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善英语课堂教学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善英语课堂教学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善英语课堂教学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杨炳奎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更广泛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深入系统地研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教育教学理论,加快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后产生认识上的差异。有的教师以为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能认识每一个学生;有的老师认为应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善英语课堂教学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善英语课堂教学

杨炳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更广泛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人们开始关注它提出的全新智力观和它对教育的影响。本文介绍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探讨因材施教和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多元智能;课堂教学;新路径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基础教育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如何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有效教育特别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基础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命题。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改革并正在不懈地努力。(www.guayunfan.com)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多元智能的概念,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它,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建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智能理论,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深入系统地研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教育教学理论,加快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偏失

我国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使得课堂教学的重构步履艰难,教育系统内外异常因素的影响,使课堂教学功能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以致产生很多偏失。

1.课堂教学运作失态

课堂教学运作失态是指在课堂教学运作过程中失去平衡的一种状态。这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运作超负荷。教学内容缺失是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意无意地片面关注某一方面内容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教师重视语言知识的传递,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学重视语言结构的训练,忽视文化内涵的导入;片面强调多媒体的使用,造成很多教师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上英语课。由于竞争日益尖锐,加班加课,超时超标准,超常工作量,使教师与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产生了厌教、厌学的严重后果,没有了兴趣,课堂教学很难取得实效。

2.课堂教学情感交流缺失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情意领域的体验与评价,不仅是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具有深远意义,还因为情意领域的评价和其他领域的评价一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监督、导向和改进教学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或者说是尽可能正确地、得体地交际,而交际是在信息层面和情感层面展开的,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也是同时发生的。如果师生缺少情感交流,也会影响信息层面的交流。目前,课堂教学过程机械僵化,老师忙于赶教学进度,单纯地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传递知识的线性过程,师生双方都没有也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去,形成共识,达到情感共鸣。教师与学生很难平等相处,总是对学生耳提面命,要学生这样或那样,更谈不上对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不愿与老师交谈,不愿与老师就某一问题交换看法,更不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秘密。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不足是,由于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过分强调课堂教学信息化,导致了许多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每堂课必用多媒体,上课的目的变成了完成自己所准备的课件。教师本身都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情感体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几乎归零。这样的“花架子”英语课现在很多。

3.课堂教学评价有失公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根据自己主观的经验或特定的价值需求,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偏爱一部分学生,冷淡另一部分学生的思想行为。课堂提问区别对待。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成绩好的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更经常地提问他们,更积极地评价他们的回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厚此薄彼,一般情况教师对“学困生”的平时作业和考试所评的分数要比他们的客观成绩要低,而“优秀生”得到的分数往往比他们实际应得到的要高。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等级分明,比如,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会立即把目光转向优秀学生,课堂上出现纪律问题老师立即把目光投向“学困生”,通过这些特殊的行为方式,传达他们对学生的评价,表明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课堂教学实践的偏失是个别老师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学生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的重构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消解课堂教学某些历史积淀的陈规。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解读

多元智能理论至今已经走过二十多个年头,它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即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种智能以独立的方式存在,但有时几种智能可以同时发挥作用。“如果我们能最大限度开发人类的全部智能并使之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就能增加我们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机会,进而为世界的繁荣作出贡献。”[1]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引起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兴趣。

通过学习加德纳的专著和有关论文,我们相互交流了心得,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智力观点。这一观点突破了认知心理学对智力本质和智力结构的规定,使我们进一步对加德纳教授的全新的观点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体会是:

(1)智力是多元的。每一个正常的个体(学生)身上至少包括了八种各自独立的智能。

(2)智力的组合方式是多元的,因而,每个人的智力结构是独特的。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结构是独特的,所以,智力的组合就具有多样性,从而使每一个个体的智力具有独特性。

(3)智力和智力组合的多元性观点使我们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擅长教听说,而另外一些教师喜欢教读写。这是由个体智力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智力和智力组合的多元性还使教师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过程中总是会表现个性化的特点,因而,教师能从更新的角度去设计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

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后产生认识上的差异。有的教师以为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能认识每一个学生;有的老师认为应利用多元智能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八种智能都得到发展;还有个别教师认定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纳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能适合中国的国情等各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专家讲授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逐步统一了认识。

多元智能理论是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工具。这一理论不应该是也绝不是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应该反映出人类自身的价值,而这种价值观绝不可能简单地来自科学理论。因此,只有当我们依照自己的价值观确定教育目标时,多元智能理论才能对我们实现目标有帮助。[2]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智力观,其创新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

(1)指出了智力的实质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将“智力”这无形的东西发展成为有形的东西,把智力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认识,避免了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

(2)发现了个体身上存在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分别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范畴相联系,在个体生活中发挥着各种不同的作用,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选择。

(3)发现了不同个体间智力结构和智力组合的差异性,对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3]

一个教师真正认识和认同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很可能会转变教育理念,从“教书”转向教学生,体验教学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教书为主导思想的教师考虑的重心是书本上的内容,很少考虑这样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而以教学生为主的教师首先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同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能调动学生的强势智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也就是说教师会根据学生智能结构和智能组合的特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让他们取得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欠佳的学生,老师会多一份宽容、理解和尊重,并利用他们的强势智能树立他们的自信,使他们充满信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现行的高中新教材《牛津高中英语》为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与学的实践

针对教师中的不同认识,我们进一步在教师和学生中听取意见,教师中有一部分认为多元智能理念可以进行探索,而大部分学生都欢迎教师进行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对如何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向学生介绍多元智能理论。有些教师认为这是教师的任务,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向学生介绍多元智能理论,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使自己的优势智能向弱势智能渗透,更好地树立学习信心,更加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去。

(2)确定学生的智能风格。在介绍多元智能理论之后,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给老师作为参考,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业测试、家庭访谈、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初步确定学生的智能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智能特点,为实施因材施教铺平道路。

对如何实现个别化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个别化教育。一个班级45人,一节课40分钟,在这种情况下要实施个别化教学是非常困难的。个别化教育是一种认真对待个体差异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精心设计教育实践活动,平等服务于各种不同智能特征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和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个别化教学措施。

(1)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教育机制下要完全实施个别化教育难度较大。因此,提出了共性化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思路。一堂课有其教学目标、内容。它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要点是共性化的,是每一个不同智能特征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学生用什么智能去掌握由自己去选择,有些学生用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去掌握;有的学生用视觉空间智能去掌握;有的学生用人际交往智能去掌握都是可以的。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共性化教学为主,个别化教学为辅的教育模式。课后辅导就是以个别化教学为主,共性化教学为辅,即共性化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点要根据智能特点进行辅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掌握教学内容,感受成功的喜悦。

(2)分层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报刊上介绍了很多,主要的做法是,把班级学生分成A、B、C三组。教学设计分别从三组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开展教学活动。

(3)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法,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参与完成任务,大家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规定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习智能的培养不仅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要通过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展任务型教学可以自然地达到这一目标。

(4)提倡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是一种技术,它是文本、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静态视频多种媒体的结合。如果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种课件通过多种渠道与大脑特定区域相联系,发生交互作用,建构神经网络。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调动多种智能参与教学活动是不言而喻的。[4]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和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任何一种智能都能使人成功。但是,光靠一种智能是不够的。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尽管每种智能都是独立的,但几种智能可以同时发挥作用,学习的效果会更令人满意。多媒体就能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可以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协作、互相帮助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提供最重要的客观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智能导学、音频点播、课件点播等信息化系统。为真正实施因材施教、按需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学生的多元智能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十分注意多媒体与课程的有机整合问题。

四、对比与反思

纵观世界各国课程文本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里程碑: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5]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认识、尝试和实践,开始从行为主义理论转向认知主义理论。我们根据实践,总结了多元智能理论学习、认识和实践阶段的收获:

1.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师的智力观

教师们开始从传统的一元智力转向多元智力观。和传统的教学相比较,特别是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了语言/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相组合的一元智能,忽视了学生其他智能的开发,造成了许多学生的优势智能的扼杀。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工作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对人才的最大浪费。多元智能理论恰好指明了学生培养的方向。

2.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观

教师从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和演示者逐步地转向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是从课程的传递和执行过程转向教学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去应对学生的日益丰富的新知识的挑战。教育的重心要真正从教什么转向如何教。

3.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变革了师生的学习观

学习不再是学习者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具有八种不同的智能,每一种智能都可以获得成功。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看,几乎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但是每个聪明的范畴和性质不同。一名语文、数学成绩不好,但在体育、音乐和其他学科有所专长的学生,同样是高智商的标志。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再引导他们从优势智能向弱势智能渗透,逐步走向全面发展。

4.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也改善了教师的课程观

教师开始接纳教学是课程的开发和创新的过程的理念。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它要求每个人的多项智能都得到全面发展。课程内容要体现人类智能的多元化,这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精细加工和二次开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的重心从学什么转向怎样学。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成果,反思教学失误,反思教学的发展方向。

“如果在觉察学生不同智能或不同学习方法时的敏锐性,变成新教师所具有的心理模式的一部分,那么下一代教师就能够以最直接的和最有效的方法深入学生的内心。”[6]在学习中提高我们对智力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认识,并且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我们就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加德纳在“多元的智能”一书中写道:“我们坚持认为,只有通过在‘真正的领域’中的活动,才能最佳地发展和促进人类的认知能力。”当然,如果说多元智能理论为实现课改的目标服务,那么我们的工作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王才仁.英语交际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加德纳.智力的重构[M].霍岩力,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郭福昌,等.多元智能在中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发表于《中国教育与发展》2007.12)

【注释】

[1]郭福昌,等.多元智能在中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开启每个孩子的智慧之门——访中国多元智能教育协会理事长张开冰女士[N].德育报,2005.11.7.

[3]郭娜,邬志辉.多元智能学校:理论评价与个案分析[J].外国语教育研究,2005(12).

[4]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2.

[5]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6]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