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黎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黎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鹦歌岭为中心,东北部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北部的黎母岭,西南部是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北部的尖峰岭。其中,霸王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三大木材基地之一,主峰高1411米,总面积117万亩,跨越昌江、白沙、乐东和东方等市县黎族地区。
生态资源_中国黎族

第四节 生态资源

黎族居住的海南岛中南部,其东南滨海与西沙群岛相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东接万宁市和琼海市,北靠儋州市、澄迈县和屯昌等县,最南部为三亚市的鹿回头村。地理位置很重要,控制着我国南部沿海的交通,在国防和经济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黎族居住区的总面积共有1.79万多平方公里,占海南岛总面积一半稍多。全境以海拔100米以上的丘陵和500米以上的山地为主,丘陵和山地约占总面积的80%。境内丘陵起伏,群山耸立,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1座。著名的五指山有如五指插入云霄,巍峨壮丽,高达1800多米,是海南岛的主峰。在群山之中,散布着大小不一的丘陵性盆地和河谷阶地,著名的如通什盆地、营根盆地、东方盆地、白沙盆地、乐东盆地等,只有东南部、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延展着较宽广的冲积平原。黎族的村庄就散布在这些盆地、河谷和海滨平原之上。

黎族居住地的地势一般是东北高,西南低,岛内各大河流如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均发源于五指山区,形成由许多独流入海的河流组成的放射状水系。由于河谷狭窄,滩多流急,不便于航运,但流量丰富(如万泉河的相对流量相当于长江的4倍),有利于农田灌溉和水力发电

一、五指山山脉

海南省三大山脉之一,分布地带较长而广。以五指山为中心,东北部是定安县南部的母瑞山,西南部是通什市西南角的马嘴岭。所涉及的市县,除了安定县和通什市外,还有琼海市、万宁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主要的高山有五指山(1867米)、三角山(1499米)、青春岭(1445米)、生毛岭(1374米)、创造岭(1366米)、马嘴岭(1317米)、大吊罗(1290米)、牛上岭(1289米)、昴日岭(1284米)、哥分岭(1223米)、熊狼岭(1202米)、南育岭(1201米)、红水岭(1178米)、崩岭(1158米)、香蕉岭(1154米)、同安岭(1114米)、甘蔗岭(1111米)、七仙(即“七指”)岭(1107米)、九排山(1067米)、石土岭(1050米)、报马岭(1045米)、峨屈岭(1040米)、峨灶岭(1030米)、驳白岭(1026米)、尖岭(1019米)、阿陀岭(1006米)等。

二、黎母山山脉

海南省三大山脉之一。分布的地带涉及到黎族地区4个县(市),即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通什市和乐东黎族自治县。以鹦歌岭为中心,东北部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北部的黎母岭,西南部是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北部的尖峰岭。主要的高山有鹦歌岭(1811米)、猴猕岭(1655米)、马域岭(1546米)、毫肉(1530米)、雅加大岭(1519米)、白石岭(1518米)、斧头岭(1441米)、红卖(1430米)、黎母岭(1412米)、尖峰岭(1412米)、霸王岭(1495米)、仙婆岭(1347米)、马嘴岭(1317)、七差大岭(1267)、上岭藤(1260米)、指一岭(1257米)、蒙瞳岭(1254米)、单峰岭(1237米)、鹦哥傲(1224米)、南峰山(1223米)、坡伦岭(1217米)、峨贤岭(1162米)、头运针(1162米)、黑沙岭(1116米)、金沟岭(1104米)、蝴蝶岭(1102米)等。其中,霸王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三大木材基地之一,主峰高1411米,总面积117万亩,跨越昌江、白沙、乐东和东方等市县黎族地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有繁多的珍稀动植物生长繁衍,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丰富的绿色宝地。保存着原始热带雨林环境,其种类达1400多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27种。黑冠长臂猿是世界上四大类人猿之一,内设有保护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里建立了生物圈研究基地。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热带雨林公园所在地,岭高1412米,山峰直指云间像把利剑,故名尖峰,是海南省珍贵林木生产基地。尖峰岭森林资源丰富,有花梨、母生、子京、坡垒等高等植物近1000种,林区内有黑冠长臂猿、孔雀雉、云豹、黑熊等珍稀动物,建有黑冠长臂猿保护站。

三、气候

黎族地区处北回归线以南,受热带岛屿季风气候控制,终年光照充足,年光照量达2000~2400小时,年均温度在24℃左右。夏季炎热,最热的7、8月份,温度最高不超过38℃,最冷时也很少低于10℃。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季明显,年均降雨量为1500~2567毫米。由于日照长,长夏无冬,四季常青,全年无霜,稻谷一年可三熟,花生、玉米、薯类、豆类、甘蔗和其他经济作物,终年可种,瓜果四时可收,具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优越条件。

四、雨量

(一)东南沿海区

北起琼海市的沙老港,南至三亚市的亚龙湾。就管辖区而言,包括了琼海市、万宁市、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三亚市5个县市。地形大部属于山麓丘陵和局部河流谷地。水系分属万泉河、太阳溪、陵水河和藤桥溪等,水量丰富,年均降雨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由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以北的分界岭和大牛岭一直延伸至海滨,把本区分为南北两个副区。北副区,为全岛雨量最多处,年雨量2000~2800毫米,是全岛雨量最高记录的地区,冬季受寒潮影响,1月平均温度尚在22℃以下。南副区,由于有分界岭的掩护,冬季寒潮难达,故1月平均温度仍在22℃以上,属于全年皆夏的区域,唯雨量比北副区略逊,一般都在1800毫米以上。

(二)西南沿海区

东起三亚市的亚龙湾,西北至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海尾港,包括昌江县、东方县和三亚市3个县市。本区大部分为山麓丘陵,仅昌化江下游的平原略为宽广。气候的特点是干热,一年中干季较长,雨量少,湿度高,蒸发大。由于雨量不均,可分为两个副区,以三亚市的梅西岭为界,昌化滨海丘陵,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下,为全岛温度最高、雨量最少处;南部三亚市滨海丘陵,雨量略多(1100毫米左右),适种椰子和甘蔗。

(三)中部山地区

包括东方、白沙、乐东、琼中4个县市和三亚、保亭的部分地区。就雨量而言,分为东西两个副区:东部副区,大致包括琼中和保亭两境,雨量极为丰富,有些地区年雨量可达3000毫米以上,山中湿度极大,每日多云雾,原始植被多为热带雨林;西部副区,雨量较少,尤其在白沙、东方和乐东等盆地内,雨量更稀少。

五、台风

侵入海南岛的台风,风力多在10级以上,以发源于南海中的为最多,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上。台风侵袭本岛的时间,一般是6月和9月在本岛南部登陆,日见增加,7月和8月多袭击本岛北部及广东大陆,10月以后,台风退出。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灾害性天气。根据几十年来的统计,袭击本岛的台风来自东南方的占总数的63%,正东的占16.5%,东北方的11.6%,南方来的占6.7%,来自西方及西南方的仅各占1.1%。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每年6月至10月是本岛严防台风袭击的重要季节。

六、热带作物

黎族地区的9个县市都属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十分丰富,适宜发展多种热带作物。目前种植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胡椒、油棕、腰果、剑麻、槟榔、木棉、香茅、咖啡、益智、砂仁、茶叶等种类。以上作物黎族地区9个县市均有种植,但各有侧重。乐东黎族自治县的自然条件独特,最宜生长橡胶和腰果。据有关部门考察,该县所种的橡胶,平均亩产干胶达91公斤,单株产量3.91公斤,均居全国之首。该县的腰果种植面积占全省腰果种植面积的42%,是腰果重要产地和加工地。陵水黎族自治县多产椰子和槟榔,是海南省椰子主要产地之一,以提蒙乡礼亭的椰子比较闻名。东方市的芒果产量最高,每年有500吨供应省内市场加工出口,又是木棉主要产区。通什市多产茶叶和益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多产香茅、咖啡。白沙黎族自治县多产咖啡、益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多产茶叶和砂仁。

(一)东方市热作局芒果场

海南最大私营农场,原称东方黎族自治县热作局芒果场,位于海南省东方市东方镇,是目前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种植业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私营经济实体,1989年8月由王任伟自筹资金创办,种植近1000亩泰国优质良种芒果,包括大青皮、小青皮、白象牙、留香、吕宋芒、鸡蛋芒和秋芒等10多个品种。农场还提供剑麻、芒果的育苗服务,间种西瓜、花生、辣椒等短期作物,实现“以短养长”的发展方略。该场还拟在已有的抽水、高压电源、汽车运输等较完备的生产生活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软硬件建设,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扩种1000亩优质良种芒果,并逐步向生产、储存、包装、运输、销售等一条龙方向发展。

(二)探贡芒果场

探贡芒果场是芒果生产、研究和经营的经济实体。位于海南省东方市探贡库南渠(抱板镇西边),是企事业合并、专业性较强的经济实体。全场总面积206公顷,其中林带面积占20公顷,优质芒果面积占186公顷。主要品种有:早熟小青皮、留香,中熟鸡蛋芒、吕宋芒、白玉芒和白象牙芒,晚熟秋芒等,年产优质芒果500吨以上。场中设有芒果研究所,为发展芒果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由于该场一贯以“高产优质、信誉第一”为宗旨,芒果产品获省内外客商的好评。

(三)林业

黎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从1952年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及其下属各县就配备了专业人员和成立机构,有计划地开展造林、采伐、封山育林等工作。目前,黎族地区建有坝王岭、吊罗山、尖峰岭、黎母山4大林区。有6个国营林场,7个国营采伐场,66个乡镇林场和1189个乡村办苗圃场。共有林地面积245万亩,年产木材8700立方米。为了合理发展林业生产,有关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改变思想,各林区由采伐为主转为营林为主。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将森林分做天然林、新造林、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等多种,做到既保护生态平衡,又满足用林需要。依法治林,成立林业公安分处和林业公安分局、派出所,打击乱砍滥伐和非法倒卖木材的犯罪活动。实施新的采伐办法,改“皆伐”为“择伐”,实行“砍坏留好、砍老留壮、砍密留疏”的办法。采育结合,使黎族地区林业发展取得良性循环的较好效果。

七、畜牧业

黎族地区水草丰盛,草坡广阔,具有发展食草畜禽的良好条件。1950年以前,海南畜牧业基本是一片空白。到1978年时,改变了长期以来农牧业比例失调、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将白沙、琼中、东方、保亭4个县列为发展养牛、养羊的重点县;乐东、崖县(今三亚市)、陵水3个产粮县列为养猪重点地区;其他各县,根据其本地畜牧业资源状况,适当发展畜牧业。近年来,为加快畜牧业发展,又引进优良种畜、种草。目前发展较好的乐东县,每年都有一批菜牛供应外贸部门出口。沿海地区发展养鸭业,每年都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大批鸭肉和鸭蛋。1980年,东方县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合作,在八所镇东部建立了热带示范肉用牛场,共分为18个牧区,有良好的效益。随着农牧业合理化调整,牧业科技的进步,黎族地区的畜牧业将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八、渔业

黎族地区有陵水县、三亚市、乐东县、东方市、昌江县5个临海县市,海岸线长,渔场众多,有利于发展海洋渔业。同时,黎族地区9个县市均根据各自的河湖条件积极发展淡水渔业。

(一)海洋渔业

20世纪50年代前,海洋捕鱼靠手工操作,产量很低。1956年机动渔船试验成功,黎族地区在此后的9年间共购置15艘机动渔船。1965年又开始发展机动灯光网船。目前,共有机船156艘。随着渔船的不断改进,渔船需用的网具也在革新。塑料浮子代替了木质浮子,钢丝绳网纲代替了麻绳网纲,灯光围网代替了拖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鱼仪等仪器也广泛运用到捕鱼作业中。与渔业生产工具进步相配合,渔业通信和安全设施也逐步完善,整个渔业生产全面发展起来。目前,沿海地区有著名的新村港、昌化港等大型天然渔场,有新村、黎安、敦头、昌化等渔业区(镇),实行捕养结合的办法,使水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二)淡水渔业

渔业已从简单的捕捞发展为人工养殖。较有特色的鱼类有多种,如三亚养殖的有山瑞(团鱼)、鳌鱼、草鱼、鲤鱼等品种;昌江,在山区七差、王下、石碌等乡镇则主要以淡水养殖为主;琼中,处中部山区,淡水养殖业也较发达,所养的溪鳗最大的达20公斤左右。

九、商业

黎族聚居区历史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极不发达,以物物交换为主。在黎汉杂居区,有少量墟镇和集市。明清至民国时期,陵水、崖县、东方和昌江等沿海城镇和港口,出现了一批大墟市,以农副产品交换为主。民国初年,有外地汉商到少数民族山区开办店铺,黎族一些富有人家也办店经商。经营项目有红藤、白藤、鹿角、木耳土特产。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并存,但存在不平等现象。从1947年起,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琼崖民主政府先后在白沙、琼中和乐东的毛贵、毛栈、中平等地建供销合作社,借此满足军民生活需要和推销少数民族农副产品,减少盘剥现象。1952~1954年,黎族地区出现了民族贸易公司和供销社,经营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化工、副食等项目。其零售额占整个市场零售额的44.39%。1955年,国营、合作商业有较大发展,崖县、陵水县分别建立百货、食品、纺织品、药材、糖、烟、酒等8大专业公司,各县建立农产品采购局,自治州在广州设民贸办事处。1956年,黎族地区有了商业局。1957年,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国营商业体系。此后,黎族地区商业机构日益健全,商业网点遍布城乡,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立了多渠道、少环节的开放型商品市场,使黎族地区的商业发展呈现繁荣局面。1979年以后,农贸市场兴起,城乡经济活跃。各级工商部门正确贯彻执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积极鼓励发展农贸集市。以前没有集市贸易的保亭县,也建起10多个市场。白沙县牙叉镇的早市亦发展成全天营业的集市。通什市冲山镇一改过去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几个门市部的局面,国营商业与农贸集市并存,繁荣了山城经济。城乡集市从无到有以至到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推动黎族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十、土地资源

黎族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耕地、林地、草场、滩涂等都有大面积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以及各县市的盆地,如通什盆地、白沙盆地、乐东盆地、东方盆地等,这些盆地以种植水稻和旱稻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黎族地区中北部山地和丘陵地带,以雅加大岭、黎母岭和五指山最为集中,乐东县的尖峰岭和陵水县的吊罗山也有广泛分布。林地资源丰富是黎族地区土地资源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不仅占地广,树种丰富,有许多珍贵经济林木,而且就其森林覆盖率来说,高于全国平均值,并有大面积原始林区。草场资源亦十分丰富,天然草场主要在白沙县和琼中县,人工草场主要分布在东方市和昌江县,适宜发展畜牧业。滩涂分布在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浅海养殖业。此外,宜胶地和宜热带作物地分布广,面积大,各县市都有。黎族地区的土地资源虽然丰富而且类型多样,但由于分布不均匀,各县市的农业生产能力差别较大。山地、丘陵是黎族地区主要地貌特征,约占黎族地区土地总面积的3/5左右,台地和平原面积所占比重略少,因此,耕地面积相应较少,人均耕地面积更少。另外,黎族人虽已着手开发山区,但尚有大面积荒山荒地未被利用,开发潜力颇大。黎族地区人民正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建设美丽的家园。

十一、自然保护区

海南省黎族地区地处热带,中部多山地丘陵,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其中又有多种珍贵动物生存。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保护海南热带动植物资源,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一)昌江县坝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

位于坝王岭林区南部的猕猴岭一带,面积3.2万亩,既是原始森林,也是我国唯一的黑冠长臂猿自然保护区。黑冠长臂猿是世界上四大类人猿之一,在我国仅在海南岛和云南省西双版纳有少量群体,被国家列为一类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据2008年调查,保护区内仅有黑冠长臂猿共4群18只左右,濒临绝种危险。

(二)陵水县南湾岭猕猴自然保护区

位于陵水县南部新村港对面的南湾半岛,面积1.4万亩。1976年5月在1965年建的猕猴自然保护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主要保护被国家列为二类保护动物的猕猴。

(三)东方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

位于县城八所镇东侧的大田乡,面积3.8万亩,1976年5月建立,主要保护海南坡鹿。保护区内的植被是稀树草原,适宜坡鹿生长。坡鹿是我国17种鹿类动物中最珍贵的一种,全世界只在海南有少量分布。坡鹿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四)白沙县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

位于白沙县西北部邦溪区,面积5600亩,建于1976年5月,以海南坡鹿为保护对象。但据调查,1984年时,因滥捕,保护区内无一坡鹿生存。

(五)乐东县尖峰岭热带原始森林保护区

位于乐东县西北部尖峰岭林区,建于1956年,是当时全国16个自然保护区之一,是海南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热带雨林、长臂猿、孔雀雉。现有2.4万亩热带原始林,植物1000多种,鸟类150多种,昆虫近千种,还有大量微生物。

(六)陵水县吊罗山热带森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陵水县西北隅吊罗山的白水岭林区,总面积6万亩,主要保护热带珍贵动植物资源。植被状态原始,物种丰富是其特点,为林业科研和教学提供了良好基地。

(七)保亭县甘什岭自然保护区

位于保亭县南部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面积2.5万亩,建于1983年8月,主要保护热带珍贵的“无翼坡垒”(俗名铁棱)。这种树属龙脑香科,通常高12~15米,树干笔直,树皮光滑,红褐色,有黄白斑纹,木质坚韧,是制作高档家具和造船的上乘材料。在世界上,此种树分布在高、中山岭的热带雨林中,本岛的无翼坡垒却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次生雨林中,形成独特的生态群落。

十二、药材资源

海南省黎族地区中部,山岭连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野生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黎医治病使用的药物,可分为植物药材和动物药材两种。

(一)植物药材

植物药材可分为草本、木本、藤本3种。草本药材如姜黄、地胆头、旱莲草、山药、天门冬、鸡屎藤、金刁、银不换、益智等,木本药材有木棉、槟榔、麻风树、三角枫、木蝴蝶、樟树根、黄皮树叶、芒果树皮等,藤本药材有过江龙、过山龙、血藤、无根藤等。其中最为有名的4大南药是:槟榔、益智、砂仁和巴戟。另有珍贵的沉香和抗癌良药海南粗榧等奇特药材。

(二)动物药材

沙窝牛、黄蹄、熊胆、鹿茸、山马胎等都可入药,熊膏、鹿膏、猴膏是黎族地区珍贵的动物成药。

随着人们对黎区药材愈加深刻的认识,人们已从以前任其生长,随意使用的状况转变为自觉保护其生长,对适宜种植的种类进行人工栽培、养育,从而高质高效地发挥黎族地区药材资源的作用。

十三、矿产资源

据地质矿产部门探明,黎族地区有铁、钛、金、银、铜、磷、铅、锌、钼、铝、锡、锆、云母、石英、萤石、水晶、石灰石、大理石、石墨、石油、天然气等多种矿产资源,此外还有许多伴生矿。铁、钛、金、石油、石英等矿产储量比较大,铁矿在昌江、三亚、东方、白沙等地均有分布,以昌江储量最大。昌江石碌矿区的铁矿石平均含铁量为51.35%,最高可达70%左右,是我国著名的富铁矿产区,并以其总储量大、品位高闻名于国内外。钛矿主要分布在沿海沙滩和大陆架,储量丰富,在三亚、乐东、陵水等地有分布。金矿在东方、白沙、乐东、昌江、陵水有广泛分布,分为金矿和砂金矿两种。石英矿比较有名的矿点在东方的八所和昌江的南罗镇一带。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部的近海大陆架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莺歌海盆地经初步勘查,已得知蕴藏有原油储量8亿~10亿吨。天然气田的储量也非常可观。黎族地区矿产种类多,分布广泛而又零散,为矿产的勘查与开采带来一定的困难。

十四、动物资源

海南省黎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与丘陵、低地相杂存在,植被种类多而茂密,终年温暖,雨量适宜,为各种热带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黎族地区内生长的珍禽异兽有几百种之多,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小爪水獭、山鹧鸪、游隼等。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猕猴、穿山甲、巨松鼠、水獭、大灵猫、水鹿、白鹇、孔雀雉、蟒蛇、黑熊、巨蜥、海南野兔、海南鹦鹉等多种。以上动物中的云豹、山鹧鸪、海南野兔、大灵猫等十几种,是黎族地区特有的珍贵动物。

坡鹿性灵,奔跑迅速,主要栖居在稀疏的混交丛林中,是热带地区稀有品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黑冠长臂猿是世界上四大类人猿之一,可为研究人类起源与生物进化提供例证,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猕猴有很强的适应性,分布较广泛。

黎族地区是野生动物生存的宝地,除上述珍稀动物外,崇山峻岭之中还有五指山猪、豪猪、黄猄、原鸡、金钱龟等多种动物。对于黎族地区的野生动物,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专门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

(一)海南鹦鹉

热带珍贵鸟之一,遍布海南各地山区。头部圆,上部大,呈钩状,下部短小;羽毛美丽,有绿、白、黄、赤等色,富有光泽。常在林海边缘地带结群飞翔,喜栖息在山麓的常绿阔叶林间。吃小野果、幼嫩叶和谷子,善于歌咏,素有“林海歌手”的美称。笼养时,经过训练,可模仿人说些简单话语。

(二)椰子猫

又叫棕榈猫、花果狸、香猺等。典型的热带林栖动物。形状大小似猫,嘴短尾长,身上皮毛大部分为棕黄色,头部、四肢为黑褐色,前额有白斑,背部有黑色条纹,生活在海南岛各大山地,栖居树丛或洞穴中,白天睡觉,晚上觅食。吃树果,捕食小动物。夏季产仔,一胎三至四子。肉味鲜美,没有骚味。皮毛价值在灵猫科中比其他种类高。

(三)黑冠长臂猿

生活于海南岛霸王岭等原始热带雨林中。栖息在树上,手脚并用,攀树援枝,很少下地。下时多直立行走,机灵敏捷。公猿毛色全黑,头顶部的毛向上生长,形似黑冠。母猿毛色棕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为研究人类起源和生物进化等提供实例和依据。是动物学、心理学的重要实验动物。

十五、水产资源

海南省黎族地区水产资源丰富,该区有陵水县、三亚市、乐东县、东方市、昌江县5个滨海县市,其附近海域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海洋年平均温度在25℃左右,自然环境优越,十分适宜海洋生物生长。沿海地区浅海区域广阔,由内陆河带来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丰富,产生大量浮游生物,既为海洋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也为浅海养殖提供了优越条件。该区内陆的保亭县、通什市、白沙县、琼中县,因河流众多,淡水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

(一)海洋水产

上述5个临海县市的海岸线蜿蜒绵长,有许多著名的渔港,如昌化港、墩头港、八所港、三亚港、香水港等。其中,昌化港是华南地区四大渔场之一。大的鱼汛有昌化鱼汛和三亚鱼汛。所产鱼类品种多,经济价值高,产量大。盛产马鲛鱼、红鱼、鲳鱼、西刀鱼、鲨鱼、鲐鱼、鲱鱼、石斑鱼、鱿鱼等。此外,海特产品有东方市的对虾,三亚市的蜇皮,陵水县的鱿鱼、墨鱼、龙虾。各海域都有海马、鲍鱼、香参、海贝、石花菜出产。浅海养殖以珍珠贝、海藻、海虾为主,新村港珍珠贝养殖区培育的白蝶贝,被称为海南奇宝。

(二)淡水水产

内陆河流众多的县市,淡水水产品种类繁多,有水獭、水龟、鳖、竹鲍鱼、石鲮鱼、白鲢鱼、鳗鱼等。淡水养殖以塘养淡水鱼为主,鱼种有鲤鱼、草鱼、鲢鱼、鳗鱼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