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级学生_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级学生_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通过下面几组数据来说明这一点1.我们提出5个指标用于评价屏峰校区学生学风情况。(二)调查同时显示,屏峰校区2003级学生学风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上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级学生_科学精神和人文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2003级学生 学风情况的调查报告

杨国华 鲁丽丽 陈 央 黄 胜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处 杭州 310032)

摘 要 本文基于调查,用大量数据说明屏峰校区2003级学生学风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学生学风的各因素,阐述了改善屏峰校区学生学风的措施,强调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学生工作的基础作用,为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屏峰校区 2003级学生 学风情况 调查(www.guayunfan.com)

对高校学风的研究要基于对高校学风的认识。当前学术界对高校学风的概念已基本取得共识,那便是“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本文关于学生学风的概念界定是基于上述高校学风的概念,这里强调的高校学生的学风,指的是高校学生在个体和群体的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治学精神的综合面貌。

学风是高校亘古不变的主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直接体现着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也是教育界一直以来所关注的话题。通过对高校学风的全面细致的调查,可以从中挖掘出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探求适合具体环境的学生教育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从整体上改善高校教学状况。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课题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2003级学生学风情况调查方案,并从3月初开始落实,历时一个月。包括任课教师座谈会、典型学生座谈会、辅导员座谈会以及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其中调查问卷共发放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30份,回收率为95.3%。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我校屏峰校区2003级学生学风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

一、屏峰校区2003级学生学风现状描述

(一)调查显示,屏峰校区2003级学生的整体学风情况是良好的。我们通过下面几组数据来说明这一点

1.我们提出5个指标(5个题目)用于评价屏峰校区学生学风情况。

假定学风极好为满分100,每个指标下又分为3~5个选项。在具体统计时,我们将这些选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认为学风是好的或是合理的,如果有x%的学生选择了这部分的选项,我们就认为在该选项该部分上得分为x;另一部分认为学风是不好的或是不合理的,如果有y%的学生选择了该部分,则在该部分上得分为y。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评价学生学风状况的指标及得分

说明:

指标1:您觉得促使您在大学里好好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

a.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b.为继续深造(如考研出国等)作准备

c.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d.毕业后找个好工作   e.学习无动力,只求过得去

指标2:您用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平均每天大致有多少?(  )

a.2小时以上     b.1~2小时      c.1小时以下   d.几乎没有

指标3:您在大学里出现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的频率如何?(  )

a.经常有       b.偶尔有     c.从未有过

指标4:您每周用在上网的课余时间大概有多少?(  )

a.不到1小时  b.1~5小时    c.5~10小时   d.超过10小时

指标5:您怎么看待大学考试中的作弊现象?(  )

a.很正常,我(身边的人)就有过这种经历    b.无所谓,反正自己不做

c.深恶痛绝,但不会去制止或报告        d.一旦发觉,就要去制止或报告

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5个指标对总目标(学风)的权重,并用9级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经过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如表2。

表2 经过比较得出的各指标相对指数

由几何平均法,求得

权重向量W=(W1,W2,W3,W4,W5)=(0.249,0.201,0.191,0.163,0.195)

因而可求得:

学风良好得分=A1×W1+A2×W2+A3×W3+A4×W4+A5×W5

=92.3×0.249+80.3×0.201+93.8×0.191+79×0.163+24.4×0.195=74.67

学风不良得分=B1×W1+B2×W2+B3×W3+B4×W4+B5×W5

=7.7×0.249+19.7×0.201+6.2×0.191+21×0.163+75.6×0.195=25.23

由以上数据可知,屏峰校区2003级学生学风整体状况是良好的。

2.从教务部门对学生成绩统计得出:2003级学生人均不及格科目为0.439门,比2002级学生同期不及格科目0.546门要少0.107门;

3.调查问卷统计显示:2003级学生对屏峰校区整体学风和寝室学风是认可的(参照图1)。

图1 屏峰校区2003级学生对周围学习环境的认可程度条形图

4.调查问卷统计显示:67.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很喜欢或比较喜欢,67.8%的学生表示毕业后直接考研或基本会考研。

(二)调查同时显示,屏峰校区2003级学生学风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上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在上一部分描述中,关于学习动力问题,我们认为不管是为报效祖国、振兴中华,还是为继续深造(如考研出国等)做准备,还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或是为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做准备,都是属于学习目的明确、有学习动力的类型。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41.0%的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其次是继续深造(28.7%)、报答父母养育之恩(14.0%)、报效祖国振兴中华(8.6%),而有7.7%的学生感到学习无动力。这些数据说明,尽管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同时也显示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上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2.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有33.0%的学生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或持无所谓的态度,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学生所在学院严重程度依次是:机电(33.5%)、信息/软件(25.5%)、化材(21.7%)、生环(20.3%)、理学(14.5%),这些学院以理工科为主,这说明,相对来讲,文科或偏文科的学院学生专业思想比理工科学院学生要稳定。

3.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松懈,学风散漫。

调查显示,64.0%的学生表示经常出现或偶尔出现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在上一部分表述中,我们认为偶尔出现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是合理的,但却是学习纪律松散的表现),91.3%的学生表示经常或偶尔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的学生当中,有44.9%明确不考研或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而表示从没有出现过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的学生中有71.3%表示毕业后就考研或基本上会考。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目的对学习态度的影响是很大的。

4.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

调查显示,21.0%的学生表示每周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而其中50.2%的学生是将上网时间用于聊天或是网络游戏。学生沉迷于网络,从而引起专业思想不稳定(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学生中,有49.1%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或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学习纪律松弛(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学生中,有76.8%的学生经常或偶尔出现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等诸多问题。

5.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严谨。

调查显示,75.6%的学生认为大学考试中出现作弊现象很正常或持无所谓的态度。据教务部门调查显示,14.2%的学生上学期至少出现一门功课作弊的行为,55.3%的学生经常或者偶尔出现抄袭作业的行为。尽管学校对考试作弊行为严查重罚,但是在大一新生中还是有一些学生会冒这个险,这表明部分学生缺乏对待学习应有的执著诚实的态度。

二、影响屏峰校区2003级学生学风情况的主要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高校学生学风状况的因素,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因素层,即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第二层是子因素层,是主要因素的具体分解,即影响学风的具体因素。在影响学风状况的诸要素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在因素,因而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学资源和周边环境是外因,是影响学生学风状况的相对次要的因素,但也不可忽视(如图2)。

(一)学生自身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们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历程。尚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对学生的影响,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的功利目的极为明显,他们思想浮躁,急功近利,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缺乏科学性,因而学习动力也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进而影响到学习态度、学习精神等方面。这一方面的论述,在上部分中已有较多论及,这里不再赘述。

(二)学校教学资源

学校教学资源对学生学风的影响值得重视,尤其是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任课教师等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

调查显示,41.1%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程设置不符合他们的需要或持无所谓的态度。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老化(部分课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反映科学文化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离现实太远,与实践脱节,学生觉得学不抵用、陈旧乏味),课程科目的开设缺乏科学论证、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科目设置没有真正贯彻学生主体原则,仍然存在“因人设课”或“因无人不设课”的现象,一些实用性强、发展价值高、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则开得太少或根本没能开设,这就导致课程缺乏吸引力,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的改善。

图2 影响学生学风状况的两级因素

2.课堂教学

调查显示,88.5%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英语教学方式效果一般或很差,93.5%的学生认为大课堂教学效果一般或不好,另有教务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80.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一般或沉闷。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主考、主讲地位替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真正的演员却成了观众。在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里,教师教的感觉、学生学的乐趣缺乏有效的载体,更无法从教学相长中获取快乐。

3.任课老师

调查显示,81.5%的学生对任课老师的上课态度很满意或基本满意,73.8%的学生对任课老师的上课水平很满意或基本满意。另有教务部门的调查显示,69.8%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枯燥乏味,51.0%的学生认为不能从任课教师那里获得帮助。这两组数据是矛盾的,一方面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沟通较少,许多老师上完课就走,很少与学生进行课余的交流,更谈不上进行课前指导、课后督查和释疑;另一方面也说明一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即由于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欠科学而导致师生之间的某种“非常交易”的存在与蔓延,也就是任课教师为得到学生的好评,通过简化教学内容、降低考试难度、放宽合格指标等方式,求得与学生的“双赢”。

(三)环境

概括地讲,影响学生学风的环境包括大小两个方面,大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小环境主要指学校内部环境。从大环境来讲,主要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引起大学生发展要求多样化与高等学校的发展不能满足其要求之间的矛盾、高等学校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与学生不能完全适应这种转变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与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的矛盾、高等教育高速发展与高校师资队伍跟不上这种发展的矛盾等。从小环境来讲,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学校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周围师生环境等方面。两者比较,大环境不容易改变,而小环境则容易塑造。调查显示,51.8%的学生认为对他们学习影响最大的是身边的同学,其次是家长(14.9%)、其他人(14.9%)、任课老师(8.8%)、高年级学生(5.4%)、辅导员(4.2%);84%的学生认为早晚自修制度实施效果一般或很差,甚至有10%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早晚自修。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我校推行的某些制度并不赞成,同时他们意识到身边同学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三、改善屏峰校区学生学风情况的措施

(一)明确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1.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确定奋斗目标。

通过新生适应性教育和入学始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理想,明确奋斗目标。

在屏峰校区学风调查问卷的意见一栏中,有学生提出作为大一新生,对大学的情况了解较少,而且屏峰全部是大一新生,缺乏和学长学姐们的交流。因此,针对屏峰校区为新建校区,地缘偏僻,新生集中,缺乏大学文化积淀的情况,应开设系列成长成才教育讲座及职业生涯设计讲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进而帮助学生建立阶段性的奋斗计划,使他们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

2.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各类学术讲座以及新老生联谊会、经验介绍会等形式,使一年级新生消除专业误解、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意见一栏中,不少同学指出屏峰校区太闭塞,与外界交流少,获取信息的渠道过于单一,希望能加强新老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多开办学术类讲座,增加与兄弟院校的联系。针对以上情况,各学院应定期邀请各专业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或者社会上的知名专家、教授到屏峰开设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各班导师、班主任应经常到屏峰了解班内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各学院还应做好新老学生的交流工作,定期安排老生到屏峰与一年级新生交流学习经验,使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本专业的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要课程以及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可安排毕业班学生到屏峰讲授就业情况和择业压力,使新生产生适当的紧张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可适当安排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开阔视野,培养学习兴趣。

3.健全学习激励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建立健全学习激励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意见一栏中,不少学生提到取消早晚自修制度,认为学风建设不能依靠硬性规定,关键在于加强学习的自主力度,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因此,屏峰校区可借鉴朝晖校区的学习激励制度,并根据新校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例如有学生提到提高奖学金奖励的比例;对学习突出的同学给予特殊奖励,树立榜样。除了学习纪律的约束,由于缺乏高年级学生的榜样和激励作用,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能力提高、个性培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学院间或者班级间的学风竞赛、各类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价机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以教风促学风

1.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加大人才引进工作,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力量,以岗位考核的方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一方面,屏峰校区可充分利用朝晖校区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针对学校的扩建,要尽快招聘新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在意见一栏中,部分学生提出要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完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办法、教师奖励和聘任办法,做好教师尤其是新任教师的培养工作。另有部分学生提出,学校应该给予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开设选修课前可进行民意调查,希望自主选择部分公共基础课的教师。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可实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例如开设网上选课,由学生自由选择选修课的科目和教师,实行淘汰制,选的人数少的科目就不予开设,以激励教师刻苦钻研、潜心教改,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技艺。

2.深化教学改革,以教风促学风。

改革原有的落后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过程,教师要以良好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促进学风建设。

在意见一栏中,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上课不生动,信息量不足,师生间缺乏互动。老师授课过于注重既有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屏峰校区应利用优异的硬件办学条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变传统枯燥的讲授为生动的课堂互动,可调用直观的影音文件穿插在课堂授课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和启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除了提高学术水平,教师还要以人格的力量感召学生,以身作则,激励学生。

(三)发挥学生工作的基础作用,为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1.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风制度建设。

学生工作以德育为核心,保证育人的正确方向。制定学风建设规划,明确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等。

在意见一栏中,部分学生提出班主任、辅导员应常走访寝室,体察民情,加强交流。由于屏峰校区远离市区、偏僻幽静、信息闭塞,学生极易形成专业学习和思想上的波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困难,为学生在屏峰安心学习打消后顾之忧,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加强学风制度建设,建立完整的激励导向和纪律约束机制。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听取学生对教学及学风的反映,并适宜地加以引导和调节。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风建设提供外部保障。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由于屏峰校区周边无任何娱乐场所,在意见一栏中,不少学生提出应尽快完善娱乐设施,例如乒乓球、台球、健身房等设施。希望学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造校内公园,在校园内尽快设置可供学生看书或休息用的椅子(仿照朝晖校区),营造教室外的学习氛围。增强校园英语氛围,多请外教,多设“英语角”,多开设一些英语交流的平台,增加图书馆阅览室座位和图书馆藏书量,等等。还有不少学生提出尽快开通网络和有线电视,以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安心学业,校区可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学科竞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寓教于乐,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反过来又促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才学.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年第4期.

[2]唐爱真.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第1卷第9期.

[3]袁晓建.高校学风建设的三大人为因素[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8月.

[4]杜坤林.对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年9月.

[5]孙宏健.高校扩招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与对策[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月.

[6]杜浣溪.师资和学风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月.

[7]冀学锋.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的学风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7月.

[8]吴麟麟等.高校学风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7月.

[9]郁仲莉.大学生学风建设与高等教育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03期.

[10]刘杰等.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