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原则_人文教育教学论

中学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原则_人文教育教学论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原则_人文教育教学论二、中学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原则中学实施人文教育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句话,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而,在中学实施人文教育应当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也即审美教育。(二)中学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原则实施人文教育应该遵循一定的基本规范和准则,也就是说,教育者应该在思想上时刻牢记几条准绳。

中学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原则_人文教育教学论

二、中学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原则

中学实施人文教育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句话,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赋予了教育者的神圣职责,也指明了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遵循原则。

(一)中学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拥有开创事业人生、发展自己,实现自我所必需的方法与能力。其中包括教给他们获取知识能力,激发他们追求未知的渴望,在他们内心里建立起自我教育的观念和能力,培养他们一生追寻与完善自我的激情、想象与创造力。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拥有一个健全、充实的精神世界。能够接受并维系社会价值观体系,能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面对诱惑、挫折、打击能够把持自己、不轻易迷失和放弃的信念,能够珍惜生命、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点点滴滴的体会和感动。(www.guayunfan.com)

中学只是人生教育的一个阶段,培养一个具有人文情怀、人文精神的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中学实施人文教育应该注重其基础性。具体来讲,应该注重下列两种意识的培养:

1.关心意识的培养

人文首先是人性,人性首先体现在关心——关心自己,关心别人,不以自己为中心,即培养受教育者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关心。从关心一枝一叶到关心整个世界,从关心身边的亲朋好友到整个的人类,从关心自身的发展到关心集体、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关心自己,包括关心自身健康;关心家庭、朋友、团体;关心他人;关心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全球生存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如果学会关心,人们就会应对自如地处理好诸多的现实问题。

如果学会关心,人们就会自觉地、自由地、负责地、欣喜地、充满爱心地参与生命,成为创造的合作者,成为存在的守护者

如果学会关心,人们就会激发出发展的活力,生发发展的自觉,使自身的认知、能力、态度、价值观、情感等得到整体的和谐的发展,并且在发展中享受到一种“神驰”的快乐。

从一朵花里,我们可以体悟到造化的神奇与美妙,从而生发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热爱。蕴涵着美的每一段音乐、每一幅画、每一页文字、每一道风景、每一缕情谊以及每一个创意设计制作、每一项包含科学精神的技术,乃至柔嫩的一片草叶及其微风中的一缕摇曳……也都可以滋养心灵,激起追寻的愿望与笃实的努力。

2.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科学求真,人文至善。科学强调事实,人文关心价值。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理想,追求真善美。而其前提是有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美,知道什么是人生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有审美的能力。因而,在中学实施人文教育应当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也即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对“内在情感”的理性塑造、规范、控制、调整和引导,对生命、意志力的理性调节、规范和引导,对认知系统中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理性渗透和引导。审美教育将感性与理性、感受力与理解力融合在了一起,同时,还增强受教育者的内驱力,完善、成熟其内在心理结构,提高其情商。审美教育引导受教者走向对感性形式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和领悟,培养渗透着理性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开启了由抽象思维能力走向直觉思维能力、由认识真理走向创造发明之路。艺术、科学中的灵感与顿悟,都是审美教育对智力开发的贡献。

(二)中学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原则

实施人文教育应该遵循一定的基本规范和准则,也就是说,教育者应该在思想上时刻牢记几条准绳。这几条准绳无时无刻地左右着教育者行为,让其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1.人文教育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特色

人文教育应从人文教育的内涵出发,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人文精神;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必须在人文的环境下培养。在中学实施人文教育,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都要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必须有人文情怀,都要力求体现人文精神。不能在传统的教学上空掩人文面具,借人文之名,行摧残人性之实;也不能依旧唯分唯书唯师,而不重人不重德不重学生。人文教育应该将知识与精神融合起来。

2.人文教育必须从中学的实际出发

人文教育从课程规划、设计、实施,从选材、确定目标方法到具体组织实施,都要考虑到学校的师资、设施、生源、财力、场地、学校环境、校风教风学风等因素,都要和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等相结合。要考虑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施教要遵循知识和认知的规律、逻辑顺序,既要满足学生在道德、知识、能力上的需求,又要主动引导学生的求知需求。要把育人的理想和现实的条件相结合,不能理想化、想当然。只有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人文教育才可能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与价值,才能确实在中学生中产生共鸣。

3.人文教育必须与新课程试验等教育改革相结合

新课程地实施,新理念梳理,的确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人文教育的开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人文教育应该自然而然地融入新课程改革中,应该与新课程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让人文教育给新课程指向,让新课程改革为人文教育开路。

4.人文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性,讲求实效

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精神的过程是人文知识的内化过程,亦可谓之“教化”,这种“教”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对人生意义之“觉”、“悟”的亲切指点,因此,它是“自律”意味上的生命体征,而不是“他律”方式的淳淳说教。人文教化所倚重的乃是潜移默化,是涵养,是孕育,是启迪,是理解,即学生个人的自主理解,以各自的“生活世界”为根基去理解,并且又使这种理解回归到各自的“生活世界”之中去提升自我生活与人格的品质。由感性到理性,始终不能脱离对生活的真实感知;由具体到抽象,永远不能放弃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验。因此,必须将人文教育从大量概念、事实、原理及技术的掌握中解放出来,促进对个体和社会日常生活实践的人文反思,唤醒青少年一代真正内在的人文需要,培养他们基本的人文素质,帮助和鼓励他们理解历史上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切实增强他们对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堕落人文意识的批判力和抵抗力,使他们真正地感受和体验到人性的美好和尊严。在人文教育的方法方面,要坚决摒弃那种简单的“灌输”、“说教”和“训导”。作为一种反思性、主观性和个体性的知识,人文知识所期待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掌握和应用,而是期望能够引起学习者真正的关注和反思。因此,有效的人文教育方法应是“实践”和“反省”。在实践中实践者感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在反省中个体发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只有通过这些方法,人文教育才能够克服抽象的、过失的、空洞的和无力的弊端,人文知识才能从“无活力的知识”变成“有活力的知识”,才能从“专业的知识”变成“一般的知识”,才能从我们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我们人类脆弱心灵、生命和人性的“维他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