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还有姊妹们_曾国藩家族故事

还有姊妹们_曾国藩家族故事

时间:2022-07-3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姊妹们_曾国藩家族故事还有姊妹们,也让曾国藩挂念。三妹国芝,小曾国藩六岁。满妹夭折可哀,而长大成人的三个姊妹出嫁后在婆家的生活也无一美满,让居京做官的曾国藩所牵挂的就是她们那疙疙瘩瘩的家事。听从曾国藩的建议,为了与姊家隔住避免矛盾,国蕙家从老屋搬到一处新窑。曾国藩写信将其在京的情况告知家人,说他已经知错悔过,回去后不要再予责备。曾国藩闻讯十分悲伤,同胞哀怜之情多年系怀萦心。

还有姊妹们_曾国藩家族故事

还有姊妹们,也让曾国藩挂念。当然,是与对弟弟们有所不同的另一种挂念。

那个时代的女儿家,即使有福胎落贵门,也难能有与男儿争竞闱场的机缘,更没有做官为宦的资格,充其量做个贵女、贵妇而已。如果说也有天大例外的话,大清王朝咸丰皇帝选中的秀女兰儿,后来成了慈禧太后,执皇朝政柄近半个世纪。不过,即使这样一个人物,也未能名正言顺地过皇帝瘾,“听政”还要垂一道帘子的。

曾家的女儿跟这种事情当然绝对沾不上边。她们能嫁个好人家,寻个好丈夫,过个好日子,也就该心满意足了。做弟弟或哥哥的曾国藩甚至真心愿意姊妹们嫁个耕读人家,做个勤劳主妇、贤妻良母,平平常常又安安稳稳地生活,而不要进官宦人家。

事实上,长大成人的姊妹们也都没有入嫁豪门大户。当然,也不可能一点不讲门当户对,不至于进个蓬门荜户。(www.guayunfan.com)曾国藩的大姊国兰,长曾国藩三岁,是江太夫人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二妹国蕙,则小曾国藩三岁。三妹国芝,小曾国藩六岁。最末的一个妹妹小曾国藩十九岁,是同胞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个,排序数第九,叫她“满妹子”,是取盈数之意。

早在曾国藩二十岁上还在乡里读书时,也就是满妹子出生那年,大姊国兰嫁到附近贺家坳村一个姓王的人家。七年之后二妹国蕙也嫁到贺家坳,她的丈夫与姐姐的丈夫属排房兄弟,亲姐妹俩在婆家成了妯娌。

就在国蕙出嫁的第二年,曾国藩中进士,入翰林。“初厕词臣,乞假家居”的他,为三妹择定婿门,是本邑梓门桥朱家。国芝在道光十九年(1839)出阁。

而在三妹办婚事的前几个月,十岁的满妹则染痘夭折。这使得曾国藩非常哀伤。他曾撰《满妹碑志》,对她有“生而善谑,旁出捷警,诸昆弟姊妹并坐,虽黠者不能相胜,然归于端静,笑罕至矧”的追忆,活画出一个聪明活泼而又端庄文静的小姑娘的形象,也寄托着长兄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满妹夭折可哀,而长大成人的三个姊妹出嫁后在婆家的生活也无一美满,让居京做官的曾国藩所牵挂的就是她们那疙疙瘩瘩的家事。

首先是国兰、国蕙妯娌两家不和。她们两家本在一个屋堂居住,隔三差五闹起矛盾,轻则赌气,重则争吵。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事情又不只是关系姊妹俩,这让曾国藩好生挠头,但他又不能不“断”,不能不管。他了解到,国兰不但跟妹家不睦,邻里关系也颇僵,在一些事上爱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就写信劝导姊姊,小事要看轻些,不可再讨人恼。如果说这是“釜底抽薪”的攻心战术的话,那么又双管齐下地做“扬汤止沸”的铺排,主张两家隔开居住,也不共耕一块田地,以减少日常接触,防范矛盾的发生。

国蕙为人老实,也习勤苦,却遇了个不着调的丈夫,让曾国藩操心更多。

听从曾国藩的建议,为了与姊家隔住避免矛盾,国蕙家从老屋搬到一处新窑。王家本来还算富户,但到了国蕙丈夫这一辈已经败落。夫妻俩身体又都不好,尽管国蕙能够勤俭持家,但丈夫王率五却懒散成性,家境每况愈下,比起国兰家来,更要糟糕许多。对此曾国藩颇为发愁,有一次在给弟弟的信中这样说:“兰姊、蕙妹家运皆舛。兄好为识微之妄谈,谓姊犹可支撑,蕙妹再过数年则不能自存活矣。同胞之爱,纵彼无觖望,吾能不视如一家一身乎?”在当时曾国藩并无多少余钱,甚至自己还经常举债的情况下,总忘不了给妹家一些周济。

让曾国藩不但忧虑而且气恼的是妹夫王率五的情况。游手好闲不算,他竟还有嫖娼之嫌,国蕙能不跟他闹翻吗?

王率五不怕妻子,但对妻兄曾国藩还是敬畏的。在经历了一场大的家庭风波之后,王率五打算出走京城,一则向妻兄认个错,二则想求他给谋个差事。这个忙,他想妻兄会帮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嘛,他毕竟还是国蕙的丈夫。曾国藩也同意妹夫来京,正好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训导教育他一番。

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月间,王率五到了北京。看他是怎样一副落魄的样子哟,人又黑又瘦,头发好长,浑身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囫囵的,又破又脏,简直是一个地道的乞丐。

一见之下,曾国藩预积的恼怒竟一下子全飞了,只剩下对他可怜的份儿。问起路途详情,才知道他从湘潭搭船到汉口后,因为盘缠紧,竟是步行到京的,一路上风餐露宿。那个艰辛劲儿就可想而知了。曾国藩特意为他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制做了一茬新装,殷勤相待。王率五感动得热泪直流,没等曾国藩开口训导,自己就把自己痛责了一番,并且表示了悔改的决心。曾国藩也就不好再深究什么,和风细雨地劝导、鼓励他而已。

至于妹夫想在京谋差一事,曾国藩则是坚决不应。在曾国藩看来,宦海风波,安危莫测,卑官小吏,尤多危机,特别是佐杂末秩之辈的下场更是极少有好的。像妹夫这样的人,即使京考求职能得,供事必十余年才可望得一典史,这中间的顺逆吉凶又不可测,与其这样,还不如居乡勤俭过农家日子的好。

经反复劝导,王率五也就不再坚持在京谋职,同意回乡。曾国藩写信将其在京的情况告知家人,说他已经知错悔过,回去后不要再予责备。王率五返乡后也真有些浪子回头的劲儿,乡邻们对他也改变了看法。没过几年,本邑永丰地方上设员办事,人们竞相请王率五出任。曾国藩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专门写信嘱咐他要以“忠信成立”。

就这样,经过曾国藩的帮助,国蕙家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他之所以对王率五那样关心,不用说,全是出于与二妹的同胞之谊。

比起大姊和二妹的家境来,三妹国芝婆家要算比较富裕的了,生活用度上用不着担心,但国芝婚后身体却渐渐病弱不堪,常让曾国藩挂念。

国芝怀上第一个孩子期间就久病缠身,分娩时又遇难产,侥幸过了这一险关,几个月后又怀孕小产,折腾得身体更是每况愈下。身体不支,便贪躺贪睡,有时不但伺候不了公婆,反而婆母得侍候于她。曾国藩知道了这个情况,认为这是最为反常、折福之事,写信嘱咐诸弟多多劝导她,要她一定要对公婆尽孝,说是天下没有不孝之妇可得好处的。

曾国藩万万没有想到,三妹是这么短寿,她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再度生产时,便因难产死亡,时年仅三十岁。曾国藩闻讯十分悲伤,同胞哀怜之情多年系怀萦心。他后来撰有《适朱氏妹墓志》,有云:“吾姊妹四人,季者早殇,二长者并穷约不得怡。独朱氏妹所处稍裕,而少遘痼疾,又离娩厄以死,何命之不淑也!”

曾国藩身居高官,不失常人之情,这也是一种可贵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