏观领域还是微观领域中的活动,三者都贯穿其始终,形成一个灵活运行的系统。

图书馆的费用,就是成本或投入资源;图书馆的效果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与产出的产品量之间的关系,即效果=产出产品量/投入劳动量;图书馆费用——效果是指性能水平(效果)与达到这一水平所耗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花费最少的方法也就是费用——效果最好的方法。费用——效益表示产品或服务的效益与提供产品或服务所用代价之间的比例关系。

4.综合指标评价法

图书资料的“标准利用率A”是衡量图书馆功能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定义为:

其中,M表示本年拒借率;N表示相对利用率,且

这里,P表示本年实际利用率,且

其中,Pi(i=1,2,…,12)表示本年内借阅时间共计为i个月以内各种书的总册数;Q表示本年无利用率,且Q=11/12P1+10/12P2+…+ 1/12P11;R表示本年内没借过的书的数量;S表示由于毁坏、报废等原因不能借阅的书的总册数。由此可知:

5.价值工程法

价值工程的基本公式为V=F/C。

V表示一个产品或一个系统的价值;F表示产品或系统的功能;C表示产品或系统的成本。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基本公式计算图书馆效益。图书馆的职能是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料及有关的各种需求。由此可知,应把对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和与文献信息有关的各种服务作为图书馆的主要功能(F),可以用一段时间内接待读者的人次来表示,如年接待读者人次。图书馆的服务是多种多样的,应将所有的服务,如到馆借书阅览的读者、来馆参观者、来馆实习的学生、来馆复印资料者、来馆咨询者以及由图书馆主动提供的定题服务、特别服务等都计算在内。为了把极不相同的服务转化为统一的工作量,可以以其中的一项服务为标准,折算其他各项服务,亦可对不同的服务采取不同的权数,用加权的统计方法来计算。成本(C)应为整个图书馆在一段时间内的投入总和。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以年经费表示,另一种以年经费加上现有人力、馆舍、设备的折算值。第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从而可得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或价值)公式为:

这样可以得出一定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

图书馆一切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V值。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要提高V值有三种途径:第一,减少投入,增大功能;第二,投入不变,增大功能;第三,功能不变,减少投入。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投入基本上是由上级给定,是定数。因此,提高V值的最佳方案为第二种。

6.其他学科在图书馆的应用而产生的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不断交叉渗透,产生新的学科、新的方法。图书馆学研究也引进了其他学科理论,从而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方面论”评价法、模糊数学方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若干层次,通过经验判断或数学计算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以此排序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馆际或馆内子系统的效益进行比较和评价。“方面论”是一种关于统计方法的新观点,它的特点就是既要对各个方面效益指标的实现状态分别进行评价,还要选用各个方面效益的主要指标来组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对整体进行全面评价,做到“面面俱到”。这些新的方法为图书馆经济效益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图书馆经济效益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效益是图书馆的生命,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评价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改进管理、优化决策的重要手段。图书馆效益的正确评价能对图书馆工作起指导作用,能使图书馆得到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久仁.试论图书馆评价[J].黑龙江图书馆,1989(2).

[2]王孝龙,李东来.图书馆评估理论、实践及其反思[J].图书馆学通讯,1990(2).

[3]胡越.图书馆岗位评价[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3).

[4]金更达.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实现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

[5]谭祥金.图书馆服务评价标准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1).

[6]夏军.简述国内图书馆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5(4).

[7]侯丽京.图书馆效益及其评价方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8]戴龙基.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索传军.数字馆藏评价与绩效分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10]鲁黎明.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11]金婷.基于DEA模型的图书馆效益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