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分析

时间:2022-09-15 人际关系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1世纪之初,经济全球化正日益向纵深发展。虽然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就已导致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生,但是,它的真正发展是在垄断资本形成以后。贸易全球化的前提是技术的全球扩散。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21世纪之初,经济全球化正日益向纵深发展。

11.1.1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越出一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各国生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它是生产社会化越出国界向国际发展的表现。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活动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内不断运动的过程。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是在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下形成的,国际分工的发展成为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虽然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就已导致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生,但是,它的真正发展是在垄断资本形成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国际分工的深化,成为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动力。因为20世纪后期以来高新技术的发展在寻求国际合作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强,一方面,高新技术所具有的综合性、难度大、风险大的特点,使其开发和利用的巨大投资,往往不是一国某个企业或研究机构所能承担的,只有在多国合作之下才能取得新的进展;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部门、新的工艺和新的产品,改变了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任何国家难以在所有部门、所有生产工艺中占有优势,必然要求加强国际分工和协作。因此,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国际分工,零部件、产品和生产工艺的专业化国际分工取代了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

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1)生产要素国际化,即进行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日益依赖于国外市场的供给,劳动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国际间流动;(2)产品的国际化,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日益依赖于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3)生产过程国际化,即大垄断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或开办新公司,或设立子公司,日益扩大生产和经营的规模,使生产分工日益向国际专业化分工发展;(4)科学技术国际化,即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日益扩大,重要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以独立化的资本向国际范围扩展,形成了三种表现形态: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是指商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当代的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行为,包括有形商品的进出口和无形贸易。借贷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运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间接融资,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股票、债券等交易。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它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他国兴建生产性企业实现的。产业资本国际化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国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产业资本国际化成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它标志着资本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理论前沿

我国学者关于经济全球化内涵探讨的三个层面:认为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经济活动正通过生产、贸易、金融和资本的跨国网络,以空前的广度、强度和深度向全球扩张,使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经济全球化也必然对社会文化层面产生强烈的、渗透的和深刻的影响,导致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认为各主权国家要求平等地参与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改变既有的游戏规则,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它与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是与产业革命、工业经济相适应的;而经济全球化则是与信息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因此,经济全球化讲到底是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2)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制造业的生产,发展中国家进行初级产品的生产,发展中国家在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提供原料的同时成为其商品销售市场;而经济全球化则是以水平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也进行制造业的生产,寻求工业化的发展。

(3)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反映的是以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为主的经济交往形式;而经济全球化反映的则是各种生产要素都得到流动的经济交往形式,不仅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有更大的发展,而且国外直接投资、劳务贸易、科技转让、信息传播、人员交流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发达的世界市场体系。

(4)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主要以国家为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而经济全球化则是在以国家为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之外,跨国公司成为密切国际经济关系的更为重要的主体。

11.1.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第一,生产全球化,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尖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增强。生产全球化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内容,即使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现代工艺和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使垂直型国际分工

资料来源:[英]G.F.斯坦雷克.学经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28

发展为水平型国际分工,使注重产品的前后向联系发展为重视产品型号、产品零部件以及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网络,各国国内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产品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

第二,贸易全球化,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流通领域中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程度得到增强。贸易全球化的前提是技术的全球扩散。在国际分工发展基础上,跨国公司将一些成熟的技术和关联性技术扩散到世界各地,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在各国之间进行梯度转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的交叉投资、企业兼并等,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并把技术较为陈旧、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各国之间交流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必要性大大增强。随着加入区域集团国家的增多,全球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大,并且还出现了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强,各国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15

跨国公司投资数据

2007年10月16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年度世界投资报告说,2006年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3万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8%,接近2000年创下的历史最高记录1.4万亿美元。报告还显示,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投资者,它们的投资额占2006年世界总投资额的84%。发展中经济体和过渡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外国直接投资额达到193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6%。

资料来源:新浪网.2007-10-17

第三,资本全球化,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国际直接投资是资本全球化的基础。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和投资方式日益趋于多元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投资的方式既有设立新企业、收购兼并,也有股权投资、非股权投资。国际直接投资的总量也迅速增长,目前高于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此外,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已由初级产品部门转向制造业,特别是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对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的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的投资,不仅增长速度最快,而且所占比重也最高;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主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目前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有明显增长。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也是资本全球化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国际金融市场主要包括国际信贷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国际股票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等。资本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强,各国之间的金融联系日益紧密,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经济安全的要求。

11.1.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了一个整体,预示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68

第一,市场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市场经济在地理空间上扩展,它从一国范围内产生的经济体制扩展到世界范围,形成为国际性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在运行系统上扩展,它由本国市场经济的运行系统向国外延伸,形成为全球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市场经济潮流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发展自己的国内或地区内的市场经济,市场体制、市场发育日益具有全球性质;整个世界市场趋于统一,商品、劳务、技术、信息、知识等都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尽管不同类型的国家,市场经济的类型、发展速度不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不发达、不成熟,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之路。但是,无论怎样,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出现的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集团

欧洲联盟原称欧洲经济共同体,是当代国际垄断联合的组织形式中一种比较完备的高级形式。欧洲经济共同体也称欧洲共同市场。1958年成立,经过四次扩大,到1995年1月1日,发展成一个拥有3.765亿人口、近3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经济集团。欧洲经济共同体由最初只是单纯的关税和非关税领域的合作及建立统一大市场的经济政策协调,扩展为经济与货币、外交与安全、司法与社会事务的联盟。1999年1月1日,随着欧元的正式启动,欧洲经济共同体也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1992年由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形成的,其前身是1989年由美国和加拿大在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美加自由贸易区。1994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实行的是商品、人员、资金、劳务的自由流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囊括人口最多、影响潜力巨大、具有独特合作形式的组织。1989年启动。我国于1991年加入。它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既有主权国家又有地区经济;它下设的多个委员会只是在信息交流、研究共同问题和开展联系等方面起协调作用;它的特点是:合作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把自愿的个别行动和适当协调的集体行动结合起来,把对区域内开放和对区域外开放结合起来,以求得既保持个性又发挥共性的合作与发展。

第二,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区域经济集团是指相邻的若干国家结合成一个范围较大的经济区,通过它们之间签署某种条约、协议而形成为区域性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组织。区域经济集团的宗旨是为了增强和扩大集团内部的经济实力,提高集团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为集团成员国争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同,区域经济集团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五种:(1)自由贸易区,即要求废除区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但各成员国对区域外的国家仍然保持各自的关税制度。(2)关税同盟,即除了要求废除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外,还要求有统一对外的关税制度,并按照已经协调好的比例分配进口配额和关税收入。(3)共同市场,即除了实行区域商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对外关税外,还实行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协调各成员国的货币,联合干预汇率浮动幅度,进而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制度。(4)经济同盟,即在区域内实行毫无限制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制定统一的产业政策,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金融、科技和社会政策,废除政策上的歧视。(5)完全一体化,即各成员国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统一经济发展规划、统一制定财政和社会政策,设立一个中央机构负责对所有事务进行调控,制约各成员国。

第三,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就已形成相当规模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求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统一整体,各个国家都必须面向这个全球市场,实行规模生产和经营,积极参与世界竞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组成了更大规模的超国界的经济实体。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有相互持股、相互兼并和共同出资兴办新企业的形式外,还有跨国联盟,即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以结盟的方式在投资、科研、生产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的合作。跨国联盟主要实行资源共享、利益同求、风险共担。它的主要形式有合并式联盟、互补式联盟和项目式联盟。组建跨国联盟,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导作用的增强。

跨国公司基本数据

2002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在世界各地大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其麾下共有85万家子公司。据统计,2001年,全球所有外国子公司共有雇员5400万人,这些外国子公司的年销售额近19万亿美元,是当年世界出口额的两倍以上。据悉,目前外国子公司的销售额和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全球GDP总值和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的1/10和1/3。

跨国公司着眼于在全世界范围内考虑生产布局、营销渠道、长远发展等问题,哪里有业务,哪里有利可图,它就会涉足哪里。因此,它又以其全球性生产经营的企业形态,以其相互间的联合与合作的形式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以及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联系,形成了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活动中囊括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空前巨大的网络,从而使全球化的经济成为网络型经济。跨国公司之间的联盟更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为这种联合与合作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强强联合与合作,它有利于突破贸易壁垒、分散投资风险、引进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使国际竞争在更大的规模上得到开展,从而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