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契丹捺钵的历史溯源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契丹捺钵的历史溯源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时间:2022-07-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契丹捺钵的历史溯源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捺钵”是指辽皇时在游牧畋渔地区所设的行帐(行宫),它区别属于上京的宫卫(宫帐)斡鲁朵。古契丹的“捺钵”,主要适用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辽亡后,捺钵习俗也存在于女真和蒙古可汗的行宫中,蒙古统一中国后,一直传袭于云南契丹土官的行宫。蒙元时期“四时捺钵”的游猎生活,还盛行于蒙古可汗和贵族。

契丹捺钵的历史溯源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捺钵”是指辽皇时在游牧畋渔地区所设的行帐(行宫),它区别属于上京的宫卫(宫帐)斡鲁朵。《辽史·营卫志》云:“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又云:“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宫卫是皇帝比较固定和久驻的捺钵,而行营则是皇帝四时巡行的牙帐,有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和冬捺钵。

“捺钵”是契丹语音译,又译作“纳拔”“纳钵”等,类似汉语“行在”,即皇帝“行宫”。古契丹的“捺钵”,主要适用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又适应北方自然环境,它不仅是辽皇避寒消暑的旅游胜地,还是处理国家大事的政治中心,作为“与南北大臣会议国家”,和接受“南宋及诸国礼贡”的处所。辽亡后,捺钵习俗也存在于女真和蒙古可汗的行宫中,蒙古统一中国后,一直传袭于云南契丹土官的行宫。

蒙元时期“四时捺钵”的游猎生活,还盛行于蒙古可汗和贵族。《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详细记述蒙古可汗与附近契丹贵族一块居于“捺钵”的生活情况,多属春秋两季。其书载云:

大汗于十二月、一月、二月这三个月份住在契丹都城。此时正值寒冬腊月,便命令官家的打猎分遣队,在王都周围四十日路程以内的地区狩猎。[1](www.guayunfan.com)蒙古汗和契丹贵族为了每年四时的“捺钵”,还豢养着猎野兽的猎犬、豹、山猫、狮子和会捕狼的雄鹰海冬青,但以饲养猎犬和海东青为主。

猎犬 由专门“猛犬的管者”饲养,他们的职责是指挥猎犬,或快或慢地追逐猎物。同时,采取围猎的方法,任何猎物都很难逃脱罗网。

海东青(鹰的一种,可驯为猎鹰)有专门饲养鹰的鹰师,每逢“捺钵”时,皇帝便携带着大批的大隼、游隼和许多兀鹰,以便沿着河岸捕捉猎物。这种鹰体大有力,犀利凶猛,不管多大的狼,都逃不过它锋利的神爪。至今,世居我国东北,有契丹血缘关系的达斡尔族的鹰,一直还被训练来捕取猎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