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难以预料的胜败_关于乾隆的事迹

难以预料的胜败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难以预料的胜败_关于乾隆的事迹决策已定,出征在即,两广总督迅速忙碌起来,调兵遣将,筹备粮饷。他深知这一点,所以应孙士毅的请求,批准他统领一万大军出关,作为正兵。消息传到北京,乾隆十分欣喜,极力称赞孙士毅用兵如神。在不知不觉中,黎维祁的新政权和孙士毅的清军队伍,已经引起了宗亲大臣和百姓的不满,甚至是抵触。孙士毅没有遵照乾隆的旨意办事,反而向乾隆奏报,声称新任安南王黎维祁需要清军帮助,以荡平阮惠残余。

难以预料的胜败_关于乾隆的事迹

决策已定,出征在即,两广总督迅速忙碌起来,调兵遣将,筹备粮饷。虽然乾隆一直认为,“数千清朝大兵”即可平定安南,但是战争毕竟是大事,容不得掉以轻心。他深知这一点,所以应孙士毅的请求,批准他统领一万大军出关,作为正兵。同时,他又令云贵总督富纲派出八千精兵,交由云南提督乌大经统领,作为偏师,大军将由云南蒙自出发,进攻安南的宣光、兴化等地。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乾隆知道安南国内动荡,又值节年荒歉,于是便谕令沿途设立安站,从内地转运军粮。在他的刻意安排下,云南、广西两路共设下了七十余个台站,充分地保证了军粮的供应。

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月,孙士毅与许世亨率领两广精兵一万人出镇南关,直捣安南王都。为了以策万全,孙士毅特留两千精兵驻守谅山。云南提督乌大经则率领精兵八千,自云南出发。

这一次出征,和乾隆想象中的一样,十分顺利。两路军马气势如虹,所向披靡,一路上阮氏守军尽皆望风而逃,不敢应战。(www.guayunfan.com)十一月十三日,孙士毅路清兵前锋抵达寿昌江,与阮惠军遭遇。凭借天然地形之险,阮惠军与清军展开了激战。清军勇猛不可拦,阮惠军败北,只能退守南岸。仓促撤退中,阮惠士兵挤断了浮桥,致使清军无法渡江。在孙士毅的指挥下,清军砍竹编筏,渡过了寿昌江,一路上并不停顿,继续南下。后清军又与阮惠军展开了几次交战,后者均为清军所败。

十四日清晨,清军抵达市球江边。

市球江、寿昌江、富良江,这三处地方被称之为安南国三江之险。和寿昌江不同,市球江江面比较宽阔。阮惠在南岸坡岭上屯兵,并于沿江一带竖立竹木栅栏,企图凭借江阔水险,加之重重栅栏,阻挡清军前进的脚步。阮惠知道情势危急,而市球江又是最好的天然屏障,不能被清军攻破。为了增加胜算,他甚至不惜血本地运来大炮,陈列江边。

结果,在大炮的猛烈轰击下,清军严重受阻,死伤无数。

为了扭转战局,孙士毅派出一部分官兵,趁夜于二十里外偷偷渡江,埋伏在阮惠军营四周。十七日,清军突然对阮惠军营发起了进攻。一时间杀声震天,火光四作,阮惠不辨清军多寡,以为清军大举袭来,心中胆怯仓皇而逃。阮惠大军全面崩溃,战死、溺死,被俘者近两千人。

在富良江,清军同样遭到了阮惠大军的抵抗。阮惠一改往日据江而守的作战策略,派遣士兵乘船在江中以枪炮攻击清军。他以为士兵乘船在江中御敌,机动灵活,可以有效阻挡清军渡江。针对这种情况,孙士毅则派精悍士兵乘坐小舟,趁夜驶到江中夺取大船,一举击溃了阮惠大军。

二十日,清军已经全数渡过富良江,乘胜追击阮惠军队。对于阮惠来说,富良江是最后一道天险,他已无险可守,只得继续向南逃窜。

孙士毅虽是文人出身,但却深知两军交战时间的重要性。他下令清军沿途追剿阮惠残军,痛斥那些想要割取敌人首级邀功的官兵。结果,清军以急行军的速度,攻入了安南国都黎城。消息传到北京,乾隆十分欣喜,极力称赞孙士毅用兵如神。

此时是十一月二十日,孙士毅率领清军从出发到收复黎城,仅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这对于一个文人出身的将领来说,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乾隆这么认为,孙士毅也这么认为,他们都在为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高兴。然而,这终究还不是最后。

二十日夜,黎维祁也从藏匿的乡村回到了都城。乾隆曾经给孙士毅下过一道谕令,让其攻克黎城后,传旨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黎维祁回到黎城,孙士毅便要遵皇命传旨册封。但是,黎维祁却以“陵寝尚陷贼境,未获展拜”为由,恳请暂缓册封。什么意思呢?他是在说,代表祖宗根基的陵寝还在叛军手中,我怎么能够安心受封。他其实是想借清军之手,除掉阮惠残余。

孙士毅不笨,自然明白他在说什么。可是,他还是遵照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二十二日宣读册文,进行加封。他认为早日册封,可以早日安定民心,使安南尽快从战乱中恢复过来。至于黎维祁的“暗示”,他认为凭借清军的力量,完全可以帮其解决难题。所谓的难题,自然是对阮惠残余的追剿问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册封完黎维祁,孙士毅留下来了。

这一留,却出了问题。

第一个问题,出在新任安南王黎维祁身上。

黎维祁本是安南王,身份高贵,地位尊崇。但是,被以阮惠为首的叛军赶下台后,他便只能流落民间,东躲西藏,吃尽了苦头。所以,重新登上安南王位之后,他为了报复,开始大肆诛戮,手段残忍。史料上记录了他的暴行:“帝(黎维祁)性褊刻,宗室女有嫁贼将有孕者,命刳之;又刖其皇叔三人,投于宫市,人情稍稍疑贰。”“刳”的意思是“剖”或者“挖”,“刖”的意思是“断足”,黎维祁用这样残忍的手段对待宗室,自然是人心离向。

其实,对于他的这种做法,不仅宗亲大臣心存不满,就连刚刚从广西边境逃回来的、他的母亲,也十分反感。她曾警告他说:“我辛苦请得援兵来,国家能经几番恩仇破坏,亡无日矣!”但是,黎维祁却根本不听劝告,仍然我行我素。

第二个问题,出在孙士毅身上。

孙士毅本是文官出身,对军事了解不多。这次领军出征安南,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打下了黎城,遵旨册封了黎维祁,让他很有成就感。他开始觉得,自己带领的军队能够所向无敌。这种心态,不仅让他无视阮惠的存在,更是纵容清兵四处为祸。其实这也怪不得他,清军一直就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打了胜仗,可以抢掠财物。这种习惯在清兵中延续已久,孙士毅也不好强加约束。

在不知不觉中,黎维祁的新政权和孙士毅的清军队伍,已经引起了宗亲大臣和百姓的不满,甚至是抵触。而这一切,他们都并不知晓。

十二月间,乾隆给孙士毅降谕多次,让其尽快班师回朝。乾隆的意思很明白:既然恢复安南王室的目的已经达到,你可以安心撤军了。孙士毅没有遵照乾隆的旨意办事,反而向乾隆奏报,声称新任安南王黎维祁需要清军帮助,以荡平阮惠残余。乾隆不同意,谕示孙士毅:黎维祁怯懦无能,“天心已有厌弃黎氏之象”,朝廷不应该再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去做这种“揆之天时地利人事实有不值”之事,还是及早撤军为宜。可是孙士毅不听,他对自己所率领的这支清军队伍、对自己,有着近乎盲目的信心。他想要荡平阮惠残余,真正恢复黎氏统治。

只可惜,他没有乾隆看得清楚。

只可惜,阮惠手中的兵力,并非“残余”。

阮惠虽然一路南逃,但多是出于畏惧心理,实际上兵力并未损失太大。他采取了最聪明的做法,暂避风头,伺机东山再起。

机会很快来了。孙士毅不撤兵回国,原本是为了消灭阮惠势力。可是,册封完黎维祁之后,他却以整顿为由,驻扎在黎城附近,并不派兵追剿阮军。结果,这给了阮惠修整以及调兵遣将的时间。阮惠探知黎城情形,知道黎维祁民心尽丧,便准备“倾巢出击”。

他先派人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除夕到清军营中诈降,孙士毅信以为真,便渐渐失去戒心,疏于防范。第二天,也就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元旦,孙士毅与清军官兵“军中置酒张乐”,一起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个时候,阮惠大军忽然渡过大江,气势汹汹地向黎城袭来。

得到消息,新任安南国王黎维祁带着家眷仓皇逃往内地,以全性命。清军方面,孙士毅与许世亨仓皇备战,但却收效甚微。阮惠大军有备而来,人多势强,更是用大象载着大炮横冲直闯。结果在黑夜中,清军乱成了一锅粥,甚至是“自相蹂躏”,伤亡极重。这个时候,抵抗已经没有用了,孙士毅只好率领清军往回逃窜。

孙士毅到底是一个文官,遇到这种突发事件,自己首先就乱了。据安南人记载,孙士毅在乱中表现十分“优秀”:眼见清军不敌,他就带着残兵率先弃城而逃。更离谱的是,在渡富良江时,他怕阮惠大军追上,非常“果断”地派人砍断了浮桥,从而使得浮桥南岸的许世亨与清军一万多人无法渡江,最后被阮军全歼。

这次出兵安南,真可谓一波三折。清军本来已然获胜,但最后还是劳而无果,而且还损兵折将。据清史料统计,仅这最后一仗,清军就损失了官兵万余,包括提督许世亨、总兵尚维升,张朝龙等将官。至于粮草辎重,更是损失无数。

总而言之,清军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