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展示空间陈列光线浅谈_博苑耕耘

展示空间陈列光线浅谈_博苑耕耘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展示空间陈列光线浅谈_博苑耕耘展示空间陈列光线浅谈王育民文物陈展设计是依据陈列的主题要求,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风格、总体要求,并运用各种艺术、科技手段有机地组合,将藏品展示的一项科学性的综合工作。光是视觉的媒介,光环境是呈现展示空间的必要支撑,在博物馆的陈列中光是准确表达主题的前提。环境与观众的心理沟通已是博物馆陈展设计关注的另一焦点。

展示空间陈列光线浅谈_博苑耕耘

展示空间陈列光线浅谈

王育民

文物陈展设计是依据陈列的主题要求,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风格、总体要求,并运用各种艺术、科技手段有机地组合,将藏品展示的一项科学性的综合工作。光是视觉的媒介,光环境是呈现展示空间的必要支撑,在博物馆的陈列中光是准确表达主题的前提。光环境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设计内容,良好的光照能提高展览的艺术效果。通过对光源、照明方式、照明设备、光源分布等设计创造出特殊的视觉氛围。柔美的光线映衬着展品,光的环境营造着舒适的感觉。不同的色彩与展品和谐相处,它将引导观众进入特定的环境空间,留住观众的注意力,吸引他人的目光。

一、感受体验的设计理念

以往的博物馆展览一直是静态的,展览模式一贯沿用“以时间为主线贯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历史性’展览”[1],突出藏品展示与藏品安全始终是工作的重点,整个展览就像一本翻开的教科书。陈列展览往往以博物馆为本位,以陈展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为出发点,展示内容和形式设计很少顾及观众的需求和感受,“隔着玻璃看,耳听别人讲”的固定模式,在一些博物馆中仍然比较突出。渴望有更多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成为新时期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主流。设计的目的已不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的展示环境,合逻辑地将其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传达的信息。[2]博物馆既要成为历史文化资源中心,同时也要成为文化体验的场所,利用设计将展品的信息以一种愉快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展示中体验各种感受,已成为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www.guayunfan.com)

情感的体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陈列的关注重点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在关心展览科技含量的同时,更关注展览所带来的情感愉悦和满足。情景的体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知识的获取已变得十分便捷,但博物馆为藏品所营造的真情实景,却不是家庭或诸多娱乐场所所能做到的。在这里,设计师将博物馆的研究成果扩展到展厅,运用造型、灯光、色彩、文字、背景音乐、电子媒介、虚拟影像等手段,使传统的展示内涵得以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使展品回到其所属的历史环境氛围中,让观众全方位感知展品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科技的体验。博物馆展品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它所蕴涵的信息往往是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代表,并具有典型性,它所带给观众的体验也是一个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体验。展示设计中要注重突出文化的区域性和时间性的典型特征,使展品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特征的表达准确到位,使观众在获得展品信息的同时,获得一种科技体验和精神满足。

环境与观众的心理沟通已是博物馆陈展设计关注的另一焦点。观众在展示中感应到的心理变化,已不再满足于只欣赏精美绝伦的展品。研究表明,观众参观一个博物馆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主要是浏览时间。观众参观的过程规律为:对参观心态的调整、对个别展品的专注、对所有展品浏览、最后观察展厅整体环境后的离开。这个研究结果说明两个特点:一是参观时间比较长,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二是整个参观时间,浏览占了大部分。这两个特点恰好给陈列设计人员一个提示,陈列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在展览与观众之间取得最大限度的最佳交流。视觉通过光的作用调节人的情绪变化,就像人遇到明媚的阳光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从空间整体规划、展墙灯光、展柜灯光、环境灯光、辅助灯光、光线的色调、光线控制、光线的色彩配置等各个区域的陈列手段。若不独具匠心地去营造一种光的景象,恰恰忽略了博物馆的参观主体观众所产生的精神心理反应。光照会唤起观众对展品的兴趣,当观众进入展厅后,光线平淡而乏味,定会把普通观众的情绪带到极致,也使有价值文物黯然失色。所以,人性化的展览表现在设计的每个环节,设计的理念体现在人的理性想象、心理活动的传递过程中。

二、光是意境的渲染

光线是布展设计的重要部分,为了确保展出效果,设计上要考虑光照的强度、光照的角度、光照的距离、观众与光照的对应关系,光照不仅将文物的形状、结构、纹饰、文字、色调、质感等信息显示给观众,还要使设计元素的冲击力流露出来,瞬间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和别出心裁的构思,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光的应用上,最具特色的展览,如“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在光的设计上,大胆突破传统的模式,仿佛超越了空间界限,通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创意,将广袤的草原、巍峨的青山和浩瀚的沙漠,美丽景色移植到观众的眼前,漫天星空营造出“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文化氛围,突出了“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光表现成一种形象的语言,艺术的史诗,巍峨绵延的阴山岩画令人震撼。宁夏固原博物馆“隐形将军韩练成”专题展布展时由于展厅空间较小,在设计形式上突出光的效果,寓意着特殊环境下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象征着韩练成光辉传奇的一生。隐形红色的背光灯映衬着主题,同时产生若隐若现的明暗层次。灯光的应用,较好地表现出强烈的形式感,使展览以小见大,恢弘大气。光在营造意境中可以感受出美丽、壮观、力量、节奏、韵律,让凝固的形态焕发出生动的语言。

陈列的光线很注重光与物、光与人的关系,每一个单元不同的主题,选用某种光源的色调,既有寓意又赏心悦目。变化光色赋予优美的环境、艺术的空间,给来到博物馆的参观者留下美好的回忆,难忘这些特色的陈列艺术。陈列的目的是把展品本身及展品内涵传达给观众,令人感受到意境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传递的心理感应,观众在独有的空间跨越时空,浏览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

三、光与色彩的互补

采光不仅仅解决照明的问题,更重要的则在于呈现展出的艺术效果,它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采光有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光,人工照明光更有利于对明暗处理的控制。人工照明分区域照明与局部照明两种。局部照明可以增加亮度,突出重点,引起观众的注意。顶光、正光、侧光、逆光、点光、虚光、底光、反射光、交叉光、混合光、散射光、背景光、投影光等照明形式多样,配合起来使用,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彩效果,制造不同的气氛。[3]采光的运用可以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给予不同处理。另外,任何灯光本身都有自己的光色,光色与文物的色彩应用得好,更可以焕发展品的光彩。

色彩,是由光波的长短不同而产生的,除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色相区别外,色彩本身也有色度和色性的区别。文物藏品的色彩是由间色和复色组成,间色由两种色光组成,复色是由间色即三种以上光色组成。除瓷器、珐琅、年画等文物外,大多文物基本属于复性色彩。由于光线明暗的变化,产生大面积的浅色调或深色调。色彩的透视原理,文物的色相纯度高的色彩显得距离近,容易突出。纯度低的色彩显得距离远,物体之间的颜色接近而协调,因此,要借助局部照明缩短展品原有色彩的色差。红、黄、蓝被称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光色。间色与另一种原色互为补色,或成对比色。物体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冷暖,黑、白、灰色被称为中性色,色彩学称其为色性。色彩心理学研究的是色彩与人的情绪反应。色彩相互之间还有反射,要特别注意背景环境与文物之间光与色的互补关系。有些陈列材料的颜色在光照的作用下瞬间会产生色变,为避免有损展品的显色性,大面积的背景适宜亚光色或浅中性色材料,在光的反射下,具有吸收光色的特性,色彩舒适而协调。展线较长的陈列光色的设计应适当地变化,避免视觉疲劳。

从观看者的舒适角度而言,陈列柜光照的亮度从玻璃反射出来时,必须比柜内本身的亮度要小,这是因为色性的视觉效果与观众的面部以及环境竞相辉映。为创造良好的色彩条件,展品周围的色度与展品光照亮度比为3∶1。如果把陈列柜内的背景、顶板以及展品的座架等表面反射率限制在对陈列品有利的程度,就可减少对视觉的干扰。光源的照射方向和光照强度作适当调整,可以消除不良的阴影。当陈列展品与主光源的夹角在200度以下时会对展品产生阴影,可以把光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把光源放置在隐蔽的区域内。[4]遮光板设置防止眩光直接反射观众的眼睛,避免产生不适的感觉。为防止强光通过展品反射到观众眼中,应适当地调整光源和展品的相互角度。当展品表面有光泽时,射入的光就会在展品上产生镜面反射。珍贵书画在展柜中陈列,玻璃上常常会出现类似的眩光。为防止这种反射眩光产生,也可将书画倾斜安装。当玻璃内的光照度低于观众所处位置的照度时,便产生柜内展品色相降低并出现玻璃面上的观众虚影叠加。消除的办法有:避免展品靠近陈列室窗口陈列;提高陈列柜内的亮度;减少陈列设备中的光滑面,忌用反光强的材料;缩小展品与玻璃面之间的距离,展柜内的背板不宜采用深色,避免镜面的形成;室内装饰材料不使用亮光材料,空间照度减弱;展品与背景亮度要适当。

四、光是设计的重点环节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成功有赖于诸多因素,其中光线因素尤为重要。陈列室采用人工照明是现在博物馆通用的采光手段,人工照明分区域照明和展柜照明。区域照明采用定向性照明。把光集中到墙壁立面上,而不是地板或顶面,从墙壁反射的光已足以使观众在陈列室中顺利通行,有利于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展品上。在无光源反射映像区内布置光源,一方面能避免反射眩光,另一方面又能使较厚实的展品不至于产生阴影。[5]则立体感较好,展品的层次更加清晰。

光照对展品的辐射影响。紫外辐射是引起展品变褪色的主要原因(见下表)。红外辐射可使展品的温度上升,从而使展品产生干化、变形、裂纹出现等。利用能吸收紫外线的材料就很容易减弱从光源来的紫外辐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做法。对红外辐射,可以采用红外辐射少的光源(如荧光灯)或采用冷光碘钨灯等,或在灯前面安装能吸收红外辐射的滤光器。展品的显色性应考虑在除去红外线和紫外线后能将物体的自然色彩真实地再现出来,应选用光色和显色性接近于日光的光源。

光源的紫外线相对辐射含量

光辐射、温度等外界条件易造成文物的损伤,因为光对展品的损害作用的大小与照度、时间成正比。所以,对于敏感和特别敏感的材料,应设法减少曝光时间。在有人参观时才开灯,在非展出时间让展品处于黑暗的环境之中;展品上方加过渡层,利用复制品,放录像,定期更换展品;把对光特别敏感而且特别珍贵的文物保存在特制的展柜或特别设置的展室里,能有效地保护文物。对光不敏感的物品有金属、玻璃、石材、陶瓷、珠宝、珐琅等;对光中等敏感的物品有漆器、木器、竹器、骨器、油画、壁画、天然皮革、动物标本等;对光很敏感的物品有纸质书画、纺织品、印刷品、树胶彩画、染色皮革、植物标本等。[6]

现在很多博物馆采用卤素灯,可是卤素射灯在使用中存在紫外线透出的问题,尤其是紫外线对收藏及展品、人体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还能使一些珍贵物品褪色、变质或损坏,大力提倡使用能吸收紫外线、滤红光、滤黄光的射灯来改善展示用光环境,光的能量转化为可见的光照,降低对展品的损害,使珍贵的文物得以长久保存。

在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传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博物馆的陈展设计愈趋向于更高领域,设计已从传统迈向多元性的现代陈列理念,专业设计工作者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很多有才华的设计人才脱颖而出,探索与实践着人性化的展示环境,仅光照技术就是其研究的学科领域。收藏历史文化信息资源的博物馆,陈列照明既是一项科学保护,又是一种艺术的展示。人性化的设计可以打造博物馆的品牌展览,营造出富有生命、充满活力的艺术空间,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从中受到启迪,感受愉悦。

(作者系宁夏固原博物馆馆员)

【注释】

[1]严建强、胡群芳:《博物馆展示中的时间因素及其变化》,《中国博物馆》1998年第2期。

[2]许亮主编:《展示设计》,长沙:湖南出版社,2004年。

[3]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4]孙成群:《漫谈博物馆照明设计》,2006年。

[5]王蕊:《博物馆工作手册》,2007年。

[6]王蕊:《博物馆工作手册》,200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