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龙门回首_曾国藩家族故事

龙门回首_曾国藩家族故事

时间:2022-07-3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龙门回首_曾国藩家族故事曾国藩的“造化”之途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曾国藩二十有八,方近而立之年。师友们轮番劝慰,曾国藩才打消了放弃朝考的念头,按时参加了考试。曾国藩在读书方面资分远远高于他的父亲。一次,看了曾国藩所作试艺,大为称赏。不过,曾国藩初入闱场也未能旗开得胜。曾国藩没有留恋新婚生活,结婚几个月后,便离家到省城的岳麓书院继续深造。进入岳麓书院的当年,曾国藩即秋闱报捷,中了举人。

龙门回首_曾国藩家族故事

曾国藩的“造化”之途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而是曲直相间,崎坦并存。既有常轨上的水到渠成,又有奇径上的神使鬼差;既有成败昭然、祸福分明的不易之局,又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歪打正着。

无论如何,跳过“春闱”龙门这一步,是他“造化”之途上的至为关键一阶,因为由此他取得了正途入仕的合法入场券。

这个时候,是道光十八年(1838)桃红柳绿的时节。曾国藩二十有八,方近而立之年。

此番闱事,曾国藩也并非觉得是一路春风得意,而可谓一波三折。会试他以第三十八名考中。榜上有名他自然感到欣幸,但这个名次又使他颇不满意。本憋足劲儿在殿试中奋起直追,不承想只得了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别说是状元、榜眼、探花(一甲第一、二、三名)了,连二甲也没有进入。按通常的惯例,三甲人员多不能入翰林。曾国藩好生羞愧,中进士的高兴劲儿全然没有了,甚至连还要进行的朝考都不想参加了,当天就买了车子打算离京返乡。师友们轮番劝慰,曾国藩才打消了放弃朝考的念头,按时参加了考试。(www.guayunfan.com)这次运气颇佳,先是得了一个一等第三名,而道光皇帝审核钦定时,读了曾国藩的应试之文《顺性命之理论》,颇为赞赏,挥笔将其圈定为第二名。曾国藩的名字自然在皇帝的心目中打下了深刻的印记。大为庆幸之余,曾国藩一定会想到,人生之事真不啻浮云苍狗,变幻莫测,这也许就是命运吧?

此时此刻,回首寒窗苦读的年年月月,追忆科场拼搏的场场幕幕,一步步,一程程,是何等的不易!

曾祖父死后,祖父曾玉屏成为一家中的至尊之长。他幼时本来是有条件读书的,但却无志于此,早早就放弃了学业,常跟一帮无赖混在一起,游惰放荡,不务正业。后来在乡邻长者的督劝下,才翻然省悟,决心改过。可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他简直是脱胎换骨成了另一个人。但只不过是转到了勤苦持家方面,并未能读书成材。看起来粗犷能干而又脾气暴躁的此老,心里却压着一桩莫大的憾事,那就是,悔不该当初游闲废学,以致没有一点功名的资本,打内心感到比那些“科班”出身的士绅矮下半截,于是,便把补偿的希望寄托在儿子曾麟书身上。

曾麟书深知父亲的苦心,也确实卖力苦读,但才不从心,一连十六次童试都榜上无名,直到四十三岁那年的第十七次考试,才算中了个秀才,这便是他一生的尽头功名了。平时,曾麟书对自己的才情也有自知之明,遂把蟾宫折桂、光宗耀祖的希望转而寄托在儿辈身上,作为长子的曾国藩,自然成为父亲发愤教读的第一个对象。

曾国藩在读书方面资分远远高于他的父亲。在父亲执教的家塾中,他读四书五经,也读《史记》、《文选》等书,悟性颇高,十三四岁,已经是乡里小有名声的才童了。后来他娶衡阳欧阳氏女为妻,这门亲事便是因欧阳家欣赏这个小才子而早早许配的。欧阳凝祉(号沧溟)为乡绅和馆师,与曾麟书友善,常来曾氏家塾。一次,看了曾国藩所作试艺,大为称赏。曾麟书得意地请欧阳命题试诗,曾国藩即席出赋,欧阳览而惊叹:“是固金华殿中人语也!”后来,曾国藩又曾投师于欧阳门下,欧阳凝祉对其资分更加了解,于是便择定了这位少年东床。这年,曾国藩十四岁。

不过,曾国藩初入闱场也未能旗开得胜。就在他订婚这年,首次赴省城长沙参加府试即未过关。回来后继续从父苦读两年,再次参加府试通过,但在院试中又受挫,仍然未能取得秀才资格。道光十二年(1832),他与父亲一道参加院试,父亲考取,他则备取,以佾生注册,终还没有跨过院试这道门槛儿。第二年,他重又提篮入闱,这才报捷,成为家中第二个秀才。

算来,从首次参加县试,到最后通过院试,得到秀才这一低级功名,历时九载,应考七次,颇费周折,饱尝了科场挣扎的艰辛,但他咬牙立志,坚持拼搏。为此,他改号“涤生”自箴:“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此间,他也曾走出家塾,先后到衡阳唐氏塾堂和本县城的涟滨书院求学。不过,若是比起他父亲考取秀才的历程来,还算是顺利多了。就在考取秀才的这年腊月,二十三岁的曾国藩与欧阳氏完婚。

曾国藩没有留恋新婚生活,结婚几个月后,便离家到省城的岳麓书院继续深造。这里是湖南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著名的书院之一,前临湘江水,背倚岳麓山,古树掩映,幽径回绕,花香汇书香,松涛伴书声,多好的读书处所!

当时,主持书院的山长为著名的湘籍学者欧阳厚均(字福田,号坦斋),他为嘉庆进士,做过御史,后为侍候母亲告归家乡,受聘主讲岳麓书院二十多年,号称弟子三千,颇富学名。

地灵人杰,曾国藩置身此高士荟萃之地,心境豁然,学业上也如鱼得水,考试成绩常名列前茅,平时吟诗作文也深得师友称赏。对在岳麓书院的学习生活,曾国藩感到无比惬意,日后回味起来,依旧觉得兴味盎然,曾借弟辈也在此学习的由头而有诗曰:

岳麓东环湘水回,

长沙风物信佳哉。

妙高峰下携谁步,

爱晚亭边醉几回。

夏后功名余片石,

汉王钟鼓拨寒灰。

知君此日沉吟地,

是我当年眺览来。

进入岳麓书院的当年,曾国藩即秋闱报捷,中了举人。他意在一鼓作气,乘胜进取,冬间便首途入京,准备参加来年春天的会试。不意届时受挫,他便在京师住下来,精研经史,治古文词。及至道光十六年(1836)恩科会试,又不获中,只好南返。

因为久寓京师,花销颇多,经济上十分窘困,只好举贷。同邑的易作梅当时正在江苏睢宁任知县,曾国藩归途中特去拜访,求借得百金。路过金陵时,六朝金粉地,秦淮两岸灯,曾国藩毫不留意,只是在书坊书市间流连忘返。为购买一套二十三史,他拿出了剩余的全部盘费,数来数去,还是不够,便以携带的衣裘顶补,将书买下。一路上节衣缩食,随舱而卧。

回到家中,向父亲告明情况,父亲且喜且诫地对他说:“你借钱买书,我不惜为你弥缝,只希望你悉心研读,就算对得住我了。”曾国藩闻而悚息,从此足不出户,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读书,深夜才上床休息。这样发愤苦读了一年,不但学业上大有长进。而且养成了按部就班、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培养了他对历史和古文的更深挚的爱好,也为再一次应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所以,对于道光十八年(1838)春闱榜上有名,曾国藩似乎早在意料之中,说不定还抱名列前茅的决心呢。要不,何至于对会试和殿试的名次那样不满和遗憾?

曾国藩得中进士,惊动了乡邑,家人自然更是高兴万分。曾麟书觉得自己没有白费多年教督的苦心,此时六十有五的曾玉屏更是喜不自禁,逢人便夸耀自己有幸“见孙成龙”。是啊,这个好梦已在他心际萦绕不知多少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