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评价概述_图书馆管理学

图书馆评价概述_图书馆管理学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俗地说,图书馆评价就是系统地有步骤地测量、描述图书馆的工作过程与结果,据此判定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图书馆目标的过程。宏观评价,其标准是图书馆事业管理的国家职能。图书馆以馆藏量为主要评价标准,首先起源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图书馆工作的封闭性和“重藏轻用”的价值取向。

图书馆评价概述_图书馆管理学

第一节 图书馆评价概述

一、图书馆评价的由来与含义

1.图书馆评价的由来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大脑参与的有目的的活动,而且能对以往的活动结果进行审视,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确定更多的目标。审视以往的活动结果,就是一种评价思想。评价是和有目的的活动紧密相连的孪生兄弟,它根植于人类思维的底层,参与人类各项有目的的活动。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文化教育机构,起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知识信息的作用,其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而本身就包含评价。可以说,随着图书馆的产生,图书馆评价思想就已经产生了,但是早期的评价注重的是图书馆工作对象,而对图书馆工作本身的评价是近代的事。

2.图书馆评价的含义(www.guayunfan.com)

关于评价的概念,众说纷纭,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即使在我国引入最早的教育评估,目前也是莫衷一是,没有定论。这是由于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之故。在现代科学背景下,考察图书馆评价的实质及其由来,我们认为,图书馆评价的科学含义应是:根据图书馆价值观的目标函数,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测量图书馆的功能属性及其转为主观和客观效用的行为。

通俗地说,图书馆评价就是系统地有步骤地测量、描述图书馆的工作过程与结果,据此判定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图书馆目标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测量、判断图书馆目标的实现程度。由此亦可看出图书馆评价的几点特征:评价工作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含有一系列步骤和方法的连续性活动;是一种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系统的、正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中心永远是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定。从历史发展来看,评价图书馆工作,有一个从封闭到开放,从片面到全面,从不完善到完善的逐步发展过程。

图书馆评价,分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宏观评价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图书馆工作的能力、水平、质量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微观评价主要是对具体的图书馆和具体的图书馆工作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级别和不同的对象,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宏观评价,其标准是图书馆事业管理的国家职能。其一,直接的宏观控制、管理和干预图书馆活动。其二,对微观图书馆活动的共同外部条件进行管理,为各种图书馆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保障。

微观评价,其标准主要是各个图书馆的办馆条件、服务水平、功能的发挥和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

图书馆评价,既要考虑整体图书馆事业的宏观层次,充分发挥图书馆整体功能的社会效益,也不能忽视作为整体细胞的单个图书馆自身的微观评价,它也是影响整体的重要因素。

二、图书馆评价观念的演变

图书馆评价的最初目的是对图书馆工作结果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性研究。国内的评价观念最初集中在图书馆的规模和具体工作上,而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评价大致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1.国内图书馆评价

(1)以馆藏量为标准。这里所讲的“馆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近代意义的图书馆馆藏,也包括古代藏书楼等各种文献保管场所的“馆藏”。图书馆以馆藏量为主要评价标准,首先起源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图书馆工作的封闭性和“重藏轻用”的价值取向。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下,文献利用被认为是一种特权,图书馆自然成为“特权的保护者”。这样,收藏保管文献的数量越多,就表明图书馆越好。直到近代,文献仍主要被用于政务参考和历史研究,因而对图书馆的评价依然遵循传统的馆藏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视文献资源为宝贵财富,早在1957年国务院就批准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利用文献资料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的情报意识及图书馆界的社会意识淡薄,使得图书馆在某种程度上仍表现出其“封闭性”、“单位所有制”等,因而在人们的观念中,图书馆仍以“管好文献”为主,馆藏量评价标准仍有很大的市场。而我们目前又在推行着一种“以馆藏定编制”的制度,这种制度既是历史上馆藏量评价标准在现实中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承认和印证了这一传统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馆藏量评价标准在历史上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它为保存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必须承认,馆藏量应该是评价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果把它绝对化或者把它当作主要的综合性标准,就会妨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文献效益的正常发挥。

(2)以利用率为标准。图书馆的目的应该是更有效地提供利用文献,当社会的文献利用需求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必然会导致人们重新考虑图书馆的评价问题,从注重馆藏量转而注重文献的利用率,并把利用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图书馆的主要标准。

利用率评价标准比起馆藏量评价标准来,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一开始就起到了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冲破图书馆中旧的封闭观念,明确资源共享的方向;二是有利于健全文献利用工作制度,并促进图书馆其他环节的发展。

然而,利用文献并不等于文献价值的实现。同样是对文献进行利用,却存在着能否取得实际效益的区别,正是由于这种区别的存在,使得利用率评价标准至少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缺陷:

其一,这种评价标准不能排除无效利用。目前使用的利用率,在计算利用文献时通常是计算流通(阅览)的册(次),把流通(阅览)的册(次)和实际利用等同,事实上流通的册(次)与流通利用是不能等同的。有时用户在借(阅)出的文献中只能找到一点有用材料甚至找不到一点有用的材料。如果用户利用文献而没有取得实际效果,那就只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显然,这种利用越多,负效益则越大,因此,不排除无效利用,利用率的高低与利用效果之间的关系就难以确定,这样,利用率评价标准从某种程度上已失去了科学的意义。

其二,利用率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不能确切评价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好坏。比如说,收集片面强调“少而精”,可导致馆藏基数减少而提高利用率;开架范围的扩大而检索工具质量欠佳(如缺少主题目录等)、揭示手段落后,会造成用户查找中的盲目性增大。显然,这几种情况虽然提高了利用率,但不能表明图书馆工作都已经做好了。

综上所述,馆藏量和利用率虽然能反映图书馆某个侧面的情况,但它们作为评价图书馆的综合性标准或主要标准,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必须寻求新的更科学、更合理的图书馆评价标准。

2.西方图书馆评价

西方专门进行的图书馆评价活动始于20世纪初,特别是30—50年代。为图书馆资助人所需要的图书馆工作效果做出价值判断,构成图书馆评价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功绩是开拓了评价研究这个新的领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第二个阶段是60年代至70年代初。这期间,评价由藏书、文献外借研究、目录使用、参考服务等几个断面扩展到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评价开始向大型化和定量化方向发展,并运用运筹学等管理新技术进行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这是图书馆评价研究的一个高峰时期,代表作品有F.W.Lancaster的《图书馆服务测量与评价》和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出版的《对公共图书馆进行测量》。从70年代末至今,是评价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着重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用户研究、模型化研究等,渐具学科雏形。

纵观西方图书馆评价的发展,可以看出图书馆事业发展是其物质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福利社会”和公用事业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受益匪浅,获得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但如何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尤其是在当今情报激增的信息时代,图书馆处理信息的能力受到了挑战,图书馆哪些工作卓有成效?应注重选择何种方案、技术继续发展?这些都需要评价理论做指导。与此同时,管理学的发展和决策科学化的兴起,为图书馆评价提供了科学环境。

三、确立合理的图书馆评价观念

评价图书馆的基本尺度应当建立在图书馆的外部作用上,而不仅仅反映在图书馆自身状态中。即图书馆评价,不单看图书馆的数量、文献的储藏量、干部队伍的素质,而应着重于图书馆的外向功能。诚然,图书馆馆藏数量多少和文献拥有状况是图书馆社会作用发挥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也能体现事业的发展。但增加图书馆数量和文献收藏量并不等于外部作用能力的同步增强,只有促进了社会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种发展的社会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因此,要以提高图书馆效益为核心,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知识信息需求为目的。图书馆评价,必须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依据和方向,以提高社会功能为中心;不仅追求图书馆事业规模的自身发展,而且要追求现有规模图书馆外向功能的拓展。

四、图书馆评价的作用

1.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促进图书馆整体工作的优化

现代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最本质特征是管理系统化。由于我们所开展的评价是在充分考虑图书馆系统内各环节、各层次之间的固有联系,根据图书馆的现状和现实工作目标的差距,区分现实各项工作目标的优化次序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就能起到促进图书馆整体工作优化的作用,促使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各馆从系统化管理的角度来全面考虑如何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

2.有利于加强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

图书馆评价既是图书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又由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和图书馆工作的密不可分性。随着评估工作的开展,必将引起图书馆学有关理论的讨论。如: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工作目的、系统功能、图书馆工作水平和效益指标、定量化研究等问题。这些讨论将促进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并使之和图书馆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3.为实现图书馆立法创造一定的条件

通过评价了解图书馆现状,评判图书馆的工作水平,确定开展图书馆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逐步明确图书馆的性质、目的、任务以及图书馆应达到的工作要求和发展速度。而这些内容也正是图书馆法所要确立的基本内容。随着评价的开展和深入,必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制度化、科学化,为图书馆立法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