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英语教学研究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英语教学研究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英语教学研究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英语教学研究杨炳奎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更广泛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开辟了容易而宽广的途径。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向学生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向学生介绍多元智能理论,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英语教学研究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英语教学研究

杨炳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更广泛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人们开始关注它提出的全新智力观和它对教育的影响。本文介绍教研活动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探讨因材施教和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研活动;新路径

进入21世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智能理论进入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人们开始关注它所提出的全新的智力观和对教育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正式提出多元智商理论。该理论旨在研究人的智能功能的多元结构,创建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促进人类心灵全面而充分地发展。经过2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展,在全世界范围的教育系统内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深远的影响,被欧美理论界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理论发现。在我国,这一理论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以往的教育方向和教学策略,并对目前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带来很多启示,它是当今世界在智力理论与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两方面都深具影响的一种理论。本文重点探讨教研活动如何导入多元智能理论。总体来说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对多元智能的认识与实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www.guayunfan.com)

一、学习理论阶段

为了深入推进和开展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的整合,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我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了加德纳先生的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多元智能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即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先生认为这八种智能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它们在人类智能结构中绝对是平等的。每个人拥有这八种智能中的若干种,但是可能没有谁能够拥有这八种智能中的全部。每种智能以独立的方式存在,但有时几种智能可以同时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引起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兴趣。这八种智能理论,打破了仅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为依据的传统智商理论,由以往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向传统的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了挑战。

通过学习加德纳的专著和有关论文,我们认识到:

(1)智力是多元的。每一个正常的个体身上至少包括了八种各自独立的智能。

(2)智力的组合方式是多元的,因而每个人的智力结构是独特的。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结构是独特的,所以,智力的组合就具有多样性,从而使每一个个体的智力具有独特性。

(3)智力和智力组合的多元性观点使我们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擅长教听说,而另外一些教师喜欢教读写。这是个体智力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智力和智力组合的多元性还使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过程中总是会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因而教师能从更新的角度去设计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

二、认识理解阶段

过去我们的教育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缺陷。特别是受到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冲击,过于强调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标准。我们的人才培养就像工厂生产一样,产生了很多弊端: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法,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标准。过多的统一反而忽视了社会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学生知识面十分狭窄,除了教材的内容外,很少了解其他的知识。大量有价值的书籍没有时间读,大量生活常识、自然常识无从知道,学生的思想、观点、知识结构被锁定在有限的几本教科书中。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要么过于依赖他人,不思主动解决问题,要么产生逆反心理,一意孤行,自我意识膨胀,不会与他人合作、和睦相处,更谈不上勇敢精神的锻炼,创新实践意识的培养了。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开辟了容易而宽广的途径。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是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工具。这一理论不应该是也绝不是教育目标。因此,只有当我们依照自己的价值观确定教育目标时,多元智能理论才能对我们实现目标有帮助。[1]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智力观,其创新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

(1)指出了智力的实质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将“智力”这无形的东西发展成为有形的东西,把智力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认识,避免了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

(2)发现了个体身上存在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分别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范畴相联系,在个体生活中发挥着各种不同的作用,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选择。

(3)发现了不同个体间智力结构和智力组合的差异性,对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2]

一个教师真正认识和认同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很可能会转变教育理念,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从“教书”转向“教学生”,体验教学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以“教学生”为主的教师首先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聪明,而要关注学生到底哪方面聪明,进而挖掘他们各自的多元智能。教师应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服务不同智能的学生,使他们成长。同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能调动学生的强势智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也就是说教师会根据学生智能结构和智能组合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尝试实践阶段

在学习和认识阶段的基础上,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拓宽和创新教学方法,力争取得发展学生智能的最佳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向学生介绍多元智能理论。有些教师认为这是教师的任务,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向学生介绍多元智能理论,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由于学生的各种智能的隐私性,如果教师要想探知、并使其有一定的发展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你的课上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情景,去发现学生本人已经发现的智能,甚至去挖掘学生本身还没有发现的潜能。通过活动,教师不仅可以了解每个学生都具备了哪些智能,在学生的表现过程中,又能发现许多不被学生自己承认的智能,这就给教师以后的因材施教指明了方向。同时,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与学生的学习不仅不是相矛盾的,而且可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使自己的优势智能向弱势智能渗透,更好地树立学习信心,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2)确定学生的智能风格。在介绍多元智能理论之后,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给老师作为参考,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业测试、家庭访谈、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初步确定学生的智能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智能特点,为实施因材施教铺平道路。作为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多元智能的存在,绝对不能套用原本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待学生,而应该以多种评价手段去衡量不同的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发展智能的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

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个别化教育。英语课堂由于班级人数较大,一个班级50人,一节课40分钟,在这种情况下要实施个别化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往往一节课下来,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回答问题和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语言实践量明显不足。据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和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个别化教学措施。

(1)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教育机制下要完全实施个别化教育难度较大。因此,提出了共性化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思路。一堂课有其教学目标、内容。它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要点是共性化的,是每一个不同智能特征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学生用什么智能去掌握由自己去选择,有些学生用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去掌握;有的学生用视觉空间智能去掌握;有的学生用人际交往智能去掌握。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共性化教学为主,个别化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课后辅导就是以个别化教学为主,共性化教学为辅,即共性化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点要根据智能特点进行辅导,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掌握教学内容,感受成功的体验。

(2)分层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报刊上介绍了很多,主要的做法是把班级学生分成A、B、C三组。教学设计分别从三组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开展教学活动。

(3)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法,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参与完成任务,大家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规定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习智能的培养不仅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要通过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展任务型教学可以自然地达到这一目标。

(4)提倡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是一种技术,它是文本、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静态视频多种媒体的结合。如果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种课件通过多种渠道与大脑特定区域相联系、发生交互作用,建构神经网络,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调动多种智能参与教学活动是不言而喻的。[3]

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和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任何一种智能都能使人成功。但是,光靠一种智能是不够的。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尽管每种智能都是独立的,但几种智能可以同时发挥作用,学习的效果会更令人满意。多媒体就能达到提供了个别化的教育服务。

四、对比反思阶段

学校具有的目标、功能、结构及方式,决定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人民对教育的理解和理想。除了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规划学校教育以外,人们还力求将学校建立在一些具体学科理论研究的成就基础之上,以实现优质的学校教育。纵观世界各国课程文本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里程碑: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4]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认识、尝试和实践,开始从行为主义理论转向认知主义理论。我们的收获是:

1.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更新了教师的智力观

教师们开始从传统的一元智力观转向多元智力观。事实上,在大多数学校,在教学中开发学生被忽视智能(音乐、空间、肢体—动觉、人际和内省)的活动常常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科目,或者被认为是外围于“核心”学校课程的周边课程。多元智能理论指明了学生培养的方向。正如加德纳先生指出:虽然所有的人都具有八种潜在的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的因素不同,每个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状态是不同的。这种智能的差异应在社会和学校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认可和重视。因此,当前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应该是:促进和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并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加德纳先生这种更“人性化”的,而非更“生物化”的视角,为我们重新理解学校教育的价值与目标和学校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未来的方向。

2.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并不否认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社会要求的必要的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但它反对我们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目前比较普遍的“智商式思维”的逻辑。与传统的重智力测量、鉴别和筛选不同,多元智能理论更重视在情景化评估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文化和学校教育的力量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从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和演示者逐步地转向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育的重心开始从教什么转向如何教。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教师的教学依然对学生有重要的作用。

加德纳先生认为未来的学校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两点认识。第一,人的心理智能是有差异的,所以要保证每个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力潜能,就应该实施因人而异的教育。第二,现时代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精通某一学科的知识,拥有所有能力。既然要进行选择,就应该选择适合于个人发展的道路,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学生选择发展道路是可以提供帮助的。

虽然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但并不提倡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或自我崇拜。事实上,在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以个人为中心的班级”中,特别重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专题作业,还是研究性学习中的资源共享都充分反映了这种新型的教育观念的开放和合作的本质。这一本质和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时期我国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观是极为吻合的。

3.多元智能理论的学校和实践影响和改变了教师的学生观

加德纳先生依据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相反,在应试教育的巨大惯性的推动下,我们惟分数论英雄,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摧残。通过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我们逐渐认识到以前的教育问题还是出在教育者本身。我们已经习惯于要求一个运动智能高的学生也像数理逻辑智能好的学生去学好几何,同样要求一个音乐智能有长处的学生去写出一流的文章在高考中得高分甚至还要把他培养成杰出的作家,这样的要求非但没有道理,还是十足的无知。我们既然不要求一棵杨树长成柳树,不要求一棵松树长成柏树,为什么竟然会要求一个擅长交际的学生一定要成为冥思苦想的哲学家,要求一个擅长情绪体验和感情表达的写作者在化学上一定要考出高分呢?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任意一种智能,并且,更重要的是,按照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结构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受教育的机会,提供不同的成长条件和机会。我们认识到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才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将来才能在无限的空间里实现飞跃。众所周知,人类最大也是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那就是说,连自己的能力都不相信的人,怎么能去享受成功的幸福呢?例如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对学生各类考试的排名,在班内或家长会上公布所有学生的成绩,甚至连高考的成绩都可以任意公开,让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长此以往,在如此压力下的学生可能会有“知耻而后勇者”,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则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甚至破罐破摔。如果我们换种方式,既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排名,而又不会失去自尊呢?教育方法不同,教育效果也就不同。这正是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自尊的尊重与重视所起的效果,也是多元智能理论给予我们的很大启示。

我们认为目前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到了攻坚的阶段,我们再也不能惟分数论英雄了。我们要帮助和鼓励所谓的差生和能力不足的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学生一旦获得了战胜自我不足而得到的那份自信,他的成功的潜能是无限的,一个人如果具有个人的魅力,将来会在他的工作中和生活中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所以,我们认为当代教师的意义不仅在于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指路和照明。作为教师再也不能像园丁拿着剪刀剪切冬青树一样,把学生“剪”得整齐划一,而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和教育时机,给予鼓励和培养,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树立自信,使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4.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变革了师生的学习观

过去我们的中学生学了六年英语却很难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主要是他们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回答教师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去提问,更不要说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了。他们在中学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学习不再是学习者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主动学习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他们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同时,每个学生具有八种不同的智能,每一种智能都可以获得成功。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学习模式,转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和陈旧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学校和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要求。在对加德纳先生的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终于明白,尽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里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可是,真正能够考高分,考上名牌大学的,只有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充分发达的学生。只有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和教师的良好教育,才有希望达到期望的分数。对于许多这两种智能不够突出或者很不发达的学生来说,成为尖子的愿望再强烈,你付出的努力再大,即使是全力以赴,你也很难名列前茅。这是由于你的大脑结构的限制所决定的,完全不能任由我们自己掌握或者改变。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无法承受家长、教师和社会过高的期望与压力,因此,他们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够得到同学、教师和家长的接纳并进行真诚的沟通,需要更多的人与他们一起共享他们成长的快乐。事实上,不少家长和教师平时说得更多的是你要好好学习,努力用功,争取考出好成绩,进好一点的大学,而极少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所谓尊重学生个性,所谓因材施教,就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了解和尊重上。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摒弃过去我们奉行的对学生的评估标准,杜绝片面强调学生的考试能力。不同的智能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文化创造和精神生活中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它们不但同样宝贵,而且因为它们的复杂组合和相互补充才构成了人类生命的无限精彩。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任意一种智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5.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改善了教师的课程观

教师开始接纳教学是课程的开发和创新的过程的理念。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它要求每个人的多项智能都得到全面发展,也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精细加工和二次开发。教学的重心从学什么转向怎样学,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开始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成果,反思教学失误,反思教学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学生也可以参与开发课程。多元智能理论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各种切入点。这就使得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有了更大的空间。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局面。那么我们的课程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为学生所喜爱。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学习与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有益探索。笔者认为这样做使教育实践更加充实,更富有教育价值。如果我们能最大限度开发人类的全部智能并使之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就能增加我们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机会,进而为世界繁荣作出贡献。[5]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王才仁.英语交际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加德纳.智力的重构[M].霍岩力,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郭福昌,等.多元智能在中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发表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注释】

[1]开启每个孩子的智慧之门——访中国多元智能教育协会理事长张开冰女士[N].德育报,2005.11.7.

[2]郭娜,邬志辉.多元智能学校:理论评价与个案分析[J].外国语教育研究,2005(12).

[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2.

[4]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5]郭福昌,等.多元智能在中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扉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