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度创新的内涵_高校师德建设的理

制度创新的内涵_高校师德建设的理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度创新的内涵_高校师德建设的理三、制度创新的内涵(一)制度的内容创新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创新,一是无中生有,即没有这方面的制度着手建立起来;二是修订完善,即对业已形成的制度批判继承。师德建设制度创新,关键是建立健全导向机制。建立师德考评内容与标准是师德有效性建设的前提。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师德考评体系,对于高校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制度创新的内涵_高校师德建设的理

三、制度创新的内涵

(一)制度的内容创新

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创新,一是无中生有,即没有这方面的制度着手建立起来;二是修订完善,即对业已形成的制度批判继承。不管是建立制度还是健全制度,都需要广泛借鉴,消化吸收再创新。

良好的规章制度是提高约束力、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机制。高校要立足长远,树立长期观念,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师德规范要求,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科学制定和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可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相应的文件与规章,明确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思路以及具体实施的基本原则,使师德建设工作目标明确,有章可循,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整个教师队伍全面素质的提高。师德建设制度创新,关键是建立健全导向机制。

1.培训机制的创新(www.guayunfan.com)

高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师德培训制度和培训档案,将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对新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实施岗前理论培训、推行中老年优秀教师结对帮助扶持引导的“导师制”、加强社会实践锻炼环节等手段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等内容传授给他们,使之明确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提高角色转换的认识和自觉性;对在岗教师的培训,一是强化业务考核的指标体系,在教学科研上压担子,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刻意进取科学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师德风范;二是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建立师德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促进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不断提高。

2.激励机制的创新

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对认真履行师德义务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方法,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使其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强烈的事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岗位津贴、课时酬金、住房改善、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提高其物质待遇。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

3.监督机制的创新

师德监督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通过设立师德督导巡视组,进行不定期的问卷调查,建立师德监督网站,对教师师德加以示范和警戒,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以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

4.评价机制的创新

师德评价机制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师德评价应分为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三个层面,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评估活动,推动高校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5.竞争机制的创新

在教师管理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可有效地推动师德建设。既可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优秀人员吸收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以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也可通过挂牌授课、落选待岗的方法,使广大教师始终对工作有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以此增强教师积极进取、德才兼备的自我完善意识;还可对师德评价不合格、业务素质低的教师采取离岗培训、自学进修的方式加以劝解,限期整改仍不过关者坚决调离教师岗位,优胜劣汰,优化教师队伍。

(二)制度执行形式和方法的创新

制度的创新除了内容的创新,还有制度执行形式和方法的创新。再好的师德建设制度,如果没有坚强执行力的人去执行,也等同虚设,无济于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师德水平的提高。

制度执行形式和方法的创新,一是细化师德指标,增强可操作性;二是执行要有力,考核要有效。建立师德考评内容与标准是师德有效性建设的前提。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师德考评体系,对于高校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多层次的师德考评原则,高校师德的考评体系可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种。对于师德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于不称职的教师可实行一票否决,调离教师序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