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元明之际的独特学风_梁寅的传奇人生

元明之际的独特学风_梁寅的传奇人生

时间:2022-08-1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元明之际的独特学风_梁寅的传奇人生一、乱世的观念流变十四世纪中叶的元明之际,确实有点“天崩地裂”的味道。这种价值观念中崇尚自由的成分和动荡的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打破了元代中期以来以气浑政平为主的熙治局面,为元明之际学风的转变奠定了社会基础。文人结社与著书讲学的风气,直接影响到元明之际的学风。上述不同,构成元明之际学风的差异,表现出这一时期相对自由的学术气氛。

元明之际的独特学风_梁寅的传奇人生

一、乱世的观念流变

十四世纪中叶的元明之际,确实有点“天崩地裂”的味道。由政治腐败而引起的大股小股的农民起义,从至正改元时开始,直到后来酿成声势浩大的元末农民战争。至正十一年(1351)后,起义军内部分化组合。朱元璋占据浙东,据有形胜;张士诚攻占平江,据有吴中;陈友谅自立汉王,控制江、汉;方国珍治于庆元,兼领温(州)、台(州);明玉珍也在四川建立了夏政权,从而形成群雄割据之势。这一时期,东南沿海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世俗化倾向。在泉州、扬州、松江、上海等一大批商业城市中,产生了“杼机四五具,雇工十数人”的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为特点的雇佣劳动关系。这应该是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最早开端。商品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变化,舍本农,趋商贾,追求感官享乐和“挥麈谈玄,援琴雅歌”的精神生活,成为一时风尚。这种价值观念中崇尚自由的成分和动荡的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打破了元代中期以来以气浑政平为主的熙治局面,为元明之际学风的转变奠定了社会基础。

二、乱世百家争鸣的自由之风

受元明之际自由动荡气氛感染的知识分子,一方面寻找着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思想。他们各抒己见,著书立说。当时刘基著《郁离子》,叶子奇著《草木子》,陶宗仪著《辍耕录》,宋濂自称“龙门子”,孙大雅为“东家子”,杨维桢称“东维子”,倪云林称“云林子”,徐达左称“耕渔子”,王彝称“妫蜼子”,遂成诸子百家之言,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www.guayunfan.com)

当时,知识分子中不少人退居讲学,如宋濂入龙门山著书,“欲垂空言以诏来世”;刘基先“在绍兴放浪山水,以诗文自娱”,后居“青田山中,乃著《郁离子》”;郑玉讲学师山书院,于师山纂注《周易》;赵汸“结茅于星溪之古阆山,……潜心著书。虽当颠沛流离,而进修之功不少辍”;戴良买地结屋,“与同辈讨论濂洛性理之微言”;赵偕于元末隐于大宝山,与人讲道论学;郭完隐于壶山,以教授生徒为业;汪克宽归乡研究经书,著书讲学,生徒甚众。退居讲学,遂成一时风气。大批知识分子退居讲学,使一些志趣相投的人很自然地聚集在一起,或研磨经义,或觞咏唱和,相为结社,形成不同的文人集团。在方国珍占据的温州、台州,林彬、萨都剌集名士赵俶、谢理、朱右、天台僧白云等四十二人,修禊赋诗,自成一派。在福建陈有定幕府,有王翰、郑定、吴海等人自然成社。朱元璋帐下,聚集了刘基、宋濂、王祎、陶安、汪广洋、胡翰等人,这些是由于分别依附于各割据势力而自然形成的文人集团。还有的文人集团是属于文人的自由结社。当时东南一带,士大夫以文墨相尚,每岁必联诗社,如徐一夔有聚桂文会,曹睿之有景德诗会,缪思恭有南湖诗会,郑完等人有壶山文会,浦江吴氏结月泉诗社,马莹、徐舫、何景福等人结为睦州诗派,陈樵、李裕、李序、项诇诸人成浙东诗派。这一时期的文人集团中,影响最大的有浙东学派、吴中诗派、闽中十子社、岭南南园社和江右诗派。文人结社与著书讲学的风气,直接影响到元明之际的学风。就如上述社团而言,浙东派偏于学术而近于实,闽中、江右、岭南偏于文艺而重于雅,吴中派更多地表现为狂荡与虚浮。上述不同,构成元明之际学风的差异,表现出这一时期相对自由的学术气氛。

三、经世致用的笃实之风

当蒙古入主中原时,赵复传理学于北方,并于燕京建太极书院。自是,北方始知周、程、张、朱之学。中统、至元间,忽必烈采纳汉族知识分子的建议,推行汉法。当时,风俗则浑厚朴茂,用人则端重笃实。有才能智略之人,除姚邃、王磐、许衡、商挺外,另有“太保刘公秉忠,丞相史公天泽,平章廉公希廉,宋公子贞,左丞相张文谦、董公文炳,参政杨公果、贾公居贞,枢密董公文现、赵公良弼,尚书刘公肃、李公昶、徐公世隆,内翰窦公默、王公鹗、董公文用、郝公经,太史杨公恭懿、王公恂、国公守敬,对汉儒之学的态度,如苏天爵在《四先生书画记》中所评“笃信而坚守之,不杂小人,不营小利,不责近效,不惑浮言”;于后生学子,虞集在《送李扩序》的描述是“勤之以洒扫应对以折其外,严之以出入游息而善其中,掇忠孝之大纲以立其本,发礼法之微权以通其用”。他们施理学于政事,成就了中统、至元间的至治局面。至元、大德期间,在朝大臣,多为文士。他们道包儒释,学究天人,寄天地之腹心,系生民之休戚,虽然朱陆合流的学术气氛开始向心学一方倾斜,但文人们仍固守着朱学的笃实至治之功。延祐开科之后,朱子之学成为国学,天下文人非程朱之书不读。当时学风,虞、杨、范、揭倡导雍熙和平之诗,黄溍、吴莱、柳贯推明义理之学,其为学务在力行,言必思践,使延祐至治学风一趋于实。到至正年间,天下骚然,有志之士无不关心国家命运,并以不同方式践履着理学关心世运的精神,使元明之际的学风承袭元代经世致用的传统,保持了淳朴笃实的一面。

重视和强调朱子思想中“致知”的一面,讲求实理,反对空言,经世致用,是元明之际笃实学风的主要体现。自宋至元末,理学流布天下,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尽管理学内部存在着朱陆之争,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以及这一理想所濡染的士大夫的天下国家之责,却是一以贯之的。元明之际的士子在取陆学心学的时候,兼取了朱学的笃实用世精神。

陶安所言“士当治世,思欲致用”“人生无百岁,功业必乾乾。此志不忧国,何颜可见天”,道出了元末士子志在用世的高尚情操。他们接受朱子由外及内、由物推知、“格物致知”的为学求道的方法,重视践履,认为学莫先于立志,志既定,然后即物以穷理,存心而致知,力行以求至;在此基础上,宋濂、詹烜提出“用致知为进德之方,借持敬为涵养之地”,“一切以实理求之,反而验之于己,非有以信其必然而已”的主张。

元明之际的知识分子多反对空言,陶安在《张文道名字说》曾评述:“道之显著者为文,文与道异名而同出也……夫饰浮艳以为人,论空寂以为道者,无用于世也。”这种厌弃空言的风气,和用世、致知、求实的风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元明之际盛行复古注经的风气。这种复古,一是受科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当时开始出现的虚浮之风而产生的。当时不少士子师古的目的之一,是学习先贤以修身治世。正如陶安在《送于遵道》一诗的序中所说:“学以师古为贤,不以戾俗为迂也。往圣主心修道,酌于大中,嘉谟盛行,经纶事物,炳之方策间,务学法此而已。”学术上的复古倾向,带来了此时诠注经书的风气,梁寅的《周易参义》便是一例,此外有刘基的《春秋明经》,程端学的《春秋本义》《春秋试问》,郑玉的《春秋经传阙疑》,杨维桢的《春秋合题著说》,曾贯的《易学变通》,朱祖义的《尚书句解》,汪克宽的《经礼补逸》《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景星的《大学中庸集说启蒙》,周伯琦的《说文字原》等。

正因为注经热的兴起,元明之际学子特别重视考据方法。清代四库馆臣曾有这样的评价:赵汸《春秋属辞》“淹通贯穿,据传求经,多由考证得之,终不似他家之臆说”;梁寅《周易参义》“诠释经义,平易近人,言理而不涉虚无,言象而不设附会,大都本日用常行之事”。他的《诗演义》“博稽训诂以启其塞,根之义理以达其机”,“浅显易见,切近不支”;朱祖义《尚书名解》“随文诠释,辞意显明,使殷盘周诰,佶屈聱牙之句,皆可于展卷之下,了然于心口”,有“古者离经辨志之意”,“先儒笃实之遗”。

元明之际学术上的笃实风气,强化了当时文人士子担当世运的精神。不管是辅佐于群雄的知识分子,还是竭力支撑行将倒塌的元社大厦的元廷忠臣,实质上都是在以行动践行儒家关怀世运的人格理想。

四、反思社会,大胆批判

元朝覆灭后,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对元朝的灭亡进行反思和总结。宋濂《进元史表》中有这样批评元廷的文字:“丰亨豫大之言,鼓倡于天历之世,离析涣奔之祸,驯致于至正之朝。嬖幸蛊惑于中,权奸蒙蔽于外,汉网祗因于疏阔,周纲遽至于陵迟。风宪皆为不捕之猫,将士尽成反噬之犬。由是群雄角逐,九域瓜分,风波徒沸于重溟,海岳竟归于真主。”叶子奇在《克谨篇》中也曾抨击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以至深闭固拒,曲为防护……王泽之施,少及于南,渗漉之恩,悉归于北”,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灭亡。这些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反思,体现着由理学培育出来的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在对社会拳拳关注的人心和世风中,闪烁着一道耀眼的亮光。

【注释】

[1][元]杨维祯:《铁崖乐府》卷五《盐商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66页。

[2][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哨遍》,北京:中华书局,1997,第210页。

[3][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三十四《一行传》,中华书局1974版,第370页。

[4][宋]苏辙:《栾城集》卷二十一《上皇帝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61页。

[5]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附录一《历代登科表》,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6][明]宋濂等:《元史》卷八十一《选举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2019页。

[7][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旗联》,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43页。

[8]《汉晋之际之新自觉与新思潮》

[9]彭茵:《元代江南文人风尚与文学》,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