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施甸田基村契丹土官捺钵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施甸田基村契丹土官捺钵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时间:2022-07-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施甸田基村契丹土官捺钵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施甸田基村契丹土官“捺钵”(行衙)设于甸阳镇田基村和大楼子的契丹村寨,半坡遗址上残留着一座施甸长官司正长官行衙的地基。此衙规模宏大,坐东朝西,前后三进堂,筑有围墙,有条从大楼子村铺到田基村石板山路,山后是大红帽山与昌宁县接壤,整个山包埋葬着百余冢自元以来契丹军士和各族人民的陶罐火葬墓。河侧是施甸长官司衙门,惜毁于战火,后重建于明代。

施甸田基村契丹土官捺钵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施甸田基村契丹土官“捺钵”(行衙)设于甸阳镇田基村和大楼子的契丹村寨,半坡遗址上残留着一座施甸长官司正长官行衙的地基。此衙规模宏大,坐东朝西,前后三进堂,筑有围墙,有条从大楼子村铺到田基村石板山路,山后是大红帽山与昌宁县接壤,整个山包埋葬着百余冢自元以来契丹军士和各族人民的陶罐火葬墓。墓碑两边刻有梵文和汉文。从红帽山往东山顶,是一片狭长形的四大山草甸,曾是契丹土官牧放战马和羊群之地。西边山脚,是一马平川的施甸坝,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这座契丹土官“捺钵”,惜毁于明代战火,遗址已作耕地,但田埂上还保存着三进堂的石脚和瓦砖,山道上的路石,还有遗址中的长条石板和鼓形石柱脚,脚墩直径为50厘米,可推测出官衙石柱颇为粗大。数年前,田主人耕地时,曾挖出银元宝、铜币和一条寸长的心形金片,上面刻有一个契丹小字。

在行衙遗址下,是一道山洼,契丹人称“月金山”。山洼至今还有一塘碧蓝洁莹的池水,池长70余米,宽40余米,称“荷花塘”。契丹老人告之:此塘是元明时所建,行衙里的官吏,每到春秋捺钵两季即来划船、采莲和钓鱼。距荷花塘下面不远处,又有一座较深的水塘,四周砌以石条,是官员们巡视或放牧归来洗刷马匹之所,称为“洗马塘”。

紧靠大楼子村西边山脚,是一座森林葱郁的“营盘山”,作契丹士军的练兵场;林中西端有座土台,作阅兵台;中间有条宽2米的跑道,是跑马射箭之地。从营盘山西下,即达园子村头,在村子中间,有条干涸的沙石河,建筑着一座长4米、宽2米的石拱桥,称“迎官桥”,是当时契丹等各族人民迎接契丹土官的要道。惜此桥快被沙石掩没,只露出拱桥桥面。在村头北边是“功名山”,山侧有条山溪,契丹人称“额木节儿河”(属阿尔泰语,达斡尔语称Emjeer)。河侧是施甸长官司衙门,惜毁于战火,后重建于明代。元代时,正衙门西边建有的宽阔练兵场和军营,还设一道门岗,专门接待民众。因此,契丹人将此地称“巴益节”(阿尔泰语Bayijie,达斡尔语为Beijaa)。[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